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婦女使用什麼製作化妝品
⑴ 古羅馬人大量使用化妝品,香水及護膚品嗎
當然了。 化妝上,古羅馬的婦女用黑墨塗描眼睫毛,用白鉛做的化妝品當面膏,用硃砂塗嘴唇和雙頰,就像中國古代的唇紅和胭脂。硃砂是一種艷紅色的顏料,主要成分是水銀硫化物。古希臘人用它和油膏混合使用,有時也像現代女性用化妝品那樣輕輕拍在皮膚上。古羅馬婦女的另一種妝紅化妝品,是從指甲花中提取出來的紅色染料,用以塗唇和妝頰,就像中國古代婦女使用的胭脂。
香水上,古羅馬人喜用香料,他們從花、杏仁等植物中提取不同的香料。這時的香料有三種形態,即液體、固體和粉末狀。古羅馬人這種喜好噴灑香水的習慣,後來一直被西歐人沿襲。
⑵ 護膚品的發展歷史
(1)考古學家發現在原始人類的遺址上有用於裝飾的小石子、貝殼或獸牙等物製作而成的美麗的串珠;同時還在洞穴壁畫上發現了美容化妝的痕跡。
(2)在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7世紀期間,世界各地都有不少關於製作和使用化妝品的傳說和記載,比如古埃及人用粘土使頭發捲曲,古埃及皇後的護膚是用銅綠描畫眼圈使眼睛看起來又大又明亮,用驢乳沐浴保養皮膚,古希臘美人亞斯巴齊用魚膠掩蓋皺紋等等,還出現了許多化妝用具。中國古代也喜好用胭脂抹腮,用頭油滋潤頭發,襯托容顏的美麗和魅力。
(3)十四世紀,義大利的製鞋工匠在處理起皺的皮革表面時遇到了難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發現油脂能夠平復皮革表面的褶皺,使皮面恢復細膩和光滑。在動物表皮產生了如此奇效,在人的皮膚上會怎樣呢?這個大膽的設想,開啟了化妝品發展的新歷程。
(4)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范圍內經濟慢慢復甦,隨著石油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為了迎合人們對美的追求和渴望,以礦物油為主要成分,加入香料、色素等其他化學添加物的合成化妝品誕生。
(5)進入20世紀70年代,由於合成化妝品在生產與消費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和人體毒性問題,已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回歸大自然」的思潮。自然化妝品用天然油取代了過去的礦物油,但由於皮膚本身生理結構特性,單純從自然界中提取的營養成分只能到達角質層,無法深入皮膚解決問題。
隨著化妝品科學研究的深入和化妝品危害性的爆發,人們對化妝品安全健康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肩負著開創安全健康化妝品的歷史責任,無添加化妝品正式誕生。
(2)古希臘婦女使用什麼製作化妝品擴展閱讀
護,保護也;膚,皮膚也;品,產品也。護膚品,即保護皮膚的護膚產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物質生活的豐富,護膚品,不再是過去只有富人才用的起的東西。現如今護膚品已走進了平常百姓家。它給人們的精神、形象提升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首先,護膚品具有養顏美容的功能,能增強皮膚的彈性和活力。經常使用可使人年輕、美麗。
其次,護膚品增強了人的自信心,提高了人的美好形象,促進了社會的文明。
⑶ 古代女子有哪些化妝品用
1,鉛粉
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2,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
3,黛粉
戰國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是一種青黑色的顏料,專供女子畫眉。那時還沒有眉筆,女孩子一般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4,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
5,口脂
湖南曾出土過西漢墓葬中的口紅,盡管過了2000多年依然鮮艷奪目,口紅製作技術十分精湛。在唐代,僅供製作口紅的植物就多達二三十種。
正如化妝達人能一眼識別出景甜在《大唐榮耀》不同劇集中的口紅色號一般,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
(3)古希臘婦女使用什麼製作化妝品擴展閱讀
淘米水是最早使用的卸妝洗臉的水。而到了宋代,就已經擁有美容效果的肥皂了。將皂角與香料、各種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葯配在一起,搗成碎末,再凝聚成團,做成團塊形式的成品,在市場上出售。
⑷ 古代人的化妝品有哪些
1、螺子黛
螺子黛亦省作「螺黛」。是隋唐時代婦女的畫眉材料,製作精緻。出產於波斯國,它是一種經過加工製造,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使用時只用蘸水即可,無需像回回青需要研磨,因此螺子黛受到當時女性的喜愛,到了宋代,畫眉墨的使用更加廣泛。
2、畫眉墨
畫眉墨一種墨名。五代時(一說為宋代)易水人張遇,善制墨,所制與李廷珪墨齊名。宮中取其墨,燒去煙,用以畫眉,故名「畫眉墨」。
3、口脂
古時又稱「唇脂」,在管狀口紅出現之前,口脂其實和胭脂是通用的,裝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點塗。以前的口紅大都是鮮艷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時還流行過檀色點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調,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代還在流行著。
4、妝粉
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米粉研碎製成,古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 「胡粉」。
除了單純的米粉、鉛粉以外,古代婦女的妝粉 還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宮中以細粟米製成「迎蝶粉」。
在宋代,則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則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製成玉簪之狀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還有以產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稱官粉);荊州的「范陽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增加為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大批妝粉實物相繼出土,有的盛在精緻的缽內,有的安裝在絲綢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從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妝粉,被製成特定形狀的粉塊,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還壓印著凸凹的梅花、蘭花以及荷花紋樣。
5、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總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美容化妝品。
胭脂是古代中國婦女使用的一種化妝用品,匈奴傳入中原後,胭脂的製作也不僅限於紅藍花一種植物,並且加入了油脂、動物骨髓等來適應不同的需要,胭脂一詞的意義也逐漸成為塗抹於面部一類化妝品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