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最長是什麼樣子
1. 地球上最長的生物是不是海底的海藻
世界上最長的生物是海藻。
最大的海藻長達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生物。
2. 海底沒有一點聲音,海底最長的生物是
海底並不是一點聲音都沒有。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好像在打鼾。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發出警報。海底最長的生物如巨型褐藻最長可達百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生物體之一。
3. 最大的海藻長達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生物。(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最大的海藻長達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生物。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手法。
例句中,以長達二三百米來說明最大的海藻的長度。使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能夠從數量上說明了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方法,使語句更准確,更科學,更具體,更具說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需要要有可靠的根據。
例句:
1、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
2、岳禹碑高1.7米,寬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計77字,末行空四字。
3、湖內有大小港岔200餘條,半島50多個,回水長10公里。
4、我國曾經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5、鱈魚一次產卵竟達千萬粒,真正變成幼魚的卵可能還不到1%。
6、這樣,長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積在20世紀50年代還有22000多平方千米,到20世紀80年代只剩下
12000平方千米,減少了45.5%。
4. 海藻長得什麼樣子的,可以吃嗎,什麼地方才有呀,可以告訴我嗎!謝謝!
海藻,因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區域—海洋與陸地交接的地方,在這裏海浪的沖擊力比較緩和,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加上陽光充足,無論是紅藻或褐藻,雖然顏色不同,都含有葉綠素,可以利用日光能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它們行光合作用,所釋放出來的氧氣,更是動物們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繽紛熱鬧,海藻的功勞實不可沒。
海藻因其外形、顏色、姿態而有不同的種類,經常被人用來料理烹調的有:紫菜、群帶菜(海帶芽)、海帶、紅毛苔等。目前已知的海藻種類約為兩萬三千種,藻類大小形狀差異甚大,最小的如單細胞的單胞藻,長度僅五到二十五mm,也有長達三百公尺的昆布,可以繞房子好幾圈。有些為群體、管狀、絲狀或薄膜狀。漲潮時,海藻隨著海水的水流漂動,一簇簇的好像一片海洋森林,魚兒自由自在的悠遊其間,也是魚、蝦、貝類的托兒所。退潮時,則是外表滑溜,外形無精打採的癱在岩石表面上,一副可憐相,原來它們竟是如此可愛的海中植物。
海藻雖然和一般植物類似,但事實上,它們卻沒有植物的基本構造,沒有根、莖、葉等組織,海藻的根只有固著作用,沒有吸收養份的功能,固著部份長出的莖狀結構稱為葉柄,這些葉柄都要靠海水浮力來支撐。所以依藻類的生態習性,藻類必須有穩固的基底才能附著.
海藻類食物包括:發菜、紫菜、海帶、海白菜、裙帶菜等,海藻含礦物質最多為鈣、鐵、鈉、鎂、磷、碘等。現代科學認為,常食海藻食品可有效地調節血液酸鹼度,避免體內鹼性元素(鈣、鋅)因酸性中和而被過多消耗。
女性由於生理原因,往往造成缺鐵性貧血,多食海藻可有效補鐵。專家認為缺碘可引起甲狀腺腫大,還會誘發甲狀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肌瘤等,因此建議婦女要適時補碘,多吃些海藻食品。
海藻食品含蛋白質、脂肪少,具有奇特的減肥功效。此外海藻的蛋氨酸、胺氨酸含量豐富。頭發中尤其是女性頭發,如果缺乏以上兩種氨基酸會使發發變脆、分叉、失去光澤。因而,常食海藻食品還可使乾性皮膚光澤,油性皮膚改善油脂分泌。海藻中維生素豐富,可維護上皮組織健康生長,減少色素斑點。此外,海藻能選擇性地清除汞、鎘、鉛等重金屬致癌物。
5. 中國常見的大型海藻是那兩種
1.海帶(Laminaria japonica)屬褐藻門,海帶屬,是多細胞結構的大型藻類,最長可達7米以上。海帶常生活在淺海里,形成「海底森林」。海帶在自然條件下二年可採收;在人工養殖時生長期為一年,藻體只能生活13~14個月,如不及時採收,藻體會死亡。 海帶是一種很好的蔬菜,含碘較多,營養價值很高,肉質厚,味道鮮美,又稱做「特種蔬菜」。它既可燉食、炒食、涼拌,也可加工成海帶絲、海帶片等各種便於貯存的食品。海帶除食用外,綜合利用的價值也很大。海帶所含的的碘化物是各種火箭燃料不可缺少的添加劑。從海帶中提取的甘露醇和褐藻膠也有廣泛的用途。 2.紫菜(Porphyra sp·)·屬於紅藻門。紫菜在我國渤海、黃海和東南沿海一帶都有出產。一般生長在潮間帶的礁石上,從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它的生長季節。紫菜體內富含蛋白質和碘、磷、鈣等物質,也是大海里的一種優良的蔬菜,可供食用。我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就知道采紫菜作食品,在醫葯上可用來治療一些疾病。3.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屬於紅藻門。在我國沿海都能生長。一般生長在低潮線以下水清流速大的地方。從石花菜中提取的瓊脂,也叫瓊膠、凍粉,經過凍結、乾燥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多聚半乳糖的硫酸酯。瓊脂具有不易被細菌分解的特性,所以常用作細菌的固體培養基。瓊脂也可食用,在醫葯上用途很廣。4.鹿角菜 (Pelvelia siliguosa)屬於褐藻門,鹿角菜屬。是一種溫帶性海藻,可食用,為我國黃海的特有種,多固著浪花沖擊的岩石上。藻體中含有一種膠質物,稱為褐藻膠,其主要成分是褐藻酸的鹽類。褐藻膠溶於水,粘度高,廣泛應用於紡織、食品、造紙、鑄造、石油等工業。目前,使用褐藻膠的食品有上百種。製做麵包時,加入適量的褐藻膠,麵包不僅色澤佳、體積膨大,而且口味好、儲存的時間長。掛面加入褐藻膠後則不容易斷開。在冰淇淋、雪糕、冰捧中加入一些褐藻膠就能延緩冰的融化速度,並增強細膩、柔滑的口感。褐藻膠還可以用來生產代血漿、止血紗布和止血粉。5.馬尾藻(Sargassum sp)屬於褐藻門,無孢子綱,馬尾藻屬。結構較為簡單,外形象馬的尾巴,故稱為馬尾藻,從藻體中也能提取褐藻膠,可供食用和葯用。6.裙帶菜( Undaria Pinnatifida )屬於褐藻門。裙帶菜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既可食用,也可葯用,其內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它的應用前景很廣闊。7.石蒓(Ulva lactuca)屬於綠藻門,又名「海白菜」。生活於海岸潮間帶,附近的漁民利用退潮的機會到海灘上拾取石蒓作為蔬菜和飼料。石蒓作為食物時,比陸地上的蔬菜更嫩細,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 希望能幫到你哦^0^
6. 最大的海藻長達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生物。(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舉例子
7. 海藻的海藻奇觀
巨藻是海藻的一種,最長超過3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植物。它一般蔓延滋生在海中礁石的表面上,從海底到洋面,茂密繁盛,綿延不斷。
英國著名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那次乘坐「小獵犬號」輪船進行著名的航海考察中,第一次看到巨藻群落後,感到非常驚訝,他這樣寫道:「那些依賴巨藻生存的所有種類的水生動物,它們的數量打得驚人。我只能將這里的水下世界比作陸地上的熱帶雨林。」事實上,將巨藻比作熱帶雨林毫不過分。因為許多像魚類、小的無脊椎動物這樣的物種,往往把巨藻這一龐大的立體結構當成隱蔽所,所以躲避天地和湍急的水流。而其他物種,如海膽和鮑魚等,則將巨藻作為主要食物。同時,藻林中這些海洋生物也吸引著其他物種,如海洋鳥類、海豹、海獅和海獺等。這里是它們能夠輕易覓食的地方。作為一種植物,巨藻的組成並不復雜,它的基部是根狀結構,被稱作固著器。和根不同,它不是專門用來汲取養分的。它的主要作用猶如船錨,將巨藻固著於海底。
固著器的頂端連接一個莖狀的柄,這是巨藻的主幹。在這根主幹上生長著無數植物體,就像一條條繩索一樣。在每個植物體上都長滿無數的褶皺狀的葉子。在葉子的底部,也就是依附於柄的那一端,是一個充滿氣體的漂浮物。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巨藻的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其植物體和葉子每天可以長30厘米。
馬尾藻也是一種常見的海藻,可是外形與眾不同,呈自由漂浮的大團塊狀,像一個漂浮在海里的大海綿。在北緯20° ~ 40°,西經35° ~ 75°的北大西洋中,有一塊面積達幾百萬平方千米的海區,那裡布滿了綠色的馬尾藻,這個海區也因此被稱作馬尾藻海。遠遠望去,它好像一個茫茫無際的海上大草原。
馬尾藻海被水手們稱為「魔海」、「死亡之海」。它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可怕的稱謂呢?原來,在航運和通訊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常有船隻貿然闖入馬尾海藻,被大量的馬尾藻緊緊纏住,最後被活活困死。1492年8月3日,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率領的一支船隊,就曾在馬尾藻海上遇險,經過了整整3個星期的艱難航行,才僥幸擺脫了危險。
和其它海藻一樣,在馬尾藻周圍也活躍著很多生物,其中最奇特的要算馬尾藻魚。它的顏色與馬尾藻相仿,當它穿梭在馬尾藻叢中時,一般人很難發現它。此外,它還有一個特殊的御敵本領——吞下大量海水,把身體鼓得大大的,使「敵人」不明所以,望而生畏。
8. 地球上最長的生物是不是海底的海藻嗎
是的據國外媒體報道,西班牙生物學家日前發現了一株長度達8公里的海藻(一種生活在地中海水域的海藻),它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體形最長的植物。取得這項發現的是來自西班牙地中海研究大學的一支國際性科學小組。目前,該小組正在對地中海地區的海洋植物進行研究。科學家們現在已經證實,這株超長海藻的生長時間已接近大約10萬年。目前,這種海藻在地中海水域的分布已達700公里
9. 世界最長的海藻
海藻是夏季清涼必備的飲食佳品,海藻很長,世界上最長的海藻叫做巨藻,是藻類國中最長的一族。
世界上最長的海藻——巨藻
巨藻為褐藻門海帶目巨藻科巨藻屬。其個體長達一百多公尺,因而稱為巨藻。成熟的巨藻一般有70米~80米長,最長的可達到500米。
巨藻它們是藻類王國中最長的一族。藻體褐色,革質,多年生,壽命最長可達12年。分固著器、柄和葉片。固著器圓柱狀,周圍交錯叢生兩叉分側枝。柄部圓柱狀。成體葉片為許多平行排列的狹長小片,具有氣囊使藻體上半部平漂浮水面商場現代化》2008年9月。大多數巨藻可以長到幾十米,最長的甚至可以達到200米到300米,重達200公斤。靠1米多長的固著器將藻體固定在礁石上。巨藻的中心是一條主幹,上面生長著100多個樹枝一樣的小柄,柄上生有小葉片,有的葉片長達1米多,寬度達到了6厘米到17厘米寬。葉片上生有氣囊,氣囊可以產生足夠的浮力將巨藻的葉片乃至整個藻體托舉起來。這些氣囊有規律的排列在葉片上主葉脈的兩側。由於氣囊作用,可使藻體浮在海面上,使海面呈現出一片褐色,故有人稱之為“大浮藻”。[1] 巨藻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在適宜的條件下,每棵巨藻一天內就可以生長30到60厘米。一年裡,一棵巨藻可以長到50多米。
生長習性
巨藻是冷水性種類,生長在潮下帶水深6~20( 80)米的岩石上。巨藻用於生產多種化工、醫葯產品,是褐藻膠的主要原料,同時還是動物飼料和製取甲烷的原料。巨藻的生活史由孢子體和配子體兩個明顯不同的世代組成。當成藻藻體即孢子體成熟時,孢子葉表面產生大塊隆起的、由葉片表面細胞分化而成的孢子囊群,每個囊內有32個游孢子,每平方毫米的孢子囊群可放散游孢子 3.5×>IMG 游孢子有兩條側生不等長的鞭毛,在水中游動數分鍾至數小時遇到固體即附著。由它萌發形成的配子體有雌雄之分,個體很小,生活時間很短,在適宜條件下 2周即可成熟。成熟時雌、雄配子體分別排出卵和精子,卵受精後形成合子,經細胞分裂長成孢子體。孢子體可以生活4~8年,有的竟達12年之久。
分布情況
分布在美洲太平洋沿岸,屬冷水性海藻。孢子體長達幾十至百米以上,固著器由數回叉狀分枝的假根組成,呈圓錐狀,莖直立,圓柱形,靠近基部數回叉狀分枝 ,葉片偏於一側排列在莖上,由於莖扭曲而呈螺旋狀。成熟的葉片不分裂,略隆起。邊緣有鋸齒;葉柄短,葉的基部具有亞球形或紡錘形的氣囊。孢子囊生在藻體基部的孢子葉中 ,孢子葉開始全緣,後來從基部到頂端分裂成相等的兩部分 ,經4~5次分裂後形成較窄的線形葉,孢子囊散布於孢子葉整個表面。配子體微小,生活史為孢子體發達的異形世代交替。有3種分布於美洲西部以及大洋洲、南非沿岸。可食用或作飼料,並可提取褐藻膠、碘、甘露醇或製造甲烷。中國於1978年從墨西哥引進,曾在青島海域栽培[2] 。自阿拉斯加經加拿大、美國至墨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力、秘魯和南非等地。中國只有引進的巨藻1種 ,已在山東長島縣落戶。
養殖方法
美國曾在上世紀70年代末在無巨藻生長水域採用水下傘架式方法進行巨藻養殖試驗,由於成本太高未能推廣。Neushul在80年代採用沙袋法進行海底播種巨藻,由於敵害等問題,一直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主要價值
是化工、能源、醫葯等領域的重要原料。[4] 巨藻體內80%是水分,並含有鉀和碘等,因此可以提取多種化工原料。將巨藻的植物體粉碎,加入微生物發酵幾天後,每1000噸原料就可產生4000立方米以甲烷為主的可燃性氣體,轉化率達80%以上,利用這種沼氣作原料還可製造酒精、丙酮等。用巨藻作為蛋雞飼料添加劑產出的高碘蛋含碘量可增加十幾倍或幾十倍,效果優於海帶。其褐藻膠含量與海帶相近,具有重要工業價值。又由於含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美國學者SEIFERT G.L報道,用之治療產婦貧血,可使血色素提高至12g,有效率為85%,還能降低感冒發病率,對縮短病程和緩和症狀有 著奇特功效。此外,對提高老年人的體力和抗疲勞也能起到良好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