艾灸後額頭長痘痘什麼原因
❶ 艾灸後臉上長痘痘怎麼回事
是排毒反應,不用擔心。
但是要注意:
1、不要用手撓,手有細菌,以免造成感染,加重情況;
2、選擇溫和不刺激的護膚品,注意清潔和補水;
3、不抽煙不喝酒,不吃刺激食物,飲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4、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過一段時間,痘痘自然消失。
❷ 艾灸完長痘痘是排毒嗎
艾灸完長痘痘是排毒反映,不用擔心。
要記著艾灸順序:
先頭部後四肢
先背部後腹部
先上面後下面
人體上面為火,下為水,艾草為純陽之物,艾灸過後要多喝開水。如果感覺自己上火,要用艾草水加鹽水泡下腳,不過一周最多泡兩次,否則會感覺四肢無力。
艾灸後要注意事項:
艾灸時要保持心情舒暢。
艾灸後兩個小時不能吃寒涼食物,吹涼風,洗澡。因為這個時候身體的毛孔是打開狀態,以防寒氣進入體內。
艾灸後要把沒有用過的艾tiao熄滅,最好是准備一個玻璃杯或茶葉盒,讓沒有燃燒完的處一個隔離空氣的狀態。
經期和孕婦不能施灸。
飯後半小時後在艾灸。
❸ 艾灸後長痘不止
陰虛火旺,脾濕內停,現在還有點濕熱。可以先停灸,或者單灸湧泉泄熱。如需用艾灸盒,建議用竹製的那種,每個穴位灸療時間控制在15分鍾左右,總體做灸時間不要超過90分鍾。
❹ 艾灸後上火了,怎麼辦
艾灸上火一般與施灸順序顛倒背離有關,當然這種說法不是適合所有人,但是的確有個別患者因為施灸順序的錯誤,從而引發一些不適,所謂的一些上火症狀!
艾灸雖然沒有副作用,但是施灸順序若有誤,亦可引起經氣錯亂,但不必大驚小怪!
施灸的順序為;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背部後,腹部,背為陽,腹為陰,上為陽,下為陰,陽經多從胸部走頭部,或者從腳走頭,所以施灸請盡量按照施灸順序來灸!
《千金要方》說:「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後從頭向右而漸下」。《明堂灸經》也指出:「先灸上,後灸下;先灸少,後灸多,宜慎之」。《千金翼方》說:「凡灸法先發於上,後發於下,先發於陽,後發於陰。」 總的來說,我們施灸的時候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施灸壯數先少後多。
按以上的順序進行,先陽後陰,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從上後下,可以避免面部哄熱、咽干口燥等不適之感。先少後多,主要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強,以使人能易於接受。
再說艾灸後上火怎麼處理?
艾灸上火一般就是面部突然長痘痘,有口齒生瘡,痰多或者咽喉痛等問題,這些問題是一些症狀,是施灸後身體自我調控的正常症狀,所以,不應過度擔心!
一般情況下,可持續施灸,或者多飲用蜂蜜水,要溫水調開飲用,蜂蜜性平,可調和陰陽,此外,亦可配穴施灸,調整施灸順序等改變消除所謂的上火症狀!
如,咽喉腫痛,可施灸天突穴!口齒生瘡可施灸合谷穴,鼻涕感冒可施灸大椎與印堂等穴位!一般幾周後就消失!
此外還關於施灸過程中的瘙癢,濕疹各種排病反應等問題,我們更要提前了解後,否則突然遇到,多半會胡思亂想,因而做艾灸,盡量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方能堅持下來獲得良效!
更多相關艾灸問題,見 郭林古法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