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的頭上戴的叫什麼
1. 戴在頭上的裝飾物一般叫綵衣嗎
戴在頭上的裝飾物前鎮一般不是叫綵衣,是叫頭飾。
綵衣指戲曲表演的服裝,也有孝養父母的意思。古代女子頭上的裝飾物稱為步搖,花鈿或珠花。
古代女子的發飾不僅設計精緻,樣式慧孫粗也是十分多樣,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扁凱蘆方、梳篦等。
2. 帶個頭套打扮叫啥
戴在頭上的裝飾物不是叫彩游團衣,是叫頭飾;綵衣一般指的是戲曲表演的明梁服裝,還有孝養父母的意思,而古代女子頭上的頭飾還可稱作花鈿、步搖或珠花。古代女子的樣式也是多彩多樣,有簪、笄、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扁激磨運方等。
3. 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
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
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我們看古裝電視的時候經常可以看見古代的女子頭上戴的飾品,女子的頭飾是非常多的。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的相關內容。
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1
1、簪子
古代的簪和釵除了金屬和荊枝製作之外,還有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銀、銅等各種材質製造。發夾出現後,簪和釵就漸漸少人使用,除了傳統的材質外,還有全枝用塑膠製造的簪釵或以塑膠為裝飾的簪釵,另外鑲上水晶或其他半寶石的簪釵亦很殲稿橘流行。
2、鳳冠
古代皇帝後妃的冠飾,其敬沖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3、步搖
步搖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鈿相混雜,簪於發上,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4、華勝
華勝是指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為華麗的首飾,華麗的頭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
5、扁方
扁方為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宮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長達一尺二寸。清宮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綠如水,有的則在翡翠上鑲嵌金銀、碧空壽字、團花、蝙蝠等吉祥圖案。
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2
古代女子的發飾名稱
1、首飾類: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和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2、服飾類
金羅蹙鸞華服 、緋羅蹙金刺五鳳吉服、 玫瑰紅蹙金雙層廣綾長尾鸞袍、 木蘭青雙綉緞裳、 桂子綠齊胸瑞錦襦裙 翠藍馬面裙 、粉霞錦綬藕絲羅裳 、累珠疊紗粉霞茜裙 、青緞掐花對襟外裳、 五色錦盤金彩綉綾裙 、玫瑰紫牡丹花紋錦長衣、 曳地飛鳥描花長裙、 藤青曳羅靡子長裙 、鐵銹紅撒亮金刻絲蟹爪菊花宮裝和 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 。
材質
1、銅飾
銅反應之後會讓皮膚呈現綠色。我們佩戴的首飾或許不是純銅,但是其中的銅含量也足以和皮膚發生反應。特別是當有些人體能化學(body chemistry)較強的時候,就更容易產生斑點。
2、純銀首飾
純銀里含有7.5%的銅,但是大部分純銀首飾造成的斑點是黑色的,而且都是發生在金屬和空氣發生反應變黑之後。一些純銀首飾上會覆有塗層避免空氣氧化,但是塗層會隨著長時間的佩戴逐漸脫落。
3、黃金首飾
金自身幾乎不會給你的皮膚留下任何污點,但是混合在金里的其它金屬會。銅,鎳和銀和金混合來改變金的色調,而且使其更堅硬,降低其成本。但因為k金摻雜其他金屬物質,有些人可能對這些金屬物質過敏,如果對於k金過敏,建議購買24k純金。
4、含鎳首飾
如果你對氏團鎳過敏,那它留給你的就不只是污點這么簡單了,佩戴含鎳的'首飾會讓你的皮膚瘙癢,紅腫,甚至有黃水流出。
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3
新娘如何選擇頭飾
1、根據發型選擇
頭飾是戴在頭上的,選擇頭飾首先要根據發型。
如果是長卷發,那麼可以選擇鑽飾或者花朵插在發間,加以點綴,璀璨光芒若隱若現。
如果是短發,那麼可以選擇短款的面紗,若隱若現的紗面能夠顯現出一種朦朧美。
如果是盤發造型,那麼可以選擇花環。將盤發的痕跡掩蓋在花飾下,非常好看。
2、根據頭飾類型選擇
新娘頭飾多種多樣,主要類型有發帶、冠飾、帽子、發夾、額飾等。
發帶對於發型的適配度很高,長短發的新娘都可用,當然如果新娘的發型設計的比較復雜,就不適宜再用發帶了,這樣視覺上會顯得非常累贅。
最常見的冠飾有水晶王冠、寶石冠等,冠飾比較適合齊肩或者長發的新娘,可以佩戴在頭頂或者後腦勺。
如果是草地或者海灘婚禮,那麼可以選擇帽子作為頭飾,休閑風與婚禮氛圍非常和諧。短發新娘更適合帽子,筒狀帽或者寬沿帽都可以試試。
額飾也是一種適配度很高的頭飾,常見的眉心墜、額頭鏈、額貼等都有種別樣的美,幫助新娘塑造古典高雅的氣質。
發夾是很日常的頭飾,但是新娘們也可以用來做頭飾。深色的發夾是固定發型的好幫手,至於彩色或者設計比較亮眼的發夾,只要適宜,也可以幫助新娘增色。
3、根據妝容選擇
妝容與發型密不可分,頭飾的選擇也深受妝容的影響。
野性隨性風的妝容,一般都是海灘婚禮上比較常見,那麼就可以選擇大草帽或者比較休閑的頭飾。
如果是古典妝容,眉目細長如畫,那麼選擇寶石或者黃金冠也不錯,尤其是服裝為秀禾服或者龍鳳褂這種比較古典的中式服裝。
如果妝容比較清新淡雅,那麼選擇短面紗,及肩紗或者彩色可愛的發夾等等。
4、根據婚禮風格選擇
新娘的搭配要配合婚禮的整體風格,這樣才會好看。
如果婚禮場地走的是復古,比如民國老上海風格,那麼新娘可以選擇復古摩登的短面紗。如果是時尚簡約風,那麼及肩或者曳地式頭紗都是不錯的選擇。
新娘頭飾選擇技巧就是以上這些了哦,愛美是女生的天性,親自挑選好看適合的頭飾也是提高結婚准備參與感,消除婚前緊張度的一個好辦法呢~
4. 女生額頭上戴一個像緊箍咒一樣的繩子一樣的裝飾那個叫什麼
叫頭箍氏凱,又稱發箍,發卡,是專門固定頭頂頭發或者頭部裝飾用的。
頭箍故名思義:就是戴在頭上的,箍著頭發用的。也有人戴頌灶著是為了裝飾,也有帶著是為了避免不讓汗流到眼睛裡野核扮等等。一般頭箍的材質都是用ABS材料做成的。
5. 戴在頭上的發飾叫什麼
戴在頭上的發飾叫什麼
戴在頭上的發飾叫什麼,頭發的飾品是女性常用的,是用來裝飾頭發和頭部的物件,稱為發飾。發飾種類是非常多的,材質也是不同的,那麼,下面和我一起來看一看戴在頭上的發飾叫什麼吧。
戴在頭上的發飾叫什麼1
1、笄
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2、簪
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3、釵
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4、華勝
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制宴空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5、步搖
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6、篦
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戴在頭上的發飾叫什麼2
1、發夾
(1)豎夾又叫做香蕉夾,形狀是弧型,把頭發豎起來夾,一般採用合金料和壓克力的材質製成。
(2)爪夾又分邊爪和全爪,爪夾採用合金料和壓克力材質所製成,大爪夾可用於盤發,小爪夾可用來做頂夾用,即披頭發時,夾一小部分頭發。
(3)尖嘴夾,夏季常用於盤發用,大部分尖嘴夾採用合金料製成,部分尖嘴夾是壓克力製成。
(4)對夾,又分為:單夾和對對夾,其中又分為:邊夾,一字夾,田雞夾,鴨嘴夾,BB夾。
(5)布夾,一般是用於絨布製成,帶有一個發網,多為流動的,一般是將頭發固定在發網內。
2、發卡
發夾是當今女性不可缺少的飾品。發夾有很多種類,主要包括針插式、橢圓形按夾、卡通夾、韓式發夾、皇冠式五種。不同類型的發夾的用法也不一樣,基本用法很簡單,夾上去即可。現在比較流行的有韓式發夾,如蝴蝶結發夾,不同材料的蝴蝶結發夾還可以輕松玩轉百搭出眾發型。
3、馬尾
又可分為頭花馬尾、皮筋馬尾、合金皮筋馬尾和合金馬尾夾。馬尾都可以扎馬尾辮,頭花馬尾還可以盤頭發,皮筋馬尾也可以做頂夾。
4、發箍
常用於把額前一些碎頭發或劉海壓在後面,一般採用合金料或壓克力材料。
5、皮筋
一般陪悶分為長﹑短皮筋。
戴在頭上的發飾叫什麼3
頭繩
每一個女生都需要頭繩或者松緊帶,以便出現需要的情況,可以把頭發綁在後面。現在有很多松緊帶,在不需要時可以套在手腕當飾品,方便美觀。
發夾和固定針
細碎或者捲曲的頭發一般都很分散,如果你不喜歡頭繩或者蘆祥彎松緊帶,可以用發夾固定。
發帶
現在的發帶不單單是一些簡單的布。你會發現許多裝飾頭巾(花卉設計,鉚釘,甚至貓耳朵),根據你的需要你可以選擇時尚的、溫馨浪漫、或別致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把發帶弄在頭發裡面。
帽子
你可能會認為,其他的配飾可以完全讓你的頭發很漂亮,帽子不是一個必須的飾品。合適的帽子,可以使你吸引更多的注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衣服搭配不同風格的帽子,比如:軟盤帽、棒球帽、牛仔帽。
6. 美妝博主化妝時頭上戴的是什麼
為了化妝方便,首先要把頭發夾起來使整個臉龐露出來,因為化妝時間長,所以會放在棉紙防止頭發被夾子夾出痕跡。
尤其是直發夾久了更會產生痕跡!用的發帖或者發箍!
7. 京劇花旦頭上戴的是什麼
頭面即戲曲旦角頭上各種化妝飾物的總稱,說白了就是旦角演員頭上戴的妝和首飾。頭面分軟、硬兩種。軟頭面分為:線簾、網子、發墊、發簪、大發、水紗等六種。
硬頭面分為:點犀頭面、水鑽頭面、銀錠頭面三種。除銀錠頭面件數較少外,水鑽頭面、點翠頭面各有五十件左右,
其中包括:泡子、鬢簪、洞橘鬢蝠、泡條、串聯(三聯、四聯)、六角、大頂花、邊蝠、邊鳳、偏鳳、面花、壓鬢、後三條、包頭聯、豎梁、橫梁、後兜、太陽光、鳳挑、八寶、福壽字、耳挖子、耳墜、魚翅等單件。硬頭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單件使用。
(7)化妝的頭上戴的叫什麼擴展閱讀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
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念臘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8. 女生頭上戴的是什麼,粉粉的
這個女生頭上戴著的是粉色的蝴蝶結。這個蝴蝶結是帶著頭上裝飾頭發用的,顯得非常的可愛乖巧好看。
9. 洗臉的時候戴在頭上的那個叫什麼
洗臉的時候戴在頭上的那個叫發箍。
發箍,又稱頭箍,發卡,主要是女孩使用。大半圓形環,兩側卡耳後,由布或塑料製成,又稱頭環、發緩跡夾。發箍按年齡分為兒童發箍、女孩發箍、成人發箍擾哪簡、成人發箍和兒童發箍。頭帶顧名思義:戴在頭上用來系頭發。有的人戴著它來裝飾,有的人戴著它來避免眼睛出汗等等。
(9)化妝的頭上戴的叫什麼擴展閱讀:
發箍的盛行
1、明代是抹額的盛行時期,當時的女人不分尊卑,不論主僕,額間常系有這種飾物。
2、富貴家庭的女人則崇尚用獸皮製作暖額,常用的獸皮緩褲有水獺、狐狸、貂鼠等,貂狐之皮最被看重。這種毛茸茸的獸皮暖額圍勒在額部,宛如兔子蹲伏,因此,又被形象地叫卧兔。
3、甚至還有以金銀雕花製成抹額的,鑲珠點翠,熠熠閃光。除抹額外,還有一種金約,類似抹額形制,但比抹額還要窄些。
4、明代時,抹額也開始為女人使用。起初女人用額帕,以綜絲製成,結成網狀,罩住頭發,後來採用布帛,冬季為烏綾,夏季則用烏紗。到了明末,額帕多用二幅,每幅方一尺左右,斜折成寬一寸左右的條狀,一幅戴在內,另一幅覆在外,又作方結加在外幅的正面。
10. 古代女子妝容中的步搖是什麼
步搖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所以叫步搖。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本期民族文化為你介紹步搖是什麼。
步搖,為我國傳統漢民族首飾,西漢時在西域地區有其雛形進而吸收創新而來。
約在東漢時經燕傳入遼西,後又向東傳入高麗鮮半島及日本並對當地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步搖以金銀玉石等質地,宋明以來一直流傳的頭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步搖的概念,見於兩漢時期,然而,它從一開始就被置放到一個禮服的范圍之內,漢制規定,太皇太後、皇太後的祭服中的首服為「剪氂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瑁為擿,長一尺,上為鳳凰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各一,橫簪之。以安簂結。」又「皇後之服相同,步搖簪珥,惟用假結,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悶皮尺白珠為桂枝相繆。
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諸爵獸皆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這兩段話,應該放在一起看,按《後漢書·烏恆傳》所說:如中國之有簂、步搖。步搖,是和簂(即幗)這樣的假髻具有同等地位的東西,接著分握閉析皇後首服中步搖的描繪,「以黃金為山題」,就是以黃金為底架,上面飾有白珠。
相類似的形制,比如螞高在遼寧北票四花營子鄉出土的兩晉十六國時期前燕的金質花樹狀步搖,底部呈方形,上面為短而寬的樹干,幹上分枝,樹身上穿掛桃形葉片,動則微微顫動,琮琮作響,雖然沒有白珠,而是金葉片,但非常符合「桂枝相繆」的特徵,這個金葉片,更象上文所說的「鑷」,鑷,在古代是指簪首的飾物。這些實物也為《釋名》中關於步搖的解釋,「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提供了鮮活的範例。
再結合《後漢書·後紀》「鄧皇後」篇中提到的,鄧皇後「賜馮貴人王赤綬,以未有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步搖的單位以具為准,可見其正式程度,絕非後世所謂的單根簪飾可比。
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流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步搖。
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點綴。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玲瓏有致,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