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介紹化妝品的明星叫妃什麼大寶爸吧
⑴ 抖音上明星直播的護膚品可信嗎
明星和頭部主播各擅其長,未來會取長補短、相互融合。
部分商家將明星等同於帶貨的浮躁助推了行業泡沫,他們卻埋怨泡沫本身。
一場成功的直播需要主播、用戶、貨品、劇本四大要素,每掌握一種要素都可以召喚出一種場景,對於商家都有意義。
當前,平台和MCN在四大要素上還有極大的助力空間,但做得最差的是「劇本」,這也是明星直播帶貨從商業秀走向賣貨場的關鍵。
明星和頭部主播各擅其長,未來會取長補短、相互融合。
部分商家將明星等同於帶貨的浮躁助推了行業泡沫,他們卻埋怨泡沫本身。
一場成功的直播需要主播、用戶、貨品、劇本四大要素,每掌握一種要素都可以召喚出一種場景,對於商家都有意義。
」
正文字數 | 5807字
預計時間 | 8分鍾
近日,明星直播頻頻翻車,小沈陽、葉一茜和財經作家吳曉波被某商家爆料帶貨效果不佳,大量的觀看人數並未轉化為購買。為此,小沈陽和葉一茜還退還了坑位費。
情緒激動的商家甚至放言:「現在請明星直播,簡直就是被詐騙」。於是,在直播電商如火如荼的趨勢里,對於明星直播帶貨的質疑甚囂塵上。那麼,真相究竟如何?
明星帶貨的趨勢
當前,我們關注的直播電商,可分為兩類:一是平台孵化的頭部主播,如李佳琦、薇婭、辛巴等;二是空降平台的明星和名人,如淘寶直播的劉濤、抖音的羅永浩等。
兩類都有天然的長板和短板:
頭部主播擅長帶貨技巧,但其IP基於直播間,缺乏內容支撐,必然走向「藝人化」。有人說李佳琦越來越像藝人,而薇婭越來越像商人,這顯然是個錯誤。
不妨看看李佳琦和薇婭在2020年參加的綜藝節目,薇婭簡直是一往無前走向「藝人化」,活躍程度碾壓李佳琦。
當然,你也許會質疑辛巴是沒有「藝人化」的,但實際上他在快手上早就有針對下沉市場的秀場,早就是一個「明星」了。
表1:2020年至今薇婭、李佳琦參加的綜藝匯總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咨詢事務所)
明星有IP,內容豐富,但缺乏帶貨技巧。這里的帶貨技巧,不僅僅是基於人設的叫賣技巧,還包括對於流量的召集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劇本的策劃能力。翻車的事故,多半是上述要素的缺乏。
未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兩者都會把短板補上。缺乏人格魅力的頭部主播和帶著玩鬧心態進入直播間的明星們,都會被市場規律懲罰,而經過考驗的人則脫穎而出。
到時,明星就是主播,主播也是明星,兩者之間的界限其實早就沒那麼清楚。 互聯網世界從流量到變現的邏輯依然經得起推敲,明星帶貨的趨勢毋庸置疑。
當下,孵化頭部主播是長線投入,但空降明星卻可以立竿見影,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淘寶和抖音都不遺餘力地引入明星主播。
這種玩法沒錯,但錯的是部分不理性的商家將明星主播等同於帶貨,用買量經營的思路來做直播電商。
言下之意,我都花了這么貴的坑位費了,也給了主播這么高的提成,該有點效果吧? 正是這些浮躁導致了泡沫,而這類商家作為泡沫的製造者卻埋怨泡沫本身,不是很有趣嗎?
抖音、淘寶這類平台有自己的戰略,他們追逐的可不是泡沫。再看看劉濤、於震等明星交出的成績單, 明星帶貨的邏輯也絕對成立。總不能因為班裡有一些差生,我們就推斷教育是偽命題吧?
明星帶貨的幾種效果
與其埋怨泡沫,不妨分析分析,在直播電商的考場里,明星優等生們究竟做對了什麼。
我在《 直播電商的生態江湖 》一文中說過,一場成功的電商直播需要四要素:
一是人設適宜、畫風匹配的 主播;二是在直播平台上的私域流量 用戶;三是過硬的 產品;四是合情合理、促動成交的 劇本,這讓主播基於人設連接用戶和產品的過程變得平滑自然。
這里,我們可能把「成功」的標准設置得太高了。其實,未必四要素全部具備,電商直播也能獲得相應收益。
(直播帶貨場景矩陣丨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咨詢事務所)
場景1:下沉代言廣告
這種場景里,類工廠白牌尋找到了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明星主播來代言,其效果是傳遞了一個信號——我們的品牌不是山寨,是能夠支付廣告費的。
此時,觀看直播的用戶未必是明星的粉絲,也未必當場購買,但他們知曉明星的影響力,商家支付的坑位費相當於「投名狀」,讓明星的影響力為品牌背書,讓用戶產生信任。
多年前,我陪家人去到一個四線城市,由於各種原因不得不新買一條牛仔褲。從直轄市空降的我,實在不習慣在專賣店屈指可數的環境里購物。
好不容易看到一個大一點的門店,於是進去選了一條,感覺質量還行,但就是下不了決心。
這時,店員默默地飄到我身旁,手指店內一張三線明星的廣告牌,底氣十足地說:「XX可是我們的代言人,我們是央視上榜品牌」。
上什麼榜都不重要了,請得起明星當代言人,應該不是工廠白牌吧,於是,穆老師乖乖掏錢。
場景2:花車擺攤叫賣
這種場景里,產品並不出色,大多是工廠白牌或品牌尾貨,但明星的直播里卻拉來了粉絲用戶,力圖以自己的影響力促成粉絲購買。
當然,粉絲並不都是腦殘粉,促成購買的原因是產品便宜和明星的影響,明星以為粉絲找福利的方式來完成「擺攤叫賣」。
對於一個商家來說,更適合把這種模式用在甩尾貨、清庫存的場景里。當然,也有些工廠白牌打著品牌甩尾貨的旗號來出貨(如大家熟知的「江南皮革廠倒閉,清理庫存」等),但用戶不是小白,這種場景不可能反復發生。
這里,明星帶貨的意義很大,甚至很難替代。明星具備強大的用戶號召力,以送福利的方式讓低價變得合理,能夠形成爆發式購買,這就將甩貨的時間窗口限制住了。
若非如此,品牌在店內長期擺「打折花車」,對於品牌調性的傷害可想而知。再說了,用尾貨來做一輪宣傳,不是很劃算嗎?
道理如此,但這種情況下產品沒有品質內核,關鍵還看價格優勢,成交在某種程度上是隨機的。大量認為自己被明星直播「坑」了的商家,就是這種情況。自己的貨平時就賣不出去,上了直播還沒價格優勢,明星的嘴又沒開過光,怎麼可能成功?
場景3:品牌商業秀
這種場景里,產品品質出色、明星的直播間里也有粉絲用戶,即使不走低價路線,看似應該是能夠促成大量成交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由於缺乏促成購買的劇本,明星更多充當了人形廣告牌,做了一場商業秀。這種場景更像是一種營銷(Marketing),可以種草,但卻未必可以形成購買的閉環。
吳曉波直播翻車是個典型案例。
按理說,一來吳曉波作為財經作家,長期調研國內企業,作為「新國貨推手」的人設是可以成立的;
二來吳曉波的基礎粉絲量也相當可觀,加上有了淘寶直播、新浪微博平台最大程度的曝光和吳曉波自己890公司的線下投放,用戶流量這個層面也解決了(UV達到237.6萬,最高在線4.4萬);
三來吳曉波自己親自參與選品,自己實地調研,商家上門講解,每個產品據說都是細分行業TOP3。但結果卻翻車了,銷售數據不佳,傳說一款奶粉只賣出了「十五罐」。
吳曉波在反思的文章《十五罐》里,將問題總結為兩個:自己的表現和選品邏輯。先說選品,最終上直播的26個品牌中,三分之一是第一次嘗試直播,四分之一是的的確確的全網首發,有六款商品的直播價超過2000元。
吳老師以為是產品價格貴了,實際上,劉濤帶貨3980元的按摩椅,Angelababy帶貨6800元的美容儀……都被熱捧。吳老師的敗筆在於,銷售的是和用戶心中沒有「價格錨定」的產品,任你說得天花亂墜,人家也感覺不到便宜。
在這種選品邏輯上,奔著出貨去的劇本根本沒法寫。從這個意義上說,吳老師自己的表現倒是次要因素。你能想像一群粉絲因為吳老師賣力吆喝就沖動下單,用2000元打賞國貨情懷嗎?
但是,從品牌曝光的角度來說,幾個商家也不虧,尤其是「十五罐」的奶粉品牌。但這種情況下,品牌與明星的合作范疇不應該在直播間曇花一現,應該延續到後續的持續曝光中,例如,直播cut可以做再次推廣,也可以綁定明星和品牌間關系。類似吳老師的這篇《十五罐》就是很好的二次曝光。
場景4:品牌商業秀+賣貨場
這種場景里,因為有優秀的劇本,主播自然地連接了用戶與產品,不僅宣傳了產品,還自然而然地促成了出貨。這就是商家期待的效果,又有聲量、又有出貨,品效合一。
中國內地男演員於震,人稱「特工專業戶」,形象粗獷豪邁。在5月17日首秀的直播帶貨中,於震嘗試了5個品類,以食品飲料類為主,但兩款酒類商品成為了銷冠,占銷售額的60%左右。
6月,於震開始專注於酒類領域,多場直播間的主題都定為#你有故事我有酒#。如此一來,於震的人設開始深入人心。
第二場的酒品專場銷售額做到了600萬,後面幾場數據也都保持在了一定水準,與大量出道即巔峰的明星主播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實,於震並非孤例,明星中曹穎、陳彥妃、薛之謙等人的帶貨也有穩定維持甚至走高的趨勢(如圖2),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有好劇本。當我們關注到劇本層面,就會發現這個邏輯會反向拷問人設、用戶、產品。
有什麼樣的人設,就拉什麼樣的用戶,選什麼樣的產品,只有這樣直播間賣貨的「故事」才成立。所以,成功的帶貨明星,大多都應該是垂直類玩家。
例如,曹穎主要是賣美妝護理、食品生鮮、日用百貨;胡海泉主要是賣生活家電、食品生鮮、美妝護理;陳彥妃主要是美妝護膚……每個明星主播都是基於劇本的「主題小店」。反過來說,明星「無限帶貨」,本來就是行業不成熟的表現。
⑵ 抖音小菲菲大冰冰化妝品怎麼樣
抖音小菲菲大冰冰化妝品好肢鋒。
小菲菲大冰冰化妝品有水,乳霜還有一小瓶,三克的眼霜,這款水裡面含有純植物提取的美白因子,對美白皮膚有很好的用處,乳和霜,有雙重保濕的作用,可以使皮膚24小時保持水嫩光滑的狀態。
化妝品是指以塗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皮膚、毛發、指甲、口唇歷洞晌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顫神用化學工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