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棚怎麼防曬處理
『壹』 小母牛配種20天見紅是打欄嗎
牛和人幾乎都是分娩中的哺乳動物。 只要在臨產喚渣前看到紅色,就意味著他要生小牛了。
擴展信息
牛是雜食動物了,而且也需要給牛喂蔬菜水果,然後水還有要給牛喂一些鹽分。
1. 時枝斗間和量化。根據不同季節確定飼草量。夏秋季節,一般每天餵食3次,每頭奶牛飼喂乾草1.3-1.7公斤,配合飼料0.3-0.5公斤,飼喂後飼喂0.5%-0.65%的鹽水7.5-10公斤;冬春季節,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喂青乾草3.5-4公斤,配合飼料1.5-2公斤。配合飼料由麥麩、玉米面、棉猛鏈磨籽殼、棉籽餅或豆餅、食鹽等按比例製成,餵食後飲水。此外,夏秋季節應適量餵食草料,以增加牛的食慾和維生素的供給。
2、六潔二光。必須清潔槽、草、飼料、水、棚和牛體。每次加草、加飼料、加水,牛都得吃喝。要做到:「三寸草鍘」,拌料要均勻,這樣牛才能達到增力增肥的目的。
3. 喂完奶牛走走。奶牛每吃飽喝足,就必須繼續讓奶牛走5-10分鍾,以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草料的消化吸收,避免積食積水。
4、冬日曬夏。在冬天,保持牛舍溫暖,讓奶牛更多地暴露在陽光下;夏季注意防曬,避免中暑,並確保活動場地涼爽通風。
5.定期消毒。每周一次用石灰水噴灑牛棚和水槽,以防止牛生病。
6、四時防病。除了定期消毒外,通常還會添加一些有助於消化、防止食物堆積的葯物或食物,以增強牛的免疫力。每半個月檢查一次牛的口腔和舌頭,用舌頭識別疾病,及時預防。如果嘴巴和舌頭呈粉紅色,則屬正常無病;如果它是紅色的,那就是發燒;如果是青色,那就是冷。
7. 免除勞動。商品牛應免勞役,縮短育肥時間,提高肉質,增加經濟效益。
『貳』 頂樓防曬怎麼處理
1、安裝遮陽棚、鋪設遮陽網、遮陽布或塗抹反光塗層。
為避免陽光對屋頂的直射,我們可以通過在天台上安裝遮陽棚、鋪設遮陽網、遮陽布或塗抹反光塗層等方式,將太陽直射屋樓的熱量分散並反射回去,從而使屋頂溫度得以下降。
2、天台空間巧利用,種菜、種花、種植被,為樓頂撐起一片天然的防曬傘。
3、在室內窗戶上加一層隔熱、防紫外線窗簾。
大家可能都知道,夏天在窗戶上掛一層隔熱、防紫外線窗簾,能有效的隔離熾熱的太陽光,阻擋空氣中的熱量向屋內滲入。那麼,對於住在頂樓的人們來說,我們也可以選擇在室內天花板上加這么一層窗簾,這些都能有效的降低室內過高溫度。
『叄』 北方天氣冷想大批養牛,牛棚如何蓋
牛槽在舍內應距離後牆2米,作為飼養通道;牛槽落地後,將牛槽前側抬高0.5米,防止牛蹄踏入牛槽。牛床的最長長度不應超過1.8米。牛床後面設置一條開放的溝,寬0.3米。牛棚跨度只有3.5米,坐北朝南,正面敞開,前牆高度不超過2.4米,後牆不超過2.2米,後牆上部櫻友可以開一個通風口,夏天打開,冬天關閉,這樣的牛棚夏天可以防曬防雨,冬天防寒保暖。牆體:磚牆厚度為24~37厘米,雙坡式牛棚前後牆高度為2.5~3.0米,脊高4.5~5.0米,單坡式牛棚前牆高度為3米,後牆2米。
屋頂。牛棚統一為鋼梁,刷防銹漆彎頌鉛;木檁條、椽子,要求刮平。屋頂的陰面為土木結構或彩鋼結構,陽面為陽光板,陰陽面為彩鋼和陽光板混合使用。要經....常擦拭表面的灰塵和水,保持陽光板的清潔,以獲得足夠的光線。牛床。地面用混凝土硬化,並進行防滑處理。埋好屋內地面比屋外高10 ~ 20厘米。牛床的長度為2.8米,要有一定的坡度,近端高,遠端低,使尿液能流入排尿溝。
『肆』 冬天牛棚過於嚴實牛會生病嗎
冬天牛棚過於嚴實牛會生病,要注意通風。
一、場址選擇。場址應選擇在地勢高燥、平坦、避風向陽、水質條件好,遠離污染源、國道、鬧市區,無遮擋物較為開闊的地方。單列式四季牛棚以東西走向為主,牛棚場地應比地面高出30cm,以利排水。
二、牛棚的建築與材料。 現將以適於小型規模飼養場或養殖大戶使用的單列式牛棚為例,牛棚以東西走向為主,在西牆前部留門(1mX1.75m),供人員、清糞車出入。冬季東北風多,留西門便於保溫。
牛棚南北跨度6.5m,前面用磚砌高40cm的牆並留有活動式進氣也數個,前牆向里2.5m處架高為2.5m的前梁,在後牆處架高為2m的後梁,不砌後牆,前後梁之間用棚檁和葦板連接固定。在東西山牆棚頂下方20cm處留活動式出氣孔(20cmX20cm)各2個,畜床寬為4m,牛頭南尾北。從前梁到前牆用棚桿連接,外用活動式棉簾、暖膜及水籠布覆蓋,並注意壓實,以防暖膜被風吹起損壞,後牆只用棉簾和水籠布掛在後樑上即可。
牛棚長度根據以牛數量而定,以每頭牛長1.5m為宜。冬天,前後覆蓋棉簾、暖膜和水籠布,晴天把前面水籠布掀開露出暖膜增加光照,陰雨天氣時則把水籠布蓋好,根據棚內溫度、濕度、有害氣體濃度調整進、出氣孔,使棚內溫度控制在10℃以上。夏天把後牆棉簾和水籠布全部掀開,把前面暖膜捲起固定在前樑上,只中午時蓋上2層水籠布用於遮擋直射陽光,棚頂可安裝必要照明設備。
三、牛棚配套設施的設計與安裝。1、食水槽 食槽、水槽通用一槽,能容納料水、清潔方便。用水泥沙漿預制而成,食槽上口內沿表面光滑、結實、槽底應外高內低(內外相差2cm),方便採食和飲水。食水槽上口寬50cm,槽底寬45cm,凈深30cm,長度以7m為宜。在食水槽最底部留一排水孔,以便清洗,槽與槽之前留有1m的通道,供飼養人員和牛出入。
2、畜床 畜床的建造要考慮清浩、衛生、乾燥,便於清理糞尿及防滑,前高後低坡度1%,以夯實混凝土抹平即可,既保溫又護蹄。
3、立柱 立柱高2.3m/1.8m是前、後梁的頂柱,又是栓牛的柱子,要結實耐用,阻擋光線少,立柱上端與前、後梁相接,用u型鐵將前、後梁與立柱固定,立柱下端立於地面並做防腐處理,用混凝土將立柱周圍抹平。
4、 棚桿 棚桿是牛棚握唯蘆前梁到前牆的骨架,棚桿上端與前梁用U型鐵固定,下端與前牆外緣用6——8號鐵絲與前牆固定,將棚桿與暖膜固定延伸到前牆外面用磚或土壓膜,使水蒸氣順膜流到牆外,減少棚內水蒸氣,降低棚內濕度。
5、 棚頂段帶 棚頂建設要牢固,冬要保暖,夏要乘涼,既要防曬,又要防止風、雨、雪、冰雹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在前、後樑上方固定棚檁,棚檁上方用葦板(厚度10cm,寬度80cm)搭建在兩端山牆上,葦板上面覆蓋暖膜、水籠布,最外面壓蓋鋼化石棉瓦或紅鋼瓦等,前高後低,以利排水。
6、糞尿溝 糞尿溝設在畜床的後端,緊靠清糞道。糞尿溝的寬度30cm,溝深5——8cm,半圓狀,過深牛易扭傷滑倒,糞尿溝要有1%——1.5%的坡度,使尿自然流出,減少棚內停留時間和水蒸氣蒸發,保持棚內山雹新鮮空氣和減少濕度。
7、清糞道 清糞道是牛進出、工作人員清糞時進出的通道,一般寬度1——1.2m,路面要向糞尿溝傾斜,坡度為1%,
四、四季牛棚的環境要求。
1、 溫度 肉牛的適宜生長溫度10——16℃,冬季保溫不低於10℃,牛棚前後要封閉嚴密、防賊風,下雪後要及時清掃棚頂積雪;夏天把後牆棉簾及水籠布卷到棚頂上,同時移去前面的棉簾及暖膜,僅保留水籠布遮涼,同時採取棚內地面灑水等方式進行降溫,溫度控制在25℃以下為宜。
2、 濕度 牛棚的相對濕度控制在65%為宜,冬天通過調節進、出氣孔,夏天採取地面灑水等方式調整棚內濕度,以防過於乾燥和潮濕。
3、 空氣質量 牛棚要經常保持通風,防止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滯留。通風不僅能排除有害氣體,同時排出熱量和水氣,因此在生產中要注意處理好通風與保溫之間的關系,否則,氣溫過低,造成牛體自身熱量增加,導致能量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