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補水有什麼意思
Ⅰ 天津市屈家店水利樞紐開閘放水,這標志著什麼對當地生態環境有何改善
天津市屈家店水利樞紐開閘放水,這標志著永定河在春季實現了865公里河道全取水的基礎上,再次實現了全取水。永定河秋季生態流量將繼續與全長865公里的河道完全連通不少於45天。水利部將繼續加強永定河水資源統一調度,通過引黃北干線、樹田水庫、友誼水庫、楊河水庫、官廳水庫、盧溝橋樞紐等水利工程聯合調度,統籌規劃地方用水、引黃引水、利用再生水等水源,實現永定河生態補水。永定河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
Ⅱ 北京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這些水都去哪兒了
北京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這些水都去哪兒了?你要站在城市的街道上,看著水流成河的大道,你根本無法想像到,這么大的降水量都去了哪裡呢!
北京市面積約1.641萬平方千米,山地面積就有6390.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7成。山間林地是一個天然的蓄水池,能收集和儲存大量的地表水;遇到乾旱時慢慢釋放。其功能不亞於密雲水庫。
另外,北京轄區內的密雲區、門頭溝區,以及通州大興等等各區域內,河流縱橫。象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等大小河流,也都為洪水分流起到巨大的作用。
整個北京市西、北兩面環山擁抱,東、南兩方面向平原。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降水量的大部分都滲入地下,剩餘的部分降水順河而下,途經天津等地進匯入浩瀚的大海之中。
大部分滲入了地下,尤其是農村平原地區,無法滲入地下的,如城市和山區的降水,隨河流進入水庫或流入大海,極少一部分蒸發進入大氣。
19億立方的水,估計有一大半是生態補水了!
今年開春和入夏時節,太乾旱了,地表十分缺水。這次降水分好幾天降的,相當於給地表農作物補水了,湖庫也十分缺水,也把湖庫水量大大的補充了。估計只有少量沿河流流失了。 這次降水總體來說是非常好的。
基本三大途徑:補充地下水、隨地表徑流及排水管道排走、地表蒸。其中前兩個為主要去向。
地下水位上漲,北京市水文總站監測井數據顯示,今日降雨,導致全市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地下位水平均回升約0.25米,平谷區回升為0.51米,單點位回升最大值為4.48米,出現在延慶區。
地表排水,最近幾天北京持續降雨,降雨量大又急,很大一部分降水來不及下滲就隨管道溝渠徑流排走了。森林綠化等有很強的蓄水作用,提高森林覆蓋率,抗旱抗澇,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北京歷年來都處於一直缺水狀態,此次降雨對北京旱情和缺水有很大緩解作用。
19億立方米,看似很大一部分的水量,但是降雨形成的這部分水量真正能被我們利用的卻非常之少,甚至連五分之一都沒有,那麼這部分水量究竟去了哪裡?這其實和水的流動、循環以及人工干預有很大一部分影響。
北京的地形地貌
北京是快速發展的城市,也屬於人類對自然影響干擾較大的區域。北京地區整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既有山區地形、也有平原地形,其中山區降雨匯流較快,短時間的降雨容易較快形成山洪,而平原地區坡度較緩,可以留存一部分水量。
對於城市地區,路面硬化之後,基本很少滲水,其地下水量主要通過未硬化的土壤吸收,深入土體深處的地下水交匯貫通,形成地下水網體系,以前城市發展廣泛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城市一定程度下陷,也會破壞城市水資源的平衡,現在南水北調後,地下水的開采已經逐步減弱或停止,其對城市整體生態還是很有利的。
19億立方米的降雨量都去了哪裡?
對於降雨形成的降雨量,其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就是蒸發,蒸發是自然界中很厲害的一種水資源形式,也可以說蒸發是維持氣象平衡的主要因素,降雨或降雨停止之後,由於氣溫作用、風力作用甚至日照作用,落入地面的雨水會快速升帶團向空氣中蒸發,這就是降雨之後的路面短時間內變乾的主要原因,由於蒸發面積很大,基本上的路面、地面、植吵橘被上都會蒸發,因此,蒸發水量大概可以佔到降雨水量的20%;
第二就是補充地下水。雖然城市硬化了,但是城市硬化路面和建築畢竟只是少數,大量的仍然是植被、土地、山地,這部分地區在降雨後,會產生雨量的滲入,也就是降雨滲入地下,如果前期降雨很少或者沒有降雨,那麼土壤乾燥,滲入地下的水量就會很大,反之,如果降雨時,已經有過降雨,土壤濕潤,那麼滲入地下的水量就會減少,這行悉部分水量也很大,大約可以佔到降雨水量的30%-40%;
第三就是白白流走的洪水。降雨在滲入土壤達到土體飽和後,會形成地面徑流,也就是匯流,當然城市裡面地面硬化,其滲入水量極小,所以更容易產生匯流,匯流的水體經過管網或者地面坡度直接匯入河流,如果河流上沒有什麼水庫攔蓄建築物,就會形成河流中水量大漲,並持續向下游流去,也就是所謂的白白流走的洪水;
能利用的水量很少
除卻以上三種水量,那就是可以利用的水量了,也就是河流上水庫、湖泊攔蓄的水量,這部分也是降雨帶來的,不同的是其被攔蓄起來了,比如河流中匯流的水量被大壩攔住,存在水庫里,河流或者地面匯流的水進入湖泊中,暫時存放在湖泊之中,這部分水量不大,主要於匯流量、水庫湖泊的狀態有關,由於這部分降雨被存放在水庫和湖泊中,因此,可以被人們再次利用。
例如水庫攔蓄的水量也可以在乾旱的時候放水灌溉,也可以發電或者城市供水等等;如果湖泊中攔蓄的水量則可以提供景觀用水或者濕地生態補水等等。
同時,對於蒸發的水量,其可以改善局部環境,降低溫度,對於深入地下的水量,可以保證植物、農作物的生長用水,避免乾旱,補充地下水位,而白白流走的洪水可以沖刷河道,為下遊河床提供流量,保證下游動植物的生活需要,總之,降雨對生態還是有用的,各部分水量都可以發揮其作用。
中學地理已經涉及到這個話題,只是沒有把問題展開詳細敘述,近期京津冀一帶強降水,我們聊一聊這個話題,看看一次強降水,這些水都去哪兒了?
我們先看看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9億立方米是一個體積概念,就是受水面積與降水量的乘積得出來的 ,受水面積是指垂直投影面積,降雨量我們可實際測得,北京各網點可以設置氣象觀測站,量算出降水量多少。
區域內一次降水大小還會存在差別,同一時間,有的地方雨大,有的雨小,不同時間,同一個區域雨也有大小,為此觀測站數量越多,測得的一個區域降水量數值越精確。
受水面積可以從地圖上量算,36個小時各觀測站降水量數值取平均值,最後乘積就得出北京降水為19億立方米,這個大約數值,但不會相差多少,這個誤差並不重要。
降落到地面上水都去哪兒了?
降雨落在地表要形成降雨徑流,整個過程包括截留、填窪、流域蒸散發、下滲、坡地匯流和河槽匯流等。
截留:主要指地表物,包括植被、人類建築物或一些設施。對於植被而言,樹枝草葉趁此機會進行葉面蓄水並轉儲到體內,雖然單葉吸收量不大,但高大的樹木非常茂密,樹葉很多,會截留很多降水,不可小視,當降水量不大時,我們在樹下避雨(注意防雷擊),發現樹下面是乾燥的,表明截留量很大,這對於預防山洪暴發起到緩沖作用。多植樹,多種草對於黃土高原地區防止水土流失尤為重要。
此外人類建築設施也會有截留,相比起來,同是一場降水,城市與鄉村降雨徑流相差很大,每次強降水,城市部分區域橋下面容易形成積水,這也表明城市截留降水少,落在地面上匯集形成澇災。而農村植被覆蓋度高,降雨形成徑流弱。
填窪:一次強降雨過後,地面到處都是積水,凡是低窪地積水很多,這些水排不出去,只能通過人工排水,自然界中湖泊是最大的低窪地,把更多的降水儲存起來。
流域蒸散發:截留填窪的降水還要蒸發,蒸發時時刻刻在進行,積水窪地經過一段時間便蒸發掉了,露出地面,植被通過蒸發又返回給大氣,參與下一次降水的形成,由於流域蒸發面積大,這個蒸發量值非常大,例如,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年蒸發量達3000毫米,相當於給地面平鋪了3米深的水,全部蒸發掉了,非常驚人。
下滲:植被截留達到飽和時,便有更多的降水落在地面開始滲入到地表層,地球表面是一層風化層,這些風化層含有孔隙,一部分以薄膜水、毛管懸著水形式蓄存在包氣帶中,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土壤蓄水,這部分水被風化層截留。
坡地匯流和河槽匯流:當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時,下滲遇到阻力時,地表積水越來越多,在重力作用下,不斷匯集成溪流,由水頭高處流向低處,由補給區流向排泄區,最後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河槽中,河水不斷上漲,形成洪峰匯入水庫或注入大海-。
通過地表下滲,河水上漲,也在補給地下水,例如南水北調為河北區18條河流補水,北京調黃河水補給永定河,這幾年地下水位不斷升高。當然降水豐沛的話,不用南水北調,地下水位也會回升,生態環境比調水恢復來得快。
截留、填窪、流域蒸散發、下滲、坡地匯流和河槽匯流等一系列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只是有一個先後,河水上漲是最後階段,這個時間差,可以幫助我們對水庫進行科學調度,提前泄洪,預防洪水災害。
北京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這些水都去哪兒了?
我們上面了解了一上降水徑流形成過程,就知道這些水去哪兒了。我們來看一看官方統計:(來自於北京新聞廣播)
北京這場強降雨的總降水量為18.87億立方米,蒸發0.24億立方米,土壤入滲量16.37億立方米,形成水資源量6.23億立方米,在2.26億立方米地表水中,有近1億方都流入了水庫,其中,密雲水庫增加6440萬立方米。
可以看出大部分水入滲了土壤,只有1億方才流入了水庫,這表明北京雖然今年降水偏多,但大地還是飢渴狀態,大部分被土壤所截留,形成的水資源量太少了,看來水庫蓄水必須要連續降水,象長江流域梅雨一樣,水庫才能吸飽喝足。
蒸發數據不多,這主要是時間短,這是一個36小時的量,如果按年計算,蒸發量也是很大的。
一場雨就給北京帶來的19億立方米。截止到今年6月,南水北調累計向北京調水64億立方米,平均每年才10億多立方,這一次降水相當於南水北調二年的降水,呵呵了,這組數據告訴大家不要寄希望於調水來解決一個流域缺水嚴重的狀況,更多的是我們如何節約用水。以前我們討論通過調水來解決新疆乾旱問題,這是多大的夢想啊,目前我們還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寄希望於多降水氣候有變化吧。
天啊,36小時近19億立方米。真是不明覺厲,哈哈雖然不明白到底是有多麼的多,但感覺很厲害啊。不明覺厲。
具體點,19億立方米到底是什麼概念。北京有1.64萬平方千米,也就是說如果假定水不流動,那麼水要高出地面接近0.9米!
高出地面0.9米的水,小轎車的引擎蓋要被淹了!想像一下多麼大的水量吧!
事實情況是,即使水一直在流動,許多街道也變成了河。雨下得太急了。
那麼如此大的水量,都去了哪裡?
三個途徑,上天、下地、入海。
上天:變成水蒸氣蒸發到大氣中了。
下地:滲入到土地里,當然這部分也有被植物吸收,以及植物和土壤行成蓄水系統把水留下等。
入海:下水道,地面等水匯入河流,它們匯合其他地方的水向東流入大海。但這部分水到底有多少會到海里,很難知道。因為他們會留在了沿途的水庫里,下滲透到地下,蒸發等等
雨天過後,雨水會有多種歸宿:一部分被雨後晴日蒸發掉;一部分通過排水系統流入附近的河流、湖泊中,通過不斷地匯集,最終可能匯入大海;還有一部分雨水,會通過地面滲透等方式流入地下儲存起來,成為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水量穩定,水質好,是農業灌溉、工礦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地下水常常成為當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你說對嗎?
此次降雨北京全市降水總量18.87億立方米,蒸發0.24億立方米,土壤入滲量16.37億立方米,形成水資源量6.23億立方米(地表水2.26億立方米,地下水3.96億立方米)。
降水那麼多,水都去哪了?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正好我前兩天。剛給我兒子講了這方面的知識。現在給你科普一下:
通常情況下,降雨是因為雲層中的小水滴聚集的太多了,太重了,所以開始從雲中掉落,這個掉落的過程就是下雨,如果冬天天氣寒冷,小水滴下降的時候結冰就變成了雪。
那麼雲層中的小水滴是怎麼來的呢?是由空氣中的水分子聚集成的,空氣中的水分子又是由地面上的水蒸發形成的。
那麼降下的雨水會去哪裡呢?因為夏天比較熱,會有一部分的水分被蒸發掉,當然這部分佔比很小,畢竟蒸發並不是很快能夠完成的。
第二部分就是地下水了,城市中大部分的雨水都會隨著下水道流入地下,以確保路面的暢通。雖然經常有城市因為強降水而造成水流成河,但是北京的情況多少要好一些。這一部分佔比應該比較大!
還有一部分是生態水補充了,比如城市中的綠化,土壤,樹木,草叢或者郊區一些山林都會吸收掉一部分的降水,這一部分應該是佔比較大的部分了。
最後就是各個水庫了,截止日前,北京附近各大中型水庫較昨日增加庫容1188萬方,其中密雲水庫「獲益」最大,增加980萬立方米。
密雲水庫「喝水」最多
據初步分析,此次降雨全市降水總量18.87億立方米,蒸發0.24億立方米,土壤入滲量16.37億立方米,形成水資源量6.23億立方米(地表水2.26億立方米,地下水3.96億立方米)。這場仍可能在持續地強降雨已為北京市各大中型水庫帶來「福利」。截至目前,大中型水庫較昨日增加庫容1188萬方, 其中密雲水庫「獲益」最大,增加980萬立方米。
除了密雲水庫,不少雨水順著河道進入了其它水庫。其中,官廳水庫增加93萬,海子水庫增加55萬立方米,白河堡水庫增加17萬立方米,十三陵水庫增加22萬立方米。
據水文觀測數據,截至今晨8時,全市平均降雨量56毫米, 最大降雨點房山區, 城區平均降雨量為67毫米。
這場降雨覆蓋全市,本市各大流域的降雨量也都不小。 其中,密雲水庫流域28毫米,官廳水庫流域19毫米,永定河流域57毫米,潮白河流域43毫米,北運河流域65毫米,薊運河流域45毫米,大清河流域80毫米。
雨後,西山十二景「水谷流泉」重現
7月13日,經過一場大雨後,西山八大處公園中華精印谷內流水潺潺,乾涸許久的山谷再現泉水叮咚, 著名的西山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得以重現。 「水谷流泉」是西山著名十二景觀之一。但由於北京地區水位不斷下降,大部分泉眼斷流,「水谷流泉」這一自然景觀也隨之消失。
佔地332公頃,植被覆蓋率97.4%,平均氣溫比市區低2 -4 的天然氧吧——八大處公園,再現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茂密的植被,不高不低的山勢,使八大處公園成為市民登山、消暑納涼佳地。不過最近如要前往,一定要關注一下雨訊,以免公園臨時關閉撲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