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苗海藻酸碘使葡萄卷葉怎麼辦
『壹』 就苗菌司海藻酸碘噴施蘿卜白菜沒毒吧
沒毒。海藻酸碘的有效成分與含有的活性物質達66種以上,能為蔬菜提供各種營養元素、多種氨基酸、多糖、維生素以及細胞分裂素等等。能幫助蔬菜建立健壯的根系,增進其對土壤養分、水分與氣體的吸收利用,同時可增大莖稈維管束細胞,加快水分、養分與光合有機產物的運輸;含有的細胞分裂素等能促進細胞分裂,延緩細胞衰老,有效地提高光合效率。從而達到產量、品質的提高;抗寒、抗旱、抗病能力的提高。
『貳』 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術方法
水稻進入苗床管理的關鍵時期,切實加強苗床管理,對培育壯秧,確保水稻豐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要抓好旱育秧苗期田間管理,著重應從以下7個方面著手。下面是我帶來的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術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調控膜溫。播種至立針前,苗床管理主要任務是促使出苗和全苗。早春播種時外界氣溫低,在溫度管理上,以密封薄膜保溫為主。播種後要經常檢查,有無露種或露風,如有露種或露風,應及時覆土蓋種和密封薄膜,出苗之前把膜內溫度控制在30-32℃,出苗後到1.5葉期間,膜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5℃以內。揭膜後,如遇日均氣溫大於20℃攝氏度天氣,苗床還應採取遮陰降溫措施。
2、立針揭膜。早春播種覆膜,目的是增溫保墒,促進早出苗、出齊苗。但是早揭膜,在氣溫低的地方,秧苗生長緩慢,甚至發生僵苗;晚揭膜,隨著氣溫上升,膜內溫度高,秧苗徒長、抗性差,第一葉節難分櫱。在一般情況下,揭膜最佳時間在播後5-7天,第一片完全葉展開前(呈針狀,約2厘米左右)。在揭膜的當天,如果空氣濕度大、氣溫偏低的陰雨天,應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時間宜在傍晚前。
3、澆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時,必須採取邊揭膜、邊澆水,而且澆透水。因為揭膜後秧苗周圍空氣溫度急劇上升,而根部吸水往往供應不上,容易發生青枯死苗。所以及時澆透揭膜水,以補充揭膜後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盡快適應環境的變化。
4、補澆「斷奶」水。秧苗2-3葉期,秧苗的忍耐力最差,卷葉至死亡的時間最短,對水分虧缺最敏感。這時期也是防治死苗,提高成苗率最關鍵時期。如果揭膜水不足,蒸發過多,墒情較差,必須及時補澆「斷奶」水。
5、適度化控。未用壯秧劑處理土壤的秧床,特別是培育長齡大苗,分別在1葉1心和3葉1心期,噴灑250-300ppm多效唑溶液混合賽生海藻酸碘,以利促進分櫱,矮化秧苗。
6、3葉期後控水旱育。3葉期後,苗體較大,根系逐漸發達,一般不能隨意澆水,應以控水旱育為主,防止水多徒長。如遇高溫乾旱,中午葉片萎蔫並「捲筒」,而且夜晚葉片不展開,必須及時在傍晚澆水。但水量不宜大,次數不能多。
7、澆透「送嫁水」。栽秧前一天傍晚,用1%尿素水溶液把送嫁水同送嫁肥一次施用。這次用水很講究,既要適量,不能過多或過少;也要適時,不宜過早或過晚,達到拔秧不費勁,又盡可能的不破壞根系為目的。移栽後盡快噴施就苗海藻酸碘,促進根系癒合生長。
拓展閱讀
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1、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意義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在不影響水稻產量和效益的基礎上,通過各種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達到以下目的和意義:
1)通過對水稻灰飛虱及其傳毒引起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的綜合防治,能有效保證水稻產量穩中有增。
2)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葯,能使水稻品質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要求。
3)通過各種綜合措施保護生態環境,使水稻生產與環保相結合,從而達到相得益彰的目的。
這3方面內容是近年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優質、高效、無公害農產品和省工、省本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同時也是廣大農民的需求。近幾年來,隨著氣候的不斷變化,灰飛虱的越冬能力不斷增強;受農村土地承包體制限制,許多溝邊雜草沒有能得到及時清理,客觀上形成了灰飛虱量的增加,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和成本;在灰飛虱大發生的初期,防治葯種單一,導致灰飛虱的抗性不斷增強;採用各種綜合防治技術大幅度降低農葯的使用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葯,減少了環境污染,節約了成本,提高了防效,從而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2、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推廣和應用綜合防治技術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在水稻生產過程中需要採取什麼樣的綜合配套措施來確保效果。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通過試驗研究比較發現,葯劑浸種;防治麥田灰飛虱,壓低基數;4月下旬結合麥類後期病蟲總體防治,壓低了灰飛虱種群數量,減輕了秧池危害;及時收割、耕翻滅茬;稻區麥子做到成熟一塊,收割一塊,耕翻滅茬一塊,可殺死大量灰飛虱若蟲,減少有效蟲源;適當推遲栽插期和增加栽插密度;狠治田外雜草。
2)水稻選擇什麼類型的品種,對抗禦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風險的能力有所不同,是獲得成功的關健之一。
3)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採取綜合措施,既防治水稻病蟲草害又要使水稻大米合符無公害的要求,不使用單一葯劑如吡蟲啉等,而是盡量兩元或三元復配劑。
4)水稻在生產過程中的科學肥水運籌等。
綜上所述,水稻實行綜合防治技術後,經濟效益非常顯著,大幅度提升大米的品質,通過其它措施的不斷完善,使之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通過近幾年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技術的推廣,保證了水稻的安全生產,保證了農民的豐產豐收,為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叄』 水稻爛心,出來的穀子變形是什麼病害
危害水稻的病蟲害種類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惡苗病、稻曲病等。
節瘟: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後漸繞節擴展,使病部變黑,易折斷。發生早的形成枯白穗。僅在一側發生的造成莖稈彎曲。
穗頸瘟:初形成褐色小點,放展後使穗頸部變褐,也造成枯白穗。發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軸受害造成小穗不實。
穀粒瘟:產生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斑,可使稻穀變黑。有的穎殼無症狀,護穎受害變褐,使種子帶菌。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用1%中生菌素50倍液浸種24小時消毒;培育無病壯秧;移栽前7-10天,用20%葉枯寧可濕性粉劑每畝用500倍液混合賽生海藻酸碘噴施。大風雨後受淹稻田要及時噴施就苗海藻酸碘保護。
3、水稻紋枯病
發病症狀:葉鞘產生暗綠色水浸狀邊緣模糊小斑,後漸擴大呈橢圓形或雲紋形,發病嚴重時數個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規則狀雲紋斑,常致葉片發黃枯死;葉部發病快時病斑呈污綠色葉片很快腐爛。莖稈受害常不能抽穗,高溫條件下病斑上產生一層白色粉霉層。
防治方法:打澇菌核,減少菌源;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合理密植,合理灌水,淺水勤灌,適度曬田,降低田間濕度;在封行至成熟前噴施30%菌核凈WP800——1000倍液混合賽生海藻酸碘噴施3——4次。
4、水稻胡麻斑病
發病症狀:種子芽期受害,芽鞘變褐,芽未抽出,子葉枯死。苗期葉片、葉鞘發病時病斑擴大連片成條形,病斑多時秧苗枯死。成株葉片染病邊緣褐色,嚴重時連成不規則大斑。病葉由葉尖向內乾枯,潮褐色,死苗上產生黑色霉狀物。葉鞘上染病水漬狀,後變為中心灰褐色的不規則大斑。穗頸和枝梗發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穀粒染病灰黑色擴至全粒造成秕谷。氣候濕潤時,病部長出黑色絨狀霉層。
防治方法:良種消毒,增施沖之道配土比加,避免偏施氮肥;20%井岡黴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混合花果醫生果能多元素噴施。
5、水稻條紋葉枯病
發病症狀:在水稻生長前期,水稻心葉及心葉下的葉片出現褪綠的黃色斑紋線,後逐漸擴展至不規則的黃色長條紋,心葉扭卷或枯死,成「假枯心」,全株枯死;在水稻生長後期,劍葉及劍葉鞘褪綠成黃色或黃白色,病穗常緊包於葉鞘內不易抽出,成枯孕穗,使水稻不能正常結實,對水稻產量影響很大。
防治方法:耕翻種植,降低灰飛虱越冬數量;路邊、溝田邊雜草;選用抗病品種;增施德孚爾滴灌沖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每畝用50%速滅威1000倍液50千克,或2%葉蟬散粉劑2千克加水噴霧。
6、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發病症狀: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為害葉鞘。病斑發生在葉脈間,初為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擴展後受葉脈限制,形成暗綠色條斑,對光呈透明狀,長約10毫米,寬約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許多黃色菌膿,干結後呈黃色樹膠狀小粒。
防治方法:良種消毒;50%代森銨500-600倍液混合花果醫生果能多元素噴霧,抽穗期開始噴葯,7天後再施1次葯。
『肆』 進入高溫多雨的夏季,蔬菜出現黃葉、長斑、卷葉,應該怎樣防治
進入高溫多雨的夏季,蔬菜出現黃葉、長斑、卷葉,應該怎樣防治?
進入夏天高溫多雨天氣,家裡種植的蔬菜特別容易發生黃葉、長葉斑、卷葉等現象,特別是番茄、辣椒、黃瓜、南瓜、絲瓜等,每年都發生非常嚴重,有些甚至一發不可收拾,蔬菜一旦發生,要是不及時進行預防和防治,便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蔓延全株,等到大面積發生的時候,就算是再好的方法也很難恢復。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1、黃葉
蔬菜卷葉分成生理卷葉和病蟲害卷葉,生理卷葉產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土壤忽干忽濕、溫度過高、上肥不合理、澆灌太多、肥害肥害、根系發育不全等引起。再一個便是各種各樣病蟲害和病害造成的卷葉。
夏季溫度高,葉片水份蒸發快,在灑水時要記得澆灌挑選在早晨,不適合在下午和在下午澆灌。上肥時需要注意化肥與根系的間距,不適合隔得太近,沒發醇的有機肥料和濃度值高的化肥不必施。在有效液肥的供貨前提下,用芸苔素混和氨基酸葉面肥噴灑葉片,調整葉片的生長,修復生長魅力。
葉片卷歸根結底是根系發育不好,在枝葉生長不良和土壤板硬的情況下,可以用腐殖酸、海藻酸、生物菌劑等具有生根養根功效的肥料進行灌根,促進根系發達,葉片自然會茂盛。病蟲害引起的卷葉,要及時發現,及時採用相關殺蟲劑或殺菌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