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開的蘆薈怎麼種植
❶ 蘆薈掰下來直接可以種嗎(掰下來的蘆薈怎麼養)
1.蘆薈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掰下來就可以種植,成活的可能圓舉性也非常大。
2.此種繁殖方法就是分株法,方法簡單,掰下後直接種橘孝碧在土壤中就行。
3.時間可下春夏秋三個季慎枝節進行,掰取時最好帶有部分根系,這樣成活率更高。
❷ 蘆薈斷頭種植方法蘆薈斷頭如何種植
1、葉片處理:將掐斷的蘆葦截面晾乾並耐心等它長出一層薄膜,這洞凱個過程大概10-15天,或更長。一定要等它長出薄膜時再種植,因為薄膜將土壤的細菌和葉子隔離開,若是感染不久就腐爛了。
2、土壤: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排水透氣性不好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根系腐爛;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野顫扮薈生長不良。
3、插入葉片:准備好上述工作後,將葉子直接插入土壤,截面朝下,插入深度約是整個葉片的三分之一。插入前最好在生根素中浸泡一下。
4、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等到十天半個月後,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5、施肥:蘆薈需要氮磷鉀和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蛆蚓糞肥更適合種植頌灶蘆薈。
❸ 蘆薈的種植方法
分株繁殖,可將蘆薈莖腋間的短枝切割下來,直接插入土壤中;扦插繁殖,可從蘆薈的主幹上截取生長健壯的枝條栽種到肥沃的土壤中;水肥管理,需等到土壤乾燥發白後再適當澆水保濕,並每隔半個月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溫度管理,日常養護蘆薈時,需將環境溫度控制在15~35℃之間。
1、分株繁殖
蘆薈在生長期間對光照的需求較大,在春秋季節可將蘆薈放置到光線明亮處養護,在夏季需轉移到半陰處養護,避免強光的直射,冬季可放置到向陽處養護。日常養護蘆薈時,還需將環境溫度控制在15~35℃之間,在冬季氣溫低於5℃時,需將其轉移到室內養護。
❹ 蘆薈把根切斷了怎麼栽
蘆薈把根切斷了怎麼栽
蘆薈把根切斷了也可以直接栽在盆里,也會生根成活的。
蘆薈的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股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作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彩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2)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迅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蔭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發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蘆薈 - 分株繁殖
(3)移盆蘆薈不是生長特別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蘆薈在春天時傾翻他們的盆或已停止增長。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有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
❺ 蘆薈怎麼種植
蘆薈原產於非洲,在3000年前的古埃及治療書中就有應用記載。蘆薈要怎麼 種植 呢?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蘆薈的特徵
常綠、多肉質的草本植物。葉簇生,呈座狀或生於莖頂,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花序為傘形、總狀、穗狀、圓錐形等,色呈紅、黃或具赤色斑點,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連合成筒狀。蘆薈的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大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蘆薈各個品種性質和形狀差別很大 有的像巨大的喬木,高達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卻不及10厘米,其葉子和花的形狀也有許多種,栽培上各有特徵,千姿百態,深受人們的喜愛。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也好種活。
蘆薈的種植 方法
一、要注意溫度。
蘆薈畏寒,5℃左右就回停止生長,0℃時就會凍傷。因此,蘆薈養殖溫度在15-35℃時候生長最快。
二、蘆薈怕積水。
蘆薈需要生在在排水性能較好的地方,因此栽種時土壤可以選用專業的營養土或泥炭土,可以摻和一些珍珠岩、蛭石、沙礫,以防土壤板結,降低蘆薈根部的泡水透氣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夏季澆水需注意。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溫度高時也要防止乾旱,適當地澆水可讓蘆薈快速成長。澆水造成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還是要以干透澆透的原則,具體澆水方法,可以回復“澆水”查看。
三、蘆薈也是需要光照的。
與其他植物一樣,蘆薈需要陽光才能生長。初種植的蘆薈,最好在早上讓蘆薈見見陽光,切忌中午時分被陽光直射。
四、蘆薈施肥。
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使用生物有機肥作底肥,按花盆直徑計算:20厘米的2勺,30厘米的4勺(一般的白瓷勺,生物有機肥性溫和多一些少一些都可以的,不會燒苗的,親)。德沃多液體肥做追肥,按1:300的比例稀釋,當水使用就好了。澆一次稀釋後營養液,干透了,澆一次清水,再干透了,再使用一次營養液,依次循環間隔使用就好。
五、蘆薈防病。
影響蘆薈生長的主要是黑斑病,它不僅發生普遍,而且發生程度較嚴重。黑斑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是因為多雨和低溫,一般春季發病明顯。在防治 措施 上,應以預防為主,要採用清溝排漬、降低土壤濕度的農業栽培措施和葯劑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以達到減輕危害的目的。葯劑一般選用多菌靈就好了。
六、蘆薈繁殖。
蘆薈的種苗繁殖以無性繁殖為主, 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插株繁殖,繁殖季節宜在春秋進行。分株繁殖是指當蘆薈的分櫱苗在5片葉以上時,把幼苗小心撥起,盡量不要損傷根系,移栽到其他地方或花盆上。插株繁殖是指切取蘆薈側枝15厘米左右,放在通風遮蔭處兩三天,當切口收縮干後,插植到 其它 地方或花盆,再遮蔭一個月,此期間盡量不要澆水,當插株開始生長時,再移到所放的地方,這時開始澆水。經多年生長的蘆薈老株,長到一定的高度後,容易出現倒伏現象,影響觀賞,因此在葉基7厘米處切斷,採用插株法,可使蘆薈老株重新煥發青春。
蘆薈的食療價值
補水:富含天然生理水、礦物質和木質素,滲透性極強,如海綿吸水般直達皮膚最深層,直接補充皮膚所需水分,是無可替代的皮膚補水產品。
增白保濕: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天然美白保濕因子,可直接被皮膚吸收,分解和轉換色素沉積,達到自然保濕美白。
抗衰老:富含單糖和多糖、維他命和礦物質,對細胞的衰老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減少皺紋的產生。
消炎、殺菌、防蚊蟲叮咬、止痛、排毒素:富含蘆薈大黃素與安特拉歸農綜合體,外敷,對促進傷口癒合能力極強,大面積創傷癒合後不留巴痕;修復受損皮膚,治療青少年惱人的粉刺和痤瘡,以及粉刺和痤瘡留下的印痕,療效顯著。
防曬:蘆薈總蒽醌能吸收UVA、UVB段紫外線 ,防止皮膚被曬傷和曬斑的生成。
防濕疹:小孩長期使用尿布濕,容易長濕疹,具有很好的消炎殺菌止癢作用。
焗油美發:洗發前,均勻塗於頭發上讓其濕透,並滲透至頭皮和發根,用毛巾或浴帽熱蒸30分鍾後洗頭。具有壯發根、生發、防脫發和斷發,去頭屑等,對燙發染發有很好的修復作用,堅持使用能使頭發又黑、又亮、又順。
護體除異味:加入溫水泡浴或拍在皮膚上,補水,消炎、殺菌、滋潤、除腳氣、腳臭、腳癬、腳裂。
蘆薈的作用
⒈解毒消炎蘆薈含酚類、蘆薈素、蘆薈酊、有機酸等成分,對某些細菌、真菌、病毒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有一定的的治療效果,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痢疾等病要辯證的使用,不可盲目以免造成傷害。
⒉健胃通便蘆薈有增強胃腸功能,增加食慾作用。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可以吃蘆薈,以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蘆薈還可以瀉下通便。中老年人易患便秘,便秘易加重心腦血管病,造成自身中毒,這時可以吃點蘆薈。蘆薈素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腸蠕動,一般服後8-12小時即可排便。
⒊扶正祛邪。增強免疫蘆薈中的粘多糖類物質,有很好的扶正祛邪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腫瘤、高血脂、糖尿病、乙型肝炎、腎炎、紅斑狼瘡等病,適當吃點蘆薈大有好處。蘆薈還有抗衰老、抗過敏、強心、利尿作用,有利於老年人健康。
⒋美容護膚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蘆薈中含的膠質能使皮膚、肌肉細胞收縮,能保護水分,恢復彈性,消除皺紋。蘆薈對面部痤瘡、粉刺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不論內服、外用都有效果。
蘆薈的種植相關 文章 :
1. 蘆薈的種植方法
2. 蘆薈如何種植
3. 種植庫拉索蘆薈的方法
4. 自己種植的蘆薈怎樣美容
5. 蘆薈怎樣種植和採收
❻ 蘆薈切根後怎麼栽種
接把蘆薈剩下的根系全部剪掉,然後在蘆薈底部塗抹適當的生根水;蘆薈插入深度不能超過枝條的二分之一,並且蘆薈插入要呈一定斜角,扦插後用淤泥把蘆薈固定,然後給蘆薈的土壤澆點水,放在陰涼的地方養護;蘆薈的適應期大概有半個月,在這半個月內每天澆水一次,蘆薈對環境的溫度很敏感,需要把溫度恆定在20℃~26℃之間。
1、剪掉根系
蘆薈一般採用分株栽種方法,那麼蘆薈把根切斷了怎麼栽;可以直接把蘆薈剩下的根系全部剪掉,然後在蘆薈底部塗抹適當的生根水,能加快蘆薈生根,然後把蘆薈插入土壤中即可。
2、扦插蘆薈
蘆薈插入深度不能超過枝條的二分之一,並且蘆薈插入要呈一定斜角,能方便蘆薈底部生根;扦插後用淤泥把蘆薈固定,然後給蘆薈的土壤澆點水,放在陰涼的地方養護,等蘆薈長出根系。
3、生根養護
蘆薈的適應期大概有半個月,在這半個月內每天澆水一次,並且給蘆薈澆的水溫把控在21℃左右,如果水溫太低會把蘆薈的根系凍傷,不利於蘆薈生根;並且在適應期不需要施肥,以免燒傷蘆薈根系。
4、恆定溫度
蘆薈對環境的溫度很敏感,需要把溫度恆定在20℃~26℃之間;蘆薈需要擺放在通風的地方,夏季為了讓蘆薈更好的呼吸,還需要在旁邊擺放一把電風扇,能加強周圍的空氣流通性。
❼ 蘆薈怎麼種植方法有哪些五個步驟養出飽滿鮮嫩的蘆薈
蘆薈的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分生繁殖就是將在蘆薈的根際和近盆土表面的地上莖葉腋間長出的短枝(植物學上稱為吸芽),分離下來種植,可以是進行移栽或是直接在原位剝離後待其生根再移動。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都可以進行,但以春、秋兩季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此時進行分生繁殖,蘆薈小苗返青比較快,成活率高。
2、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在蘆薈生長期採取生長充實的主莖或側枝作為插穗進行扦插,扦插時要保證蘆薈的傷口處已乾燥,這樣可以避免感染。待生根後,再澆水。在此之前可以像盆土噴霧水,保持盆土濕潤即可。另外,用生根劑處理晾放後的扦插蘆薈苗,可提高幼苗成活率並提早生根。
蘆薈的種植方法
1、盆土配置: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2、花盆選擇: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3、種植方法: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蘆薈的日常護理
1、澆水: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厘米左右。
2、施肥: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3、採摘:蘆薈葉片的採摘標准,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
4、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盡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5、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曬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曬太陽,曬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6、肥料:要想養殖長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7、越冬: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總結:蘆薈是最好養的植物之一,幹了澆點水,非常適合懶人種的植物,而且蘆薈生命力十分旺盛,極其好養,其生長特性是喜陽光,但懼烈日,喜濕潤,但忌積水,耐高溫,但怕嚴寒。
❽ 蘆薈怎麼種植
蘆薈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再非洲等地。這種植物非常受大眾喜愛,不僅是因為它容易栽種,更因為它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段汪食用價值,那麼,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蘆薈的種植技術
1、配製蘆薈盆土的常見天然材料
1***腐殖土:常用的腐殖土是通過蒐集枯枝落葉經堆腐而成,從花鳥商店也可購到含有豐富有機質的腐殖土。
2***泥炭土:又稱草炭土、泥煤,含氮量豐富,花鳥商店也可購到。
3***木屑土:保水性強,透氣性差,呈中性。利用木屑配製的培養土,效果好,根群發達,生長旺盛,質地也較輕。
2、選盆、上盆和換盆
1***選盆:花盆是蘆薈盆栽中極為重要的器具,也是最基本的器具。***不同型別的花盆有:泥瓦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
2***上盆:將蘆薈從地里或育苗容器內移出裝入花盆的過程稱為上盆,具體過程如下表:
上盆二步曲
上盆前 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再填放盆土。
上盆時 先把種苗在盆中央放正,讓根系舒展,再新增培養土,盡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放在半蔭處養護。
***3***換盆:蘆薈生命力極強,通過一段時間的生長,蘆薈的根系就會布滿全盆,盆土越來越少,將嚴重影響蘆薈植株的進一步生長,這時需要把蘆薈根團從原盆中脫出,更換一些新的營養土,換入一個更大的花盆中,這就是換盆。換盆時間,以每年春天4----5月份和秋季9----10月份最為適宜。具體過程如下表:
換盆二重奏
換盆時小型花盆:先將盆中蘆薈株頭朝下,用一隻手把住盆土,另一隻手掌拍打盆的外壁,盆土和盆壁自動分開,然後連土帶蘆薈植株一起移入較大花盆中。
較大花盆:一隻手不能托起,將帶蘆薈植株的大花盆在松軟的地土,來回滾動,然後,一人棒往蘆薈,另一人脫去舊盆,再將整個土團帶蘆薈植株移至更大一號的花盆。
3、管理和養護
1***澆水:蘆薈比較耐乾旱,是一種適宜盆栽的觀葉植物,在一般情況下,十天半月不澆水,問題也不大,雖然影響蘆薈正常的生長量,但不會引起乾旱死亡。相比之下,由於澆水過多,使盆土長期積水,蘆薈根系因氧氣不足而發育不良,最後發黑壞死和造成爛心死亡。
2***觀察:不同季節與盆栽蘆薈澆水的密切關系。
3***記錄:如下表:
季節氣 溫 澆水次數
春季 15℃---25℃ 5---7天澆1次
夏季 氣溫高 2---3天澆1次,早晚可向葉面噴水1---2次
秋季 15℃---25℃ 5---7天澆1次
冬季 5℃---10℃ 15---20天澆1次
***4***施肥:
堆肥:利用各種植物的殘枝落葉和有機廢棄物,經微生物發酵堆漚而成的一種安全有機肥,養分豐富,肥效持久。
餅肥:即各種植物性的含油質果實經榨油後所剩下的油粕。餅肥含氮量較高,容易為植物所吸收。
蘆薈的價值
⒈解毒消炎蘆薈含酚類、蘆薈素、蘆薈酊、有機酸等成分,對某些細菌、真菌、病毒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有一定的的治療效果,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痢疾等病要辯證的使用,不可盲目以免造成傷害。
⒉健胃通便蘆薈有增強胃腸功能,增加食慾作用。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可以吃蘆薈,以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蘆薈還可以瀉下通便。中老年人易患便秘,便秘易加重心腦血管病,造成自身中毒,這時可以吃點蘆薈。蘆薈素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腸蠕動,一般服後8-12小時即可排便。
⒊扶正祛邪。增強免疫蘆薈中的粘多糖類物質,有很好的扶正祛邪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腫瘤、高血脂、糖尿肢旅病、乙型肝炎、腎炎、紅斑狼瘡等病,適當吃點蘆薈大有好處。蘆薈還有抗衰老、抗過敏、強心、利尿作用,有利於老年人健康。
⒋美容護膚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面板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蘆薈中含的膠質能使面板、肌肉細胞收縮,能保護水分,恢復彈歷燃凳性,消除皺紋。蘆薈對面部痤瘡、粉刺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不論內服、外用都有效果。
蘆薈的妙用
怎樣用蘆薈美容
一、面部美容:用鮮葉汁早晚塗於面部15-20分鍾,堅持下去,會使面部面板光滑、 *** 、柔軟,還有治療蝴蝶斑、雀斑、老年斑的功效。
二、自製蘆薈化妝水:取汁,加少許水即可塗於面部美容,洗頭後抹到頭上可以止癢、防止白發、脫發,並保持頭發烏黑發亮,禿頂者還可生出新發。
三、自製蘆薈潤肌膏:備蘆薈葉250克、黃瓜1條、雞蛋1個、麵粉和砂糖。
⒈將蘆薈葉片、黃瓜洗凈分別弄碎,用紗布取汁;
⒉將雞蛋打到碗內,再放入一小匙蘆薈汁,3小匙黃瓜汁;2小匙砂糖並充分攪拌混合;
⒊加入5小匙左右的麵粉或燕麥粉,調成膏狀即可;
⒋美容方法:將潤膚膏均勻敷在整個臉上,然後,眼、嘴閉合,使面部肌肉保持不動,約40-50分鍾後,用溫水洗臉。每周堅持1-2次。
食療作用
蘆薈味苦、性寒,歸肝、心、胃、大腸經
質粘降泄;具有清熱涼肝,瀉下通便,消疳殺蟲的功效
主治肝火頭痛,目赤腫痛,煩熱驚風,熱結便秘,蟲積腹痛,小兒疳 積,溼瘡疥癬,痔瘺。
蘆薈治外傷止痛消炎
燒燙傷蘆薈妙方
新鮮蘆薈葉1片***可根據傷面大小酌情加減***,以冷開水洗凈,擠汁遍塗傷部,每日敷2~3次。具有瀉火,涼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燒燙傷。
外傷出血蘆薈妙方
蘆薈50克,研成細粉,裝瓶備用。取蘆薈粉少許,撒於傷口處。適用於外傷出血。
刀傷擦傷蘆薈妙方
蘆薈葉適量,用熱水消毒,洗凈,切開,用分泌液塗於傷處。適用於刀傷、擦傷。輕者數次可止血止痛。重者先洗凈傷口,再塗以蘆薈膠狀物,用消毒紗布、綳帶包紮固定。當膠狀物干後再滴入蘆薈汁。約7~10天即可治癒。
蜂螫傷蘆薈妙方
鮮蘆薈葉適量,搗爛敷於患處。適用於蜂螫傷
❾ 蘆薈栽培方法 正確栽蘆薈
1、蘆薈可以分株栽培,蘆薈容易長出小側芽,可以將這些小側芽分離下來進行栽培。蘆薈適合生長在溫暖的環境中,適宜生長的溫度在20度左右,所以適合在春季分株栽培。除了春季之外,在夏季和秋季也能分株栽培。
2、蘆薈在切下側芽栽培之前,應該先將植株取出來。先將蘆薈移到空曠的位置,用鏟子將周邊的土壤鏟一下,保持土壤疏鬆,之後將蘆薈植株從花盆中取出來,盡量帶土脫盆,小側芽也跟著被拔出來了。
3、將蘆薈取出來後,檢查好根系,找到生長良好、健壯的側芽,用刀子把小側芽帶根切下來。將把切下來的蘆薈小芽放在通風遮陰處,大約晾曬1-2天,等傷口處晾乾後再種植。分株後的母株可以重新栽種到土壤中,放在通風的環境中養殖。
4、准備好一個大小合適的花盆,花盆底部墊上碎石塊,土壤可用腐殖土、煤渣、河沙、園土混合,將土壤適當噴濕。將蘆薈植株置於花盆的土壤中,將根系梳理好,然後一隻手扶著蘆薈植株,一隻手逐漸填土覆蓋,栽種後輕輕壓緊土壤。
❿ 蘆薈的種植方法
1、分株法:將蘆薈莖葉腋間的短枝切割下來,晾乾後栽種到母株的土壤中。2、扦插法:從蘆薈上截取健壯的主幹,種植在肥沃的土壤中。3、種後養護:澆水時要保持土壤濕潤。4、注意事項:種植蘆薈要選擇晴天的早上或傍晚進行。
蘆薈 怎麼種植
1、分株法
種植蘆薈一般在春季或夏季進行,可以採用分株法,使用消過毒的小刀,切割植株莖葉腋間生長的短枝,晾乾切口後栽種在母株的土壤中,長出根須便能夠進行移栽。
2、扦插法
使用扦插法種植蘆薈時,要從健壯的母株上截取一根長勢良好的主幹,切割時還要保證插穗的傷口平滑,晾乾後栽種到肥沃疏鬆的土壤中,噴灑水分保持土壤濕潤,15-25天之後即可生根。
3、種後養護
水分過多不利於蘆薈的生長,因此在澆水時,只需要使土壤處於微濕的狀態,而植株在養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營養,每隔一個月要施加一次稀釋後液肥。
4、注意事項
種植蘆薈最好選擇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還要避開陰雨天,因為雨水一旦沾染切口,就會滋生細菌,栽種前可以向土壤中摻入適量的多菌靈溶液,減少感染病害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