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根怎麼長不好
⑴ 我家的蘆薈一開始散開長,後來為什麼只橫著長。 好的話再給5
影響蘆薈生長的因素
生長環境
蘆薈生長環境決定了它的大小,在營養較為充分、土壤較多的情況下,它可以不斷生長,知道長的非常巨大,有的蘆薈橫向生長,有的則是縱向生長,橫向生長的蘆薈葉片往兩邊發散式生長,葉片最大的時候一顆蘆薈半徑就能達到半米多,而縱向生長的蘆薈往高處生長,由足夠的生存環境,它可以長的比人還高。
種植方法
蘆薈澆水不可過多,否則會導致葉片和根部水量飽和,導致爛根現象的發生,平時可以把蘆薈放在陽光底下生長,如果光源太穩定,可以時常將蘆薈轉到向陽方向,這樣可以避免蘆薈長歪、葉片大小分布不均,如果葉片長的太大,可以從底部慢慢使用掉部分蘆薈葉片,如果不想要蘆薈長勢太過,可以進行部分收割,還可以通過葉片培育新蘆薈。
蘆薈是一種喜好陽光的植物,所以大家在種植蘆薈的時候需要保持陽光充足,這樣蘆薈才能沐浴在陽光下生長和發育。一般來說要注意蘆薈光照的時長,大概在每天8小時左右,如果光照不充足的話,蘆薈就可能長得不好,所以在種植蘆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光照時長,但是注意種植蘆薈幼苗的時候,不要馬上給它曬太陽,需要把蘆薈放在陰涼處接受散射光,這樣蘆薈才不會枯萎。
營養不夠,需要注意施肥
如果蘆薈營養元素不夠的話,它生長得也比較緩慢。所以要想蘆薈長得大,需要給蘆薈施加一些氮磷鉀肥,並且還要補充一些有機肥,常見的餅肥、堆肥、或者使用雞糞,用來種植蘆薈也是挺不錯的,因為它裡面富含多種微量的元素,能夠幫助蘆薈生長。
⑵ 在養蘆薈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
蘆薈屬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 ,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盆栽小蘆薈可以放在案頭書桌上,大型植株盆栽可放置在陽台或庭院中,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蘆薈雖然很好養,但在養護過程中經常會陷入誤區,下面就來說一說蘆薈養護過程中常見誤區。
3、 露天過冬
蘆薈怕寒冷,最忌在冬天受凍,其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在5℃生長停滯,溫度越低,對蘆薈的危害越大。除我國南方熱帶地區、全年無霜地區可以自然越冬外,在其他地區都要加強越冬防凍的養護。在有取暖條件的地區,將盆栽蘆薈搬入室內 ,一般都能安全越冬。 當溫度不能保證在 5 ℃以上時,則需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例如挖設防寒溝、製作保溫箱、罩塑料袋等。
4、施肥不當
很多花友認為養蘆薈不需要施肥,讓其自然生長。其實大錯特錯了,土壤貧瘠雖然蘆薈仍能正常生長 ,但葉瘦、色黃或灰色,非常影響美觀。在蘆薈的生長旺期,土壤中的養分不斷被植株所吸收,再加上澆水會使肥料從盆底透氣口失掉一部分,盆栽時間長了,盆土就會缺乏養分,如不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的正常生長。日常追肥可選用一些有機肥,例如餅肥。施用有機肥最好同步施用葉虹時光微生物菌劑,可以提高有機肥的肥效和利用率,還可以改善土壤板結,提高保水保肥力。無機肥可選用尿素、復合肥、磷酸二氫鉀等,尿素、復合肥濃度不超過 2 %追肥。
⑶ 蘆薈根爛掉了,還有救嗎
沒爛完就可以救:
蘆薈喜干,如果把水直接倒到花盆中去澆的話就會爛根。再澆水應該用噴壺直接將水灑到蘆薈葉子上,隔一天灑一次就可以了。對於爛根的蘆薈你也不必擔心,只要將爛了的那一部分根切除,然後等根部晾乾,張好「傷口」以後再繼續種就可以了。它的生命力很強的。
如果是因澆水太勤導致蘆薈爛根。那麼,可用干凈鋒利的刀將爛的部分切除,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過半月,再種植。用一半煤球灰加一半腐殖土最好。用清水將土拌濕一點,不可太濕,將蘆薈種下,不要澆水。再過半月,澆一次透水。以後要等土干透了才澆,澆就澆透。小編種了七八盆蘆薈,放在陽台上,一年內有半年多能曬太陽,又淋不到雨,長得非常好。
救治步驟/方法:曬干蘆薈的根部,可先拔出植株,然後把爛的地方割掉,在陰涼處晾乾,不要暴露在強光下,以免曬傷根部,大概需要5天左右,然後放入新土裡即可,大概一個月就生新跟了。
少澆水,蘆薈喜干,如果在盆里澆水過多會造成根部腐爛,所以不要澆水過勤,春夏兩季大概7天澆水一次即可,秋冬季節盡量不要澆水,可在葉面上灑水。
少施肥,施肥過多同樣會造成根部腐爛,每年施肥3-4次即可,冬天盡量不要施肥。
換土,蘆薈適合在排水性良好的疏鬆土質中生長,如果排水性不好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從而導致根莖腐爛。當發生根莖腐爛時,除了注意以上幾點,也要看土壤是否合適,如不合適應及時跟換。
打葯,當出現爛根情況時,看是不是有病蟲害,及時噴打一些相應的葯物。
⑷ 為什麼我種的蘆薈總是根特別細,而上面又特別旺盛!
澆水多了吧?
換個大點的花盆也許好點。
一、盆土的配製:
1.盆土配製的四要素:第一,蘆薈盆土必須具有一定的蓄水保水能力,能夠有效地保證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持續不斷的需求,以維持蘆薈生命過程中的正常代謝。第二,盆土應具有較好的保肥性,使盆土中的養分能按照蘆薈生長發育的需要,均衡持續地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供給蘆薈吸收和利用。第三,盆土應具有一定的透氣性,以保證蘆薈根系正常進行呼吸作用。透氣過度會造成養分和水分過快流失,蘆薈生長不良;透氣不好會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窒息發黑,甚至爛根。第四,適宜的酸鹼度。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即盆土的pH值應在6.807.0左右為宜。
2.基質的種類:
常用的蘆薈 盆栽基質有如下三類:(1)礦物質基質,如河沙、沙壤土、田園土。河沙具極強的排水性和良好的透氣性,但保水保肥力差;少壤土具較好的保水保肥和排水通氣性;田園土一般較粘重,保水保肥力強,但排水性和透氣性稍差。(2)植物性基質,常用的植物性基質有腐殖土、泥炭土和木屑。常用的腐殖土取自樹木底下的已腐敗的殘枝落葉,腐殖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保水和保肥力強,質輕、透氣,是最理想的基質。(3)人工基質,用石、岩為材料人工製成,有很強的透水、透氣性。但無任何肥料成分,人工基質常用作盆土表面物理性狀的改進劑。
3.盆土的配製:
能夠長期保護良好的排水、保水、透氣和均衡釋放養分的優良特性,是保證蘆薈健壯生成的關鍵。所以,根據不同基質的理化特性進行科學的綜合配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我們的經驗,用腐殖土、田園土和河沙按2∶2∶1的比例配製的盆土是較理想的蘆薈盆栽土;也可用木屑代替河沙,但木屑一定要進行堆積發酵後才能使用,否則易燒苗。
4.盆土消毒:
為殺滅基質中可能存在的蟲卵和病菌,維護蘆薈健康生長,盆土最好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燒土消毒、蒸氣消毒和葯品消毒等。燒土消毒和蒸汽消毒較理想,但一般家庭使用不方便。所以一般家庭宜用葯品消毒法,其方法為:按每立方米盆土將400-500毫升的40%福爾馬林均勻撒於盆土中,然後用塑料薄膜密封,悶2天後再打開,晾曬3-4天,等葯液揮發後即可上盆。
二、蘆薈上盆及管理:
1.上盆:
將培育好的蘆薈苗移栽到花盆中的過程叫上盆。這一工序做得好壞,對今後盆栽蘆薈的生長發育狀況關系密切,上盆宜在春夏季進行,室內氣溫在15-28℃時比較適宜,冬季不宜上盆,因為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甚至還會出現幼苗「腐心」,造成死亡。
2.溫度:
蘆薈怕寒冷,需要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條件下。因為蘆薈在5℃左右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造成葉片出水潰爛,最後全株死亡。越冬季節若溫度過低可採取以下措施:①將盆栽蘆薈搬至室內,當室內也不能保證在5℃以上時,則要採取相應的保暖措施;②控制澆水,在冬季盡量少澆或不澆水,使盆土保持乾燥,如果空氣太乾燥,可採取葉面噴水的辦法。冬季不節制澆水易造成盆土溫度降低,甚至結冰,造成蘆薈爛根死亡;③白天氣溫回升時,尤其是有太陽時宜多見太陽,以補充光照不足和取暖,蘆薈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
3.水份:
蘆薈耐旱,但怕積水,在盆土過濕排水不良的情況下易造成蘆薈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乃至死亡。要使蘆薈長得葉茂肉厚,及時適量的澆水很重要。蘆薈最適濕度為45%-85%,蘆薈澆水與季節有關。冬季時由於溫度的原因蘆薈的生長受到抑制,應盡量少燒水,一般15-20天澆1次,如果需要可採取葉面噴水,使盆土保持適當乾燥,有利於蘆薈安全過冬;春季,當溫度在15-25℃時,則5-7天澆水1次;夏天氣溫高,蒸發量大,一般2-3天澆水1次,另外每天早晚可向葉面噴水,以避免夏天烈日暴曬。由於不同地區氣候不一樣,因此蘆薈澆水要靈活掌握。
4.光照:
蘆薈需要充足的陽光,但在高溫期讓烈日直射會使蘆薈停止生長,初植的蘆薈不宜多曬太陽。5.基肥和追肥:
蘆薈不僅需要N、P、K,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盆栽施肥採用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基肥是指盆土中所固有的肥,一般用有機肥與基質混合配製。要盡量使用已發酵的有機肥,否則,會造成燒苗。有機肥原料宜採用餅肥、雞糞、堆肥等。在裝盆前,將基質與發酵過的有機肥充分混合,基質與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追肥在裝盆以後蘆薈生長期間進行,追肥要將肥液稀釋後再使用,一般採用不超過2%的尿素或1%的過磷酸鈣上清水溶液進行澆施。追肥也可以採用發酵過的有機肥用水稀釋進行,這種追肥效果也很好。在追肥時,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宜超過0.1%。追肥一般可以每隔20-30天進行一次。
三、蘆薈的繁殖:
蘆薈雖然也能開花結籽,但是這樣繁殖很慢。除了培育新品種外,蘆薈一般都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技術等進行無性繁殖,其中,較先進的技術是組織培養。一般家庭可採用扦插方法進行蘆薈繁殖。通常用來移栽扦插的幼苗是用根部生長的新株,在春秋兩季進行最為適宜,因為氣溫在20-25℃時,蘆薈發根速度快,緩苗期短,成活率高。新插的小芽要求土壤要有一定的透氣性,生根期不宜多澆水,還要盡量避免陽光直射。扦插頭幾天,葉片有些發黃,這是正常現象,生根後會自然返青。為防止無根的小芽腐爛,除要控制澆水外,也可以先將小芽晾一晾,使切口乾燥再插入土中,呆要掌握蘆薈扦插的這些特點,家庭蘆薈繁殖,一般人都可以操作,而且成活率較高。
也許有些幫助
⑸ 蘆薈根部很細,上部卻越長越粗,葉子也越來越肥厚,
是因為你原先採它的葉子了 下面沒有葉子所以就細 上面有葉子就越粗越厚 你可以 1 多覆土 2 從變化出斬斷,使之下部重發, 上部發根,不知你能否操作。
⑹ 蘆薈的水培方法,蘆薈爛根怎麼辦
可先拔出植株,然後把爛的地方割掉,在陰涼處晾乾,不要暴露在強光下,以免曬傷根部,大概需要5天左右,然後放入新土裡即可,一個月就生新根了。
蘆薈喜干,如果在盆里澆水過多會造成根部腐爛,所以不要澆水過勤,春夏兩季大概7天澆水一次即可,秋冬季節盡量不要澆水,可在葉面上灑水。
施肥過多同樣會造成根部腐爛,每年施肥3-4次即可,冬天盡量不要施肥。蘆薈適合在排水性良好的疏鬆土質中生長,如果排水性不好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從而導致根莖腐爛。
(6)蘆薈根怎麼長不好擴展閱讀:
蘆薈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
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距為50cm×50cm或40cm×50cm,每畦種2行,每穴栽1株。
⑺ 這個蘆薈根壞了,上邊是好的,而且的,怎麼辦
蘆薈根部喜干,如果澆水過多,根部積水,很容易引起根部腐爛,所以,蘆薈要懶養,春夏一周澆一次水即可,每次不能多;秋冬季不澆水為宜,往頁面上噴水保持濕度就可以。
施肥過多
養蘆薈不能多澆水,也不能多施肥。施肥過多,也會使根部腐爛,一年施肥三、四次就夠了;另外,施肥不能離植株過近,會使根部燒心腐爛。
土壤不適
蘆薈生長的土壤必須透氣、排水,如果是粘重的或是容易吸水的土質,長期不透氣,根部空氣不流通,呼吸不暢,就會導致根部腐爛。
一旦澆水過多、施肥過量、土壤不透氣會造成蘆薈爛根。蘆薈爛根並不代表死亡,只要處理及時得當,是可以救活它的。蘆薈根部腐爛怎麼救活?一般情況切除腐爛位置就可以
⑻ 蘆薈如何養好根 怎麼養好蘆薈根
1、給蘆薈施肥,首先是在施肥方面需要注意到的事情,蘆薈可以長出老樁來,但是它需要的肥料的事並不多的,每次給它添加的時候不用添加太多,就可以支持它生產了。但是在夏季和冬季的時候,是不用給蘆薈添加肥料的,這時候給它添加肥料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並不能如我們所願,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在春季秋季的時候給蘆薈多施一些肥,施肥的頻率多一些,然後每次施肥量少一些,這樣的話就可以多吸收一些,不會造成肥多腐根的現象。
2、養蘆薈陽光要合適,在養蘆薈的陽光方面需要注意到的問題,其實如果是說養護蘆薈的話,給蘆薈曬多了陽光反而會傷害到蘆薈,容易造成葉子缺水的現象,許多花友經常會把蘆薈放在外面來養護,這個時候陽光如果比較弱的話,還不會造成什麼影響,要是陽光特別的強烈的話,就會對蘆薈造成一定的不好的傷害了。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放在陽光太過於強烈的地方,但是陽光太少了,也會對蘆薈產生不好的影響,那就是蘆薈葉子特別容易長長,長的不好看,所以建議大家放在散射光多的地方,陽光稍微少一點,有合適的就可以了。
3、給蘆薈澆水,還有就是要注意點蘆薈澆水,蘆薈的根可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能傷害到它了,而給它澆水就很容易傷害到它。澆水的方法不對,蘆薈的根就很容易壞,大家在給蘆薈澆水的時候,注意到盆里的土壤的情況。
如果土壤乾燥了給它澆水就一定要澆透,如果土壤還沒有乾燥就不要急著澆水,不然會造成水多的現象,對蘆薈的生長不好。
⑼ 為什麼蘆薈總是分根而不長個
只要分根就去掉,只長主枝
⑽ 蘆薈根部腐爛怎麼辦
問題一:蘆薈爛根怎麼辦啊! 澆水太勤,導致爛根。現在用干凈鋒利的刀將爛的部分切除,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過半月,再種植。以我的經驗,用一半煤球灰加一半腐殖土最好。用清水將土拌濕一點不可太濕,將蘆薈種下,不要澆水。再過半月,澆一次透水。以後要等土干透了才澆,澆就澆透。我家種了十幾棵蘆薈,放在陽台上,一年內有半年多能曬太陽,又淋不到雨,長得非常好。
問題二:蘆薈根爛掉了,還有救嗎? 剪掉爛的部分重新栽,一樣能活,只是緩苗慢一點
問題三:蘆薈根爛了怎麼辦? 蘆薈爛根並不代表植株死亡,還有可能救活,爛根可能是因為澆水太多、施肥太多、盆土不透氣、病蟲害等原因造成的,要及時找出原因,合理應對。步驟/方法曬干根部,可先拔出植株,然後把爛的地方割掉,在陰涼處晾乾,不要暴露在強光下,以免曬傷根部,大概需要5天左右,然後放入新土裡即可,大概一個月就生新跟了。少澆水,蘆薈喜干,如果在盆里澆水過多會造成根部腐爛,所以不要澆水過勤,春夏兩季大概7天澆水一次即可,秋冬季節盡量不要澆水,可在葉面上灑水。少施肥,施肥過多同樣會造成根部腐爛,每年施肥3-4次即可,冬天盡量不要施肥。換土,蘆薈適合在排水性良好的疏鬆土質中生長,如果排水性不好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從而導致根莖腐爛。當發生根莖腐爛時,除了注意以上幾點,也要看土壤是否合適,如不合適應及時跟換。打葯,當出現爛根情況時,看是不是有病蟲害,及時噴打一些相應的葯物。注意事項爛根並不代表植株死亡,應及時施救。蘆薈
問題四:為什麼我的蘆薈根部會腐爛呢? 蘆薈的生長習性
蘆薈屬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蘆薈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土: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壤中。一般的土壤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溫度: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 5 ℃左右停止生長, 0 ℃時,生長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 0 ℃,就會凍傷。高於 35 ℃時生長受到威脅,不能曝曬,適應溫度為 15-28 ℃,濕度為 45-85% 。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壞死。
日照:蘆薈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是不宜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個月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在任何植物都是不可能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腐熟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蛆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繁殖方法: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問題五:蘆薈根部已經爛了 還能救活嗎 一般蘆薈爛根肯定是土壤和周圍環境的濕度太大,它是耐旱植物,要求的土壤是排水良好通氣的沙質土,你需要把它從土裡拿出來在陰涼處涼上半天,把爛掉的根切掉,然後從新放到干凈的沙土中,不要太多的水,只要沒有干透就好! 還有你剪下的葉子要等傷口乾了之後才能插,形成堅硬膜後植於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插深2-3厘米,砂土保持稍濕即可,很容易存活的,扦插環境要有半陰的環境,不能在陽光直射處或陰蔽處,否則不利於生根。 溫度以25℃左右為宜,不能高於30℃以上,或低於20℃以下,否則不利於生根盯以後要注意新買回來的花要換盆,你試著把剛買回來的花從花盆裡倒出來,然後重新裝土在種下午,肯定會活的很好,很多賣花的在花盆裡都做了手腳,所以買回來很容易有問題。
問題六:蘆薈根部腐爛怎麼辦 把蘆薈植株倒出,把爛根摘除剪掉,然後用草木灰塗傷口,根部放在陽光下曬5-10分鍾左右,利用紫外線殺菌,如根已爛掉半數以上,把爛根修剪清理,殺菌消毒後,可放入細沙中催根或移栽營養土中,半月內控制澆水,一兩個月後可恢復。
肉質根已全部爛掉,可把爛根全部剪掉,洗凈根莖,塗草木灰,放細沙盆中催根,經過兩三個月後,也可重新生根發葉。
等催根後可移出種植。
問題七:蘆薈的根腐爛了,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方法 方法:
曬干根部,可先拔出植株,然後把爛的地方割掉,在陰涼處晾乾,不要暴露在強光下,以免曬傷根部,大概需要5天左右,然後放入新土裡即可,大概一個月就生新跟了。
少澆水,蘆薈喜干,如果在盆里澆水過多會造成根部腐爛,所以不要澆水過勤,春夏兩季大概7天澆水一次即可,秋冬季節盡量不要澆水,可在葉面上灑水。
少施肥,施肥過多同樣會造成根部腐爛,每年施肥3-4次即可,冬天盡量不要施肥。
換土,蘆薈適合在排水性良好的疏鬆土質中生長,如果排水性不好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從而導致根莖腐爛。當發生根莖腐爛時,除了注意以上幾點,也要看土壤是否合適,如不合適應及時跟換。
打葯,當出現爛根情況時,看是不是有病蟲害,及時噴打一些相應的葯物。
注意事項
爛根並不代表植株死亡,應及時施救。
問題八:如果蘆薈的根部全部爛了咋辦? 般蘆薈爛根肯定土壤周圍環境濕度太,耐旱植物,
要求土壤排水良通氣沙質土,需要土拿陰涼處涼半,爛掉根切掉,新放干凈沙土,要太水,要沒干透! 剪葉要等傷口乾才能插形堅硬膜植於摻少量培養土粗砂插深
2-3厘米砂土保持稍濕即容易存扦插環境要半陰環境能陽光直射處或陰蔽處否則利於根 溫度25℃左右宜能高於30℃或低於20℃否則利於根要注意新買花要
換盆,試著剛買花花盆倒重新裝土種午肯定賣花花盆都做手腳,所買容易問題
問題九:蘆薈根部腐爛,怎麼辦 基本活不了了。你可以拿一片,涼兩天,再種到土裡,試試看能不能從下面再滋生根!
問題十:我的蘆薈根部爛了怎麼辦 蘆薈很好養,喜光耐旱,干透澆水就可以,以前澆水多有點漚根,就會這個樣,放陽台上明亮通風處,扦插就可以生根成活,試試,以後注意點少澆水,土干一點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