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樹根怎麼保濕
1. 香樟樹的養殖方法
樹又名香樟、烏樟,樟科樟屬Cinnamomum Camphoracl.)Presl.喬木,樹高50m.樹冠龐大,呈廣卵形,樹皮幼時綠色,光滑,老時灰褐色或黃褐色,不規則縱裂。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6-12cm,下面微被白粉,離基三出脈,脈腋有腺點,圓錐花序生於新枝葉腋,花小、淡黃綠色。果近球形,徑6-8cm,熟時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1月,產於長江流域以南,尤以台灣、福建、江西、湖南最多,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以深厚、肥沃、濕潤和微酸性或中沙壤為付佳。深根性,萌芽力強,壽命長,耐煙塵,對二氧化硫、臭氧有較強抗性。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以軟枝扦插或分櫱。樟樹根深葉茂,冠大蔭濃,是優美的庭蔭樹、行道樹、風景林、防護林樹種。可植於溪邊、池畔、孤植、叢植於草坪、片植、群植作背景樹。
香樟的反季節施工要點:
1.苗木選擇
植物本身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植物的成活率和種植效果,因而用來綠化特別是用於反季節綠化的苗木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反季節使用的樟樹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選擇移植過的樹木:應選擇樹干通直,樹皮顏色新鮮,樹勢健壯的且最近兩年已經移植過的香樟樹,其新生的細根都集中在樹蔸部位,樹木的成活率較高。
2)採用假植的苗木:假植幾個月以後的香樟樹苗,其根蔸處開始長出新根,根的活動比較旺盛,在不適宜的季節中栽也比較容易成活的。
3)選擇土球較大的苗木:從苗圃挖出的香樟樹苗,如果是用於反季節栽種,其土球應比正常情況下大一些,土球越大,根系越完整,栽植越易成功。如果是裸根的苗木,也要求盡可能帶有心土,並且所留的根要長,細根要多。
4)盡量選用小苗:小苗比大苗的發根力強,移栽成活率更高,只要不急於很快獲得較好的綠化效果,都應當使用小苗。
2.修剪整形
成活與成景是對立統一的;保證成活率,就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成景效果,怎樣協調好其間的矛盾,修剪整形是關鍵之一。
1)裸根香樟樹苗整剪:栽植前應對其根部進行整理,剪掉斷根、枯根、爛根,短截無細根的主根;還應對樹冠進行修剪,一般要剪掉全部枝葉的1/3~1/2,使樹冠的蒸騰作用面積大大減少。
2)帶土球香樟樹苗的修剪:帶土球的苗木不用進行根部修剪,只對樹冠修剪即可。修剪時,可連枝帶葉剪掉樹冠的1/3~1/2,以大大減少葉面積的辦法來降低全樹的水份損耗,但應保持基本的樹形,以加快成景速度,盡快達到綠化效果。
3.栽植技術處理
為了確保栽植成活率,在栽植過程中應注意如下一些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1)栽植時間確定:栽植要及時,即經過修剪的香樟樹苗應馬上栽植。如果運輸距離較遠的話,則根蔸處要用濕草、塑料薄膜等加以包紮以便保濕。栽植時間最好在上午11時之前或下午16時之後,而在冬季則只要避開最嚴寒的日子就行。
2)栽植:種植穴要按一般的技術規程挖掘,穴底要施基肥並鋪設細土墊層,種植土應疏鬆肥沃。把香樟樹苗的包紮物除去,在種植穴內將樹苗立正栽好(注意樹的觀賞面),填土後再插實土壤並繼續填土至穴頂。最後,在樹苗周圍做出攔水的圍堰。
3)灌水:香樟樹苗栽好後要立即灌水,對於帶土球的樟樹苗邊灌水,還要用鐵棒或木棒對樹穴周邊土壤進行攪動,以便通過水的作用使樹穴周邊能填滿土壤。灌水時要注意不要損壞土圍堰,土圍堰中要灌滿水,讓水慢慢浸下到種植穴內。為進一步提高定植成活率,可在所澆灌的水中加入生長素,以便刺激新根生長。生長素一般採用奈乙酸,先用少量酒精將粉狀的奈乙酸溶解,然後摻進清水,配成濃度為200PPm的澆灌液,作為第一次定根水進行澆灌。
4)大香樟移植的特殊技術處理:移栽過程中,為了保持大香樟樹乾的濕度,減少從樹皮蒸騰的水分,要對樹干進行浸濕草繩纏繞包裹直至到主幹頂部,如果分枝較大也要進行纏繞。接著,再將調制的粘土泥漿厚厚地糊滿草繩纏繞著的樹干。以後,可經常用噴霧器為樹干噴水保濕。在大香樟掘起後,還要對斷根、破根和枯根進行修剪,剪後再用粘土泥漿浸裹樹根;泥漿中如果加入0.03%的奈乙酸生長素,可以促進大香樟移植後的新根的生長。
4 .苗木管理與養護
由於是在不適宜的反季節中栽植香樟樹,因此,香樟樹栽好後就更加要強化養護管理。平時,要注意澆水,澆水要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還要經常對地面和樟樹葉面噴灑清水,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在炎熱的夏天,應用遮陽網對剛移栽的大樟樹進行一定遮蔭,避免強太陽光直射。在寒冷的冬季,則應採取地面蓋草、樹側設立風障、樹冠用薄膜遮蓋、樹干用稻草包紮(風大且氣溫比較低的地方應在稻草包紮的基礎上加綁薄膜)等方法,來保持土溫和防止寒害。
2. 香樟樹怎樣種植不死,怎樣提高香樟樹的成活率
香樟成片新造林時栽植株行距為1.5m×1.5m或2.0m×1.5m,栽植坑穴規格以30cm×30cm×40cm為宜,穴底施肥。栽植時填表土(埋土至苗木根頸處),填完後扶著樹干向上提一下,壓實,有利於樹根舒展。護根土要與穴土緊密相聯,回土不緊、不實會形成吊空。
小苗造林的,中耕除草為1年1次,在秋冬季樹木休眠期進行,中耕深度以20~30cm為宜。一方面可促進土壤風化,消滅病蟲害;另一方面樹木處於休眠期,如損傷部分根系不會對樹木生長有較大影響。此外,中耕結合施肥效果會更佳,這時應施基肥,可蓄水、保溫、促進根系發育,為來年樹木生長創造條件。
(2)樟樹樹根怎麼保濕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適應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在長江以南及西南生長區域海拔可達1000米。主要生長於亞熱帶土壤肥沃的向陽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溝谷中,也常有栽培的。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適生於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根系發達,深根性,抗倒能力強。
香樟樹形雄偉壯觀,四季常綠,樹冠開展,枝葉繁茂,濃蔭覆地,枝葉秀麗而有香氣,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風景林、防風林和隔音林帶的優良樹種。香樟對氯氣、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也是工廠綠化的好材料。香樟的枝葉破裂散發香氣,對蚊、蟲有一定的驅除作用,又是重要的環保樹種。
3. 香樟樹夏季澆灌方法
為防止樹干水分的蒸發損耗,提高樟樹的移栽成活率,對樹干進行裹草綁膜保濕是關鍵。過去樟樹移栽成活率較低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移栽後未能保住樹干體內的水分,導致樹體因水分收支不平衡而死亡。樹干保濕的方法有如下三種,可視具體情況選用:
(1)裹草綁膜:先用草簾或直接用稻草將樹干裹好,然後用細草繩將其固定在樹幹上;接著用水管或噴霧器將稻草噴濕,也可先行將草簾或稻草浸濕後再包裹;繼之用塑料薄膜包於草簾或稻草的外層,最後用塑料綁扎帶將薄膜捆紮於樹幹上,樹干下部靠近土球處讓薄膜鋪展開來,再將基部覆土澆透水後,連同干兜四周約土球直徑大小的范圍內一並覆蓋上地膜,地膜周邊用土壓好,這樣可利用土壤濕度的調節作用,保證被包裹樹干空間內有足夠的溫度和濕度,省去補充澆水之勞作。
(2)纏繩綁膜:先將樹干用粗草繩環環相扣捆緊,並將草繩澆透水,外綁塑料薄膜保濕,基部地面覆膜壓土方法同(1),保濕調溫效果明顯,同樣有利於成活。
(3) 捆草綁膜纏布:在一些景觀非常優美的環境如上海浦東世紀大道中移栽樟樹,因裹草綁膜會影響環境之雅觀,可在裹草綁膜完成後,再在主幹和大枝的外面纏繞一層粗白麻布條,這樣既可與環境相協調,防止夏季薄膜內溫度太高,也有利於樟樹主幹的保濕成活。裹草綁膜之操作也可在大樹種植前進行,這樣更為方便。
當發現樹兜周圍塑料薄膜覆蓋下的土壤發白乾燥時,要及時補充澆水;發現樹幹上纏繞的草繩或包裹的稻草乾燥時,也要打開上端,補充澆水後再捆上,並始終保持草繩處於濕潤狀態。盛夏時節,香樟已抽出不少枝葉,可每天早晚在樹冠上各噴水一次,藉以增濕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