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痘痘灸什麼地方
『壹』 臉上長痘痘艾灸哪裡 最全的選穴幫你解決痘痘困擾
5合谷
定位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時,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功能主治
合谷穴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作用,可用於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兄祥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豎塵世腹痛,便秘,經閉,滯產等,對於臉上長痘痘的熱證有一定的效果。
6
曲池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以及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就是曲池穴。
功能主治
曲池穴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熱病,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等腸胃病症,咽喉腫痛、齒痛等五官疼痛,癮疹、濕疹、瘰癧等皮、外科病症,所以對於臉上長痘痘熱證的情況是很適合的。
7
內庭
定位
內庭穴的的定位在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
功能主治
內庭穴主治齒痛、咽喉腫痛、鼻衄等五官熱性病證,熱病,吐酸、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胃病證,足背腫痛,跖趾關節痛,也是很適合臉上長痘痘的艾灸治療選穴的。
8
血海
定位
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取穴時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功能主余肢治
血海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產後惡露不盡,貧血;睾丸炎,小便淋澀;氣逆,腹脹;風疹,癮疹,濕疹、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丹毒;股內側痛,膝關節疼痛等,臉上長痘痘取血海艾灸也有一定的作用。
『貳』 長痘痘的人可以艾灸嗎
可以的,在湧泉穴,血海穴,陰陵泉穴,長痘部位艾灸,能緩解長痘的情況。
『叄』 艾灸對痘痘有效果嗎 長痘痘艾灸哪裡
1艾灸對痘痘有效果嗎
艾灸對痘痘調理有一定的效果。
長痘的原因由於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或毒素堆積所導致的,利用艾灸的方法來調野稿理,能達到清熱解毒,平衡體內陰陽的效果,從而對痘痘肌起到一定的護理效果。
2
長痘痘艾灸哪裡
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之間,約平第2掌骨橈側重點。
足三里:小腿外側,外膝眼下4橫指處。
中府穴:前胸外上方,鎖骨外端凹陷向下1拇指處。
中皖穴:胸骨下緣與臍中連線中點。
尺澤穴:位於手臂肘部,取穴時上舉手臂,在手臂內側中央有粗腱,腱的外側即是尺澤穴。
梁門穴: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距正中線2寸。
肺俞穴:正旁脊握坐,腰部伸直,頸部盡量下俯,以使背部平坦,椎體棘突外凸明顯,先找到大椎,
胃俞:胃俞穴在背柱區,第1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內關穴:位於人體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中央,往上大約運慶三指寬的中央位置。
3
不同部位長痘艾灸穴位
額頭長痘:艾灸百會,大椎,合谷,太沖,湧泉穴。
兩頰長痘:艾灸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闕,命門,足三里,三陰交。
下顎長痘,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
4
長痘痘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
懸灸尺澤,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到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進行下一個療程。
懸灸梁門,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到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進行下一個療程。
艾條雀啄灸
取尺澤,肺俞,內關,胃俞,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穴位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的施灸,艾條距離皮膚0.5-1厘米,按照先灸頭部穴位再灸背部穴位的順序施灸,每穴10-15分鍾,灸到局部紅暈溫熱為止,每日1次,10日為一個療程,間隔3-5日進行下一個療程。
『肆』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現今生活中,許多人會被自己臉上的痘痘所困擾。而消除痘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有些人會使用艾灸來治療痘痘。下面介紹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1
現在不注意健康飲食的人們是越來越多,這樣就讓很多的青少年當中都出現了痘痘,一旦出現不光是會直接的影響到患者的臉部美觀,而且還會感覺到奇癢難耐。
所以對於這種疾病的話越早治療越好,那麼在剛出來的時候使用艾灸的話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因為痘痘就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飲食不節的增多,青少年中出現痤瘡的人越來越多,痤瘡已經成為嚴重影響青年男女臉面的疾病。
對於這種毛病,治療時間越早越有效果,在剛出現時,使用艾灸來進行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中醫認為引起痤瘡的原因是:面鼻及胸背部屬肺,本病常由肺經風熱阻於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肥甘、油膩、辛辣食物,脾胃蘊熱,濕熱內生,熏蒸於面而成;或因青春之體,血氣方剛,陽熱上升,與風寒相搏,郁阻肌膚所致。
利用艾灸治療面部痤瘡,所取用的穴位有:曲池、合谷、肺俞、足三里、大椎、三陰交等六個,主要是調節肝經和肺經,因為肝火易上沖發為痤瘡,而肺與皮膚相關,所以艾灸以上穴位對於這種毛病會起到治療效果。
(1)艾條懸起灸:
每次選3—4個穴位,每次每穴灸10一15分鍾。隔日1次或每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
(2)艾炷發泡灸:
將艾絨搓成麥粒大小,放在穴位上施灸,每次2—3個穴位,每穴4—5壯。隔2—3日施灸1次。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2
導致臉上長痘痘的原因有很多,上火長痘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下巴長痘痘會因為肝火旺盛所致。而日常作息時間不規則導致睡眠時間不足,以及日常心理和精神壓力大,飲食不恰當等都會導致上火引起痘痘的滋生。
長痘痘的幾種類型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長痘痘大概有三種不同的類型,他們分別是:
1、肺經風熱型: 此類型的患者常伴隨過敏性鼻炎,且痘痘大多數在額頭,看上去除了有許多粉刺,還會有小顆紅色的丘疹。
2、脾胃濕熱型: 這種類型的患者常伴隨便秘、口乾舌燥等問題,且痘痘多長在兩頰及鼻頭,丘疹色紅明顯且易有膿腫。
3、肝腎陰虛型: 這類型患者常伴隨內分泌失調或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且痘痘大多長在下巴及人中處,丘疹顏色會比較暗沉、體積比較大。
在中醫看來,籠統的來說,長痘最常見的原因,與肺胃郁熱有關。「郁熱」即有濕又有熱,相當於是夏季里的桑拿天,給人一種很不暢快人感覺。
如果肺胃內積聚太多濕氣和熱氣,時間久了得不到外泄,濕熱之氣便會上蒸到我們的面部,痘痘便開始蔓延了。
臉上長痘痘的原因
第一大原因:內分泌失調
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男人的話是雄性激素佔主導地位,女人的話則是雌性激素佔主導地位。
通常這種激素是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的.,不過外界的因此導致這種激素紊亂的話,就很容易出現皮下的毛囊分泌的油脂過多。
進而造成毛孔堵塞,皮膚堆積大量的毒素和油脂,這個時候痘痘就容易出現了。這是大部分人長痘痘的原因。
第二大原因:不良飲食習慣
有句話說,唯時光和美食不能辜負。很多女人嘴巴比較饞,對於美食都是難以抗拒的,平時逛街、聚會啊都免不了要吃各種美食。漢堡,薯條,燒烤,麻辣燙更是家常便飯。
還有很多人,晚上肚子一餓,動不動就吃去宵夜。有句話說,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膏。雖然沒有這么可怕,但是過多的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痘痘遲早是要找你的。
第三大原因:護膚品的因素
愛美是人的天性,很多女人為了給皮膚最好的清潔和養分,總是不惜花下大把銀子購買昂貴化妝品。
但是如果你青春期不長痘, 在使用護膚品化妝品後, 開始長痘了, 那麼, 護膚化妝品致痘的嫌疑就很大了。
很多人會問, 既然這些護膚品能在市場上銷售, 就應該都是安全的啊, 怎麼會導致長痘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 護膚化妝品里的化學成分會進入皮膚, 如果無法代謝掉, 就很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細胞組織, 從而產生刺激痘痘的產生。
護膚品導致的痘痘, 在醫學上叫做接觸性皮炎, 只要停用一切護膚品化妝品, 一段時間後, 皮膚會自動修復好(至少得一個月)。
第四大原因:作息習慣不好
很多人工作忙碌,往往要很晚才睡覺,當然也有很多人本身的生活習慣就不好,每天一定要到很晚才睡覺,是典型的「夜貓子」。
這樣的人,多半會出現「腎陰虛」的問題,「陰虛則火旺」,火熱瘀積於面,加上氣象乾燥,影響了皮脂腺的滲出,油脂不能即時滲出,毛孔堵塞,就會長出很多痘痘來。
祛痘三步法
第一步:艾灸中脘、足三里、豐隆、胃俞、脾俞穴、天樞。
為什麼取這幾個穴位呢?
首先是艾灸中脘穴提高脾胃功能,在中醫古籍《甲乙經》中,就曾記載「 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之語。
體內毒素排清了,自然皮膚水靈靈。其次,艾灸足三里也是艾灸中的傳統療法,不僅能夠「百病皆治」,還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培元,凡胃腸道疾病,不論虛實寒熱之證,都可針灸足三里調治。
而艾灸豐隆、胃俞、脾俞穴則是為了幫助脾胃祛濕、化熱。因為我們吃進來的所有東西,要想轉化成能量,都要經過脾胃這一關。
如果脾胃陽氣不足,就不能做好本職工作,它們最怕的就是濕熱,濕熱過重,脾胃壓力驟增。這時候最需要艾灸這三個穴位來振奮脾胃陽氣,化解糾纏的濕熱。
最後艾灸的天樞穴是大腸之募穴,可以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對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第二步,加灸患處「阿是穴」(中醫穴位名,它沒有固定的位置,也沒有具體名稱。
指位於痛處局部,按這有快、痛、敏感等特殊反應的點)。
艾灸時可用艾條對准面部痤瘡疼痛部位,或者有痘印部位施灸,距離皮膚1~2厘米,灸至局部皮膚微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艾灸時隨時吹灰,保持火旺。
中醫講究「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艾灸患處阿是穴直接對病灶刺激,對祛除痘印效果極佳。
也有患者提問說:「顏面五官不是禁灸嗎?」這個不要擔心,面部不可以操作的是直接灸法,而普通的溫灸則沒有關系。
艾灸最簡單的操作準則就是「 哪兒痛灸哪兒」,很多患者一自己艾灸就緊張,害怕找錯穴位,很膽戰心驚。
其實沒有必要,如果不是皮膚潰爛或者孕婦等特殊人群,可以放鬆心態去艾灸,哪怕找不準穴位,只要在痛處施灸,都是有效果的。
第三步,生活中的輔助治療。
平時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減少熬夜次數,不要長時間對著電腦,少吃辛辣、酒精等快餐食品,多喝水,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每天起床後喝杯淡鹽水,早餐再喝杯牛奶,可以促使大腸菌產生乳酸,促進腸蠕動,達到排出體內毒素的目的,這一步要長期堅持。
灸完一次後,當即她就覺得身體輕鬆了不少。當治療到第三周,臉上的痘痘就開始消了,整個皮膚也在慢慢恢復,比沒熏之前的狀態好多了。
艾灸就是這樣神奇,雖然很多人都把它視為保健方式的一種,其實,艾灸在治病、養生、養顏方面都有獨到之功。
艾灸祛痘取穴
1、肺經蘊熱型
取穴: 太溪,肺俞,大椎,曲池
主要症狀: 在粉刺剛剛出現的時候,在粉刺周圍就會有紅腫疼痛的情況,同時還會造成大面積的面部瘙癢,這是濕毒郁結在肺部,進一步表現在皮膚上造成的。
除此之外,肺經蘊熱證還會伴隨著經常性的口乾舌燥、小便發黃、大便乾燥等症狀,在脈象上則表現為脈象浮數。
2、血瘀痰凝型
取穴: 氣海,膽俞,關元,中脘,血海,三陰交,肝俞
血瘀痰凝證的表現形式相對嚴重,面部的痤瘡因為時間長久,質地變得堅硬難以消除,用手按壓的時候還會伴有痛感。
同時還會有痛經,月經量少,經期痤瘡加重等狀況,出現這種症狀的女性朋友舌苔暗薄,這是長期慢性的患者常特有的表現。
除了上面兩種情況,這里還有一種相對通用的艾灸方法,可以幫助那些 不能夠明確判斷自己屬於是哪種情況的朋友有效地治療面部痤瘡問題。
取穴: 子宮、關元、氣海、神闕、足三里、中極、三陰交
在艾灸的時候要注意,腰腹部穴位進行艾灸的時間不能夠少於30 分鍾,而在足三里,三陰交等位置進行艾灸的時間則要控制在15 ~20 分鍾左右,艾灸的時間不能夠太長。
當我們感覺到一處穴位有炙熱的感覺之後就可以交換到下一個穴位,彼此循環,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艾灸開始時最好一天一次或二次,連續1~2周,感覺症狀減輕後,可以改為二天一次,或三天一次,直到後面一周一次,一個月一次。
治療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心急。尤其初次接觸艾灸的人會出現「返病」現象,這個時候也不要怕,堅持艾灸,就會看到效果了。而且艾灸在無意之中,還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象。
以前也有朋友談到過,在治療婦科疾病的時候,無意中治癒了自己的黃褐斑,正是在調整內分泌的時候,無形之中改善了自己的皮膚狀況。
臉上長痘痘吃什麼調理
1、黑木耳
對於臉上總是反復長痘痘的情況,日常飲食方面一定要更加註重起來。平日可多吃黑木耳,黑木耳蘊含大量的植物膠。
此類物質很有吸附能力,能將體內殘留的毒素吸附,清潔血液。經常食用效果最佳,有助於緩解臉部有痘痘的情況。
2、梨子
梨子富含維生素C,具有護理美白、清潔和解毒等作用,經常吃梨子能清熱解毒、滋補養陰、降血壓以及潤肺祛痰和解毒等功效。對滋潤保濕和修復皮膚問題很有作用,很適合敏感肌膚和痘痘肌膚的人群。
3、蘑菇
蘑菇富含粗纖維和木質素等營養成分,此類物質在腸道內易於消化,有助於維持腸內水分,從而吸附多餘膽固醇以及糖分,將多餘的毒素和雜物排出體外。對防治皮膚乾燥,減少痘痘很有幫助。
4、海藻
海藻所含碘、蛋氨酸以及胱氨酸等營養成分,對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很有幫助,同時也能維持皮膚所需的營養成分,令皮膚健康有光澤。
此外,還可改善皮膚水油失衡狀態,其中所含的維生素有助於維持上皮組織健康,進而減少痘痘和色素等問題肌膚的引發。
『伍』 臉上長痘痘艾灸哪裡 最全的選穴幫你解決痘痘困擾
9三陰交
定唯豎位
三陰交在內踝尖上直上3吋,約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模首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功能主治
三陰交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甚至有安神之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旦山數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而臉上長痘痘與脾虛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也很適合艾灸選穴。
『陸』 下巴長痘艾灸哪個部位 艾灸治痘只需4步搞定
人體長痘的話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引起的,有些人可能是體內寒濕大引起的,也有些人可能內分泌方面有問題引起的,還有一些人可能腸胃吸收不好引起的,目前好像就這么幾種情況吧。
下巴長痘這個通常應做猛巧該是肝臟方面有潛在問題問題引起的吧,一般肝火旺也容易長痘的。
如果您是因為胃腸不好,導致的營養不良,可以艾灸中脘,知瞎神闕,關元,足三里。
如果您是內分泌紊亂導致:可以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
如果您是情緒變化,睡眠不好導致:可以艾灸大椎純鍵,神門,湧泉穴。
另外還可以買一些艾葉煮水,然後每天洗臉泡腳,也可以調理身體的,祛痘效果也很不錯的,因為艾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柒』 臉上老是起痘痘艾灸什麼穴位
臉上長痘痘很是讓人苦惱,有什麼辦法可以去除呢?想要了解痘痘如何除掉,我們就先了解痘痘是如何來的。
痘痘一般指痤瘡,也叫青春痘。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
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
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並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因為導致長痘的因素很多,艾灸治療痘痘應該怎麼取穴呢?
如果您是因為胃腸不好,導致的營養不良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耳鳴、食慾不振、翻胃、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嘔吐、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
【神闕穴】: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
取穴方法:位於腹在臍中部,肚臍中央。
主治疾病:胃炎、泄痢、繞臍腹痛、脫肛、水腫鼓脹、腸炎、痢疾、產後尿瀦留等。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中央下3寸。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卧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眩暈、少腹疼痛、吐瀉、痢疾、脫肛、便血、小便不利、尿頻、尿閉、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經痛、赤白帶下等。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主治病症: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咳嗽氣喘、心悸氣短、失眠、頭暈、膝痛、腳氣等。
如果您是內分泌紊亂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子宮穴、歸來穴、三陰交穴。
【子宮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以卧位,在臍下4寸,旁開3寸處取穴。
主治疾病:主治不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闌尾炎、盆腔炎等。
【歸來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取穴方法:取穴時,仰卧,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按壓有酸脹感即是。
主治疾病:主治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等。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處。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內踝尖上直上3存,或用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主治疾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閉經、難產、產後血暈、遺精、陽痿、陰莖腫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高血壓病等。
如果您是情緒變化,睡眠不好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大椎穴、神門穴、湧泉穴。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時正低頭,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疾病:熱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中暑、嘔吐、風疹等。
【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取穴方法:患者採用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勢,神門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疾病: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癲狂癇、暈車、高血壓等症。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你用力彎曲腳趾,腳底凹陷的那個地方就是湧泉穴。
主治疾病:高血壓病、神經性頭痛、急性扁桃體炎、過敏性鼻炎、子宮脫垂、下肢痙攣、下肢癱瘓、失眠、音啞、咳嗽、風疹、小兒驚風、心肌炎、糖尿病、怕冷、陽萎、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
無論哪種因素導致,都必須加灸患處,因為患處艾灸是直接對病灶的刺激,患處艾灸十分必要,且有極好的效果。以上穴位每天1次,每穴的灸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
『捌』 艾灸治療各種痘痘
【艾灸療治各種起痘】͏
中醫上長講痘痘的原因主要為分四種熱:毒、胃熱、血熱、濕毒。
熱毒多因肺感風邪邪熱;
胃熱病在胃脾;
血熱多因肝火旺盛肝或郁化熱引的起血瘀;
濕毒會擊攻五臟六腑,括包寒濕和濕熱種兩。
一、滿臉型痘痘(熱毒痘型痘)
1、表:現面紅耳,赤情緒急躁、舌質發紅,大便比干較,讓畝納口乾舌等燥症
2、調原理則:清肝降火、解毒結散。
3、艾灸穴太位沖、行間
4、煎桑葉水喝,也將可桑葉搗爛敷外在痘痘處。火下降來之後要停止服,用平時多可吃蔬菜水果。
二、下巴長痘(寒濕型痘痘)
1、表現:多因體內濕寒較重,常常畏寒冷肢,大便清,稀耐鍵浮腫,容感易冒。
2、寒型濕和熱毒型分區:
寒濕:型痘痘比大較,呈結節,色顏暗紅質,地不硬,壓按後有白黃色的皮樣脂分泌物,持時續間久,不易消,退常見臉於的下部半。
熱毒:型爆發快,伴有紅,腫膿皰,著隨熱毒散去,腫紅也消退快很。分布在臉的半上部。
3、調原理則:溫腎陽補。
4、艾灸俞腎,命門,元關,氣海,神,闕足三里,隆豐。
5、每周艾用草泡腳泡粉腳3到4次每,次30分鍾,可以好更的調理陽腎虛。
三、鼻子長痘(胃熱型痘痘)
1、表現大便干結,干口口臭,舌質紅發。
2、治療則原:清熱解,毒降胃火。
3、艾內灸庭、解溪。
4、喝蒡牛冬瓜排湯骨。
四、臉頰長痘(肝腎陰虛)
1、表:現口乾皮干膚,便秘失,眠,容易急躁。
2、治療原:則調理肝陰腎虛
3、每堅天持按承揉山、陽陵泉、三陰交關,元,太溪
4、取貞女子、枸杞子各15克菊,花10克,煎水用飲。
5、長痘者不要再化塗妝品了,否則是就雪上霜加。
五、額長頭痘心火旺(心旺火盛)
1、表現:心理力壓大、脾氣大。
2、治療則原:清心火
3、艾灸或者按揉宮勞穴
4、熬蓮子百大合棗粥,蓮喝子心茶。
六、臉上長丘疹、顴坦沒骨及顴骨方下外側痘長痘(肺型熱痘痘)
1、表現排:便不暢、喉嚨痛、咳嗽、大幹便結
2、治療原則:肺降熱
3、艾肺灸俞、尺澤、列缺
4、喝枇杷膏葉和白卜蘿。
七、嘴巴圍周長痘(脾虛熱濕型)
1、表:現長痘胃口,差拉肚子。
2、調原理則:脾健胃
3、艾脾灸俞、中脘、天樞、足三里
4、喝棗紅小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