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怎麼中
Ⅰ 蘆薈怎麼養在家裡
蘆薈的栽培技術 一、適宜的環境 。
蘆薈天性喜陽,耐旱,而耐潮耐濕能力弱,畏寒;個大,體重,「頭重腳輕」,風刮易倒,故蘆薈栽培應選擇在向陽、背風,地勢乾燥,利於排水,同時又交通便利的場所栽培。
二、理想的土壤。
蘆薈是在環境惡劣的沙漠中生長起來的「沙漠中的百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需要准備特別的土壤;除粘土、板結地不適於蘆薈健康生長外,對任何土壤都能適應。基於此,只要將土壤弄碎,加些沙土,使其具有良好的疏鬆性、透氣性、排水性,蘆薈就可旺盛的生長。沙土的作用是利於排水,防止根部腐爛;理想的蘆薈種植土是一沼澤土和沙土為主,加入腐葉土、草灰、貝殼片,即可配成蘆薈生長的理想土壤。 三、 栽培的要領。蘆薈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栽培,但如在霜凍還沒結束時期,梅雨季節或氣溫在30度以上的夏天種植的話,即使生命力再旺盛的蘆薈,也會受到不利影響。因此,蘆薈種植應盡量避開這些時期,在不會結霜的5月份為佳。如果在花盆種,3--4月份就可以購買。而如有大棚或溫室等有保溫設施條件的則可以四季栽培。栽培時要注意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場所進行,注意把根部弄乾凈,盡量不傷及根部,根部過長部分要剪掉,之後防入苗坑或盆中,再輕輕放土,待土放畢後用手輕壓表土,爾後澆水,一次澆透,此後一個月內無需再澆水。
四、
施肥的方法蘆薈生長並不需很多的肥料,也不必擔心蘆薈會由於沒有肥料而枯萎;倒是若施肥過多有腐爛其根、致其於死地的危險。故,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話,平時就根本不需施肥;如果是生地,需施些元肥,則可在栽植蘆薈的半月前,在准備好的土裡,摻入雞糞和油粕,按1平方米500克比例將其混在土裡,使其腐爛;9--10月份追肥,可將有機肥一小把施在蘆薈根部稍遠一點的地方即恰倒好處;較大的蘆薈,則應2個月施肥一次;如想讓其開花,則應每隔10天左右為其加些油垢、雞糞、米糠之類的磷酸肥料;冬天(11--3月)是蘆薈停止生長的時期,這個期間應停止施肥。
五、
澆水的要點蘆薈葉子有貯水功能,其原本生長在沙漠之中,有很強的耐旱能力,如果種在土地里,深挖過的土壤既有排水能力,如果種在土地里,深挖過的土壤既有排水能力,也有保水能力,故無澆水的必要。當然,如長時間不下雨,土壤表面乾裂,則應根據情況適時澆水;春天移植蘆薈時,不宜給太多的水,可每隔5天澆一次水,如連續陰雨則需延長澆水天數;春季和秋季的夜間溫度較低,為防止殘留在土中的水分凍傷蘆薈,澆水應在晴天的上午進行;反之,炎熱的夏天,含在土中的水分被加熱,地溫上升太高會傷及蘆薈根部,故不宜早上澆水,而應在日落之後進行;冬天,氣候寒冷,蘆薈進入休眠狀態,應停止澆水。總之,蘆薈種植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則會使有益成分、葯效成分變淡,嚴重的會使根部腐爛,直到死亡,因此應特別留神。
六、
越冬的技術。蘆薈產於南非,耐熱怕冷,越冬是關鍵技術。根據我國情況,廣東、廣西、福建南部以南地區,不存在越冬防凍問題;而長江流域以南,則需建溫室越冬;而庭院、陽台、室內盆栽蘆薈,則可「日光越冬」,「乾燥越冬」,即在進入11月份以後,注意將花盆移至室內陽光充足,晚上又較保暖的地方,或進入11月份後控制蘆薈水分供應,待泥土完全乾燥後,將蘆薈拔出花盆,去土,用紙包好,置室內乾燥、通風、保暖的地方,待到4月份,將其再移植至新的土壤中,它很快又會復甦並茁壯生長。
施肥方法
對盆栽蘆薈來說,主要是採用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基肥是在裝盆前,將肥料與基質充分混合,一般基質中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拌勻,再一起裝入盆中。用有機肥做基肥時,事先一定要進行完全充分的發酵,否則會產生燒苗現象,使盆栽蘆薈受到傷害。
追肥 是在裝盆以後,在蘆薈生長期間進行。追肥要將肥液黧後再施用。一般採用濃度不超過2%的尿素或1%的過磷酸鈣上清水溶液進行澆施。在追肥時,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得超過0.1%。追肥一般可以每隔20~30天進行1次,也可根據盆栽蘆薈生長情況和不同季節進行追肥,一般春秋生長較快,可以適當增加追肥次數,冬季生長慢,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澆水 盆栽蘆薈對水分的要求與其他盆栽植物不同。蘆薈耐乾旱能力特強,甚至3~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乾死。但也不能片面認為,蘆薈喜歡乾旱。雖然長期不澆水,蘆薈還是活著,但是生長受到抑制,葉片干癟無汁,利用價值也大大降低。所以,給蘆薈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宜。
Ⅱ 家裡養的蘆薈可以怎麼用
蘆薈種類繁多,建議不要亂用,就只做觀賞。
蘆薈屬(學名:Aloe)通稱蘆薈,原產於地中海、非洲,為獨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主要分布於非洲等地。這種植物頗受大眾喜愛,主要因其易於栽種,為花葉兼備的觀賞植物。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而當中具有葯有價值的蘆薈品種主要有:洋蘆薈 (又名巴貝多蘆薈或翠葉蘆薈 Aloe Barbadensis/Aloe Vera)庫拉索蘆薈(分布於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島),好望角蘆薈(分布於非洲南部),元江蘆薈等。
蘆薈是集食用、葯用、美容、觀賞於一身植物新星。其泌出物(主要有效成分是蘆薈素等蔥醌類物質)已廣泛應用到醫葯和日化中。蘆薈在中國民間就被作為美容、護發和治療皮膚疾病的天然葯物。蘆薈膠對蚊叮有一定的止癢作用。
Ⅲ 怎樣養殖中國蘆薈
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日常護理
一、澆水
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厘米左右。
二、施肥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葉片的採摘
蘆薈葉片的採摘標准,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
====================================================================
溫度: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5℃,濕度為45—5%。
土壤: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個月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蛆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法:在3-5月從老莖上切下嫩枝,放置幾天,待切口乾後,即可種植。
2、分株繁殖法:在4-7月或9-10月份,從母株與子株的根部分開,然後扦插。
3、種子繁殖:蘆薈長到3-4年即可開花結籽,種子收成後應立即播種,否則難以發芽。播種期以15-20℃最佳。避免在早春,晚秋及炎熱的夏天播種。
4、組織培養繁殖法:以蘆薈的莖尖、根尖、芽尖作原質體,經試管無菌繁殖培養,再生根移植,可以大量快速繁殖,而且不受季節限制。更可達脫毒苗生產之目的。
病蟲害防治:
蘆薈在生長期間,很少有病、蟲為害,但有以下幾種常見的病蟲害需注意:
1、介殼蟲:常發生於皂質蘆薈,其它蘆薈品種發生較少。
防治:嚴重時可用葯物防治。50%的1605乳油,稀釋1000倍液噴霧。幼苗期可用50%的三硫磷,稀釋3000倍液噴霧。
2、紅蜘蛛:在天旱時易發生,嚴重時期在5-7月、8-9月份也有危害。
防治:在冬季時節,消除田間雜草。當紅蜘蛛大量暴發時,可用40%的樂果2000-2500倍液噴灑,每隔3-4天噴一次,可連續打幾次葯。
3、棉鈴蟲:在棉鈴蟲的幼蟲期發生危害時,可採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600倍液或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殺。
4、白根病:即在蘆薈根部上帶有白色粉末狀,防治方法同紅蜘蛛一樣。
5、根腐:根腐病,一般是因為土壤過於潮濕而引起的蘆薈根部腐爛,應及時將健康的未腐爛的莖切下來,待切口乾後,再重新種下。
Ⅳ 怎樣養蘆薈
1.花盆挑選
在養殖蘆薈之前,挑選一個大小適中的花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蘆薈苗大盆小,則會抑制蘆薈的健康生長;反之,如果蘆薈苗小盆大,容易導致每次澆水後不容易干,久而久之造成爛根,同時也會顯得頭輕腳重,缺乏美感。
2.土壤選擇
蘆薈喜歡透水性、透氣性良好、不易板結的中性疏鬆土壤,可以選用腐殖土、粗砂、園林土按照4:2:2的比例混合,粗砂的比例不宜過高,因為沙質土壤容易導致水分和養分的流失,造成營養不良。
3.環境溫度
蘆薈喜光耐熱,陽光充足的環境非常有利於蘆薈的生長,因此要每天盡量保持6-7小時的日照,但這不代表光照越多越好,盛夏時最好適度遮蔭,以防止蘆薈被曬傷。
同時它懼寒冷,養殖環境最好在15-30℃之間,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如果低於0℃植株很容易死亡;而高於30℃也容易枯萎,夏季需要噴水增加植株周圍空氣濕度從而降低溫度。
4.水肥管理
蘆薈澆水不要太頻繁,不幹不澆。盛夏時可保持3-5天澆一次的頻率,且盡量在日落以後。冬天澆水頻率適當降低,且最好在中午澆水。春秋澆水頻次和時間不限,觀察植株狀況而定。
蘆薈施肥主要為磷酸鈣或者復合肥。溫度高生長快時多施肥,反之少施肥。蘆薈病蟲害少,一般不需要殺蟲葯。
Ⅳ 蘆薈怎麼養殖在家裡
在家中養蘆薈要提供透氣通風的泥盆,並按2:2:1比例配製腐殖土、園土和河沙。隨後為其提供5~15℃的適宜溫度,使其接受充足光照,少量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每半月要進行一次稀薄肥液的施加,並1~2年進行一次換盆即可。
1、合適花盆
在家中養殖蘆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花盆,使其能夠更好的生長。一般推薦選擇透氣性和排水性好的泥盆進行養護,可以讓蘆薈在生長中避免通氣不暢或者積水爛根,不要選擇瓷盆或者塑料盆進行養護。
2、疏鬆土壤
選擇疏鬆的土壤也是蘆薈怎麼養在家裡的一個關鍵。通常要選擇能夠很好的排水透氣,並能保水蓄肥的疏鬆土壤最為適宜。可以將腐殖土、園土和河沙按照2:2:1的比例進行配製,混合成適合的土壤。
3、溫度光照
蘆薈是一種很好養活的植物,需要為其提供5~15℃的適宜溫度,使其茁壯生長。在蘆薈度過幼苗期以後,要將其放在向陽處,接受充足光照,使其進行光合作用更好的生長即可。
4、少量澆水
在家中養蘆薈時,要注意盡量少澆水,因為蘆薈是一種耐旱的植物,並不需要過多的水分進行生長。在春秋5~7天左右澆水一次,夏季高溫要2天左右澆水一次,冬季則半月左右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就好。
5、施肥換盆
及時施肥,讓蘆薈有足夠的養分進行生長,一般半月左右需要施加稀釋的發酵有機肥或者含氮磷鉀的碧卡大量元素水溶肥。在養殖1~2年左右,要對蘆薈進行換盆,更換新鮮的土壤,並清理根系,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生長。
Ⅵ 家裡養的蘆薈怎麼用
1、使用時間
(1)什麼時候服用為宜
為了更加有效地提供蘆薈的功效,應在飯後服用還是在飯前服用為好?另外,一天之中的什麼時候服用為好?
答:蘆薈成分比較溫和,應盡量在飯前或兩頓飯之間的時間服用。當然,在飯後服用也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胃中殘留的食物會吸取蘆薈的一部分有效成分,從而影響蘆薈的效果。
但,蘆薈的有效成分對每個人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空腹服用後感到惡心或患有胃病的人,則在飯後服用為好。
另外,蘆薈有較強的利尿作用,應盡量避免在就寢前服用。但,如是針對便秘服用的話,由於它的效果會在服用後8小時左右反映出來,所以在就寢前服用為好。
(2)連續服用蘆薈安全嗎?
答:「蘆薈既沒有習慣性,也沒有讓神經麻痹的作用。即使服用,也不會像抗菌素那樣使細菌產生抵抗力的情況。」——蘆薈學者(日本添田百枝醫學博士語)
長時間地連續服用是完全沒有害處的,自然植物的蘆薈和米飯、蔬菜一樣,在體內被完全消化、分解掉,而不會在體內積存。即使症狀得到了改善也不要停止,把它作為保健飲品堅持服用,對身體有益無害。
但人都存在對食品的適應差異反應,正如有些人服用某些水果、蔬菜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一樣,蘆薈也會使個別服用者出現異樣情況,如出現的話則應停止服用。
[返回目錄]
2、蘆薈使用量
(1)蘆薈的使用量和使用期限?
答:蘆薈的用量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和病情而定。一般初次服用,要以小量開始,逐漸增加。一般到下瀉之前的定量為自己的適宜,也稱上限量,然後按此量繼續服用,只要不出現下瀉,就盡可能多服用,這樣能縮短治療時間。每天服用的次數一般為3-4次。
一般具體使用量:木立(日本)蘆薈一天的使用量約鮮葉15g左右,連皮生吃,或乾粉0.6克;庫拉索蘆薈,則是吃其中間的膠質部分,一天約可吃60g左右。木立蘆薈於飯後食用的效果較好,而庫拉索蘆薈則是飯前食用較佳。以上所述的量,只是作為參考的標准。一般地說,皮膚病使用時間為10天左右,疑難病症使用3-6個月,甚至一年左右。
(2)小孩的服用量是多少?
答:小學生的用量約為成人的一半,一天分2-3次服用。嬰兒則為成人量的1/5。
① 但剛開始時應盡量減少用量,等到慢慢適應後再增加。
② 將皮削去,吃膠質狀的部分,若不喜歡苦味,可加些白糖或蜂蜜,較易食用。
(3)常服蘆薈,用量會增加嗎?
答:一般服用西葯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療效下降,須適當增加用量,才能達到治療效果。這是因為抗葯性所致。然而蘆薈沒有那樣的情況,因為蘆薈既沒有習慣性,也沒有讓神經麻痹的作用,一般不會有需要增加用量的情況。
如果是老年人,就有些不一樣,由於老年人的內臟器官功能逐漸減弱,所以隨著年齡的增加,有些人是必須適當增加用量的。
[返回目錄]
3、蘆薈的選擇
(1)葯用蘆薈品種的選擇
答:據報導,全世界蘆薈的品種大約有500多個,但是,具有食用、葯用價值的只有少數幾個品種。如好望角蘆薈、木立蘆薈、庫拉索蘆薈、斑紋蘆薈、皂素蘆薈、索科特拉蘆薈等。目前世界種植面積以庫拉索、木立蘆薈為最大,產量及使用量最多。其餘皆為觀賞蘆薈品種。
(2)什麼樣的蘆薈效果最好?
答:如果只想到保健作用,應選擇木立(日本)蘆薈,因為它的葯用效果較強,比較適合身體強壯、健康的人使用。
反之,年齡較大的人,或者身體比較虛弱的人,應選擇庫拉索(美國)蘆薈,因為這種蘆薈的營養效果較好,而且葯效比較溫和。
對於胃酸缺乏者宜用木立蘆薈治療,而胃酸過多者宜用庫拉索蘆薈。
大多數病症均可同時使用上述兩種蘆薈,效果較好。
(3)蘆薈鮮葉的選擇
答:蘆薈葉片的成熟度越高,其葉片內的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也越高,療效就越好。蘆薈葉片的成熟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方可採收使用,葉齡越長,葯效越強。
[返回目錄]
4、蘆薈葉的保存
(1)蘆薈儲存方法:
① 放於乾燥通風的地方
② 放置於雪櫃的蔬菜箱內,大約可以保存一星期左右
③ 如需要將蘆薈切開,則由葉的頂部開始,其特有粘素會自然地使切口癒合
④ 切勿將未使用之蘆薈葉弄濕
⑤ 保存期可達30天 (一旦發現有液化變化的葉片要先用)
(2)蘆薈磨泥汁儲存法:
① 把蘆薈磨泥汁放入小瓶子里,蓋好蓋子,放進冰箱中,大約可以保存4-5天
② 若是放在急凍庫中,則可以保存幾個月
③ 生葉片也可冷凍保存,但由於它含有很多水分,所以一旦解凍就可能會變形,化水現象明顯,但葯效並無改變,可以加入飲料中飲用。
[返回目錄]
5、蘆薈的副作用
(1)服蘆薈有副作用嗎?
答:木立(日本)蘆薈(連皮)的一天使用量約為15克,庫拉索(美國)蘆薈的凝膠部分(去皮)的一天使用量約為60克,只要使用量適當,平時使用是不會有什麼副作用的。
(2)蘆薈會引起斑疹?易長青春痘之人,在臉及手上塗抹蘆薈,是否會引起斑疹呢?
答:有的人極容易引起斑疹。曾經因化妝品或洗衣粉等引起過斑疹的人,不可貿然使用蘆薈,食用前應先試塗抹在手腕內側,30分鍾至24小時後再行觀察,看是否可使用。
皮膚較衰弱之人,可先擦上爽身粉後再塗抹。
(3)腹瀉的人不能服用蘆薈?
答:雖說虛弱體質的人和腹瀉的人不宜服用蘆薈,其實也不能武斷地這樣說。只要用適當的方法,少量開始逐漸加量服用,也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具體的服用方法,可生食庫拉索蘆薈的葉肉,也可以把它擠成汁飲用,還可以把它加熱以後服用,這樣使其葯效緩和一些,反而對治療有效。
另外,常飲蘆薈茶也是一種方法。
(4)體質弱的人是否不適宜用蘆薈?
答:的確,木立蘆薈具有清涼作用,不適合怕冷的人或腹瀉的人使用。但是,庫拉索蘆薈的肉質部分比較溫和,所以服用庫拉索蘆薈(肉質部分)對弱體質的人沒有影響,蘆薈中的有效成分還可以增強體質和體力。
(5)女性在月經期間可服用嗎?
答:在月經期間及懷孕時,須停止蘆薈的服用。因為蘆薈可造成骨盆內充血量高,造成月經過多,且具有致流產的危險性。
[返回目錄]
6、蘆薈具體使用法
(1)飯前或飯後服用蘆薈哪種方式為好?
答:使用蘆薈時依照使用者的體質和當時的身體狀況,其效果會不一樣。若身體健康的人在飯前服用蘆薈也無妨,若是沒體力或虛弱體質的人,則盡可能在飯後服用。
(2)蘆薈是否可用煮法服用?
答:將蘆薈當成蔬菜用,是非常好的構想。若能作出美味的料理,自然可食。最初無法生食蘆薈的人,一旦逐漸服用習慣後,亦能接受。蘆薈耐熱,不管怎樣烹調,其成分、效果仍不變。
(3)蘆薈壓碎取汁加白糖可以嗎?
答:無法生食葉片者,首先,將蘆薈壓汁再加入水,或冰凍,或加少量食鹽,會比較容易服用。如加入少許的檸檬汁、蜂蜜、白糖等,則口感更佳,其作用較直接生食葉片更溫和。
但用蘆薈治療腸胃疾患時,最好不要加白糖。
(4)蘆薈葉可否當眼葯?
答: 蘆薈原來就可使用於傷口的粘膜受傷處,故若點在眼睛裡也無大礙。眼睛粘膜是最敏感的,若貿然將生的汁液點入(特點是帶黃色的汁液)點入,很危險,故用紗布沾上2-3滴,滴在眼睫毛上,可使眼睛消除疲勞。
(5)將蘆薈抹在傷口上會有刺痛感?
答:會有刺痛感乃是蘆薈皮的部分而已,將皮削去使用,則刺激感便會消失。但是蘆薈的有效成分以皮的部分為最多。或將刺取去再壓汁使用也頗具效果,若有因刺痛感,而感厭煩時,先取用上面澄清液部分。
Ⅶ 如何養蘆薈
蘆薈是蘆薈是最好養的植物,幹了澆點水,這是懶人種的植物. 蘆薈生命力十分旺盛,極其好養,其生長特性是喜陽光,但懼烈日;喜濕潤,但忌積水;耐高溫、怕嚴寒。
1、減1、減少澆水,1星期澆1-2次。
2、不要讓葉子接觸土曩。
3、防凍。
4、多讓蘆薈曬太陽,不要暴曬。
具體栽培 :
蘆薈是熱帶植物,它的最大缺點是生性畏寒。但除了怕冷外,算是生殖力旺盛、很不嬌氣的植物。只要不讓它遭受霜雪,平時澆點水,偶而施點肥,成活率就很高。因此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種植。
土壤和肥料
理想的蘆薈種植土是以沼澤土和沙為主,加入腐葉土、草灰、貝殼片即可。粘土不利於排水,應當盡量避免使用。
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話,平時根本就不需肥料。
澆水
種植蘆薈,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則會使葯效成分變淡,嚴重的情況下會使根部潰爛。
春天一般都是每隔5天澆一次水;炎夏之時,每天當太陽下山後澆一次水;秋天的澆水方法與春天相同;冬天蘆薈幾乎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只要將表面的土壤澆濕即可。
過冬法
蘆薈安全越冬溫度為5度以上。在零度以下,葉子里的水分很快會被凍結。到了這時候,便是它的生命終結之時。
Ⅷ 新鮮蘆薈怎麼吃
新鮮蘆薈的做法:
1.將蘆薈洗凈,去頭(把黃黃的東西給洗了)去尖尾
拓展資料:
蘆薈的營養價值
1、蘆薈有增強胃腸功能,增加食慾作用。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可以吃蘆薈,以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蘆薈還可以瀉下通便。中老年人易患便秘,便秘易加重心腦血管病,造成自身中毒,這時可以吃點蘆薈。蘆薈素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腸蠕動,一般服後8-12小時即可排便。
2、蘆薈含酚類、蘆薈素、蘆薈酊、有機酸等成分,對某些細菌、真菌、病毒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有一定的的治療效果,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痢疾等病要辯證的使用,不可盲目以免造成傷害。
3、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蘆薈中含的膠質能使皮膚、肌肉細胞收縮,能保護水分,恢復彈性,消除皺紋。蘆薈對面部痤瘡、粉刺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不論內服、外用都有效果。
4、蘆薈中的粘多糖類物質,有很好的扶正祛邪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腫瘤、高血脂、糖尿病、乙型肝炎、腎炎、紅斑狼瘡等病,適當吃點蘆薈大有好處。蘆薈還有抗衰老、抗過敏、強心、利尿作用,有利於老年人健康。
Ⅸ 新鮮蘆薈在家怎麼處理
一 蘆薈鮮葉外用美容的使用方法
1.新鮮蘆薈葉汁塗抹法 在蘆薈植株下部剪取一小塊蘆薈葉片洗凈,將蘆薈葉的表皮撕去,輕輕地將蘆薈液汁均勻塗於消毒處理後的傷口上,每隔一段時間塗抹一次。
採用這種方法所用的葉片應隨用隨取,能保證蘆薈葉汁新鮮無污染,治療效果也比較明顯。
2.敷貼法 取新鮮蘆薈葉片一塊,面積要略大於患處,將葉片兩邊小齒切除,再從上下表皮中間平行剖開,形成帶有葉肉的兩個薄片。
將其平貼在經過消毒處理的患處,然後用紗布包好。生貼原生蘆薈葉肉能使有效時間延長,一般可以隔半天左右,再換貼一次新葉,使用比較方便。
3.搗爛敷貼法 取新鮮蘆薈一片,先切成小塊,然後用消毒過的玉器或石器將葉塊搗碎成糊狀後敷於患處,再用紗布包好,每天換一次葯。
葉片搗爛後,葉肉和表皮中多種成分充分混合,其殺菌、消炎、消腫、解毒效果更好一些。但**作時要嚴格注意消毒,以免感染。
4.蘆薈濕布法 將蘆薈切碎加水2倍,再放入消毒紗布數塊,浸沒在蘆薈葉汁水中,用小火煮20分鍾,再將紗布和蘆薈汁一起倒入洗凈消毒過的廣口瓶中加蓋保存,隨需隨取。
將蘆薈汁浸紗布貼在患處,可以吸熱消炎,止痛止癢,使用十分方便。
(9)蘆薈怎麼中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早在1918年,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就確認蘆薈(Aloe vera,即庫拉索蘆薈)可食用。如今,庫拉索蘆薈凝膠製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飲料、果凍、酸奶、罐頭等食品的製作中。
保健價值
蘆薈蘊含75種元素,與人體細胞所需物質幾乎完全吻合,有著明顯的保健價值,被人們榮稱為「神奇植物」、「家庭葯箱」。
抗衰老
蘆薈中的粘液(mucin,就是蛋白質),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類為核心成分,粘液類物質是防止細胞老化和治療慢性過敏的重要成分。
粘液素存在於人體的肌肉和胃腸粘膜等處,讓組織富有彈性,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粘膜就會喪失了彈性而僵硬老化。
構成人體的細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細胞就會逐漸衰弱,失去防禦病菌、病毒的能力。另外,粘液素還有壯身、強精作用。
促進癒合
對人工創傷鼠背蘆薈有促進癒合功效,對人工結膜水腫的兔蘆薈可縮短治癒天數。蘆薈漿汁制劑對皮膚創傷、燒傷以及x線局部照射均有保護作用。
強心活血
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
使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免疫和再生
蘆薈素A、創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復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吸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癒合創傷活性。
美容價值
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翠葉蘆薈是最適宜直接美容的蘆薈鮮葉,即庫拉索蘆薈,它具有使皮膚收斂、柔軟化、保濕、消炎、漂白的性能。
還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不僅能防止小皺紋、眼袋、皮膚鬆弛,還能保持皮膚濕潤、嬌嫩,
同時,還可以治療皮膚炎症,對粉刺、雀斑、痤瘡以及燙傷、刀傷、蟲咬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對頭發也同樣有效,能使頭發保持濕潤光滑,預防脫發。
中醫葯
功效
瀉火;解毒;化瘀;殺蟲。主目赤;便秘;白濁;尿血;小兒驚癇;疳積;燒燙傷;婦女閉經;痔瘡;疥瘡;癰癤腫毒;跌打損傷。
葯理作用
殺菌作用,抗炎作用,濕潤美容作用,健胃下泄作用,強心活血作用,免疫和再生作用,免疫與抗腫瘤作用,解毒作用,抗衰老作用,鎮痛、鎮靜作用,防曬作用。
Ⅹ 中國蘆薈怎麼樣才能讓它長得好
http://www.gongqiu.com.cn/n/1/3/13650.shtml蘆薈種植方法 發布日期:2009-04-07 蘆薈的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大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蘆薈各個品種性質和形狀差別很大 有的象巨大的喬木,高達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卻不及10厘米,其葉子和花的形狀也有許多種,栽培上各有特徵,千姿百態,深得人們的喜愛。
蘆薈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其中可供葯用的只有十幾種,可食用的僅五六種,其餘皆為觀賞植物。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葯用蘆薈品種: 庫拉索蘆薈:原產非洲北部地區,目前美國南部和南美洲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也有種植。其葉汁濃縮物即中葯「老蘆薈」,日本稱「肝色蘆薈」。
好望角蘆薈:分布非洲南部地區,主產於南非共和國的凱普州,由凱普達溫輸出其葉汁濃縮物,即中葯「新蘆薈」亦稱「透明蘆薈」,葯用者一般認為「新蘆薈」質量較「老蘆薈」差。
中國蘆薈:又稱斑紋蘆薈。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雲南元江、海南島、雷州半島一帶有野生。民間廣用為草葯、美容葯物,其葉、花、根均可入葯。
木劍式蘆薈:也叫木立蘆薈。原產於南非,目前日本到處栽培作為民間葯,我國近年來也廣泛種植,尤以東北三省和華北地區為甚。 以上是葯用蘆薈的幾個主要品種。作為園藝植物,蘆薈則有數百種之多。茲舉幾個常見的品種介紹如下: 帝王錦:又稱低能蘆薈。葉細多肉且柔軟,為其最大特徵。原產於卡那維拉的南部山地,日本種植廣泛。
七寶錦蘆薈:耐寒性比木劍蘆薈強,可以長年在戶外種植。
青鱷蘆薈:原產於南非共和國,野生群集生長,在原產地大多收集其汁作蘆薈樹脂。
龍角蘆薈:又名狼牙爪。原產於非洲南部及阿拉伯地中海沿岸一帶。我國雲南有野生,「滇蘆薈」就分布在那一地區,其它地區均為人工栽培。
珍珠蘆薈:別名德國菠蘿。原產南非一帶,我國主要作溫室栽培觀賞。
千代田錦蘆薈:在日本也叫「斑紋蘆薈」,但與中國蘆薈不同。
此外,還有一些俗稱蘆薈、實際上除了外形有些相似以外、是和蘆薈根本不沾邊的園藝植物,例如竹紋蘆薈,原產南非,在中國作溫室與家庭盆栽,與蘆薈既不同科,也不同屬;又如海螺蘆薈,別名十二卷,也是原產南非,中國各植物園、苗圃都有栽培,外觀也很象蘆薈,為百合科十二卷屬,與蘆薈同科不同屬。 蘆薈的生長習性:
蘆薈葉莖出簇生,狹長披針狀,邊緣有刺狀小齒,夏秋開花,有黃或粉紅、赤色小點。
蘆薈原產於熱帶和沙漠地區,因此,葉片具有良好的儲水功能,乾旱時也不枯死,耐乾旱、怕積水,喜光、怕陰濕,耐高溫、怕寒冷。種子中國提醒您:在陽光下放置兩個月也不會枯死,在高溫下曝曬仍能生存,只是停止生長,而在-1℃時就要受凍害。但中國蘆薈幼苗則不喜光,尤其怕強光照。
蘆薈的栽培管理:
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最好放置於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於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稍濕即可,待盆土過干時澆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乾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以沙質壤土為好,並確保證土壤疏鬆、肥沃、保水、透氣。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種子中國提醒您: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後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於春季3—4月進行,插條選10—25厘米長的壯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兩葉片,放置乾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乾硬,形成堅硬膜後植於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插深2厘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濕即可,放半陰的環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後可全天見光,但不能強光直射,兩月後重新上盆單獨栽植。
分盆繁殖可於3—4月進行,將過密、帶根植株用利刀與主根切開,另植新盆即可,第一周不必澆水,待傷口結膜後再澆透水。管理同成株。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