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尚化妝品下架為什麼
① 我買的化妝品被下架了是怎麼回事是假貨嗎
下架不代表假貨。不必要先自己嚇自己。可能是沒貨或者停產的原因的。
② 為什麼下架的化妝品還有人賣
下架的化妝品還有人賣是因為庫存有存貨或者是假貨。
下架的原因可能是缺貨斷貨,就是不再售賣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該批次的化妝品有問題,導致廠家主動停止售賣或者被強制停止售賣,或者是因為與零售商、專櫃合同問題未談妥之類的,但這些情況比較少。
化妝品是指以塗抹、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散布於人體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膚、毛發、指指甲、唇齒等,以達到清潔、保養、美容、修飾和改變外觀,或者修正人體氣味,保持良好狀態為目的的化學工業品或精細化工產品。
在原始社會,一些部落在祭祀活動時,會把動物油脂塗抹在皮膚上,使自己的膚色看起來健康而有光澤,這也算是最早的護膚行為了。
由此可見,化妝品的歷史幾乎可以推算到自人類的存在開始,在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7世紀期間,各國有不少關於製作和使用化妝品的傳說和記載,如古埃及人用黏土捲曲頭發,古埃及皇後用銅綠描畫眼圈,用驢乳浴身,古希臘美人亞斯巴齊用魚膠掩蓋皺紋等等,還出現了許多化妝用具。
中國古代也喜好用胭脂抹腮,用頭油滋潤頭發,襯托容顏的美麗和魅力。
③ 復活草面膜日本為什麼下架
沒有公布具體原因。
面膜是很早以前就已經被使用的一種化妝品。遠在古埃及金字塔時代,已經知道利用一些天然的原料,如土、火山灰、海泥等敷面或身體上,治療一些皮膚病。後來發展到用羊毛脂於各種物質如蜂蜜、植物的花類、蛋類、粗麵粉、粗豆類等混合,調成漿狀,敷在臉上進習性美容或治理一些皮膚病。
埃及人將這技藝傳至希臘,後來傳至羅馬,最後遍及歐洲。在8,9世紀,文明發展移至中東,同時有助於促進歐洲文藝復興。在文藝復興時代,從屬於醫學學科的化妝品化學和香精工業獲得很大發展。在17、18世紀,大多數化妝品是家庭作坊生產的。直到19,20世紀,才發生明顯變化,逐漸形成化妝品工業。
面膜在中國唐朝時期開始盛行,流行於貴族婦女中。典籍中記載楊貴妃使用以鮮杏仁、輕粉、滑石粉為主料,輔以冰片、麝香,用蛋清調制而成的紅玉膏。
④ 大批普通化妝品因含「377」被下架,其他原料是否會步其後塵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 「含苯乙基間苯二酚(行業內代稱『377』)美白成分並宣稱其美白亮膚的產品不能以普通化妝品形式備案」的消息確定後,一大批含「377」的在售產品被下架,相關企業也陸續撤回以普通化妝品形式備案的新品。含「377」成分的化妝品究竟該怎麼用?紅沒葯醇等其他含美白成分的原料是否也會步「377」的後塵?
「377」成分不能用了嗎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潤百顏、百植萃、John Jeff官方旗艦店等品牌緊急下架了標注為「含『377』成分的普通化妝品」的相關產品。一位化妝品配方工程師向中國商報記者提供了《國家葯監局綜合司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化妝品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顯示,全國各省級葯監局需在12月20日前將備案產品配方中添加了「377」的產品查處進展情況上報。「含『377』成分的普通化妝品都面臨下架的命運,相關產品必須按照特殊化妝品注冊,就是我們常說的『辦特證』。」該化妝品配方工程師表示。
「377」一直是很受化妝品企業歡迎的美白成分。「377」是化妝品原料「苯乙基間苯二酚」的俗稱,主要功效是美白護膚、抑制黑色素的形成。2012年,國家葯監局批准該成分作為化妝品原材料使用,使用限量為0.5%。
值得關注的是,「377」成分並非不能使用,只是需要「辦特證」。山東省葯監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企業備案含「377」成分,就意味著該備案產品具有美白功效,這就需要企業為該產品出具功效評價的相關報告,按照新原料注冊、備案要求申請注冊特殊化妝品。而目前查處的含「377」成分的化妝品都是沒有「辦特證」的普通化妝品。
以特殊化妝品形式備案的產品仍可使用「377」成分。中國商報記者查詢國家葯監局官方網站發現,國產化妝品注冊信息中,含「377」成分的化妝品達80種,進口化妝品的注冊信息則更多。另外,歐萊雅光子瓶精華、蘭蔻塑顏霜、城野醫生377精華面霜、伊麗莎白雅頓橘燦精華等添加「377」成分並以特殊化妝品注冊的產品仍在上架銷售。歐萊雅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因其旗下產品均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進行了注冊備案,所以未受到此次「377」事件的影響。
「377」成分需嚴格按特殊化妝品注冊備案
在今年1月及5月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和《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顯示,化妝品分為普通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宣稱具有祛斑美白、防曬、防脫發功效的化妝品,以及宣稱其他新功效的化妝品為特殊化妝品,需要按照新原料注冊、備案要求完成注冊或者備案。根據上述規定,含「377」成分的化妝品應該歸為特殊化妝品。
「企業以普通化妝品的形式備案是為了縮短備案時間。」上述化妝品配方工程師坦言,「377」成分的安全性是經過實驗的、可靠的。但是注冊特殊化妝品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而進行功效評價又需要人體試驗,動輒就是幾十萬元的費用。因此,部分企業為了讓產品能先上架銷售,會避開特殊化妝品注冊的形式。
目前,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潤百顏菁透煥亮次拋原液、百植萃377瑩亮舒潤面膜、John Jeff377煙醯胺多維煥亮精華液、畢生之研高光精華乳、德瑪潤亮顏光感精華PURID沁透光感精華露、TJE377精華液、卓姿泉377VC原液等以「377」成分為宣傳特色的產品均已下架、停售。經查詢,上述產品在國家葯監局官網的備案記錄均為普通化妝品。記者致電詢問了潤百顏、百植萃相關產品的後續處理問題,對方均表示,後續相關產品的處理方式還未明確,不排除重新備案後再上架銷售的可能。
從事消費品測試、檢驗的Intertek集團的一位技術人員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377」成分添加進化妝品中的限量是0.5%,確實存在有從業者為了逐利而過量添加或者少添加的情況,前者會增加產品對人體皮膚的刺激性,後者則屬於誇大產品功效。以特殊化妝品形式備案,由第三方機構證明化妝品的安全性和質量可控性,既方便相關部門查證,也能令產品在功效方面有證可依。
從業環境越來越嚴
「聽到『377』被叫停的消息感覺,像是受到『當頭一棒』。」一位國產初創化妝品品牌的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除了在售產品需要撤回外,紅沒葯醇、煙醯胺、VC、傳明酸、熊果苷等成分也都有美白功效,這些成分以後能不能用於普通化妝品、要怎麼用,尚不清楚。
另外,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眾多美白成分或步「377」後塵,未來或也將只用於特殊化妝品。德之馨大中華區銷售及市場總監勞樹權公開表示,「388」和「399」是德之馨在「377」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升級的美白產品。這兩款產品中均含有「377」。建議企業關注最新的法規,合法合規地使用具有美白功效的成分。
「377」成分被禁止使用於普通化妝品後,有消息稱,另一熱門的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妝品原料紅沒葯醇也將被禁止使用在普通化妝品中。據中國商報記者查詢,國內外知名品牌旗下均有使用紅沒葯醇成分的化妝品產品,其中銷量較高的雅詩蘭黛小棕瓶、珀萊雅肌源修護優效精華液、薇諾娜舒敏保濕潔面乳、畢生之研緩釋維穩打底精華、百植萃舒緩修紅亮顏精華、科顏氏金盞花精華水活面霜、逐本森韻植萃瀅透潔顏油等產品目前均未以特殊化妝品形式備案。若紅沒葯醇步「377」後塵,上述產品或需重新備案。珀萊雅研發總監蔣麗表示,目前紅沒葯醇不會被禁止在普通化妝品中使用,即使國家未來推出美白成分清單,也會留給行業一段過渡期。而且傳聞的真實性有待考察。
上述初創化妝品品牌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若紅沒葯醇等相關成分也被禁止了,作為實力不夠強的國產初創品牌,他們沒有太多的資金和時間支撐去完成功效評價報告,所以只能更換化妝品配方,那麼此前產品的研發投入、備案費用也相當於打了水漂,需要全部推翻重來。
其他美白成分會步「377」的後塵嗎?上述山東省葯監局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化妝品原材料能否使用及具體的使用范圍都會以文件的形式在網站公開。注冊特殊化妝品後,相關原材料仍能以合法正規的方式使用。
功效護膚賽道要拿事實說話
《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申請特殊化妝品注冊或者進行普通化妝品備案的,應當依據規范的要求對化妝品的功效宣稱進行評價,並在國家葯監局指定的專門網站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這也被化妝品行業認為是開啟「功效護膚時代」的信號。
相比其他品類,今年功效護膚賽道的選手們更「吸金」。信息咨詢機構歐睿咨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國內功效性護膚品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占護膚品市場的22.9%。從今年年初至今,投資者多聚焦在功效護膚賽道。主打抗初老的優時顏於今年六月獲紅杉資本億元投資;主打植物 科技 護膚的國貨護膚品牌AOEO獲過億元A輪融資;主打修護的溪木源獲六輪融資,總額已超過5億元。
這次的「377」事件,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在提醒化妝品企業合理合規地進行功效宣傳。美妝營銷從業人士孔思瀚則表示,含「377」成分的普通化妝品下架,也是給化妝品行業敲響警鍾。化妝品行業的新規下發後,部分企業為了逃避功效評價,在宣傳上去掉了「美白」「祛斑」等字眼,但是利用宣傳「377」等成分變相向消費者傳遞功效信息。「只要想做美白等功效產品,就只能先完成功效評價,只有拿事實說話,才能保證消費者在未來買到的產品都是真正有效果的產品。」
天勤品牌咨詢CEO羅文琴表示,長期來講,對相關產品的審批更為嚴格是利好整個行業的,會把一些不重視研發的小規模企業從這個行業里篩出去,也就給了一些優質的企業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