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刷的產值是多少
A. 化妝刷一共有多少支每支都有什麼作用
化妝刷的作用就是化一個精緻的妝容,化妝刷有常用的套裝有單支、3支套裝刷、5支套裝刷、7支套裝刷、9支套裝刷、10支套裝刷、11支套裝刷、12支套裝刷、13支套裝刷、15支套裝刷,對於這么多種化妝刷可能大部分人還可以應付過來, 睫毛刷:一般使用睫毛刷前,都會先夾睫毛,力度要適當,依次從睫毛根部到睫毛尾部,力度太大就會成90度了,為了讓睫毛彎度持久,提前可以用吹風機預熱。眉梳:眉梳的作用簡單,主要就是用來梳理眉發。 小扇形余粉刷:小扇形余粉刷主要作用就是掃去眼影多餘的定妝粉,動作要輕,以免弄花粉底。 海綿棒:當你使用粉底液塗抹鼻翼、嘴角、眼周以及發際處時,海綿是最好用的用具。
B. 韓國化妝品市場,你了解多少
韓國和日本的化妝品,整體來說,比歐洲的更適合中國人。尤其是韓國的化妝品。比較,注意的是美白和保濕的效果。中國絕大多數女性都盼望自己白白白!韓國化妝品,之所以能夠興起,是因為,韓國明星的代言,所說得韓流,就是由此而起的。
韓國人比較注重穿衣打扮的品位,還特別特別注重容貌,所以他們的化妝品在市場的宣傳方面也強調整體感,這種意識其實很讓女孩子動心。
買韓國的化妝品,主要有三個途徑。一個是去,網上買。比如淘寶呀,天貓呀。還有各個海淘網站。另外一個就是親自去韓國買。韓國的化妝品店也是很多的,免稅店的也比較便宜。超市和街頭小店還會經常打折,去一趟,在幫別人帶點東西,有時候,都能把飛機票錢賺回來。還有就是找代購,不過真貨假貨就不好說了。
雖然說在國內,也能買到韓國的化妝品。但是由於,在國內生產和在韓國本國生產的原料和技術略有不同。所以相比而言,大家還是更愛,去韓國本地買。在韓國,明洞是個非常著名的地方。不僅燈紅酒綠,化妝品店也非常的全。
韓國很知名的化妝品牌子,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比如:適合小女孩兒的愛麗小屋。比較高端的有,whoo後,雪花秀。中等水平的像謎尚,蘭芝,夢妝等
小女孩兒喜歡的,愛麗小屋,價格非常便宜。比如,睫毛膏,指甲油,唇膏,護手霜,都會在二三十塊左右。成熟女性其實也可以買,又經濟又美貌。
現在很多女孩子瘋狂選購的vdl貝殼提亮液,也是韓國的。現在被大家說成是裸妝神器,很多明星都在用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夢妝這個牌子。他家的精華液,面膜兒,和修容霜,都非常好用。不僅僅保濕,還有一種自然裸妝的神奇效果。
但是現在韓國也有少數不法分子,專門做假化妝品批發給中國。所以有些化妝品牌子的口碑,就有了下滑。韓國現在也說,要重點注意這些,畢竟中國,是他們的大客戶。
另外,由於韓國是整容盛行的國家,所以他們整容以後的,特殊作用的護膚品,也很多,效果也很不錯。在中國。很多美容院都有賣,也很受美女們的歡迎。
C. 化妝品市場swot分析
一切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在調查研究中,如果找不出原因和解決辦法就不能放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化妝品市場swot分析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中國化妝品行業的SWOT分析
一、優勢
化妝品行業的進入不是非常簡單的。“商標忠實性”是消費者行為的重要特性之一,而產品的差別是這種商標忠實性的基礎。行業內的企業經多年經營,已經形成了絕對固定的顧客群體,這些消費者可能喜歡他們產品的功能和質量,或者欣賞他們產品的外觀設計、售後服務等等。當消費者習慣於使用某種商品的產品,要消除這種忠實性就必須耗費大量財力物力。產品差別是化妝品的主要進入壁壘之一。
1)纖絲秀發也抗老化
根據歐盟商業部調查顯示,2005年的頭發類產品營業額比2004年上漲了16%。對於這個不容易有新意的市場而言,16%已經意味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因BB霜此,在訴求Home Spa概念以及防曬成分之外,頭發的抗老化產品成為2006年的新貴,並且有持續走俏的趨勢。
2)在家也能享受美容院的呵護
SPA指是新式的休閑美容方式,即在一個放鬆、休息、享受的美好場所,由專業美療師提供的美療服務。SPA不是一般的減肥或護膚,而是女人善待自己、護理身心、讓身心得到享受與放鬆的方式,是現代女性消除疲憊,為身心減壓的有效手段。以往在化妝品業績里只佔據極小份額,屈居無關緊要配角的家庭洗浴產品,2006年將會令人刮目相看,舉凡沐浴乳、泡泡浴液、各種頭發保養品,都會以亮麗的姿態與臉部保養品分庭抗禮。此外,這類產品也不再僅僅扮演清潔用品的角色,而上升到能“心理治療”的高度,以成分中含有舒緩、減壓、心靈按摩、排毒功能等訴求,來吸引嚮往家庭生活的消費者。
3)“綠色”“有機”持續發燒
消費者所重視的生活價值,自然會成為化妝品公司設計產品時重要的考量依據。對天然、純凈、安全、無害的化妝品的需求,是所有愛美的女人同同的願望,因此,環保、再生、綠色、有機——這幾個字眼在2006年將會成為化妝品界的重要表述名詞。
4)輕松點擊美麗送達
一向以金字塔尖端顧客為服務對象的Giorgio Armani,剛剛於2005年底宣布開設兩個直屬於公司的入口網站,一個銷售香水;一個銷售化妝保養品。而在世界各地都有專賣店的The Body Shop,也投入在線購物行列,2005年的業績較前年大幅增長達57%。2006年裡,很多化妝品的大品牌,都將在網上開設直屬售賣網站,賣的不是老產品,而是剛上市的新產品。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愛美的女士開始在網路這個 渠道 購買化妝品了,而BB霜美國的統計機構NPD Group一致認為在線購物業績在偽看幾年將以幾何倍數成長。美國婦女每人每年平均從網上購買化妝品的金額為87美元,2006年,這個金額預測將上升38%,成為120美元。諸位化妝品狂人,新的一年裡,用網路來完成你的美容大計吧。
5)化妝品不再“重女輕男”
近幾年,很多現代社會的男性已經開始重視起自己的面子問題,越來越多的男性,對自己的皮膚、身材和體味,給予很大的關注和投入。“男人何須置鏡”的時代早已過去,即使他不置辦,身邊的女人也會督促他。
因此,針對男性皮膚情況的護膚品一套套被開發出來,商家們不再“重女輕男”,紛紛設計出簡單、實用且具有現代感的男性專屬護膚品。
二、劣勢
我國國內企業規模較小,難與國外企業競爭。
BB霜排行榜 目前我國國內化妝品企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超過5億元人民幣規模的民族品牌僅有北京大寶、重慶奧妮、上海家化等幾家,難以形成有實力的集團競爭力。低水平重復建設、低價惡性競爭,使企業平均產值不足1000萬元人民幣。隨著WTO的加入,跨國企業的不斷湧入讓化妝品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他們不僅在高端產品上占據優勢,還把眼光放在中低端市場上,倚仗資本和品牌優勢,通過對國內品牌的並購整合,不斷向國內中低端市場滲透,本土化妝品企業引以為傲和賴以為生的中低端市場渠道優勢正在加速消失。
三、機會
我國化妝品市場銷售額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長,最高年份達41%,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我國化妝品市場銷售額居亞洲第二位,世界第八位,全國化妝品生產企業已有4000家。截至目前,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的化妝品工業有50餘家,其中5億元以上的有10多家。預計到2010年,化妝品市場的年銷售額可達800億元,年遞增12.9%左右。
1)點燃激情的保養品即將出現
疲倦、緊張、沮喪、郁悶……這些形容詞你一定不會陌生。是的,它們占據了我們的生活,也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心理與心靈,讓我們變得麻木,對什麼事都無精打采,了無興趣,當然也間接地影響了我們的婚姻生活品質。
為了重新喚回熱情,頻頻問世的口服保健品已然發燒了好幾年,並且還有越燒越熱的勢頭,為了不讓保健品專美於前,保養品開始添加有催情功能的活性成分,其中萃取自植物的天然純精油成分,是目前炙手可熱的明星成分。
添加催情精油的保養品以往只局限在身體按摩油、香膏之類的產品線里,根據商品情報機構cosmetic trends的一份 報告 說明,許多經典品牌早已投入人力物力悄然進行此類皮膚保養品的研發,全面上市時間指日可待。
2)防賞?品IQ提升
2005年最引人注目且具有預測市場趨勢價值的合作案,首推Croda公司和Oxonica在防賞?品上的合作。Croda將以納米技術研發而成的防曬因子以非常驚人的價格授權給Oxonica製造,意味著不僅防曬指數節節攀升,“聰明智慧型”的防曬產品才是2006年夏季市場的競爭主線。
四、威脅
化妝品企業存在著替代威脅。替代品是指那些與客戶產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類似功能的產品。那麼生產替代品的企業本身就給客戶甚至行業帶來威脅,替代競爭的壓力越大,對客戶的威脅越大。轉換成本低和消費者忠誠度低的產品替代威脅就絕對高,對於化妝品行業來說,消費者的忠誠度較高,行業的替代威脅較低。消費者使用的化妝品主要是為了達到美麗、健康以及改善膚質量等主要理由。雖然消費者可以通過一些美容護肌膚店的SPA或直接找整形醫師到上訴的需求,但這些替代品相較於化妝品來講,有著價格昂貴、風險較高以及較不便利使用等缺點,因此一般大眾仍會以選擇化妝品為優先考慮。
與供應商一樣,購買者也能夠對行業盈利性造成威脅。購買者能夠強行壓低價格,或要求更高的質量或更多的服務。為達到這一點,他們可能使生產者互相競爭,或者不從任何單個生產者那裡購買商品。購買者一般可以歸為工業客戶或個人客戶,購買者的購買行為與這種分類 方法 是一般是不相關的。有一點例外是,工業客戶是零售商,他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這樣,零售商的斤斤計較能力就顯著增強了。化妝品行業由於目前本身的門檻低,成本低利潤高,加上OEM模式等一些特定的因素,存在著一種經銷商“造反”的現象,這增加了行業的競爭。而且化妝品行業的銷售通路形態很多,有直接面對中間商的,也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當面對的是中間商時,議價能力必須考慮雙方在市場的強度以及最終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議價能力並沒有呈現哪一方面獨強;但是當面對的是一般消費者時,則消費者的議價能力較低。目前所說的化妝品經銷商造反指的就是化妝品企業面對的中間商的實力較強。
化妝品市場swot分析:本土日化該怎麼走
去日本出差的時候,上海家化董事長兼總經理謝文堅發現,那裡的美妝店裡擠滿了中國人,為何中國人這么喜歡國外的化妝品?“海淘的人們認為歐美日韓的化妝品質量好,中國中產階層及以上的消費人群也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買質量更好的產品。”謝文堅認為,從滿足消費者需求出發,有自己的比較優勢的中國本土化妝品牌,更應該在質量、服務等領域做出超出消費者預期的產品和體驗。
他注意到,近年來在中國日化市場的變化與轉折,相關統計顯示,今年本土日化品牌總體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外資品牌。這也是日本和韓國日化品牌曾經的路徑,歐美等外資品牌也曾占當地市場主導地位,但當地本土品牌如今已經占據主導地位。中國本土化妝品牌發展時間雖短,但已經有了這一趨勢。
“本土企業正在逐步壯大,迅速崛起,可能得益於本土企業自身的比較優勢。”謝文堅表示,“渠道上,許多本土企業深耕二三線城市渠道,使產品渠道不斷下沉,同時發力電商渠道,順應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制度上,本土企業在國內市場決策中往往可以更迅速的做出反應;最後在 文化 上,東方天然力量正在崛起。國人對於草本、中醫葯等概念的偏好,促進了相關本土品牌的成長。”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浪潮,謝文堅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盡管電商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銷售渠道之一,但企業無需盲目單一“崇拜”電商渠道,而是應該對市場變化保持敏銳的嗅覺,建立快速的反應機制,並且想辦法結合自身的比較優勢,才能在競爭中以不變應萬變。
“新常態”下,2015年日化市場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本土品牌藉助電商和線下專營店兩大新興渠道在細分市場崛起;不少本土日化企業獲得風投注資,推動其在日化行業發展中所佔據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化妝品電商業務增長快速,消費者追求更優秀的品牌和產品服務將是大勢所趨,這要求企業不能僅將電商渠道當作一個單一的分銷渠道,而是和消費者直接溝通互動的平台。
謝文堅認為,傳統企業轉型電商也有優勢條件,如果能很好地將線上線下結合在一起,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一方面,傳統企業向互聯網方向轉型是大勢所趨。這主要是由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對消費者習慣和生產、物流、營銷等諸多方面的改造一同造成的結果。只有順應這個趨勢,才能在不斷前進的時代中掌握競爭的資本。
另一方面,相較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也有很多進一步成長和轉型的機會。首先,傳統企業有很好的製造基礎,如果能利用好自身的製造優勢,進行柔性化、個性化的定製,將很好地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節省生產成本。其次,傳統企業有非常完善的線下渠道布局,今天“互聯網化”這個概念已經不只再局限於互聯網,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網”的一部分,只有互相聯接才是“互聯網”的真諦。
消費者的需求不再僅僅滿足於網上購物的便捷,以前所謂的網路打破信息不對稱更多是在價格、成分這些客觀的物質層面,對人的感受和體驗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無法覆蓋,因此O2O將是未來更加重要的發展方向。所以今天的互聯網營銷的機會在於如何讓消費者提升自身的體驗和價值感受,這就需要線下渠道的參與,讓消費者能夠真真切切的觸摸到產品。
從長遠來看,電商、O2O,和曾經的百貨、shopping mall的出現邏輯是一以貫之的,都是因經濟增長、技術進步而出現的消費方式的革新與變化,是營銷的方式和途徑,因此也是不斷變化的。
D. 化妝刷有多少支 化妝刷要不要買一套
化妝刷是為了我們上妝的時候更加干凈衛生,很多新手入門時不太了解化妝刷,把刷子全買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化妝刷必須要買一套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化妝刷。
化妝刷有多少支
看你買多少支,一般化妝刷從6支、8支、10支,12支,16支,18支,24支,32支,48支不等,得看具體個人需求。一般6把刷子是基礎配置:粉底刷、遮瑕刷、腮紅刷、眼影刷、眉刷和唇刷,日常化妝足以。其他支數多的,基本是專業化妝師的細分套刷配置了,一般人沒必要買,也很難分得清具體用途。
化妝刷要不要買一套
我們有很多人喜歡去專櫃或者各種實體店買化妝品和化妝刷之類的工具,當我們在挑選的時候,櫃姐就會過來給我們介紹產品,但很多櫃姐雖然介紹的都是好產品,但為了她自身的工作量,她總會再「忽悠」你多買一些產品,或者乾脆買全套。
但是,新手其實可以不用買一整套。實際上,我們經常用到的就那麼六、七、八支。新手也沒必要買套刷,盡量買單支。很多刷子都是多功能刷,腮紅和修容也可以用同一把刷子搞定,並不需要一個蘿卜一個坑,一支一支買刷子才是最明智的。全套的化妝刷看起來讓人有一種滿足感,但是它裡面難免會有一些不實用、價格還貴的刷子。
當然了,如果你喜歡的就是收集各種精美漂亮的化妝刷,那買全套的化妝刷當然是OK的!
化妝刷選購秘訣
刷毛要觸感柔軟平滑、結構緊實飽滿。
用手指夾住刷毛,輕輕地往下梳,檢查刷毛是否易脫落。
將刷子輕按在手背,畫一個半圓型,檢查刷毛的剪裁是否整齊。
以熱風吹刷毛以分辨種類:保持原狀為動物毛,毛變捲曲是人造纖維。
化妝刷不上色是刷子不好嗎
不一定。化妝刷不上色的原因很多,刷子質量不好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刷子如果不抓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化妝刷不好用,使用的化妝品就會難上妝,這也是為什麼不上色。但是,不上色和自己是否選擇正確的刷子、化妝品本身,以及化妝手法也有關系,比如用唇刷當作眼影刷,可能效果就不是很好。
E. 180分!問90年代初上海化妝品價格及當時羽西牌產品價格!
這個品牌的產品分幾個檔次,
低檔的100元以內
高檔的200-400之間
選擇適合自己的,不是貴的就是好的、
(1)從國內外產業發展的趨勢看,作為生活必需品,日化產業生命周期很長,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沒有被替代或出現衰退的危險;
(2)中國人口眾多,是全球未來增長潛力與規模最大的日化市場。2005年至2008年間,中國將成為世界四大化妝品生產和銷售國之一;
(3)主要產品大類附加值高,與其他產業相比有良好的獲利表現;
(4)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中國經濟發展,產業發展迅速,在可預見的將來市場將保持持續增長;
(5)由於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成功企業(如寶潔)、品牌將獲得極大的社會聲譽。
2、中國日化產業主要產品類別及市場規模
根據傳統的產業分類,日化產業習慣分為以下六大類,整體市場規模約850-900億元人民幣/年:
(1)化妝品(含美容化妝品、清潔化妝品、護膚品、發用化妝品)市場規模450億元(2003年);
(2)洗滌用品(含皂類、洗衣粉、洗滌劑)市場規模320億元左右;
(3)口腔用品(含牙膏、漱口水等)市場規模60億元左右;
(4)香味劑、除臭劑市場規模約10億元;
(5)驅蟲滅害產品市場規模約20億元;
(6)其他日化產品(如鞋油、地板蠟等)市場規模約10億元。
進入21世紀,伴隨中國加入WTO,整個中國市場出現一系列變化對日化產業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中國日化產業已然呈現出轉型期的特點。
1、產業聚合的關鍵因素由技術主導轉變為市場需求主導;
傳統意義上的化妝品與洗滌用品主要從技術、工藝、設備的可替代性上分類,企業也通常按此組織品牌延伸、產品銷售等產業聚合的工作。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如洗衣皂的品牌還可生產香皂,銷售洗潔精的公司一定能銷售洗發露,具備生產條件就以為可以銷售。技術導向已使眾多企業在盲目延伸中遭受挫折。
但隨著市場發展,實際上現在更多化妝品與洗滌用品成功企業正在按行業成功因素相似、顧客的可替代性、成本共同分擔等市場原則組織產業聚合工作。事實上依據國際市場分類,日化市場可分為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居護理用品三個主要行業大類,不同的行業有著完全不同的市場規律,目的更方便企業對產品進入、開發、延伸、組合進行戰略判斷與投資選擇。成功的領導型日化企業均圍繞核心產品大類採取漸次推進的方式向在同行業內的其他產品大類進行產品(品牌)延伸,而對進入其他行業應保持慎重。
2、產品由高價、稀缺的奢侈品逐漸成為相對廉價、飽和的大眾消費品;
中國日化市場在國際以及本土企業近20年的不懈拓展下,日化產業主要產品大類由幾乎都由過去的奢侈品成為真正的大眾消費品甚至必需品。變化體現在:
(1)主要產品單價持續下降,僅洗衣粉品類近3年價格指數下降近35%,沐浴露、洗發水也體現同樣趨勢;
(2)消費購買量穩步提高;
(3)產品滲透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如洗發露在城市市場的滲透率已達到98%。
這些轉變要求企業由注重產品利潤率變為注重產品渠道滲透率以及消費者對價格的滿意度,為消費者真正提供物超所值,隨處可買的產品與服務。雕牌的成功以及外資洗衣粉品牌的潰敗就是明證。「買得起」與「買得到」是日化產業主要品類在未來將長期面對、也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3、各產品大類的平均利潤由高額暴利回歸到按消費者需求層次合理分布;
日化產業尤其是化妝品行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長期受到抑制,進入改革開發後恢復性的增長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缺口使得產業增長迅速,在需大於供的賣方市場下以及市場不透明,造成進入企業利潤極為可觀。
然而根據市場規律,價格必須反應價值,隨著整個產品的普及,日化產業各產品大類的利潤必須由產品滿足需求層次決定。正如通常香水不會比香皂的利潤低,洗潔精不可能比洗發露的利潤高一樣,事實上各產品大類是按滿足人的需求層次及產品平均利潤率呈連續性分布。這種分布帶有長期性與穩定性,雖有個別產品在個別時期超越所在產品大類的利潤區間,卻不能長期改變整個產品大類在整個日化市場中的地位與獲利表現;同樣當某種產品如果在技術或推廣上的創新而使消費者得到更大滿足時,在利潤上也會有更好表現。
4、市場增長方式由粗獷的模仿型增長轉變為集約的創新型增長;
「後發展效應」是指通過對成熟經驗或技術的模仿而獲得的增長,國內日化市場正是通過對成熟市場的產品模仿技術模仿營銷模仿而獲得迅猛增長。經過20年的市場發展,化妝品及合成洗滌劑市場的「後發展效應」減弱,增長趨緩,市場規模穩定擴大,成熟產品利潤水平將有所下降,市場格局趨於穩定。
在未來(2005-2010年)化妝品市場增長仍高於國民經濟增長,合成洗滌劑市場雖增長不快,但在部分細分市場仍可能獲得較快成長。市場增長將主要來自產品與功能的創新、開發新的細分市場與滿足特殊需求,提高品類滲透率、滿足顧客更高的心理需求以提升產品平均售價等方式。創新未來將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
5、產業集中度由兩極分化轉變為資本日趨向優勢企業集中;
1998年底,全國共有領取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3514家,其中絕大部分為既無科研優勢,又無品牌優勢的中小企業。據2000年7月統計,約有洗滌劑生產企業270多個,其中制皂企業105個,生產能力150萬噸,合成洗滌劑企業124個生產能力400萬噸,生產能力過剩。
2003年我國化妝品工業產值僅為54億美元。與發達國家比較,1996年美國生產化妝品、盥洗品的企業僅500多家,年銷售額近400億美元。整個中國日化產業生產能力過剩,生產企業過多已是基本事實。近年以洗發水、洗衣粉市場為例,在市場力量主導下優勝劣汰的進程在加速。隨著整體市場壁壘逐步形成,消費者品牌意識初步覺醒,特別是近幾年的市場淘選,一批企業已淘汰,資本正向擁有綜合優勢的企業如納愛斯集中。其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作為市場競爭型產業日化產業中的國有經濟成分逐步退出將是必然,而眾多中小化妝品企業的出局也將在所難免。
6、核心市場區隔由二元以至多元化的城鄉市場逐步轉變為一體化的大中華市場;
中國市場幅員遼闊,因地域、文化、經濟、民族而造成的市場差異極大,特別是長期以來的城、鄉經濟文化差異,造成城鄉二元化市場,這些差異體現在交易方式、渠道結構、消費行為等諸多方面,通常體現在城市品牌難以進入鄉村,而在農村銷售品牌也難以進入城市,這也是在眾多快速消費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營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基本事實。
但隨著戶籍管理制度的方開、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交易方式的規范,溝通方式的一致,城鄉間的差異逐步消解,日趨成為一個統一的市場。特別是現代零售形式的快速推進加速市場一體化的進程。對多數日化企業而言區域性的優勢還會存在,但必須更多關注連鎖KA店以及全國性市場。同時由於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以及經濟全球化,台灣、香港、澳門也日益正在成為大中華市場的一部分。盡管二元化的城鄉市場還將存在很長時間,但市場一體化終將到來。
7、產業環境由無序混沌轉變為相對規范透明與國際接軌;
長期以來日化產業的經營環境不佳,地方保護與多頭管理盛行。尤其是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同時由於農村市場廣泛存在的現金交易,使得偷逃稅款成為日化企業一種普遍的經營行為。這也令行業發展缺乏透明存在大量灰色地帶,估計僅此部分銷售就接近200億元。
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家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引進國際標准及慣例,法規政策將進一步規范並與國際接軌。市場交易的透明與成功經驗的擴散,企業將比以往更容易獲取進入市場的關鍵信息。另一方面,隨著產業的成熟,市場秩序逐漸規范,企業從發展需要出發必然要從灰色地帶走向陽光(如部分潮汕企業搬遷至廣州),甚至透明(如企業上市)。企業經營日趨理性,自律性更強,不僅有助於減低整個產業經營的風險更有助於減低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
8、企業間的競爭由單一市場競爭轉變為多元、綜合的搏弈;
由於市場相對封閉與獨立,過去日化企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產業內的市場競爭。從目前看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一方面,更多產業之外的資本因素加入到產業競爭,如五糧液、恆安等企業投資化妝品行業。
另一方面,隨著企業與市場發展,在日化產業眾多企業中,國有企業由於體制問題,競爭水平普遍較低;而中小企業雖機制靈活,但難解決管理與研發問題,加之現實原因難以通過上市、借貸等方式融集資金,企業後續發展乏力;而國際企業仍會因本土化不徹底,而受到國內企業的沖擊。因此面對挑戰,單一的市場競爭手段難以解決,實際意味著日化企業進入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面臨解決企業生存之後更深層的內在矛盾,企業需要藉助綜合搏弈的多種形式加強競爭力,如企業改制、並購(如歐萊雅意圖收購小護士、聯合利華意圖並購南風)、上市(上海家化、索芙特)、企業同盟(如納愛斯與國內22家企業建立合作生產關系)、合資(如傳化與花王合資)、成立研究機構等形式獲取持久的競爭優勢。
9、市場競爭格局由強勢的國際品牌主導轉變為本土與國際品牌共同主導;
在90年代中對我國2500餘家化妝品企業調查中,國有企業佔12.3%,集體及私營企業佔54.2%,三資企業佔21.4%,其他經濟成份佔12%,其中450餘家合資企業化妝品銷售就佔中國化妝品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
隨著中國加入WTO,全球化的影響日趨明顯,在以品牌為主導,注重高附加值的化妝品、護膚品等領域國際企業如資生堂、歐萊雅、雅詩蘭黛擁有顯著優勢。然而從納愛斯、立白、絲寶、隆力奇等一批本土企業的崛起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注重價格與分銷的大眾消費品領域如洗衣粉、洗發水市場,本土企業擁有的自身優勢仍將有所作為。整個日化市場國際品牌獨霸局面必將打破,換而呈現的是本土品牌與國際品牌依據各自優勢,在各自區隔有序競爭,共同主導市場
參考資料:中國輕工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