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妆技巧 » 哪里来的那么专业化妆

哪里来的那么专业化妆

发布时间: 2023-03-13 16:07:37

⑴ 论述教师成为一专业的主要原因

论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当今社会,各种职业都想成为专业。也许,专业性职业共同的外部表现是较高的社会地位、神秘感强、较大的自主权、不易替代性等等,但这只是各种职业专业化的最终结果。由于不同职业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各种职业专业化的起点和过程也就各不相同。职业的特点是其专业化的立足点。已有的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机械地模仿其他职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这种模仿包括专业化的标准和专业化的机制。把从这些成熟的专业中归纳出的特质直接用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教师专业化的“航标”,而没有考虑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那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究竞何在?如何以这种特殊性为基础去探求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可以说,这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目前的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和实践之所以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正是忽视了这一点的缘故。本文把教师职业和公认的成熟专业—— 医生、工程师、律师等相比较,归纳出教师职业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教师专业化所面临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师职业的特点
下面就是经过和医生等职业相比较而得出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分为三个层次。逐级具体化。
、第一层次:教师职业实践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是由教育之本性决定的,也是教育、从而也是教师职业的最根本的特点,其他特点都由此派生。职业实践指向的对象是人的心理世界,人的心理是人类面对的最复杂的领域,所以,教师职业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工作。
第二层次 :
1.生成性与不确定性。教师职业实践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思想和“灵魂”,职业实践中充满了“人”,职业实践的载体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交往各方都具有能动性、主体性、个别性,所以职业实践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的“情景”之中。“教学这个领域充斥着大量的可变因素”,职业情景中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设性强,充满着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混淹性。教师职业的规范模糊、更多地具有一种个体性和多元性。职业行为方式,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科学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艺术。所以,教学活动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对从业人员的缄默知识、浸入生命的反思、自主创造要求更高,对自主权和民主、自由、宽松的工作氛围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2.社会性尤其是强烈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教师职业实践中充满了“人”,从而使教育活动总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所以,这一职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总是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其阶级统治的接班人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不仅是要确保“培养什么样的人”符合其要求,而且要确保“如何培养”也符合其确定的规范(这是因为对于教育而言。如何培养和培养结果是密不可分的)。可见,从教育目的到教育过程,和医生职业相比,教师职业都多了一些政治性和阶级性。所以,教师职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很微妙。
3.与“人”和时代的内涵之间的息息相关性。人是个多学科的概念,教育学和医学意义上的人的含义是不同的,一个是侧重精神,一个是侧重生理。“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是教育的灵魂。人是怎样的,教育就是怎样的;1教育是怎样的,教师就是怎样的。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所以,教育总是要考虑人的本质、实然、应然的问题。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立足于人的本质和社会需要来解决人的实然和应然之间的矛盾的;不过这对矛盾是永远也不能最终解决的,因为矛盾本身便是动态发展的。可见,教育,从而教师职业总是和“人”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内涵是与时惧进的,不同的时代对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职业的内涵也随着人和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
第三层次:
1.知识结构上的双学科性。教师不仅要精通任教学科即教什么的知识,而且要掌握教育学科即如何教的知识,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知识。前者是基础,教师自己要有东西可教,是教师之为教师的前提;后者是工具,教师要懂得怎么去教,是教师之为教师的独特之处。两者相辅相成,具体到一个教师身上,是统一的。两者缺一不可,缺了前者,无法做教师;缺了后者,做不了好教师。
2.职业性质上的非神秘性,与社会生活具有天然的联系。教育就其原始形态而言,是和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是直接同一的。教育制度化以后,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它逐渐地脱离了社会生活,但就其本性而言,它与社会生活具有天然的联系。每一个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就具有观察人类经验和行为的主要倾向的一切机会”,因此,对教育就具有自己的一些见解。现在,教育日益普及,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已经很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关于教育——无论是狭义的学校教育还是广义的社会生活意义上的教育——的一些认识。另外,教育的规律和自然科学规律很不相同。对于教育,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就能获得很多,常常足以应付常规性实践,而自然科学则需要严格而又谨慎的实验。奥康纳指出:“有些自然规律性(指关于人的科学——引用者注)比别的自然规律性更容易知道……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的规律性,对一个有理智的观察者来说,大体的轮廓是清楚的。但是,自然的规律性大部分径事物表面之下,必须艰苦地用标准的科学方法予以阐明。为什么教育几千年来已经成为一件成功的事业而医学和工程学只是最近才到达成熟的程度,这是原因之一。一个优秀教师从普通的经验中对人类本性的作用获得足够的知识,使他有效地进行教学。”他还指出,关于人的科学“告诉我们的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的确如此,我们对医生的工作充满敬意是因为其职业实践的内涵对我们来说是神秘的;关于教育,似乎人人都懂一些,都能说几句,只要有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人人都能当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师,而我们的教育科学和实践之糟糕现状更加强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对于教师而言,随意化、凭经验和自己当学生时的印象来教学而不是凭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知识来教学的现象仍然是十分普遍的,以至于有人认为,今天的教学方法和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什么显着的差别。所有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工作的非神秘性。
3.工作手段、方法乃至工作机制上的非实证性、非纯技术性。诚然,一个优秀的教师,其工作中必然包含一些必备技能;但技能和教师同对教育内涵的理解相比是次要的、“然而,许多这类技能并不十分关键,这些技能加在一起的总和,也构成不了好的教学要素的总和”。与其说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型职业还不如说教师职业是一种理念型职业。另外,这种重视技术的技术理性观点侧重“生产效率”,而非“人际协商”。而教育却是以主体间的交往为基础的。总之,教师工作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用生命的体验来深化自己对教育的领悟,以此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理智地判断、选择和决策,而不是凭借常规的、模式化的技术来对对象进行各种处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工作是对“人” 的教育,而不是对对象的训练。尽管教师职业实践离不开一定的技能技巧,但其更重要的要求是理智和领悟。
4.职业角色的弥散性和模糊性。这是因为教师职业实践和其他领域交叉太多的缘故。从职业涉及的学科内容上看,人类的所有知识领域都被教师职业实践包含了;从职业的行为方式来看,教师的职业实践涉及了管理者、父母、朋友、公共关系专家、榜样等角色的行为规范,这使得教师承担着多样性角色,这种角色的弥散性带来角色规范和意识的模糊性。并且,由于教师经常变换“常套行为”,容易形成双重或者多重人格,导致角色扮演和角色适应的困难。
二、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
1.职业实践的科学性和内涵的丰富性方面。现代主义倡导技术理性、绝对理性和实证主义,强调确定性和实证性,它是当前的“时代精神之光”。从这个意义看,教师专业化在职业的过程和效果方面都受到很大的挑战。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实践不符合现代主义范式下专业性职业的常规标准。因为这种标准强调职业过程要符合确定的规范,所取得的效果是可观察的、能立即生效的。而教师职业实践的过程是建立在教师根据个人对教育真谛的理解和对教育情景的把握所做出的理性判断、自主选择和决策的基础上的,这是不能用预先设定的确定性规范来限制和衡量的;并且教师工作的效果是内隐和滞后的,往往是要在若干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的,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实证的方式是考察不出教师工作的真正价值的。既然教师职业是无法满足现代主义范式下专业性职业在理论基础上的科学性和在实践内涵上的深奥复杂性的要求的,那教师专业化就面临时代范式转换的问题。
2.获得专业化地位的方式方面。医生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由于其更多地具有知识(现代主义范式下的实证知识)技能的属性,因而可以依靠自己高深的、完善的知识技能体系来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国家提供的市场保护权,并最终获得专业化的地位。“当一个专业处于一个相对强盛的地位时——它的专长能满足重要的社会需求,它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高度专门化而十分深奥复杂,以至外行不能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自治成为可能。然而,直到一个专业已经以实际行动证实它对公众福利的承诺前,社会并不贸然授予它自治权” (Gallessich,1982)。就是说,医生职业可以凭借自己的实证的知识技术和工作效果来“换取” 社会给予“专业性职业”的承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一职业的入职标准高、从业人员素质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高,人民的生命健康才有了保证——这正是社会所期望得到的。实证的知识技术必然会带来实证的效果。可见,只要不断地提高医生素质,一般来说,就必然会提高医生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而教师职业由于具有不确定性、效果内隐和滞后性、非实证意义上的科学性、强烈的个体性等特点,使得其职业并不具备医生职业的实证的知识技术和实证工作效果,因而也就难以“逼迫”社会赋予其专业地位,所以,也就无法按照医生职业的专业发展的方式来实现专业化。牙疼,医生给打一针就行了;可是,自己的孩子有个坏毛病或者成绩不好,送到学校三五年也不见改善——这种现象是普遍的,人们会怎么看待教师职业呢?今天,追求实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已经等不及让教育展示其 “使人成为‘人”的社会功能了。所以,并不是教师素质一提高,社会就会赋予其较高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的。因此,就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方式而言,需要社会把对待教师职业的观点和对待医生等实证性和技术性职业的观点区分开来,要从教育的特点出发,要用复杂思维和非急功近利的方法对待教师职业。
3.职业自主权方面。由于教师职业受意识形态影响比较大,具有公务员的许多属性,政府的控制比较紧;再加上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组织制度中官僚主义的盛行,教师职业的自主权相对来说较难充分获得。“在某些方面,这一名称 (指“授予教师权力”——引者注)是很不幸的,因为它被那些掌握教育权的人视为一种对其权力地位的威胁。体制越集中、越专制,这种威胁看起来就越大。”所以,教师专业化对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和学校组织制度有着特殊的要求。
4.职业自律性方面。既然教师职业对用生命去领悟、对反思有比较大的依赖性,因而对自律的要求也很高。工业化社会以来,人已经成为“单向度的人”,已经失去了反思的向度,浮躁性功利已经在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中占据了支配性地位,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自律和用生命去领悟、反思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另一方面,“由于来自学校教育的公共性这一社会性质制约和支配现实社会体制的公共政治、行政权力的压力,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等种种因素的交织,在这些权力关系之中,‘自律性’的范围是有限的”。所以,职业自律和伦理规范建设对相应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社会权力结构和制度体系有较大的依赖性。
5.职业的理论基础方面。众所周知,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从夸美纽斯以来一直是学者们的梦想。奥康纳说:“像直接为医学实践服务的生物化学那样的一种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教育科学本来就不存在,教育本身根本不是一门独立、完整的科学,它是援引了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对教育活动的研究综合而成的,和政治一样是一组学科的一块应用领域。”教育科学至今仍然没有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科学,其原因是很复杂的。由于教育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的应用研究的不成熟,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就大打折扣了,并最终导致教师素质和教学实践的不尽如人意。可见,教育科学的问题,从职业的理论基础上阻碍了教师专业化。
6.专业化的文化心理背景方面。上述问题决定了实现教师专业化必然要受时代的思想文化心理所提供的可能性空间的制约。技术理性、绝对理性、工具理性以及畸形的、浮躁性的功利心态在当前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对于教师专业化是不利的。教师职业的非纯技术性、效果滞后性、“成人”(教育是使人成为“人”)而非功利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与上述思潮和价值取向是不相容的。破坏教育的这些特点只能使教育异化从而是人的异化,而对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则需要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7.专业化的经济基础方面。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教师是不可能专业化的;当社会就业十分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不可能专业化的;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快速发展、急需大量操作工人的时候,教师也是不能专业化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结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等是教师专业化的物质基础。当经济发展对人的要求从量转向质,从重视技术转向重视自主性和创造性,要求人更像“人”时,教师专业化才具备了必要和可能。这就体现为经济基础对教师专业化的制约。
“科学及其方法论——以专业主义和专家知识的形式出现——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如同古代社会以技艺为特点一样。”专业、专业主义和以技术理性、实证主义、绝对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技术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哈贝马斯说:“技术和科学今天具有双重功能:它们不仅是生产力,而且也是意识形态。”我们今天所说的专业,其核心是技术。教师职业的非实证性和非纯技术性、效果滞后性、 “成人”(教育是使人成为“人”)而非功利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与现代主义的时代范式是不相容的,与这种时代范式下的专业的内涵是不相符的。可见,教师职业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而且所要达到的也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是一个与现代主义范式下的专业格格不入的“专业”。如果说现代工业化社会是技术性、实证性职业专业化的“春天”,那么后现代社会和后现代主义时代范式则是理念型专业得以形成的“春天”。所以教师专业化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背离教师职业的特点,迎合现代主义的时代范式—— 这只能使教育异化从而是人的异化;遵循教师职业的特点,参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主义的时代范式进行改造(相应地,专业的内涵也将变化),这样,教师专业化就有了可能——而这注定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
通过对上述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化与医生等技术性、实证性较强的职业的专业化是不同的,受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因素的制约。教育科学的发展与成熟,人们(不仅仅是教师)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和学校组织制度等是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微观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结构,社会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等对于教师专业化有着强烈的牵制作用,是影响教师专业化的中观因素;而整个时代的内涵、精神、存在方式,“人”的内涵、存在方式则是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宏观因素。总起来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时代范式的转换,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对此,全社会都应从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教育对人类、国家、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化的真谛的层次上,予以深刻体会,并以理智性地判断、选择和行动来推进教师专业化。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朱丽叶·米切尔曾经在她着名的《妇女:漫长的革命》中论述了妇女解放的艰难性、系统性、复杂性,本文在上述分析后认为,旨在使教师职业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公认的专业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同样是一场漫长的革命。

热点内容
蕊肤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发布:2023-08-31 22:03:54 浏览:1374
质地较浓防晒霜怎么使用 发布:2023-08-31 22:00:02 浏览:1044
专业化妆师如何贴双眼皮 发布:2023-08-31 21:58:43 浏览:908
鸡蛋清加什么美白祛斑最快 发布:2023-08-31 21:58:35 浏览:859
资生堂樱花美白淡斑精华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608
孕妇喝什么美白饮最好 发布:2023-08-31 21:55:12 浏览:1536
玛西化妆品怎么样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119
为什么护肤品一旦停了就严重 发布:2023-08-31 21:50:21 浏览:1090
补水什么时间做 发布:2023-08-31 21:47:15 浏览:1081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晒 发布:2023-08-31 21:45:25 浏览: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