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蘆薈怎麼養效果最好
❶ 蘆薈怎麼養
1、土壤:養殖 蘆薈 時,需要使用園土、細沙、珍珠陪納迅岩混合配製成栽培土壤。2、蘆此澆水:蘆薈不耐潮濕,最好每隔7-10天澆一次水。3、追肥:蘆薈生長期要追施4-5次腐熟的有機肥料。4、光照:保證蘆薈每日接受5-7個小時的光照,促進其合成葉綠素。
蘆薈如何養殖
1、土壤配比
蘆薈耐熱不耐寒,進入冬季後要移入室內養護,並將溫度控制在5℃以上避免凍害。春秋季多接受溫暖直射光,夏季遮蔽強光,冬季延長每日光照時間。
❷ 蘆薈要怎麼養 如何養護蘆薈
1、在養殖蘆薈之前,挑選一個大小適中的花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蘆薈苗大盆小,則會抑制蘆薈的健康生長;反之,如果蘆薈苗小盆大,容易導致每次澆水後不容易干,久而久之造成爛根,同時也會顯得頭輕腳重,缺乏美感。
2、蘆薈喜歡透水性、透氣性良好、不易板結的中性疏鬆土壤,可以選用腐殖土、粗砂、園林土按照4:2:2的比例混合,粗砂的比例不宜過高,因為沙質土壤容易導致水分和養分的流失,造成營養不良。
3、蘆薈喜光耐熱,陽光充足的環境非常有利於蘆薈的生長,因此要每天盡量保持6-7小時的日照,但這不代表光照越多越好,盛夏時最好適度遮蔭,以防止蘆薈被曬傷。同時它懼寒冷,養殖環境最好在15-30℃之間,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如果低於0℃植株很容易死亡;而高於30℃也容易枯萎,夏季需要噴水增加植株周圍空氣濕度從而降低溫度。
4、蘆薈澆水不要太頻繁,不幹不澆。盛夏時可保持3-5天澆一次的頻率,且盡量在日落以後。冬天澆水頻率適當降低,且最好在中午澆水。春秋澆水頻次和時間不限,觀察植株狀況而定。
❸ 蘆薈怎麼養
准備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到花盆,選擇植株完好,葉片沒有刮傷、斷裂的蘆薈進行栽種,春夏季進行上盆,避免陽光直射,等2至3日後再移至陽光處,返青生根後每周向葉面、根部澆水一次即可。
蘆薈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較耐鹽鹼,家庭可使用如下配方:園土:腐葉土:沙=4:4:2,泥炭土:腐葉土:沙:珍珠岩=4:3:2:1。因蘆薈莖葉中富含水分,對水分要求不高。蘆薈喜偏乾的土壤,耐乾旱,忌積水,喜乾燥的空氣環境。
春季氣溫上升後,蘆薈恢復生長,可略增加水分供給,盆土以濕潤偏干為宜。夏季保持盆土濕潤,答仿逗澆水應間干間濕,同時因蘆薈喜乾燥的空氣環境,應與其他喜濕潤空清賣氣的植物分開放置。
施肥和光照的注意事項
蘆薈對肥料的要求不高,但缺肥也不利於其生長,生長旺季可追肥4—5次腐熟的20倍液肥或1000倍「花多多」通用肥1次。如在栽種時施入足量的基肥,生長季節可不用施肥。基肥可用腐熟的豆餅肥等有機肥,基肥的施用量為大慧盆土的1/10。每年春曖生長季節追3~4次液肥,夏秋不要追肥,否則莖節過長,葉片稀疏,易倒伏。
蘆薈喜歡光照,春秋季節多接受陽光直射則生長健壯。夏季置於通風良好的半陰處,更有利其生長。在北方,秋後應將其移入室內養護,置窗檯的向陽處,冬季置於室內光線良好、室溫不低於10℃的地方。
❹ 蘆薈怎麼養
你好!
蘆薈的養護方法:
1、花盆選擇
如果蘆薈植株比較大,盆比較小,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影響。如果蘆薈植株比較小,盆比較大,每次給蘆薈澆水之後,盆土不容易干,時間長了會出現爛根現象。因此養殖蘆薈,要選擇一個大小適宜的花盆。
2、光照條件
蘆薈是一種喜光耐熱的植物。光照供應充足,對蘆薈的生長有益。每天要給蘆薈提供的光照不能少於7個小時,夏季要適當遮蔭,防止蘆薈被曬傷。
3、土壤選擇
蘆薈喜歡透水性、透氣性良好、不易板結的中性疏鬆土壤,可以選用腐殖土、粗砂、園林土按照4:2:2的比例混合。
4、溫度要求
蘆薈養殖環境最好在15-30℃之間,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如果低於0℃植株很容易死亡,而高於30℃也容易枯萎,夏季需要噴水增加植株周圍空氣濕度從而降低溫度。
5、肥水管理
蘆薈澆水不要太頻繁,不幹不澆。盛夏時可保持3-5天澆一次的頻率,且盡量在日落以後。冬天澆水頻率適當降低,且最好在中午澆水。春秋澆水頻次和時間不限,觀察植株狀況而定。蘆薈施肥主要為磷酸鈣或者復合肥。溫度高生長快時多施肥,反之少施肥。蘆薈病蟲害少,一般不需要殺蟲葯。
❺ 蘆薈怎麼養才能更旺盛
蘆薈怎麼養才能更旺盛
1、種蘆薈的土裡一定要加些河沙或者煤灰,木屑,增加排水透氣,這樣才不容易積水爛根。
2、選蘆薈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葉片短厚實,顏色深綠的,至少有四個根的蘆薈苗,這樣的苗更健壯。
3、種盆里之前,最好在盆底放一塊碎石頭或者瓦片,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漏土。
4、剛種下去後澆透水,放在半蔭的地方養護,苗長根後再曬太陽。夏天的時候,蘆薈放在遮陰的地方,顏色會更翠綠好看。不然會容易把葉子曬的變色。
5、冬天怎麼養蘆薈呢?適合蘆薈生長的溫度是5度到15度,低於5度就停止生長了,所以冬天少澆水甚至不用澆水。但是要多曬太陽。總體來說,蘆薈一點都不嬌氣,所以不能寵溺它,越是忘記澆水,忘記養護它,它反而會長勢更好。
蘆薈怎麼養?
首先要知道它的生長習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蘆薈原產於熱帶沙漠,因此它具有如下特點:
一、喜熱畏寒:它適宜生長溫度在20℃左右,低於零度即會受凍,10℃左右生長近於停頓,因此在溫州冬天最好種在暖棚中,種在盆中的冬天要放在朝南避風向陽處或室內,減少凍害。
二、土壤疏鬆:最好是沙性土,如是粘性黃泥,宜加入一半砂子,促進疏鬆透氣,有利排水。
三、抗旱忌濕:沙漠中很少有水,因此蘆薈被稱為"旱不死的植物",掘起後在太陽下曬幾天也不會乾枯,所以不澆少澆水影響不大,但土中積水,往往爛根淹死。
四、 喜歡陽光:沙漠中幾乎沒有陰雨天,終日在強烈陽光下。種植地段應能曬到太陽,如長期放在不見天日之處,生長細小瘦弱。
五、 適當施肥:肥料少也能生長,但適當施肥,生長旺盛。
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最好放置於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於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稍濕即可,待盆土過干時澆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乾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以沙質壤土為好,並確保證土壤疏鬆、肥沃、保水、透氣。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後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我的家裡養了幾盆蘆薈。一盆庫拉索蘆薈,一盆木立蘆薈、一盆黑魔殿蘆薈、不夜城蘆薈、。好幾年了,長勢一直很好,生機昂然、鬱郁蔥蔥、青翠高雅、秀色醉人。
以下是我的養殖經驗:
蘆薈的栽培及繁殖
蘆薈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多肉植物,葉基生、簇生,狹長披針形,深綠色,呈尖舌狀,邊緣有刺狀小齒。夏秋在花莖上開花,總狀花序,穗狀,花橙紅色,蒴果三角形。幼苗期葉片為2列狀排列,植株長大後葉片呈蓮座狀著生。蘆薈四季青翠,清新素雅,既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美容保健及葯用價值。
栽培技術蘆薈原產非洲,喜溫暖,耐乾旱,不耐寒,喜光,喜排水良好、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栽培容易,適應性強,生長較快,只要施足有機肥作基肥,平時不追肥。一般家養的蘆薈品種以美國蘆薈、中國蘆薈和日本蘆薈為主。相比而言,美國蘆薈個大肉多,葉片飽滿多汁;中國蘆薈個小,汁多液黏;日本蘆薈葉片薄而卷。它們的共性是喜光,要求陽光充足。生長環境過於蔭蔽,蘆薈的生長速度將放慢,還容易引起葉片長得又長又細。但也不可一味長期置於陽光下,光線過於強烈,會導致蘆薈處於半休眠狀態或停止生長,經太陽高溫暴曬易枯梢。
蘆薈喜溫暖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被凍傷。當陽台上的溫度逐漸降至5℃以下時,就應把它移置到室內環境中。
蘆薈忌潮濕的環境,更怕積水,所以澆水不能過量,一般5天至10 天澆一次即可。判斷是否應該澆水了,以盆中的土是否干透為標准。冬季更要控制澆水,即使土壤比較乾燥也沒有關系,否則容易爛根。在高溫高濕季節,蘆薈易得黑斑病,一般用600倍代森錳鋅進行防治。
繁殖方法蘆薈可以用扦插法和分株法進行繁殖。
1.扦插法:春季3月至4月間進行,剪取生長健壯老株頂端作插穗,插條長10厘米至15厘米,剪去基部兩側葉,放在陰涼處2天至3天,待切口稍干,插於培養土中,保持盆土濕潤,20天至30天生根。
2.分株法:每年春天換盆時,將幼株從老株上撥離下來,另行上盆栽植。新上盆幼株要控制澆水,夏季放在室外通風、半陰處,每天下午澆水,冬季保持5℃以上的溫度,放在室內乾燥有陽光的地方,才能生長良好。
近些年來,蘆薈以其特有的美容、葯用價值,正在迅速走進百姓家庭,家庭種養蘆薈,必須掌握其生長習性。
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好 蘆薈怎麼養才能更旺盛
蘆薈是多年生常綠植物,因此全年之中不會枯萎,一般家庭、院子、室內都可以簡單的加以繁植栽培。
蘆薈的祖家原在非洲東南部,在栽培之前你應要知道的是: 一、它不怕高溫、高熱,但生性怕寒,所謂怕寒,即指下霜、下雪的大寒。此時,只要放在屋檐下,即可保其成長。
據說在日本關東北部,冬季也可以放在室外,中國北方大概了不成問題。而南方更可全年在室外栽培。
二、原為非洲熱帶的蘆薈,最懼怕溫差大,如白天極熱,晚上極冷,白天在室外太陽曬至30℃以上,假如晚上搬進室內讓它「享受冷氣」,那就不行了。 三、最怕排水不良的泥土,會造成根部腐爛,只要通氣及排水良好,長勢一定令您滿意。
蘆薈怎麼養才會讓它長得茂盛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蘆薈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土: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的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水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公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使蘆薈生長不良。
溫度: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以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窒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月它才會慢慢適應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繁殖方法:蘆薈一般都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的生長不良。
蘆薈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利用大棚保溫栽培將解決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蘆薈的越冬問題。 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蘆薈在15℃~35℃左右生長最快,我國3~10月份,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個溫度。這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鬆土除 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
適時澆水是炎熱夏季特別要注意的。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溫度高、降水少時也要防止乾旱,適當地澆水可獲得更高的產量。澆水造成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生長旺盛期土壤中養分不斷被株體吸收,如 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生長。有機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蘆薈生長受了影響後再施肥,這樣就來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過多,不要沾污葉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沖洗。種植三年左右的蘆薈就可採摘了。三年以上的葉子葯用價值更高。采葉時一般要從植株下部開始,成熟的葉片順熱肅下,不要傷害植株,並晝保持中體完整。因蘆薈葉中水分佔96%以上。破損的葉體中的汁液流出,對其營養是個損失。另外破損的葉子也不易保存,還會影響其它葉片存放。 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澆水,可採取噴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較乾燥也沒有關系,否則很容易爛根。秋冬季節除了注意保暖,還要注意盡量讓蘆薈多見陽光。室內盆栽蘆薈可以放到避風向陽的地方。如果溫度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點以後,3下午點以前進行日曬。
蘆薈怎樣栽種才會長得更好
要養好蘆薈,必須處理好蘆薈與土壤、澆水、光照、溫度、空氣及施肥的關系:
1.土壤:
壤土(田園土)松軟、透氣、保水、排水、保肥,是蘆薈生長的「風水寶地」。選擇種植蘆薈的土嚷,壤土是最佳「土選」。土壤還有沙土和黏土,都不太適合種植蘆薈,但可以通過人為改良土壤的質地,使它們也成為蘆薈種植的「風水寶地」。方法是:沙土滲黏土、滲有機腐殖質,其重量比為2:1:1;黏土滲碾細的煤灰、加有機腐殖質,其重量比為1:2:1。
2.澆水:
蘆薈耐旱,但太干也會生長不良,要做到不幹不澆,澆就澆透。(見盆底漏水)
炎夏要經常給蘆薈葉子噴水,保持蘆薈葉子濕閏防止太陽灼傷。
3.光照:
蘆薈習性喜光,在陽光下生長旺盛顏色鮮艷、葉肉肥厚多汁,否則:「無精打采」、葉片瘦弱、顏色暗淡。但在炎夏特別是中午,光照過強又會被灼傷,此時要搬動或採取遮陽措施保護。
4.溫度:
白天,適宜蘆薈生長最佳溫度為25--28度,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生長速度最快。
夜間,適宜蘆薈生長最佳溫度為14--17度,這是因為晚上沒有光照,代謝減弱,能量供不應求。如果夜間能控制溫度,就能保持蘆薈體內能量平衡,繼續生長。
低溫高溫都不利於蘆薈生長,高溫問題不大:只要保證供水充足就萬事大吉,低溫問題就很大:長期低溫會出現葉片、根部腐爛,零度以下就會凍死。因此,在低溫時期,必須採取薄膜覆蓋等保溫措施,幫助蘆薈安全度過低溫期。
5.空氣:
蘆薈的生長與空氣息息相關:根部容易出現缺氧而爛根,如果土壤地質為黏土,透氣性差,或者盆中積水漏不掉,使根長期泡在水中,吸不到氧而腐爛,導致整株蘆薈死亡。因此必須經常撬松盆土,維持蘆根正常呼吸。
二氧化碳是蘆薈光合作用所必須的,能合成多種有利於蘆薈生長的有機物質,但濃度不能超過0.4%,如果超過又會抑止正常生長。
蘆薈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硫非常敏感,如果每克空氣中含有10微克以上的二氧化硫,蘆薈的葉子的顏色就會出現黑色斑點。另外,當空氣中氟化氫、氯化氫、一氧化碳、氨等的含量過多的時候,蘆薈也會出現變異,所以人們稱蘆薈是監測空氣污染的「晴雨表」
6.施肥:
盆土中的氮、鉀、磷是決定蘆薈體型大小的關健因素,如果蘆薈中氮、鉀、磷含量充分,蘆薈會長的「人高馬大」、英姿颯爽「,呈現出健康風貌。相反,則「個子矮小」、「面黃肌瘦」。但施氮磷鉀的數量及比例、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適中。到生資公司購點復合肥,(它是氮磷鉀按比例配製的)每月施一次,每株20克,溶入水中澆之就行。
蘆薈怎樣才能養得好?
如何養好蘆薈
(一) 盆土配製
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二) 盆栽方法
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央,把根系分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三) 日常管理
1、澆水 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引起盆土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松至深度1.5厘米左右即可。
2、施肥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蘆薈,要以有機肥為主。
怎樣讓蘆薈長勢茂盛
要養好蘆薈,必須處理好蘆薈與土壤、澆水、光照、溫度、空氣及施肥的關系: 1.土壤: 壤土(田園土)松軟、透氣、保水、排水、保肥,是蘆薈生長的「風水寶地」。
選擇種植蘆薈的土嚷,壤土是最佳「土選」。土壤還有沙土和黏土,都不太適合種植蘆薈,但可以通過人為改良土壤的質地,使它們也成為蘆薈種植的「風水寶地」。
方法是:沙土滲黏土、滲有機腐殖質,其重量比為2:1:1;黏土滲碾細的煤灰、加有機腐殖質,其重量比為1:2:1。 2.澆水: 蘆薈耐旱,但太干也會生長不良,要做到不幹不澆,澆就澆透。
(見盆底漏水) 炎夏要經常給蘆薈葉子噴水,保持蘆薈葉子濕閏防止太陽灼傷。 3.光照: 蘆薈習性喜光,在陽光下生長旺盛顏色鮮艷、葉肉肥厚多汁,否則:「無精打采」、葉片瘦弱、顏色暗淡。
但在炎夏特別是中午,光照過強又會被灼傷,此時要搬動或採取遮陽措施保護。 4.溫度: 白天,適宜蘆薈生長最佳溫度為25--28度,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生長速度最快。
夜間,適宜蘆薈生長最佳溫度為14--17度,這是因為晚上沒有光照,代謝減弱,能量供不應求。如果夜間能控制溫度,就能保持蘆薈體內能量平衡,繼續生長。
低溫高溫都不利於蘆薈生長,高溫問題不大:只要保證供水充足就萬事大吉,低溫問題就很大:長期低溫會出現葉片、根部腐爛,零度以下就會凍死。因此,在低溫時期,必須採取薄膜覆蓋等保溫措施,幫助蘆薈安全度過低溫期。
5.空氣: 蘆薈的生長與空氣息息相關:根部容易出現缺氧而爛根,如果土壤地質為黏土,透氣性差,或者盆中積水漏不掉,使根長期泡在水中,吸不到氧而腐爛,導致整株蘆薈死亡。因此必須經常撬松盆土,維持蘆根正常呼吸。
二氧化碳是蘆薈光合作用所必須的,能合成多種有利於蘆薈生長的有機物質,但濃度不能超過0.4%,如果超過又會抑止正常生長。 蘆薈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硫非常敏感,如果每克空氣中含有10微克以上的二氧化硫,蘆薈的葉子的顏色就會出現黑色斑點。
另外,當空氣中氟化氫、氯化氫、一氧化碳、氨等的含量過多的時候,蘆薈也會出現變異,所以人們稱蘆薈是監測空氣污染的「晴雨表」 6.施肥: 盆土中的氮、鉀、磷是決定蘆薈體型大小的關健因素,如果蘆薈中氮、鉀、磷含量充分,蘆薈會長的「人高馬大」、英姿颯爽「,呈現出健康風貌。相反,則「個子矮小」、「面黃肌瘦」。
但施氮磷鉀的數量及比例、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適中。到生資公司購點復合肥,(它是氮磷鉀按比例配製的)每月施一次,每株20克,溶入水中澆之就行)。
蘆薈怎樣養可以長的漂亮點?
要使蘆薈主幹粗壯、葉大肥厚、人見人愛,必須處理好蘆薈與土壤、澆水、光照、溫度、空氣及施肥的關系:
1.土壤:
壤土(田園土)松軟、透氣、保水、排水、保肥,是蘆薈生長的「風水寶地」。選擇種植蘆薈的土嚷,壤土是最佳「土選」。土壤還有沙土和黏土,都不太適合種植蘆薈,但可以通過人為改良土壤的質地,使它們也成為蘆薈種植的「風水寶地」。方法是:沙土滲黏土、滲有機腐殖質,其重量比為2:1:1;黏土滲碾細的煤灰、加有機腐殖質,其重量比為1:2:1。
2.澆水:
蘆薈耐旱,但太干也會生長不良,要做到不幹不澆,澆就澆透。(見盆底漏水)
炎夏要經常給蘆薈葉子噴水,保持蘆薈葉子濕閏防止太陽灼傷。
3.光照:
蘆薈習性喜光,在陽光下生長旺盛顏色鮮艷、葉肉肥厚多汁,否則:「無精打采」、葉片瘦弱、顏色暗淡。但在炎夏特別是中午,光照過強又會被灼傷,此時要搬動或採取遮陽措施保護。
4.溫度:
白天,適宜蘆薈生長最佳溫度為25--28度,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生長速度最快。
夜間,適宜蘆薈生長最佳溫度為14--17度,這是因為晚上沒有光照,代謝減弱,能量供不應求。如果夜間能控制溫度,就能保持蘆薈體內能量平衡,繼續生長。
低溫高溫都不利於蘆薈生長,高溫問題不大:只要保證供水充足就萬事大吉,低溫問題就很大:長期低溫會出現葉片、根部腐爛,零度以下就會凍死。因此,在低溫時期,必須採取薄膜覆蓋等保溫措施,幫助蘆薈安全度過低溫期。
5.空氣:
蘆薈的生長與空氣息息相關:根部容易出現缺氧而爛根,如果土壤地質為黏土,透氣性差,或者盆中積水漏不掉,使根長期泡在水中,吸不到氧而腐爛,導致整株蘆薈死亡。因此必須經常撬松盆土,維持蘆根正常呼吸。
二氧化碳是蘆薈光合作用所必須的,能合成多種有利於蘆薈生長的有機物質,但濃度不能超過0.4%,如果超過又會抑止正常生長。
蘆薈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硫非常敏感,如果每克空氣中含有10微克以上的二氧化硫,蘆薈的葉子的顏色就會出現黑色斑點。另外,當空氣中氟化氫、氯化氫、一氧化碳、氨等的含量過多的時候,蘆薈也會出現變異,所以人們稱蘆薈是監測空氣污染的「晴雨表」
6.施肥:
盆土中的氮、鉀、磷是決定蘆薈體型大小的關健因素,如果蘆薈中氮、鉀、磷含量充分,蘆薈會長的「人高馬大」、英姿颯爽「,呈現出健康風貌。相反,則「個子矮小」、「面黃肌瘦」。但施氮磷鉀的數量及比例、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適中。到生資公司購點復合肥,(它是氮磷鉀按比例配製的)每月施一次,每株20克,溶入水中澆之就行。
(本帖為本人多年養植蘆薈的實踐總結,屬原創,除提問者外,不得復制、粘貼)
❻ 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好蘆薈養殖方法
蘆薈有抗菌消炎、清熱通便、殺蟲疳等功效,但是大家知道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好嗎,蘆薈怎麼養長得快呢?為大家整理了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好
一、要求蘆薈盆栽基質具有一定蓄水保水能力,能夠有效地保證蘆薈生長過程中,對水分持續不斷的需求,維持蘆薈生命過程的正常進行。
二、蘆薈盆栽的基質應具有較好的保肥性,使基質中的養分能按照蘆薈生長發育的需要,均衡持續地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供給蘆薈吸收和利用。
三、盆栽蘆薈基質應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盆栽蘆薈根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呼吸活動,要求適宜的具有一定的透氣性,就是為了滿足盆栽蘆薈根系這一需要。基質透氣過度,往往會造水分和養分過快流失,蘆薈生長不良;基質透氣不良,往往會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窒息發黑,其至爛根。為此,用沙子或過分黏重的土作蘆薈栽培基質都是不適宜的。因為後者透氣不良,前者透氣過度,所以沙土和黏土一定要經過改良後用作蘆薈盆栽基質,才能使蘆薈生長正常。
四、適宜的基質酸鹼度。PH是測定酸鹼度的指標,這也是選擇盆栽蘆薈適宜基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最適宜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酸鹼度。
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快1、盆栽蘆薈的時節選在初秋更佳
蘆薈是耐旱怕澇的植物,但該植物的發芽和生長又需要大量的水分。春季北方氣候乾燥,缺水,這種環境特徵不利於蘆薈的萌生發芽;但澆水太多又容易造成蘆薈根部腐爛。所以這個時節栽培蘆薈,技術上很難把握,不易成活。
初秋時節,北方的氣候涼爽,空氣溼潤。涼爽的氣候使蘆薈的根部不易腐爛,溼潤的空氣利於蘆薈的莖部生根發芽。所以種植蘆薈選在初秋會優於初春,我發現栽培蘆薈的時節選在初秋為最佳。
2、盆栽蘆薈時,選用母株一年齡以上的莖來培植更佳
一般種植蘆薈大家會選用移栽幼苗的方式,其實這種栽培方式使幼苗很不易成活。因為幼苗的根部很嬌嫩,水稍大一點就會腐爛。而母株一年齡以上的莖茁壯堅實,易發芽又不易腐爛,從莖部長出的幼芽也很豐滿,生命力很強,利於成活和進一步生長。
3、澆灌蘆薈時要避免造成盆土板結
給蘆薈植株澆水時需要沿著盆的邊緣澆,而且不要用力沖,避免盆土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如果不慎造成盆土板結,要經常鬆土,深度1-2厘米為宜。
4、給蘆薈施肥要講究科學
蘆薈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養分,單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的時候需要通過施肥來滿足營養。那麼,什麼樣的肥料比較適宜呢?比如說有機肥,花生麩等,清潔衛生且肥效好。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化肥,但是化肥要調整濃度,不易太濃,並且要視生長情況而定。
5、蘆薈的生長也需要呵護
蘆薈生長到一定的時間要適當的採摘葉子,以生長一年以上採摘為宜,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十幾片葉子為基礎。
6、蘆薈的生存也要施肥
蘆薈最適宜的溫度為20度左右,要有一定的溼度。家庭養殖蘆薈使其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里,蘆薈種植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同時還要注意,適應在中性的土壤中生長,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
蘆薈怎麼養:蘆薈養殖常識光照與溫度:忌寒,喜陽光充足、溫暖溼潤的環境,最宜生長溫度15~25℃。
介質:盆栽土選擇排水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為宜。可在一般的園土中摻入沙礫灰渣、腐葉草灰。
澆水:忌積水,澆水不宜太多,日常護理保持盆土溼潤即可。
施肥:生長期可多施適量復合肥或磷酸鈣,冬季生長緩慢,停止施肥。
修剪:如果蘆薈生長過旺,將多餘葉片剪掉。當嫩根剛發芽時,將葉芽下的部位都剪掉。
病蟲害防治:莖枯病和褐斑病,可用65%好生靈可溼性粉劑稀釋液噴灑防治。蚜蟲和薊馬、紅蜘蛛、地老虎等,可分別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稀釋液、殺蟎特乳油1000倍液等噴殺。
布置擺放:蘆薈小花擺放在床頭、案幾,時尚清新。
花卉價值:蘆薈可全天吸收二氧化碳、甲醛和有機性揮發物等有害有毒氣體,對空氣中的一些細小的懸浮顆粒也有較強的吸附作用。
蘆薈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取鮮蘆薈葉水剪服對治療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有一定效果;將蘆薈焙乾研為細末,撒敷創傷處對治療小創傷出血有一定效果;蘆薈加白灑及少許冰片調和,搽患處對痔瘡有一定輔助療效;鮮蘆薈葉取汁液塗搽或調水浸泡對治腳癬、輕度燙傷有一定效果。
蘆薈有抗菌消炎、清熱通便、殺蟲疳等功效,可去皮生食、榨汁、水煎服、磨粉,也可浸酒、浸蜜、沖茶等。
繁殖:將老株旁邊的小苗移出,換盆加土另行栽種。也可選取健壯的莖段剪下,晾曬幾天等傷口乾燥收縮後即可插在事先准備好的基質中。插後注意遮陽、保溼,很容易生根成活。
蘆薈養殖要點提示:蘆薈澆水不要太多,除了無雨的盛夏要每天澆水之外,一般情況下可三至五天澆一次水。盛夏澆水要在日落之後,冬天澆水則要選在中午,春秋不限。氣溫高,蘆薈生長就快;氣溫低,蘆薈生長就慢,溫度低至5攝氏度以下就幾乎停止生長,葉尖會起黑色斑點;溫度低至零度就會凍死。在南方有霜凍的地方要用透明的薄膜蓋好,確保安全過冬。
盆栽蘆薈施肥,以花生膚及雞糞為主,再加少許過磷酸鈣或復合肥。施肥多少視生長情況而定,氣溫高生長快時要多施,氣溫低生長慢時要少施甚至不施。要防止過量施肥。尤其是氮肥不能過量,過量會使蘆薈太肥嫩甚至爛葉。葉面若出現斑點除了氣溫過低之外,是為施肥不足。
蘆薈很少有病蟲害,只有一種地蠶要吃蘆薈葉。見到有蘆薈被吃的地方,可將蟲找出殺死。蘆薈所含的許多微量元素及礦物質是來自土壤,要保證蘆薈的良好生長,保證蘆薈的有效保健及葯用價值,每年要換盆一至二次。
❼ 蘆薈怎麼養才能長好
蘆薈養殖方法:
1、栽植土壤
蘆薈屬多肉性質,適合用排水性良好,又不易結板的疏鬆的土壤來栽植。家庭養殖蘆薈時,可以用腐葉土、園土、河沙再加入少量的堆肥,混合均勻後作培養土。如果用純沙土或園土,會影響植株的長勢。
2、水分要求
蘆薈生長需要水分,但又很怕積水,這就需要平時澆水時,來合理掌握。盆栽蘆薈澆水可根據「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澆水原則進行。蘆薈具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它的莖葉中儲存著大量的水分,盆土中過於缺水時,還可以通過儲存的水分來維持。如果澆水過多,使盆土長期過於潮濕,則容易引起植株根部腐爛。
3、施肥要求
蘆薈喜肥,春秋季節是蘆薈的生長旺盛期,可以每半個月給它補充一次肥料,平時可以發酵一些餅肥水,用來為蘆薈補充營養。也可以在澆水時,放入水中幾粒尿素顆粒,都可以使植株生長健壯。在入冬以前,可以施一些氮磷鉀復合肥,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使其能夠安全的度過冬季。
4、光照要求
一般剛上盆栽植的蘆薈不宜強光直曬,可以適當接受一點散光。待正常生長以後,要經常將盆栽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讓植株多接受光照,以利於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夏季光照過強時,不能放在陽光下直曬,可以將盆栽放於弱光的環境中養護。冬季可以擺放在光照充足的陽台或窗檯上,並做好保溫防凍措施。
5、修剪整形
蘆薈生長速度快,萌發能力強,植株非常的耐修剪,如果蘆薈莖葉長得過於雜亂,影響株型,可以對其進行修剪,將多餘的肉質葉片剪除,以保持最佳的觀賞狀態。
❽ 蘆薈怎麼養才能長好
如下:
一、蘆薈屬於半陰養植物,可以長期放在光線明亮,有散射光的室內養護。如果放在陽光下直曬,整棵植株會發黃捲曲,夏天有曬死的危險,冬天有凍死的危險,所以蘆薈不宜露養。
二、切勿多澆水。蘆薈很耐旱,她的肉質桿葉含水量豐富,可以長期處於乾旱狀態。澆水過多導致爛根及整棵腐爛是蘆薈的主要死因。土壤太過潮濕,可能存在爛根現象的表現是蘆薈從根部開始慢慢發黃,沒有原來那種蒼翠碧綠的感覺,及時翻盆晾乾還可以挽救。春夏秋可以15天左右澆一次水,冬天一個月澆一次也沒問題,發現盆土很幹了再給水。
三、蘆薈屬於很能爆側芽的品種,長勢旺盛的蘆薈春秋季從根部爆出密密麻麻的側芽。可以分株分盆栽種,繁殖更加快。我沒有給蘆薈施肥的習慣,但生長期施點薄肥更有利於爆側芽、讓葉片肥厚綠碧有光澤。
四、蘆薈怕冷。越冬溫度應保持在5度以上,並保持盆土乾燥。
五、蘆薈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家庭養殖放在室內,可能通風條件稍差,所以最好選用疏鬆透氣的土壤。可用腐葉土加點煤渣、大顆粒河沙、雞蛋殼之類做為疏鬆劑。
❾ 蘆薈怎麼養護
1、適宜光照:養護蘆薈的過程中,要注意好光照,提供充足的散光,注意一定不能缺少陽光,長期在不見光的地方生長,會導致生長孱弱,葉子發育不良。夏季的光線太強,正午需要遮擋強光。
2、盆土要求:盆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花盆一定要透氣,不能太大,配製使用透氣疏鬆的土壤,不能使用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否則會導致根部呼吸不好,甚至會腐爛早鏈寬死掉。養殖一年需要換盆,提供新鮮的營養土壤。
3、溫度要求:養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5-15℃左右,北方的冬季要移到室內。
4、喚碼適當澆水:蘆薈很耐干,短時間內不澆水不會影響到生長,可以保持見陸亮干見濕的原則,等待盆土幹了再澆水,一定注意澆水不能太多,不能產生積水。
❿ 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好蘆薈養得好的5個小竅門
1、花盆和土壤的選擇:可以給蘆薈選擇泥瓦盆,而避免使用塑料盆,因為泥瓦盆比塑料瓶的透氣性要好得多。使用土壤的透氣性也一定要好,我們可以選擇疏鬆沙質土,這樣不但透氣性好,排水能力也特別強。
2、光照:在夏季的時候,夏季的陽光毒辣,可能在中午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蘆薈遮一下光,或者直接將它放到屋裡來,等光照不那麼強之後,再把他放出去;在冬天的時候,為了防止蘆薈被凍傷,就可以將它們放在屋裡養,但是一定要給它們適量的光照,可能在2到3個小時左右,這樣就可以促進它的生長了。
3、澆水:澆水也是要分季節的,夏季高溫,水分蒸發快,所以當盆土開始發乾的時候就應該給它們澆水了;在冬季的時候不要頻繁澆水,水多了就容易積水,積水多了就會讓蘆薈爛根,所以在冬天的時候要保持土壤的乾燥,可以一到兩周澆一次水。
4、施肥:蘆薈不喜肥,所以平時也不需要施肥,但是在生長期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施一兩次腐熟的稀薄液肥,還可以直接用淘米水。
5、換盆:蘆薈可以每隔2~3年換一次盆,換盆的時候注意修剪一下根部,防止根部長出許多小的根莖,搶走營養。換盆我們一般選擇在4月份,因為這時候不冷不熱,蘆薈容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