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養的又細又高怎麼回事
⑴ 我的蘆薈葉子為什麼越長越細
估計是缺光了,還有可能是好幾年沒有換土,土質不行了
⑵ 我的庫拉索蘆薈為什麼越養葉片越細
高溫酷暑時節,會小一些。如果缺光、缺水,也會小。
飼養要點:
盆土配製
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盆栽方法
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央,把根系分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三) 日常管理
1、澆水 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引起盆土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松至深度1.5厘米左右即可。
2、施肥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蘆薈,要以有機肥為主。
⑶ 大家幫忙看一下,這蘆薈長得太高了,下面細上面粗,一碰就晃!剛才差點倒了!這可怎麼辦還有就是我想把
看圖中下面細上面粗,植株不墩實,用木棍支撐不解決根本問題。可把蘆薈植株從中下部截斷,把上面部分重新扦插。別捨不得噢。等長新根,不再頭重腳輕,植株還不會衰老,這樣植株才有機會長得更高、更大。象圖片中蘆薈分櫱應及時除去,避免影響在植株生長。
⑷ 為什麼我的蘆薈又瘦又長
也許是品種問題哦,我家的木立蘆薈就是細長的呀,喜歡肥肥的就種庫拉索蘆薈啊,兩種蘆薈都可以吃的,木立相對會比較難吃...但對身體好哦~~每次吃一小塊就可以,不喜歡味道可以和水果一起打果汁.等小蘆薈再長大些再移栽吧,呵呵,我家的一棵庫拉索竟然長出了8棵小蘆薈呢.
⑸ 我的蘆薈葉子為什麼是細長的(品種是庫拉索蘆薈)如何才能長得寬寬的
你這庫拉索蘆薈應該是光照太少,除了幼苗外,光照不應少於8小時,才會葉片翠綠、肥厚汁濃、葉寬端尖。
⑹ 為什麼我的蘆薈長的又細又長,一點都不粗壯呢
可能是陽光不夠,我家的鄰居也養了一棵,開始放在家裡,很受弱,可後來移到室外,長的可肥了.
⑺ 為什麼我種的蘆薈總是根特別細,而上面
蘆薈的根就是很細的,很正常
你是不是說主幹,下面比較細,
而上面比較粗,如果是這樣,也是正常現象
很多蘆薈都是這樣,新生長的主幹粗,
老的一般不變,沒有新的部分那麼粗
⑻ 蘆薈為什麼長的細細長長,是缺什麼營養么
氣候問題加油
⑼ 為什麼我種的蘆薈總是根特別細,而上面又特別旺盛!
澆水多了吧?
換個大點的花盆也許好點。
一、盆土的配製:
1.盆土配製的四要素:第一,蘆薈盆土必須具有一定的蓄水保水能力,能夠有效地保證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持續不斷的需求,以維持蘆薈生命過程中的正常代謝。第二,盆土應具有較好的保肥性,使盆土中的養分能按照蘆薈生長發育的需要,均衡持續地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供給蘆薈吸收和利用。第三,盆土應具有一定的透氣性,以保證蘆薈根系正常進行呼吸作用。透氣過度會造成養分和水分過快流失,蘆薈生長不良;透氣不好會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窒息發黑,甚至爛根。第四,適宜的酸鹼度。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即盆土的pH值應在6.807.0左右為宜。
2.基質的種類:
常用的蘆薈 盆栽基質有如下三類:(1)礦物質基質,如河沙、沙壤土、田園土。河沙具極強的排水性和良好的透氣性,但保水保肥力差;少壤土具較好的保水保肥和排水通氣性;田園土一般較粘重,保水保肥力強,但排水性和透氣性稍差。(2)植物性基質,常用的植物性基質有腐殖土、泥炭土和木屑。常用的腐殖土取自樹木底下的已腐敗的殘枝落葉,腐殖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保水和保肥力強,質輕、透氣,是最理想的基質。(3)人工基質,用石、岩為材料人工製成,有很強的透水、透氣性。但無任何肥料成分,人工基質常用作盆土表面物理性狀的改進劑。
3.盆土的配製:
能夠長期保護良好的排水、保水、透氣和均衡釋放養分的優良特性,是保證蘆薈健壯生成的關鍵。所以,根據不同基質的理化特性進行科學的綜合配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我們的經驗,用腐殖土、田園土和河沙按2∶2∶1的比例配製的盆土是較理想的蘆薈盆栽土;也可用木屑代替河沙,但木屑一定要進行堆積發酵後才能使用,否則易燒苗。
4.盆土消毒:
為殺滅基質中可能存在的蟲卵和病菌,維護蘆薈健康生長,盆土最好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燒土消毒、蒸氣消毒和葯品消毒等。燒土消毒和蒸汽消毒較理想,但一般家庭使用不方便。所以一般家庭宜用葯品消毒法,其方法為:按每立方米盆土將400-500毫升的40%福爾馬林均勻撒於盆土中,然後用塑料薄膜密封,悶2天後再打開,晾曬3-4天,等葯液揮發後即可上盆。
二、蘆薈上盆及管理:
1.上盆:
將培育好的蘆薈苗移栽到花盆中的過程叫上盆。這一工序做得好壞,對今後盆栽蘆薈的生長發育狀況關系密切,上盆宜在春夏季進行,室內氣溫在15-28℃時比較適宜,冬季不宜上盆,因為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甚至還會出現幼苗「腐心」,造成死亡。
2.溫度:
蘆薈怕寒冷,需要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條件下。因為蘆薈在5℃左右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造成葉片出水潰爛,最後全株死亡。越冬季節若溫度過低可採取以下措施:①將盆栽蘆薈搬至室內,當室內也不能保證在5℃以上時,則要採取相應的保暖措施;②控制澆水,在冬季盡量少澆或不澆水,使盆土保持乾燥,如果空氣太乾燥,可採取葉面噴水的辦法。冬季不節制澆水易造成盆土溫度降低,甚至結冰,造成蘆薈爛根死亡;③白天氣溫回升時,尤其是有太陽時宜多見太陽,以補充光照不足和取暖,蘆薈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
3.水份:
蘆薈耐旱,但怕積水,在盆土過濕排水不良的情況下易造成蘆薈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乃至死亡。要使蘆薈長得葉茂肉厚,及時適量的澆水很重要。蘆薈最適濕度為45%-85%,蘆薈澆水與季節有關。冬季時由於溫度的原因蘆薈的生長受到抑制,應盡量少燒水,一般15-20天澆1次,如果需要可採取葉面噴水,使盆土保持適當乾燥,有利於蘆薈安全過冬;春季,當溫度在15-25℃時,則5-7天澆水1次;夏天氣溫高,蒸發量大,一般2-3天澆水1次,另外每天早晚可向葉面噴水,以避免夏天烈日暴曬。由於不同地區氣候不一樣,因此蘆薈澆水要靈活掌握。
4.光照:
蘆薈需要充足的陽光,但在高溫期讓烈日直射會使蘆薈停止生長,初植的蘆薈不宜多曬太陽。5.基肥和追肥:
蘆薈不僅需要N、P、K,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盆栽施肥採用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基肥是指盆土中所固有的肥,一般用有機肥與基質混合配製。要盡量使用已發酵的有機肥,否則,會造成燒苗。有機肥原料宜採用餅肥、雞糞、堆肥等。在裝盆前,將基質與發酵過的有機肥充分混合,基質與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追肥在裝盆以後蘆薈生長期間進行,追肥要將肥液稀釋後再使用,一般採用不超過2%的尿素或1%的過磷酸鈣上清水溶液進行澆施。追肥也可以採用發酵過的有機肥用水稀釋進行,這種追肥效果也很好。在追肥時,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宜超過0.1%。追肥一般可以每隔20-30天進行一次。
三、蘆薈的繁殖:
蘆薈雖然也能開花結籽,但是這樣繁殖很慢。除了培育新品種外,蘆薈一般都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技術等進行無性繁殖,其中,較先進的技術是組織培養。一般家庭可採用扦插方法進行蘆薈繁殖。通常用來移栽扦插的幼苗是用根部生長的新株,在春秋兩季進行最為適宜,因為氣溫在20-25℃時,蘆薈發根速度快,緩苗期短,成活率高。新插的小芽要求土壤要有一定的透氣性,生根期不宜多澆水,還要盡量避免陽光直射。扦插頭幾天,葉片有些發黃,這是正常現象,生根後會自然返青。為防止無根的小芽腐爛,除要控制澆水外,也可以先將小芽晾一晾,使切口乾燥再插入土中,呆要掌握蘆薈扦插的這些特點,家庭蘆薈繁殖,一般人都可以操作,而且成活率較高。
也許有些幫助
⑽ 蘆薈葉子越長越細怎麼辦
是不是澆水過多了?也可能是一下子曬太陽過多引起的,蘆薈雖然耐乾旱,但是太干也不行,一般30度左右的氣溫建議5--7天澆一次水。蘆薈最好用中耕疏鬆土壤,改良土壤通氣,同時結合除雜草、施肥、采葉、培土一起進行。這樣既省工省時,又利於蘆薈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