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痘痘如何灸
A. 臉上長痘痘艾灸哪裡 最全的選穴幫你解決痘痘困擾
1顴髎
定位
顴髎穴屬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太陽之會。定位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主治
顴髎穴有祛風鎮痙,清熱消腫的功能,主治精神神經系統、五官科系統疾病,在面部美容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臉上長痘痘在顴髎穴艾灸是很適合的。
2
大椎
定位
大椎在第7頸椎遲滑棘突下凹陷中,當你低下頭左右轉動脖頸時,上面六節頸椎都跟著轉動只有第七頸椎是不動的,這個不動的頸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功能主治
大椎穴主要適用於熱病,感冒、咳嗽、氣喘等外感病證,頭痛項強,瘧疾,癲狂,小兒驚風,陽危諸證,而臉上長痘痘屬於熱病,所以艾灸大椎穴對於祛痘有一定的作用。
3
足三里
定位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冊旦拿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功能主治
足三里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功能,是一個保健穴,對於調理體質,治療內分泌失調等效果很好,而臉上長痘痘與內分泌失調有關,所以艾灸足三里是很好的選擇。
4
脾俞
定位
脾俞定位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功能主治
脾俞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作用,主治脘腹脹痛,胸脅支滿,嘔吐噎膈,黃疸,泄瀉,鼓脹,痢疾,便血,帶下及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肝炎,州搭糖尿病,消化不良,貧血等,由於臉上長痘痘與脾虛濕熱有一定的關系,所以艾灸選穴時也可選擇脾俞穴。
B. 長痘痘的人可以艾灸嗎
可以的,在湧泉穴,血海穴,陰陵泉穴,長痘部位艾灸,能緩解長痘的情況。
C. 臉上長痘痘艾灸哪裡 最全的選穴幫你解決痘痘困擾
5合谷
定位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時,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功能主治
合谷穴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作用,可用於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兄祥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豎塵世腹痛,便秘,經閉,滯產等,對於臉上長痘痘的熱證有一定的效果。
6
曲池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以及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就是曲池穴。
功能主治
曲池穴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熱病,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等腸胃病症,咽喉腫痛、齒痛等五官疼痛,癮疹、濕疹、瘰癧等皮、外科病症,所以對於臉上長痘痘熱證的情況是很適合的。
7
內庭
定位
內庭穴的的定位在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
功能主治
內庭穴主治齒痛、咽喉腫痛、鼻衄等五官熱性病證,熱病,吐酸、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胃病證,足背腫痛,跖趾關節痛,也是很適合臉上長痘痘的艾灸治療選穴的。
8
血海
定位
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取穴時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功能主余肢治
血海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產後惡露不盡,貧血;睾丸炎,小便淋澀;氣逆,腹脹;風疹,癮疹,濕疹、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丹毒;股內側痛,膝關節疼痛等,臉上長痘痘取血海艾灸也有一定的作用。
D. 額頭長痘痘的原因有哪些 額頭上長痘痘怎麼辦
不同的部位長痘痘的原因不同,我們要根據痘痘的類型來去除痘痘,額頭長痘痘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個問題,額頭長痘痘一般是我們的腸胃問題。
額頭長痘痘的原因有哪些
一、額頭長痘痘多是因為壓力大,這個壓力很大部分就跟工作有關。我們的工作壓力一旦增加,心理就會莫名的煩躁,體內分泌也就過盛,一些油脂分泌物長期無法正常的被排出體外,額頭就會首先反應出這種現狀。
二、電腦的普遍使用,對於我們來說有好有壞。一些長期面對電腦的人,皮膚就很難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再加上有的人喜歡留各種劉海,額頭的皮膚悶在裡面,新陳代謝功能就會減弱,所以說痘痘第一時間也會長在額頭上。
三、之所以很多人在夏天的時候要採用各種方法防曬,除了避免皮膚損傷外,其實也是可以預防額頭長痘的。當皮膚在沒有遮掩的情況下,經過陽光的暴曬也就會形成一種分泌物,分泌物得不到抽空,就會形成痘痘。
額頭上長痘痘怎麼辦
1、蜂蜜鹽敷臉
挖兩大勺蜂蜜和適量鹽一起攪拌,按一定的方向,最好越細滑越好,然後在干凈的臉上塗在額頭、兩頰、下巴等部位,反復按摩十分鍾,對消除痘痘處的毒素很有幫助,還能美白,嫩膚作用。
2、植物草本消炎
草本植物治療皮膚問題在古醫學就已經開始使用,很多植物的抗菌消炎效果比西葯還強。
3、調整消化道功能
消化道功能不好可以使痤瘡加重。所以應該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濕熱毒邪的排泄,養成每日大便的習慣,同時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豆角,絲瓜,白菜等。如果長期便秘的話,可以每天用少量的番瀉葉(中葯店都有買的,很便宜)泡茶喝。
4、規律的生活
充足的睡眠質量、愉快的心情、不熬夜不加班,只要堅持這樣規律的生活,痘痘自然消失無痕。
5、紅酒蜂蜜面膜
將一小杯紅酒加2到3匙蜂蜜調至濃稠的狀態後,均勻地敷在臉上,八分干之後,用溫水沖洗干凈。紅酒中的葡萄酒酸就是果酸,能夠促進角質新陳代謝,淡化色素,讓皮膚更白皙、光滑。蜂蜜具有保濕和滋養的功能。容易對酒精過敏的人,要加以注意。
6、白果敷臉法
只需倒出一點在干凈小碗里,加入適量純凈水,調成粘稠狀,用棉簽蘸上抹在痘痘上即可,早晚各一次,對於不特別嚴重的或剛剛起來的小痘痘,抹上四五次就能見到明顯的效果。
額頭上長痘痘要注意
1、肌膚護理不當
額頭上長小疙瘩很有可能是肌膚不潔、個人護理不當造成的,污垢殘留,化妝品、護膚品使用不當,都有可能使額頭上長小疙瘩。
建議:早晚做好肌膚清潔,個人用品、化妝工具等都要定期清洗,化妝後要徹底卸妝潔面,使用護膚品時要充分劃圈、按壓按摩至吸收,如果晚間塗抹的化妝品清早起來還浮在表面,就說明護膚手法不到位。
2、油脂分泌過旺
如果皮膚過度分泌了油脂,導致無法外排,在毛孔中留下了分泌物,就會使額頭上長小疙瘩,它的大小和小米粒差不多,觸摸皮膚會感覺到有異物感,感覺皮膚非常不平整,起伏坑窪。
建議:做好皮膚的清潔工作,清潔時要使用正確的清潔手法,確保清洗干凈,要保持皮膚的乾爽,,對於日常使用的清潔用品一定要保持干凈清潔,飲食清淡營養,堅持良好作息。
3、心火旺盛
額頭是心臟管轄的一個屬地,心火旺盛成為火毒、血液循環有問題、工作生活過於勞心傷神時,額頭就會此起彼伏地出現很多小疙瘩。
建議:需要為心臟進行排毒,心臟最佳排毒時間是中午11~13點,可以吃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堅果、黃豆、黑芝麻、小棗、蓮子等。
4、肝臟排毒不暢
額頭上長小疙瘩也有可能是肝臟排毒功能不佳,即是體內聚集了毒素沒有正常排出,這跟平時的飲食、生活習慣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建議:晚上注意潔面,保證睡眠充足切忌熬夜,別吃辛辣、刺激腸胃的食物,忌煙酒,多吃應季蔬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平時要多做運動,增強肺循環。
5、濕毒過重
中醫認為額頭上長小疙瘩是因為體內濕毒過重引起的,因此中醫主要採用清熱祛風,涼血利濕的方法來治療額頭上的小疙瘩。
建議:中成葯可選用防風通聖丸,歸參丸等,內服可用枇杷葉9克,桑皮9克,苦參9克,赤葯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日服一劑.大便乾燥者,可酌加酒軍6—10克。
長痘痘了怎麼辦
1、 多喝檸檬水祛痘
檸檬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經常喝檸檬水可以凈化你的腎和肝,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凈化您的身體,因此可戰勝痘痘等瑕疵。另外,檸檬中存在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痘痘的發展。另外,檸檬能夠殺死皮膚上導致痤瘡的細菌,進而對痤瘡有防治作用。檸檬的抗氧化功效還有助防止細胞受損,讓皮膚更加靚麗。可以在皮膚上局部塗抹檸檬汁,也可將檸檬汁加入白開水中飲用。檸檬加上蜂蜜沖調的話,口感會更好。
2、中醫拔罐祛痘
拔罐是指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消腫止痛、行氣活血、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青春痘多是血熱所致,在拔罐的基礎上配合放血治療,能清除熱毒,祛濕通絡。
3、艾灸調理痘痘
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能很好的溫補人體,祛除身體中的寒熱濕毒。艾灸調理痘痘主要選擇曲池穴和合谷穴以及中脘穴和足三里。為什麼要選擇曲池、合谷這兩個穴位?首先,曲池、合谷兩穴都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腧穴。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經屬陽明經,是氣血很旺的經絡,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也可以把體內多餘的火氣去掉。當肺濕熱時候,肺中的濁氣不能及時排出,可以直接通過大腸排泄。當肺功能減弱時候,體內的毒素就會淤積在大腸上,大腸也能排泄這些毒素。因此,對於肺胃濕熱導致的臉上起痘的問題,大腸經有十分好的調節作用。
曲池和合谷都具有清除肺胃濕熱的作用。先說曲池穴。曲池的原意就是指這個穴位就像彎曲的池塘,盛滿了手三里穴降到地上的雨氣化而成的濕濁之氣。作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曲池有清熱去濕、行氣和血的作用。《金鑒》中說到:「曲池主治先寒後熱等症。」當肺胃中的濕熱過重時候,艾灸曲池,能將熱氣轉化,濕氣燥化,平衡肺胃溫度,緩解臉部痘痘的紅腫脹痛,使之漸漸恢復,從而祛痘。再說合谷穴。合是匯聚的意思,谷指兩座山之間的空隙,它的物質是由三間穴的水濕雲氣匯聚而成,且量大、所處范圍廣。作為大腸經的原穴,它能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推動氣血運動,輸送水濕雲氣,幫助大腸消除肺中排不出去的濕氣和熱氣,從而保障肺功能健康,氣血運行正常,皮膚不會受到濕熱之氣的淤積而長痘痘。
艾灸中脘穴提高脾胃功能,在中醫古籍《甲乙經》中,就曾記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之語。體內毒素排清了,自然皮膚水靈靈。其次,艾灸足三里也是艾灸中的傳統療法,不僅能夠「百病皆治」,還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培元,凡胃腸道疾病,不論虛實寒熱之證,都可艾灸足三里調治。
E. 臉上老是起痘痘艾灸什麼穴位
臉上長痘痘很是讓人苦惱,有什麼辦法可以去除呢?想要了解痘痘如何除掉,我們就先了解痘痘是如何來的。
痘痘一般指痤瘡,也叫青春痘。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
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
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並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因為導致長痘的因素很多,艾灸治療痘痘應該怎麼取穴呢?
如果您是因為胃腸不好,導致的營養不良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耳鳴、食慾不振、翻胃、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嘔吐、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
【神闕穴】: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
取穴方法:位於腹在臍中部,肚臍中央。
主治疾病:胃炎、泄痢、繞臍腹痛、脫肛、水腫鼓脹、腸炎、痢疾、產後尿瀦留等。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中央下3寸。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卧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眩暈、少腹疼痛、吐瀉、痢疾、脫肛、便血、小便不利、尿頻、尿閉、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經痛、赤白帶下等。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主治病症: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咳嗽氣喘、心悸氣短、失眠、頭暈、膝痛、腳氣等。
如果您是內分泌紊亂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子宮穴、歸來穴、三陰交穴。
【子宮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以卧位,在臍下4寸,旁開3寸處取穴。
主治疾病:主治不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闌尾炎、盆腔炎等。
【歸來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取穴方法:取穴時,仰卧,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按壓有酸脹感即是。
主治疾病:主治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等。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處。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內踝尖上直上3存,或用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主治疾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閉經、難產、產後血暈、遺精、陽痿、陰莖腫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高血壓病等。
如果您是情緒變化,睡眠不好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大椎穴、神門穴、湧泉穴。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時正低頭,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疾病:熱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中暑、嘔吐、風疹等。
【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取穴方法:患者採用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勢,神門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疾病: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癲狂癇、暈車、高血壓等症。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你用力彎曲腳趾,腳底凹陷的那個地方就是湧泉穴。
主治疾病:高血壓病、神經性頭痛、急性扁桃體炎、過敏性鼻炎、子宮脫垂、下肢痙攣、下肢癱瘓、失眠、音啞、咳嗽、風疹、小兒驚風、心肌炎、糖尿病、怕冷、陽萎、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
無論哪種因素導致,都必須加灸患處,因為患處艾灸是直接對病灶的刺激,患處艾灸十分必要,且有極好的效果。以上穴位每天1次,每穴的灸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
F. 艾灸對痘痘有效果嗎 長痘痘艾灸哪裡
1艾灸對痘痘有效果嗎
艾灸對痘痘調理有一定的效果。
長痘的原因由於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或毒素堆積所導致的,利用艾灸的方法來調野稿理,能達到清熱解毒,平衡體內陰陽的效果,從而對痘痘肌起到一定的護理效果。
2
長痘痘艾灸哪裡
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之間,約平第2掌骨橈側重點。
足三里:小腿外側,外膝眼下4橫指處。
中府穴:前胸外上方,鎖骨外端凹陷向下1拇指處。
中皖穴:胸骨下緣與臍中連線中點。
尺澤穴:位於手臂肘部,取穴時上舉手臂,在手臂內側中央有粗腱,腱的外側即是尺澤穴。
梁門穴: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距正中線2寸。
肺俞穴:正旁脊握坐,腰部伸直,頸部盡量下俯,以使背部平坦,椎體棘突外凸明顯,先找到大椎,
胃俞:胃俞穴在背柱區,第1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內關穴:位於人體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中央,往上大約運慶三指寬的中央位置。
3
不同部位長痘艾灸穴位
額頭長痘:艾灸百會,大椎,合谷,太沖,湧泉穴。
兩頰長痘:艾灸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闕,命門,足三里,三陰交。
下顎長痘,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
4
長痘痘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
懸灸尺澤,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到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進行下一個療程。
懸灸梁門,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到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進行下一個療程。
艾條雀啄灸
取尺澤,肺俞,內關,胃俞,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穴位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的施灸,艾條距離皮膚0.5-1厘米,按照先灸頭部穴位再灸背部穴位的順序施灸,每穴10-15分鍾,灸到局部紅暈溫熱為止,每日1次,10日為一個療程,間隔3-5日進行下一個療程。
G. 頭上長痘痘艾灸怎麼做
頭上長痘痘要艾灸首先要確定痘痘的位置,頭部的具體哪個位置,不同的位置所反應的問題不一樣。局部長痘痘的位置都可以灸的,再配合上臟腑調理,能夠很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