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要怎麼補水
1. 脾虛濕重怎麼辦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能夠運化水濕。當脾虛時,對水濕的運化作用減弱,濕邪內生,日久還可積聚化熱。所以,濕氣也有寒濕與濕熱之區分,分別採用不同的調理方法。詳細介紹如下。
偏於寒濕者
這類人多表現為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白、厚、膩,口淡,平時更容易感山稿耐覺到冷,喜食熱飲等。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採用健脾益氣、溫陽利濕的方法,如服用理中丸、參苓白術散等中成葯。
飲食上可以吃一些利水除濕的中葯材和食物,如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砂仁、陳皮、鯉魚等。同時還可以適當食用少許辛辣、溫熱的食物。
偏於濕熱者
這類人多表現為舌苔黃、厚膩,口苦,比較容易出汗,皮膚易發瘙癢,易生痤瘡逗春、粉刺,大便粘滯不爽,小便黃等。
此時,我們治療的重點為清熱利濕,中葯治療可以選用葛根芩連丸、三仁湯、六一散、平胃散、連朴飲等。
飲食方面可以食用苦瓜、西瓜、番茄、綠豆、黃瓜等消暑解毒之品。西瓜可以利濕消暑;番茄營養豐富,有清熱解毒、止渴之功;綠豆能夠清熱解毒;黃瓜可以利水消暑等。
最後,除上述方法外,我們還要注意食物種類多樣化,適當吃一些具有清熱功效的食物,如冬瓜、苦瓜、豆類及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如梨、蘋果、獼猴桃、桃等,少吃燥熱易上火的食物。敬差同時也要注意補水,不要過於貪涼,多喝白開水、適當的食用牛奶、粥、湯等流食,盡量避免用涼水洗澡等。
總之,脾虛濕氣重時,我們除了採用上述方法祛濕外,還可以配合一些健脾的葯物,如山葯、白術、蒼術、厚朴、陳皮等。
2. 白開水裡加3種「料」,不但補水還有幾個額外好處
如今很多人工作繁忙,工作節奏快,對於 養生 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長期如此,身體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形成亞 健康 狀態,甚至引發更大的疾病。那麼,怎樣才能在日常飲水同時達到 養生 的目的呢?很簡單,水裡放這幾種葯材就可以!
一、 枸杞
經常熬夜或者喝酒應酬的人士,很容易傷肝傷腎,想要在百忙中達到養肝護腎的目的,可以考慮在開水裡放點枸杞。枸杞是常見的一味葯材,其味甘性平,歸肝經、腎經和肺經,具有治療肝腎虧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虛勞咳嗽、消備檔肢渴引飲的功效,如有以上症狀,可以嘗試適量喝點枸杞水。枸杞泡水雖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適用的,外邪實熱,陰虛精滑、時時泄瀉、 脾虛有濕 、元陽氣衰者忌服。
二、黃芪
現在很多人平時都缺乏運動鍛煉,或者一到夏天就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血管疾病。如有以上問題,可以考慮用黃芪泡水來改善身體素質。 黃芪泡水可以起到補虛、固表的作用,能避免經常性感冒,同時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抗應激、改善心肌供血和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要注意的是,飲用黃芪水前要先了解清楚自己是什麼體質,陰虛陽亢型體質、濕熱型體質、熱毒熾盛型、血熱型體質、等陽性體質都不適合服用黃芪,具體臨床多表現為口乾苦、尿黃、失眠多夢、心煩熱燥、喜寒、便干或溏、舌苔黃膩、脈浮數等,如果你是有這些症狀的人士,應避免飲用黃芪水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三、 紅棗
紅棗是常見的葯材,其所含有的 環磷酸腺苷 ,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改善心肌營養、消除疲勞,因此對防治 心血管系統疾病 有良好的作用。紅棗還具有補虛益氣、健脾和胃、養血安神等作用。因此用紅棗泡水能起到很好的 養生 作用。要蠢鋒注意的是,月經期間有眼腫仿世或腹脹、 腳腫 現象的女性不適合吃紅棗或和紅棗水,會導致水腫情況會更嚴重;體質燥熱的婦女不適合在 月經期 喝紅棗水,以免造成 月經量過多 。
白開水裡放點「料」,能起到 養生 保健的作用,但「是葯三分毒」,服用時應注意控制分量,沒必要一整天都在喝葯材泡水,適當喝一到兩杯即可起到 養生 作用,同時要注意了解清楚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服用該葯材,以免引發不良後果。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