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妆技巧 » 晚唐用什么化妆

晚唐用什么化妆

发布时间: 2023-08-10 14:15:15

㈠ 古代女子化妆步骤

古代女子化妆步骤

导语:现在古风妆容是比较有受众的,大部分古风妆容都是都是电视里的展现到大众视线中,结合现在的技术画古代的妆容,多了明艳的色彩,比较受现代人喜爱,又不失端庄典雅。

1、敷铅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

2、抹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阏氏”二字音同“胭脂”)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3、画黛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4、贴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着《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5、贴面靥

面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也称“妆靥”。根据传说,妇女在脸上注面靥,原来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的一种特殊标记。当一位宫女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帝王的“御幸”,而又难以启齿时,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即可表意。以后这种做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一种妆饰。

“面靥”通常以胭脂点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贴而成。在盛唐以前,妇女“面靥”一般多作成黄豆大小的圆点;盛唐以后,有的形如钱币,被称为“钱点”;有的如杏核,被称为“杏靥”。也有饰以各种花卉的,俗谓“花靥”。晚唐五代以后,妇女“面靥”妆饰之风愈益繁缛,除了施以圆点、花卉之外,还增加了鸟兽图形,有的甚至还将这种花纹贴得满脸皆是。

6、描斜红

斜红是妇女面颊上的一种妆饰。从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脸部常绘有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这种妆饰色泽浓艳,形象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状,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

据张沁《妆楼记》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灯下读书,四周有以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有见于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叫“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成一种妆式——斜红。

7、涂唇脂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

㈡ 古代人是怎么化妆

1、敷铅粉

铅粉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但长期使用会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最后变成黄脸婆。

古人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

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古时候生产力水平不高,当大多数人还在用米果腹,不得不赞叹第一个用米粉敷面的女性真壕。

2、抹胭脂

传说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可见涂抹胭脂之多。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因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

早在商周,女性已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红美颜,只是当时并不流行,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材料为朱砂。“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秦宫打破了面妆色彩的桎梏,开启了妆容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时尚潮流。

3、画黛眉

战国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子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

古人将眉毛称作“七情之虹”,因为它最传神,使面部更加立体,因此眉妆在中国古代的地位远高于眼妆,诗词中多以“远山黛青”、“翠螺玉舒”等华丽的辞藻来描写女子的双眉。

战国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子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专供女子画眉。那时还没有眉笔,女孩子一般用青色的柳枝点着稀释后的颜料画眉。

4、点额黄

这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

在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中,“女十一娘”和“女十三娘”两个少女的妆容繁复,颇有些青春年少的俏皮、爱美的情趣。特别是十一娘,在面颊、嘴角、眉角处贴有花钿。

点额黄又称贴花钿,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样式各异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也可以贴在两颊或嘴角等处,形状有圆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鸟、鱼、蝴蝶、鸳鸯等,颜色主要是红、绿、黄三色。

贴花钿始于南北朝时期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到了唐朝,爱美的姑娘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花瓣,而改用金箔、银箔,甚至用昆虫的翅膀、鸟类的羽毛剪出花样贴在额头,就是《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

5、点口脂

湖南曾出土过西汉墓葬中的口红,尽管过了2000多年依然鲜艳夺目,口红制作技术十分精湛。在唐代,仅供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二三十种。

正如化妆达人能一眼识别出景甜在《大唐荣耀》不同剧集中的口红色号一般,唐人以蜂蜡代替前人的动物脂膏,又掺以朱砂、紫草,终于调试出红色、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

唐朝的眉形丰富多彩,唇妆种类也异常繁多,仅晚唐30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

古人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女孩子们先用白色打底以覆盖唇色,然后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画出唇形。

(2)晚唐用什么化妆扩展阅读

1、古代口脂是存放在口脂盒里的。口脂口脂的做法方法最初以牛髓、牛脂掺香料、朱砂制成,至唐代以蜂蜡代替了动物髓脂。

2、到明清时代,又改为虫白蜡揉入红花汁或银朱的配方。历代的口脂均呈膏冻状,接近今日之唇膏,所以也称为“蜡胭脂”、“油胭脂”。

3、这种红口脂被盛于小盒里,供女性随身携带,在需要补妆时便宜行事。古人使用这种妆品上唇红的具体方式,是以指尖挖起一点口脂,直接向嘴唇上“点”、“注”、“匀”,白居易在诗中对此有具体描述: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

㈢ 中国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

从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颗爱美之心,现代人们的化妆品五花八门,款式、型号之多,数不胜数。在古代没有这么高的科技,他们都用胭脂、螺子黛、铅粉、画面靥等化妆技术来装扮自己,这些我们听都没有听过,但是当时古人的化妆技巧一点都不失我们现在的水准。

六、第六步点朱唇

古代的女性将口红称之为唇脂,人们将唇脂涂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涂法,唐宋时期流行点绛唇,就是将唇脂只涂在两片唇的中间,以显示樱桃小口之美。直到后来渐渐的演变成涂满整个唇部。

古代女子代妆步骤之多,一点都不输我们现在,爱美之心人皆有知,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颗爱美,热爱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妆方法也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样的审美观念。

㈣ 唐代女子的化妆形式和化妆方法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隋唐历史的教师侯振兵告诉记者,唐代女子盛行画眉。初唐时期,流行宽而阔的蛾眉;到了唐玄宗时期,则流行细长的眉毛,称为“细眉”或“柳眉”,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而倒八字形的短眉是在中晚唐时期才出现。
据史料记载,在唐玄宗时期,女子的眉毛可谓“多姿多彩”,如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等。
由此可见,范冰冰版武则天的眉毛并没有凸显初唐时期宽而阔的特点,而刘嘉玲版武则天的倒八字短眉则有些“穿越”了。
唐代女子化妆“七步走”
侯振兵介绍,唐代女子化妆有以下七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涂额黄、画眉、点口脂、画面靥、贴花钿。“范冰冰饰演的武媚娘额头上的花饰和两颊上的红点,就是花钿和面靥。”
面靥,也称“妆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通常用胭脂点染。侯振兵告诉记者,最初的面靥,形状像黄豆般的两颗圆点,如同脸上长的痣。盛唐以后,面靥的式样更加丰富:有的形如钱币,有的状如杏桃。
花钿的颜色包括红、绿、黄,其中红色最多。侯振兵说,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鱼鳞片、鱼鳃骨、云母片等。形状包括梅花状、菱形、月牙形等,剪成后的花钿用鱼鳔胶等粘贴。
重庆国际注册彩妆师左书侨表示,范冰冰版武则天的面妆借鉴了部分历史资料,但与现代人的审美更贴近。“比如唇色,唐代女子的唇脂以红色为主,不会出现剧中的橘色。而且那时流行樱桃小口,口脂只点唇中间。”
发髻越高身份越尊贵
除了面饰,头饰也是唐代女子妆容的重要部分。侯振兵告诉记者,唐代女子的发式分为髻、鬟、鬓三种。
其中,髻一般用于成年和已婚女子。初唐时,发髻一般都缠得比较紧,立在头顶上。唐玄宗以后,发髻的高度成了妇女身份的象征。发髻盘得越高,表示地位越尊贵。诗人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鬟,一般是未出嫁的女子梳的发型。左书侨说:“《武媚娘传奇》中,媚娘初进宫时梳的就是鬟。”侯振兵介绍,鬟分为双鬟、三鬟、扫闹鬟等。
“鬓,有点像男子的鬓角。唐代女子的鬓,最初是直的,中晚唐后就有弯、圆等形状。”侯振兵说。
此外,在唐代,梳子、钗、簪等都作为头饰,插在发间装饰发型。“而在重大节庆,宫廷女子还会在发间插上石竹花、栀子花等鲜花,这在周舫的《簪花仕女图》中也能看到。”

热点内容
蕊肤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发布:2023-08-31 22:03:54 浏览:1333
质地较浓防晒霜怎么使用 发布:2023-08-31 22:00:02 浏览:1032
专业化妆师如何贴双眼皮 发布:2023-08-31 21:58:43 浏览:894
鸡蛋清加什么美白祛斑最快 发布:2023-08-31 21:58:35 浏览:848
资生堂樱花美白淡斑精华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597
孕妇喝什么美白饮最好 发布:2023-08-31 21:55:12 浏览:1526
玛西化妆品怎么样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108
为什么护肤品一旦停了就严重 发布:2023-08-31 21:50:21 浏览:1075
补水什么时间做 发布:2023-08-31 21:47:15 浏览:1072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晒 发布:2023-08-31 21:45:25 浏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