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拉索蘆薈怎麼養都不厚
① 我種的庫拉索蘆薈,為什麼葉片從中斷到尖部都是扁扁的,沒有肉不人圈起,是什麼原因呀求解答,謝謝
蘆薈葉片扁平,是缺少水造成。
土: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溫度: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5℃,濕度為45—5%。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個月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以使用采法特水溶肥。
② 蘆薈怎麼養能養活
蘆薈的養殖方法:
1、土壤:蘆薈養殖的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較清潔衛生,栽植前可用必滅速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2、選盆:蘆薈盆栽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用新盆前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傷新根。
3、選苗:選苗也是蘆薈養殖的關鍵,健壯的蘆薈苗,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4、上盆:蘆薈上盆應在春夏季進行,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盡量讓根系舒展,填土覆蓋根部後,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厘米為止,注意盡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5、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盡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6、溫度:蘆薈怕寒冷,因其原本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境中。在室溫5度時時蘆薈停止生長,零度時生命過程會發生障礙,蘆薈養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5℃,濕度應為45~5%。
7、澆水:蘆薈被稱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澆少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如果土中積水,就會導致根爛淹死。冬季里可15到20天澆一次水,可適當增加葉面噴水,盡量少澆水,保持盆土乾燥。春季一般5到7天澆一次水,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夏天需要2到3天澆水一次,還應注意少受烈日暴曬,減少水分的損失。秋季的蘆薈澆水方法基本與春季相似,同時要使盆土有干有濕。
8、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曬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曬太陽,曬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9、肥料: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10、越冬: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③ 剛買回來的庫拉索蘆薈怎麼種植
庫拉索蘆薈的養殖方法
1、土壤:庫拉索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腐爛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2、溫度:庫拉索蘆薈怕寒冷,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
3、水分:庫拉索蘆薈的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移栽前苗床地和移栽地均應先灌水,待表土略干後再起苗、栽植。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4、日照:庫拉索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個月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5、肥料:庫拉索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但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碧卡微生物菌劑,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
④ 盆栽庫拉索蘆薈怎麼養
盆栽庫拉索蘆薈養殖方法
1.對土壤的要求:
庫拉索蘆薈喜愛生長在松軟的土地中,對土壤的排水性能要求較高,種植庫拉索蘆薈的土質相對普通的蘆薈而言,需要更具有疏鬆性和低板結性。一旦庫拉索蘆薈生長的土壤透氣性較差,則會導致庫拉索蘆薈的底根發生壞死,出現枯萎的現象。因此,在家庭中種植此種蘆薈,應要注意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氣性。
2.對溫度的要求:
庫拉索蘆薈較為懼寒,因此其最合適生長環境是處於較為溫和的環境中,如果生長環境的溫度過低,就容易出現凍傷的現象。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5℃,濕度為45—5%。
3.對水質的要求:
作為草本植物,庫拉索蘆薈同樣也需要足夠的水分,但是它卻非常忌諱積水,尤其是在南方陰雨連綿的雨季時分,庫拉索蘆薈如果面臨積水較多、排水不善的狀況,就很容易出現根莖腐爛變黃的現象。
4.對光照的要求
庫拉索蘆薈對光照的需求較大,如果每天都能夠給予充足的光照,它生長得越發旺盛,翠綠美艷,長年青翠不減。但是,在庫拉索蘆薈剛進行栽種的初期,嬌嫩的庫拉索蘆薈根苗尚不適應接受劇烈的太陽光照,因為這會容易造成幼苗曬傷,甚至枯萎。因此,在庫拉索蘆薈處於初值的時候要注意溫和地接受光照,只需要接受早上太陽的光照,等到蘆薈生長都過上十天半個月後再接受充分的光照。
5.對肥料的要求
如果適當地施用肥料,庫拉索蘆薈會更容易生長和繁殖。肥料中富含的各種養分和元素,是庫拉索蘆薈非常適宜和需要的`,包括氮、磷、鉀、各種微量元素等等,這些養分都能促進庫拉索蘆薈的茁壯成長。此外,也可以使用各種有機肥,例如雞糞、堆肥等有機肥,也同樣能夠促進庫拉索蘆薈的生長。
6.繁殖
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一) 盆土配製
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二) 盆栽方法
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央,把根系分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庫拉索蘆薈怎樣才能養得好
庫拉索原產於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因其植株高大、生長又快,單位面積產量高,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種植它,用於 醫葯、食品和化妝品等工業方面,我國海南島已有大面積種植。
庫拉索蘆薈性喜半陰、溫暖向陽和春夏空氣濕潤、秋冬略乾的環境,葉片厚肉質,貯有豐富的水分,抗旱能力極強,除夏天應充分供水外,其它季節要控制澆水。環境過度濕潤或盆土過濕,都容易造成根系和葉片腐爛。它在3℃以上就能安全越冬,冬季應放在室內或塑料大棚中,維持不低於3℃-5℃的溫度即可。它在室內乾燥有散射光的條件下,也能生長良好。
庫拉索蘆薈常用分株法繁殖。可結合換盆,脫出老株,取其周圍的幼株另行栽種。若幼株根系較少或尚無根系,可先插於素沙土中,保持稍濕潤,待其生根後再行上盆。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蘆薈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⑤ 庫拉索蘆薈如何種植
以下
繁殖方法
庫拉索蘆薈怕澇耐旱,怕寒喜暖.[1] 1.分株繁殖法:2年生的蘆薈在1年內能長出10—15個分櫱,當分櫱長到4—5片小葉和3—5條小根時,可從母株上分離,定植於大田。 2.扦插繁殖法:蘆薈長高後,可從莖的頂部10 12厘米處切斷,或從葉腋處切取長10 15厘米的幼芽,再將其倒掛在陰涼處放置一周,使切口收縮乾燥,然後插入搭蓋陰棚的苗床中,促生根成活。幼芽插後約20天生根後,保持土壤濕潤,適當追肥,促進幼苗生長,培育壯苗。扦插苗生根3—5條時,即可移栽於大田。 3.插葉繁殖:從蘆薈葉片基部切一個幾毫米的小口,沿著中心旋轉撕下,晾乾微小的創口後插在消毒的泥沙之中。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氣溫和半陰的環境下,一個月即可生根,最遲五個月發芽。這種方法繁殖速度很慢,因此一般很少使用。
定植
1.種植時間。春植(3—5月)和秋植(9—11月)均可,尤以春分至清明期間定植為好。 2.種植規格。應選擇排水良好,不易板結,不易積水的沙壤土栽植。株行距一般為40厘米×50厘米;在貧瘠的砂質地種植,株行距為30厘米×40厘米。 3.種植方法。種植前園地要求兩犁三耙,翻耕深度為15—20厘米,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復合肥20—30公斤,基肥要施入表土15厘米范圍內,切忌單施速效氮肥。整成寬1米、高10—15厘米、長15—20米的畦。移栽前畦面撒施1層松葉土或草炭土,然後適當翻耕整平。移栽前,苗床地和移栽地均應先灌水,待表土略干後再起苗、栽植。移栽後將幼苗四周的土按實,澆足定根水,然後培上干土並及時遮陰。 栽植時根部要固定緊,因為蘆薈要在田間生長若干年,根系不牢固,採摘葉片時易將植株拔出土表。春夏季栽植時要一次性澆足水,冬季栽植時要適當澆水。一般以春夏秋三季栽植為好。
肥料追施
蘆薈好肥,特別是有機肥。肥料充足,蘆薈生長快,葉片大而厚。冬季每月潑澆1次有機肥水,春季每半月施1次肥,夏季每月噴施1~2次葉面肥,秋季每月噴施1次葉面肥。每次採摘葉片後都要適當噴施葉面肥。
水分管理
蘆薈喜旱怕澇,因此在水分管理上應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採用大棚栽植的蘆薈,棚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左右,土壤水分含量以手輕捏泥塊即碎為度。冬季基本不澆水,即使要澆水,也以適量葉面噴水為宜。春秋季蘆薈生長旺盛,可適當多澆水,但仍以葉面噴霧為主。7~8月份,蘆薈處於高溫短暫休眠期,這時不宜澆水。長江中下游地區在4月份以後,氣溫回升快,日平均氣溫大於10℃,此時應將塑料大棚兩邊的薄膜揭起通風透氣。5月份以後夜間氣溫穩定大於10℃時,可將薄膜完全揭去。梅雨季節應及時開溝降漬。
光照調節
蘆薈是喜光植物,喜歡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中庫拉索蘆薈又屬中長日照植物,所以應給予充足的光照。但幼苗在夏日強光高溫下應適當遮陽。一般日照以8小時以上為宜。北方室內栽培應適當添置照明設施來補充一定的光照。
病蟲害防治
春夏季大棚內高溫多濕,易使蘆薈發生炭疽病和灰霉病,應注意及時防治。為防止病毒病的發生,所栽植的蘆薈苗一定要選擇經過嚴格脫毒的組培苗,而不用扦插苗或分株苗。夏秋季易發生灰虱和介殼蟲取食蘆薈葉片,應加以防治。蘆薈生長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使用有殘留的農葯,否則會影響其品質。
⑥ 我的蘆薈葉子為什麼是細長的(品種是庫拉索蘆薈)如何才能長得寬寬的
你這庫拉索蘆薈應該是光照太少,除了幼苗外,光照不應少於8小時,才會葉片翠綠、肥厚汁濃、葉寬端尖。
⑦ 盆栽庫拉索蘆薈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庫拉索蘆薈的株型比較剛健,蘆薈葉子上有很明顯的鋸齒狀,比較適合搭配中式或木質裝修的家庭中養殖,而且養殖方法並不難。
1、土壤
庫拉索蘆薈的培養基質應當選用土質較為疏鬆透氣且排水性能高的品種,土壤多選用砂礫土或腐葉土等。黏土或者鹽鹼土不適合養殖庫拉索蘆薈,植根會因此呼吸不暢。
2、澆水
庫拉索蘆薈喜濕怕澇,澆水可保證土壤內微濕,但不可形成積水。陰雨或梅雨天氣內,需要做好排澇准備,以免植根受潮腐爛。
3、溫度
15~35℃的溫度環境內最適宜庫拉索蘆薈的生長,比較害怕低溫寒凍天氣,因此過冬時要將溫度穩定在5℃以上,否則植株停止生長,溫度低於冰點則直接死亡。
4、光照
幼苗期或剛生根的庫拉索蘆薈是不能夠接受光照的,需要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到生長旺期則可接受完整和長時間的溫暖光線滋養。
5、施肥
肥料使用較為廣泛,除了氮磷鉀復合元素肥外,還需要施加發酵的腐熟有機肥,例如雞糞、餅肥等等。肥料需要稀釋後再添加,拒絕使用生肥或濃肥。
⑧ 庫拉索蘆薈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庫拉索蘆薈屬於長日照的的植株,在養護期間在春秋冬三季需給予全天候的光照,夏季需做好遮陰處理。養護庫拉索蘆薈期間還需每隔7~10天澆一次水,保證土壤處於濕潤狀態,還需每隔半個月施加一次稀薄的氮肥來補充營養。注意在養護庫拉索蘆薈時,需每隔1~2年換一次盆,使其能夠旺盛的生長。
庫拉索蘆薈的養殖方法
1、充足的光照
在養護庫拉索蘆薈的過程中注意需每個1~2年給庫拉索蘆薈換一次盆,可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為新土,還可在新土中摻入適量的泥炭和腐葉土來它提升土壤的肥力。此外,在換盆時需修剪掉庫拉索蘆薈上的老根和爛根,使庫拉索蘆薈能夠旺盛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