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長生活在什麼地形
Ⅰ 蘆薈用什麼土種最好
蘆薈用松軟的土種最好。
要想蘆薈生長長得好,首先是得讓它的根部有充足的呼吸空間。土壤並不是越緊致才越好,相反,越緊致的土壤反而更難養好植物,有特殊愛好的除外哦,一般來說植物都會更喜歡松軟透氣一些的土壤類型,這樣根部能夠充分伸展,也有呼吸的空隙,水分也可以從中滲透下來,不至於因為土壤顆粒過於緊密而被阻擋在外面。
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Ⅱ 蘆薈的生活環境
蘆薈種植的方法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的生長不良。
蘆薈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利用大棚保溫栽培將解決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蘆薈的越冬問題。 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蘆薈在15℃~35℃左右生長最快,我國3~10月份,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個溫度。這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鬆土除 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
適時澆水是炎熱夏季特別要注意的。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溫度高、降水少時也要防止乾旱,適當地澆水可獲得更高的產量。澆水造成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生長旺盛期土壤中養分不斷被株體吸收,如 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生長。有機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蘆薈生長受了影響後再施肥,這樣就來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過多,不要沾污葉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沖洗。種植三年左右的蘆薈就可採摘了。三年以上的葉子葯用價值更高。采葉時一般要從植株下部開始,成熟的葉片順熱肅下,不要傷害植株,並晝保持中體完整。因蘆薈葉中水分佔96%以上。破損的葉體中的汁液流出,對其營養是個損失。另外破損的葉子也不易保存,還會影響其它葉片存放。 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澆水,可採取噴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較乾燥也沒有關系,否則很容易爛根。秋冬季節除了注意保暖,還要注意盡量讓蘆薈多見陽光。室內盆栽蘆薈可以放到避風向陽的地方。如果溫度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點以後,3下午點以前進行日曬。
Ⅲ 蘆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蘆薈:基本檔案:學名:Aloeveravar.chinensis;
別名:斑葉蘆薈、油蔥、象鼻草。
科屬:百合科、蘆薈屬。
原產與分布:原產非洲南部、地中海地區、印度,我國雲南南部的元江地區也有野生分布。
溫度保持: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0攝氏度。
水分濕度:春秋兩季每周澆水2次,夏季每2天澆水1次,冬季每半月澆水1次即可。要記住:「盆栽蘆薈,寧干勿濕」。
Ⅳ 蘆薈一般長在哪裡最多
蘆薈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非洲大陸和熱帶地區都有野生蘆薈分布。在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余局、雲南態野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狀態的蘆薈存在。蘆薈的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蘆薈原非洲北部地區,目前於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亦有栽培。
植物資源分布
1、庫拉索蘆薈原產非洲北部地區,目前於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豎閉讓栽培,中國亦有栽培。
2、好望角蘆薈分布非洲南部地區。
3、斑紋蘆薈。蘆薈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現在蘆薈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據調查,在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非洲大陸和熱帶地區都有野生蘆薈分布。在中國雲南元江地區,也有野生狀態的蘆薈存在。
生境分布
1、原產非洲北部地區,目前於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中國亦有栽培。
2、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
3、分布非洲南部地區。
Ⅳ 蘆薈一般生長在哪些地方
一般生長在非洲,美洲,印度,中國,中國蘆薈生長在福建,台灣,廣西,廣東等。
Ⅵ 蘆薈的四大生產地
1、蘆薈的四大生產地是: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非洲大陸和熱帶地區。
2、蘆薈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狀態的蘆薈存在。
3、蘆薈的野生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6)蘆薈長生活在什麼地形擴展閱讀:
蘆薈食用注意事項
一、過敏人群不宜多吃蘆薈
蘆薈對於過敏人群來說並不是什麼好的食物,有些人身體出現了過敏症狀,還希望能通過吃蘆薈來緩解自己身體的過敏情況,但是最終卻沒有什麼效果,反而會引起自己的過敏情況進一步的嚴重化。建議一些本身就有過敏症狀的人群,在平時不要吃蘆薈,或者是說不要吃過多的蘆薈,每天注意掌握好量。
二、蘆薈不宜過度服用
1、在我國的古典書籍當中明確的記載,蘆薈雖然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能夠緩解人身體的多種不舒適症狀,但是蘆薈也含有輕微的毒素,不能夠服用過度,如果說蘆薈服用過度的話,也很容易會造成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
2、一般來說建議一些,想要通過蘆薈來美白肌膚或者是緩解高血壓高血脂疾病的人群,可以每個星期服用1~2次即可服用過多,就可能會使人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
三、脾胃虛弱和體質虛弱患者少服用
1、最後要提到的蘆薈服用注意事項就是一些,本身就是脾胃虛弱的患者或者是體質較為虛弱的患者,盡量應該要少服用蘆薈。
2、建議在服用蘆薈之前,應該要先了解清楚人的身體素質,再根據具體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是否服用這種東西。
Ⅶ 蘆薈適合什麼土壤生長
蘆薈適合的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將土適當施以廄肥或堆肥,耕細耙平,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然後作寬0.8-1m,長視地形而定的畦。過濕過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種。
蘆薈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
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7)蘆薈長生活在什麼地形擴展閱讀:
蘆薈的作用和功效:
1、抗細菌、真菌作用:蘆薈的抗細菌作用源於Aloin的細胞素功能,這種具有相對進攻性的生化性質,使得蘆薈可以直接殺死細菌。
2、免疫刺激劑作用:蘆薈免疫刺激劑的作用是蘆薈對人體的基礎作用。蘆薈對機體免疫力的提高,使得蘆薈在治療一些由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疾病時具有顯著的療效。
3、傷口癒合作用:蘆薈凝膠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促進傷口癒合。蘆薈在促進傷口和潰瘍的癒合方面具有顯著的功效。體表任何一個部位或組織受傷,傷口癒合都是其主要問題,蘆薈凝膠可參與這種癒合過程。
4、增強噬菌、解毒及清潔功能:蘆薈的另一個重要作用便是顯著的"噬菌"作用。機體的免疫系統通過"噬菌"作用將體內的細菌、感染物和細胞死亡後的殘骸清除出去。一方面,免疫刺激劑具有噬菌作用,另一方面體內的解毒和清潔功能也具有噬菌作用。
對於機體來說,細菌和細菌的殘骸都是體內必須清除的毒物。體內被細菌感染並死掉的細胞對機體也是有害的,這些死亡的細胞和它體內的毒素就要通過噬菌作用清除出體內。因此,增強噬菌作用就是增強了體內解毒和清潔功能。
5、消炎:無論是燒傷、物理性傷害、腐蝕性化學物質傷害還是紫外線、熱輻射引起的發炎,蘆薈凝膠都具有鎮痛、消炎作用。
實驗表明,用蘆薈凝膠做成的消炎葯,其葯效與現代化學合成的消炎葯相當,而蘆薈凝膠不含有害的成分,對人體無論任何副作用。
Ⅷ 蘆薈有哪些特徵
(陳偉平)
蘆薈〔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er〕別名斑紋蘆薈、油蔥、象鼻草等。為百合科多年生肉質草本。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非洲亦有分布和栽培。除本種外還有庫拉索蘆薈(Aloe vera L.)、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Mill)、古巴蘆薈(Aloe cubana L.)可進一步開發利用其資源。以葉片的乾燥液汁入葯。近代研究,從蘆薈中提取抗腫瘤葯物和廣泛用於化妝品、護膚產品。主要成分含蘆薈寧、對香豆酸、蛋白質等。味苦,性寒。有清熱導積、通便、殺蟲、通經的功能。治熱結便秘、經閉、疳熱蟲積,外用治癬瘡、齲齒和燙傷等症。
一、形態特徵
高30—50cm,葉肥厚多汁,簇生於短莖上,呈蓮座狀。葉長披針形,長約20—40cm,基部寬達3—6cm,厚5—15mm,直立而斜展,粉綠色,有白色斑紋,邊緣有尖齒狀刺。總狀花序腋生,花莛高50—70cm,花橙紅色;花被筒狀,上端6裂,裂片披針形,頂端稍向外彎;雄蕊6,與花被近等長;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種子多數(圖17—9)。
圖17—9 蘆薈形態圖
1.植株 2.花
二、生物學特性
蘆薈於3—6月開花,8—11月果實成熟,但很少用種子繁殖後代。其地下莖能長出幼芽而形成許多新株,主要靠分株繁殖後代,另外葉腋處長出幼芽,也可靠幼芽繁殖後代。
喜溫暖,怕寒冷。當氣溫降至0℃時即遭寒害,在-1℃時植株開始死亡。但在有覆蓋的條件下,能忍受-3℃的短暫霜凍。喜光、耐旱,是熱帶沿海地區的一種喜光植物。要求充足的陽光,過於蔭蔽,容易引起葉的局部腐爛。忌潮濕的環境,有些植株連根挖出放在陽光下曬1—2個月仍不幹枯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常生長在濱海沙地或岩石縫隙中。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潮濕肥沃土壤中生長則葉片肥厚濃綠。土壤過濕或積水會造成根葉腐爛。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方法
可用分株繁殖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於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即可定植。
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切取長5—10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一5小時,秋、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扦插在搭有蔭棚的苗床上。插後約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二)選地整地
宜選陽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富含石灰質的壤土。過濕過粘重的土壤不宜種植。定植前翻耕土地,每畝施腐熟有機肥或土雜肥1500—2000kg作基肥。然後作畦,畦寬0.8—1m,長視地形而定。
(三)定植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芽插苗,植距為50×50cm或40×50cm,每畦種2行,每穴栽1株。定植時將根舒展,覆土壓緊,如土壤乾燥時需澆定根水,並用小樹枝做臨時遮蔭。
(四)田間管理
1.淋水排水
夏季天熱乾燥時必須淋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過於潮濕,注意排除積水,以免爛根。
2.鬆土除草
生長期間要勤除草和鬆土,雨季除草要將除下的雜草清除出園外,堆漚作肥。旱季除草,要將除出的雜草覆蓋根際。在除草的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
3.施肥
為促進植株的生長,要及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結合化肥。每年施肥3—4次,每次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混和尿素6kg,過磷酸鈣50kg。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蘆薈種植2—3年後即可收獲。當蘆薈葉片生長旺盛期,將中、下部生長完全、長20—30cm以上的葉片,分批割下。
(二)加工
1.將採收的新鮮葉片,切口向下,豎直放於木槽或其它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乾燥即成。
2.將採收的新鮮葉片,用清水洗去泥土,橫切成片,加入與葉片同重量的水,用猛火煎煮2—3小時,再用紗布過濾,把澄清的過濾液放入鍋中加熱蒸發至稠粘狀,倒入模型內烘乾或在太陽下曝曬至干,即為葯用蘆薈膏。
不同成熟度的葉片加工得蘆薈膏量亦不同,老葉為2.86%,嫩葉為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