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昆布枳壳白芍是什么方
Ⅰ 痤疮瘢痕怎么治疗
瘢痕性痤疮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今天我就讲解一下怎么治疗这种疾病。痤疮是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普通的毛囊炎差缺和皮肤蠢备感染不同的是,后者容易治疗,病程也很短,普通的抗生素治疗一般都有效。而痤疮炎症消退非常缓慢,严重程度变异也非常大,常常会破坏毛囊皮脂腺结构,轻者可以不留痕迹,较重者可留下色素性印记。
当痤疮形成后,患者经常下意识的用手去挤压(这是错误的,请闻者足戒),而造成局部皮肤有损伤,使皮肤的屏带庆毁障保护功能降低,细菌乘虚而入,继发皮脂腺炎症,使炎症不断加重,直至形成化脓性皮脂腺炎症,在皮脂营腔内组织修复与破坏并存,易致形成疤痕疙瘩,疤痕增生,以及萎缩性疤痕,凸凹不平型疤痕。
现提供瘢痕性痤疮的一验方,仅供参考:
方药:当归,白芍,柴胡,香附,青皮,枳壳,赤芍,半夏,三棱,莪术,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蛎。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当归、白芍、柴胡、香附、青皮、枳壳疏肝理气;赤芍、三棱、莪术、半夏、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蛎活络软坚散结。坚持服用,并保持好的心情,疤痕性痤疮可逐渐消散治愈。
Ⅱ 中医治甲亢的疗法
一、甲亢概述
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的“瘿病”很类似。但中医学瘿病的概念很广,在《吕氏春秋》、《三国志》、《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千金要方》、《三因方》等古代文献中先后沿用了血瘿、气瘿、息肉瘿、石瘿、劳瘿、土瘿、忧瘿、筋瘿等众多名称,这些可以概括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但与甲亢比较接近的当属忧瘿与气瘿。
二、甲亢的中医病因病机
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所谓禀赋不足者与现代所称之遗传因素相似。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肾阳不足,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缨脉则见颈前肿大。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情志内伤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致病雷同。有人统计365例甲亢发病因素,发现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因素,本病之发病多缘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失疏泄一则可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可化火生热伤阴,三则可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终则痰热瘀互结为患,结于颈前则为颈缨肿大(甲状腺肿大),内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之征,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火热伤阴、筋脉失养则见指舌颤抖。饮食不节,多指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证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所谓外邪侵袭者与现代所称感染诱发本病相似,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内伤脏腑,生痰致瘀,上犯缨脉,结聚颈前,则成本病。总之,本病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
三、中医治疗甲亢的机理
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出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有人综合国内有关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
(1)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
(3)抑制能量代谢。
(4)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
四、中医治疗甲亢的适应证
中医治疗甲亢多以内服中药为主,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疗效比较肯定。据近年来1033例的统计分析,疗效在84%~93.8%之间。有人根据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的体会,提出适应症如下:①轻度和中度甲亢(重度甲亢者则中西药同用);②对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因毒性反应无法继续治疗,且不宜手术者;③合并肝病者;④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加重者;⑤甲亢手术后的疗效不巩固,或又有复发者。
五、甲亢的中医基本证型
甲亢的临床症状较多,如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症状及局部症状——甲状腺肿大、突眼等,对如此众多的症状,很难以一法一方来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目的。为了便于临床体现中医治疗的特点,就必须对病人所有症状、体征、脉象及其他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证候规律,分辨出不同的证候,方能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对本病的辨证分型,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不同地区学者的意见不尽一致。统计近年来近50篇甲亢的治疗资料,其分型有气郁痰凝、心肝火旺、心肝阴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胃火旺盛、阳亢风动、胃强脾弱等近40个证型,如此之多,自然使学习者难以掌握。
有研究指出:本病早期多以火旺为主(实火),阴虚次之。病程较长、年龄较大者,多以阴虚为主,火旺次之(偏虚火)。不典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及病程较长且年老体弱者,多以气虚、脾虚为主,阴虚次之。良性突眼为痰气交结,恶性突眼多为肝阳上亢,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多肝郁脾虚,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腺瘤多有气滞血瘀。
综合近年来国内研究的资料,结合作者的体会,本病的辨证分型主要有气郁痰结型、肝胃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阳亢风动型、阴虚火旺型、肝郁脾虚型、痰结血瘀型、心肝阴虚型等八个证型。临床上不少病例常不是单一证型存在,可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型复合存在,在治疗时需注意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方能收效良好。
1、气郁痰结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型的发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痰邪内生结聚于颈前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怕热汗出,颈部憋胀,吞咽不爽,喉间有痰;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散结。方选四海舒郁丸加减,药用:青木香10克,海蛤粉10克,陈皮1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乌贼骨30克,黄药子5~10克,香附15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胸闷、发憋较甚者加厚朴10克,瓜蒌仁10~15克;瘿肿疼痛者加山慈菇5~10克,红芽大戟1.5~3克(散剂每次1克);便溏者加山药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咽喉不适、声音嘶哑者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
2、气阴两虚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的发病多因郁火耗伤气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肿大或不肿大,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气促多汗,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腰膝酸软,便溏纳差,下肢浮肿,指舌颤动;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而无力。治当益气养阴、涤痰散结。以牡蛎散合生脉饮加减,药用:黄芪30克,人参(太子参)5克,白术10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首乌30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桑椹2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0克,瓜蒌仁12克,川芎10克,玄参30克,黄药子5~10克。便溏纳差者加山药30克,扁豆30克,砂仁10克;汗多者加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指舌颤动明显者加生石决明30克、钩藤10克;眼球突出、视物不清者加青葙子10 克,草决明30克。
3、阳亢风动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的发病多因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表现为心悸而烦,发热多汗,性急易怒,口干不欲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头晕目眩,指舌颤动,颈前肿大,目突如脱;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而有力。治当滋阴潜阳,熄风豁痰。方选珍珠丸加减,药用:珍珠母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熟地黄24克,白芍30克,天冬10克,怀牛膝12克,水牛角15克,夏枯草10克,丹皮10克,知母10克,海浮石15克,茯苓3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30克,沉香末15克(冲服),草决明30克,海藻30克,黄药子5~10克,莪术10克,陈皮10克。指舌颤动较甚者加僵蚕12克,全蝎10克;阴虚甚者加阿胶10克,麦冬15克;心烦不寐者加黄连9克,柏子仁10克。
4、肝胃火旺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的发病多因暴怒伤肝,肝郁化火,火邪及胃,炼津生痰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大而柔软光滑,面红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口苦咽干,多食善饥,畏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头晕目眩,指舌颤动,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弦数有力。治当清肝泻胃、育阴散结。方选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龙胆草10~15克,知母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生石膏30克,升麻10克,丹皮10克,连翘24克,玉竹10克,海藻30克,黄连10克,生龙牡各30克,钩藤15克,白蒺藜12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厚朴15克;眼球酸胀者加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心悸较甚者加柏子仁10克,酸枣仁24克。
5、阴虚火旺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的发病多因火郁伤阴,虚火外浮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块或大或小,形体消瘦,目干睛突,面部烘热,咽干不欲饮,多食易饥,烦躁易怒,心悸汗出,头晕失眠,手指颤动,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治当滋阴降火,涤痰散结。方选知柏地黄丸合消瘰丸加减,药用: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夏枯草10克,黄药子5~10克,旱莲草30克,贝母12克,茯苓24克,玄参15克,鳖甲10克,牡蛎30克。心火盛者加黄连10克;大便溏薄、下肢浮肿者加山药30克,苡仁30克;胃火盛者加生石膏30克;气短乏力者加黄芪30克,白术10克,太子参30克;虚火重者加丹皮10克,地骨皮30克,青蒿 10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
6、肝郁脾虚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的发病多因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善太息,胸闷胁痛,脘腹胀满,纳食不佳,便稀或溏,颈前肿块或大或小,或见恶心,呕吐,倦怠乏力,心悸汗出;脉象弦滑,苔白或厚腻。治当疏肝健脾,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0~15克,香附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枳壳 10克,炒麦芽2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厚朴10克,山药30克。肝郁化火兼见口苦口干者加栀子10克,黄连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气郁较甚兼有血瘀表现者加川楝子10克,青皮12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莪术10克;脾虚较甚者加黄芪30克,白扁豆30克,苡仁15克,藿香10克。
7、痰结血瘀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患者病程多较长,缘由气滞痰凝、血脉瘀阻而发病。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块经久不消,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憋气,眼球突出,心烦善怒,喉间有痰,吞咽不爽,食少便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腻,脉沉弦或沉涩。治当理气化痰、活血消瘿。方选海藻玉壶汤加减,药用:海藻30克,海带30克,昆布30克,陈皮12克,青皮10克,半夏10克,贝母10克,连翘30克,穿山甲10克,莪术10克,土鳖虫10克,牡蛎30克,黄药子5~10克,甘草1 0克,砂仁10克。如见面色不华、身倦乏力等气血两虚症状者加黄芪30克,当归12克,党参2 4克,熟地15克;胸闷憋气较甚者加郁金15克,枳壳10克,瓜蒌仁15克;肿块坚硬,移动性小甚或不可移者加山慈菇5~10克,丹参30克,天葵子15克,半枝莲30克。
8、心肝阴虚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证的发病多因痰气壅结、化火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心悸汗出,心烦少寐,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舌体颤动,脉弦细数。治当滋阴益精,宁心柔肝。方选天王补心丹合一贯煎加减,药用:人参5克,玄参15克,生地24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柏子仁30克,五味子10克,辰砂0 5克(冲服),茯苓30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0克,钩藤15克。大便稀薄便次增加者加山药15克,白术10克,苡仁30克,麦芽20克;腰膝酸软者加龟板1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30克,川牛膝12克;气血两虚者加黄芪30克,阿胶10克;心悸较甚者加酸枣仁30克,煅龙骨30克,远志10克。
六、治疗甲亢的中成药
治疗甲亢的中成药较多,是临床医生从不同角度对本病治疗的经验总结,对甲亢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摘录如下:
1.复方甲亢膏
组成: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参、生牡蛎各30克,苏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
适应症:轻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对硫脲类药物过敏的甲亢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不能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缓解后的巩固治疗。
用法用量:上方制成膏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数疗程。
疗效:治疗50例,症状、体征缓解好转率为90.9%,基础代谢率下降有效率为62.5%,甲状腺摄131碘率下降有效率为70%。治疗重度甲亢与抗甲状腺药物并用,可减少后者的毒性反应,缩短疗程。药理学证明:本方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直接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余永谱,等.浙江中医杂志1980;(8)∶360〕
2.复方甲亢宁片
组成:夏枯草、炙鳖甲、生牡蛎、玄参、太子参等。
适应证:主要用于甲亢肝阳上亢、气阴两虚型患者。
用法用量:上方加工成片剂,每次10片,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疗效:用本方片剂治疗甲亢指数简化方案T1>10者30例,最长服药6个疗程,临床治愈11 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服用本药时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实验表明本方具有降低甲亢家兔能量代谢及血中TT3浓度的作用,其药理机制可能为:一方面减弱甲状腺激素靶器官、靶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另一方面加速对已进入血液循环的甲状腺激素的降解。且其中大部分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利用此中药复方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重建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陈梅湘,等.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3)∶147〕。
3 .甲亢丸
组成:橘红100克,清半夏150克,云苓150克,海藻150克,昆布150克,夏枯草200克,煅牡蛎150克,大贝150克,三棱100克,黄药子50克,甘草50克,琥珀10克,朱砂10克。
适应证:因内伤七情,忧思恼怒,日久酿成痰气郁结的瘿瘤。
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日2次,每次1丸。
疗效:以本丸治疗甲亢125例,治愈65例,显效24例,好转23例,无效13例,治愈者最少服药90丸,最多服药180丸。
药物研究表明:本方中海藻、昆布、黄药子、夏枯草均为含碘中药,碘是合成甲状腺素(TH) 的一个要素,在一定剂量限度内,TH的合成量随碘的剂量增加而增加,倘若利用超过了限度则引起相反的结果——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药理剂量的碘,除抑制甲状腺素合成外,还同时抑制TH的释放。甲亢病人在碘剂治疗后,由于TH的合成与释放受到抑制,血中TH水平很快下降,甲亢症状便迅速开始缓解。〔黄泰康.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年〕
4. 昆明山海棠片
用法用量:甲组20例,每日服本品6片(相当于生药2.6克);乙组36例每日加用他巴唑15毫克。疗程4~8周,甲组缓解(临床症状缓解,心率<90次/分,血清T3、T4降至正常)19 例,乙组全部缓解。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3、T4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抗体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吴淦,等.中医杂志 1989;(8)∶36〕
5. 甲亢灵片
组成:夏枯草、墨旱莲、丹参、山药、煅龙骨、煅牡蛎等制成片剂。
适应证:甲亢阴虚阳亢型。
用法用量:治疗组每次服本品7片,每日3次,对照组用他巴唑2片(10毫克)每日3次,并分别用安慰剂2、7片。1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组150例,对照组75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6、14例,显效89、36例,有效23、1 7例,无效12、8例,总有效率为92%、89.3%。心率、基础代谢、TT3、TT4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杨春华.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7 ;(4)∶5~6〕
七、常用于治疗甲亢的单验方
用于治疗甲亢的单方验方数量甚多,遍及古今文献,兹摘录如下:
(1)开结散:猪靥49枚(焙),沉香6克,朱砂49粒(罐煅),橘红12克,共为末。临卧冷酒徐徐服6克。五服见效,重者一料愈。(《本草纲目》)
(2)穿山龙浸膏(每1毫升含生药0.5克):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治疗甲亢5例,连服2~3个月后,突眼症状可消失,余症也均好转。(《中药大辞典》)
(3)黄药子、生大黄各30克,全蝎、僵蚕、土鳖虫各10克,蚤休15克,明矾5克,蜈蚣5条,共为细末,用醋、酒各半调敷,保持湿润,每料药可用3日,7料为一疗程。〔蒋立基中医杂志 1987;(1)∶16〕
(4)治突眼性甲状腺肿方:大熟地30克,当归、枸杞子各15克,羌活1.5克,泽泻5克,每日1剂,连服2~6个月。〔徐福松中医杂志 1987;(1)∶16〕
(5)甲亢灵片:由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怀山药15克,旱莲草15克,紫丹参15克组成,制成糖衣片,每片0.25克,含量相当于生药5克。每次7片,每日3次口服。〔刘翠荣,等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12)∶739〕
(6)蒲公英60克,水煎2碗,温服1碗,剩下一碗趁热熏洗,每天1次。治疗甲亢术后突眼加重症3例,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 1980;(8)∶362〕
(7)原料:壁虎2条,白糖适量。烹制方法:将壁虎去内脏洗净,炙干后研成细末,加白糖用开水冲服。
食用方法:每次1克,隔天1次,连服数天。
八、含碘中药在甲亢治疗中的使用
中医治疗甲亢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表现,辨证选药,诸如疏肝理气、滋阴降火类药物;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类药物;益气养阴、温阳益气类药物等,其中包括含碘中药海藻、昆布、海带、紫菜、柳叶、黄药子、夏枯草、牡蛎等。临床实践表明这些不同类型的药物对不同证型的甲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甲亢生理病理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含碘类中药治疗甲亢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一种为否定观点,认为含碘的中药方剂,其含碘量远超有效剂量,其不仅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还抑制了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内的释放,使血中甲状腺素含量很快下降,症状迅速缓解,如持续投用含碘浓度高的药物,甲状腺素的合成从碘的抑制下逸脱,使甲状腺内甲状腺激素的积存与日俱增,大量积存的甲状腺素释放入血液中,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骤增,可引起甲亢的复发、反跳。二是主张采用含碘类中药,认为含碘中药不仅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还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使血中的甲状腺素含量迅速下降,促使症状缓解,且中药的应用是建立在证候的基础上,并非单纯依附含碘成分为依据。故而笔者认为:在评价中药应用及疗效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似较单纯的以药理成分为依据更合理,更切合实际。临床实践表明:含碘类药物并不是甲亢的禁忌证,甲亢危象的治疗,短期突击给予碘剂,甲亢术前准备也将碘剂作为重要程序,就是例证。关键是含碘中药运用的适应证要很好地掌握,含碘类中药的主要作用在于软坚散结,消除肿大之甲状腺,完全不含碘的方剂对甲状腺肿大之消散则较为困难。有人指出含碘中药适应证为:甲亢伴有甲状腺肿大者,待其阳亢症状有所缓解,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候时,可投含碘中药以软坚消瘿,采用少量含碘方剂,既有碘的药理作用,又有其他药物相伍,与碘协同,变弊为利,从而提高疗效。
Ⅲ 恳求治疗肺癌的偏方
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发热,胸闷,气急,甚至全身疲乏、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临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丹皮、生地各12克,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参、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带,各15克。水煎服,日l剂,早晚服昌绝漏。
本方滋阴清热,化瘀散结,对肺癌治疗有效。
[方二]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枣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绞取汁液,大枣去核,生姜切片,备用。先煮桑白皮、姜枣,煎取汤液,加米煮粥,临熟时点入杏仁汁,再继续煮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止咳平喘,补中养胃,防癌抗癌。本药膳可作为呼吸道癌症、肺气肿、肺心痛患者宏伏的辅助食品。
[方三]
鱼腥草30克,瓜蒌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蛎、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龙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为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软坚化痰,解毒散结。
[方四]
夏枯草、海藻、海带、生牡蛎、石见穿、徐长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蒌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铁树叶、蜀羊泉、望江南、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清热解耐烂毒,化瘀散结。
[方五]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抗癌消肿,对肺癌有效。
[方六]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黄10克,七叶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鱼腥草印克。将紫草根、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黄和匀。每次15克,日服3次。
本方清热解毒,对肺癌有效。
[方七]
仙鹤草、蟾蜍、人参若干。将药制成片剂,每片合生药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连服数月至1年。
本方功能补气扶正,解毒消癌,对肺癌有效。
[方八)
核桃树枝60克,草河车、女贞于、白花蛇舌草、淡竹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解毒抗癌,对肺癌有疗效。
[方九]
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橘梗、桃仁、红花、牛膝、三棱、莪术各12克,生地、浙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本方功能行气活血,化瘀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
白花蛇舌草、猫爪草各20克,黄芩15克,猪芩、大蓟、小蓟各20克,三七6克(冲服),元胡、黄芪、党参、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宫2条(为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散结消癌,适用于肺癌。
[方十一]
红参、田三七各200克,菟丝子400克,穿山甲、浙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纸、龟板、黄芪、茯苓、巴戟天、威灵仙、金樱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叶一枝花300克,天竹黄、海马、五味子、陈皮各100克。将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
本方功能解毒化痰,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二]
炙黄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参、香附、神曲各10克,瓜蒌、色腥草、川贝母 各20克,白蔻、陈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参、炙甘草各4克,九香虫、桑叶、炒菜菔子各10克,灯草、竹叶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本方功能补气托毒,化痰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三]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50克,蜂房25克,鱼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贝、瓜蒌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消痰,解毒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四]
生黄芪30克,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蝉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益肺养阴,抗癌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五]
半枝莲、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参15克,麦冬、双花、云苓、党参各9克,怀山药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补气养阴,解毒抗癌,适用于肺癌。
[方十六]
老母鸡1只,蟾蜍4只。把蟾蜍切碎喂鸡,如鸡不吃就用手往鸡嘴里填食。4-5日后鸡呈嗜睡状即杀鸡,去五脏加食盐炖熟,吃肉喝汤。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适用于肺癌。
[方十七]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叶18克,陈皮、生姜、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呕,适用于肺癌咳嗽剧烈,胸疼气短,略脓样痰者。
[方十八]
七叶一枝花30克,半枝莲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龙葵30克,三棱、莪术、茵陈、当归、丹参、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祛湿,适用于原发性肺癌。
[方十九]
雄黄15克,乳香、没药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条,蜗牛10克,全虫15克,血竭、轻粉各2.5克,朱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黄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将朱砂、冰片、轻粉及麝香共研细末,再将其他药物研成细末混合,用面粉作粘合剂,调制成丹。口服,每次2——3克。每日 1次,饭后服。先从小剂量开始,渐加至常用量。服药期间忌葱、蒜、韭菜、辣椒等。
本方功能化痰解毒,软坚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二十]
雪梨250克,鱼腥草60克,食糖适量。生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将鱼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将梨置入药液内加入适量食糖后用文火烧煮,待梨完全煮烂即可食用。
本方润肺清心,清热解毒,适用于肺癌患者。
[方二十一]
南北沙参各、天冬、麦冬各30克,瓜蒌皮、大贝、桑白皮各15克,仙鹤草、鱼腥草、 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蓟炭10克,半枝莲2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功能养阴清热,软坚散结,适用于肺癌阴虚内热型。
[方二十二]
(1)干蟾皮、藤梨根、鱼腥草、银花各30克,沙参、天冬、麦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
(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
(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莲30克,泽兰10克,全虫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
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剂。
本方功能滋阴清热,软坚化痰,适用于肺癌。
[方二十三]
(1)槐木、并头草各30克。
(2)紫河车、生地、熟地、茯苓、猪苓、泽兰、紫贝齿、首乌、生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公丁香、白术、神曲、麦芽、山楂、内金、阿胶、生玳瑁、芦荟、贝母、麦冬各9克,余粮石、牡蛎各30克,砂仁、人参、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方连服7天后交替使用。
本方功能补气养血,抗癌,对肺癌有一定疗效。
[方二十四]
生地、五味子、北沙参、王不留行子、麦冬、公英、石见穿、百部、徐长卿、地骨皮、南沙参、望江南、野菊花、怀山药、白花蛇草、煅牡蛎、夏枯草、海藻、海带、元参、花粉、丹参、川贝、炙山甲、制鳖甲、蜀山羊、丹皮、鱼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养阴清热,软坚散结,适用于原发性支气管肺,苗。
[方二十五]
I号方:葶苈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壳、茯苓、赤芍各20克,马兜铃、本通各15克,麦冬、泽泻、制大黄各25克,怀牛膝135克,半枝莲、石见穿、侧柏叶、仙鹤草、苦参各75克,蒲公英、龙胆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蒌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
Ⅱ号方:龟板60克,全蝎、白花蛇舌草、地鳖虫各45克,蜈蚣16条,活腹蛇1条,活癞蛤蟆4--6只,活甲鱼1只。
Ⅲ号方:石见穿、半枝莲、七叶莲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麦冬、大贝母、玄参各30克,香附子、陈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参、冬虫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红枣3枚。
I号方水煎代茶饮,每剂服2天。Ⅱ号方加水煨至甲鱼烂为度,每剂浓汁服2--4天。甲鱼肉可吃。Ⅲ号方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扶助正气,解毒抗痼,适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
[方二十六]
三棱、莪术、丹参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黄廖虫丸12克(包),石见穿30克,大黄9克,羊蹄根、铁树叶各30克,蜈蚣3条。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活血破瘀,软坚散结,适用于原发性肺癌。
[方二十七]
桑叶、紫菀各15克,象贝母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咯血加白及15克,阿胶10克,大小蓟各、藕节炭、气虚加黄芪、沙参各30克;痰多加南星10克,海浮石15克,发热加生石膏60克,山药、地骨皮、青蒿各15克;胸水加赤小豆、石韦、茯苓、芦根各30克,葶苈子12克,大枣7枚。
本方功能化痰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二十八]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铺地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红各9克,麦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蛎、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参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解毒化痰,散结抗癌,适用于肺癌。
Ⅳ 能治前列腺炎的中药方
前列腺炎 严重威胁着男性的 健康 ,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很多,我们每天都能从各大媒体上接触很多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今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能治前列腺炎的 中药 方,希望能帮到你。
能治前列腺炎的中药方
湿热 下注型:
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 清热 利湿,方选八正散加减:木通7克,车前子10克,扁蓄10克,瞿麦10克,滑石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甘草5克。
脾虚湿盛型:
症见小便流浊,面色不华,肢体困倦,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健脾利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4克,薏苡30克,砂仁7克,泽泻15克,当归10克,坤草30克,陈皮10克。
气滞血痪型:
症见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舌紫暗,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选少腹逐瘀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小茴香6克,川楝子10克,乌药10克,赤芍12克,泽兰15克,蒲公英30克。
肝肾阴虚型:
症见尿道口常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肝肾,清泄相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克,黄柏10克,土地黄30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茯苓30克,制首乌15克,黄精15克,白藤10克,丹参15克。
肾阳不足型:
症见小便淋涩挟精,畏寒,腰膝酸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胖,脉沉弱。治宜温肾 壮阳 ,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10克,菟丝子10克,仙灵脾10克,杜仲10克,黄精10克,当归15克,山药15克,茯苓24克。中药治疗前列腺炎的缺陷主要也是药物难以穿越前列腺脂膜,需要长期服药,且治疗效果不明显。
【 男科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多由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彻底或长期轻度前列腺炎未加介意演变而来。求诊时多因前列腺炎加剧而以局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本病因慢性炎症刺激,腺体包膜增厚,药物很难弥散于腺体内,所以治疗上比较困难,治愈停药后常易再复发,故疗效较差。现介绍一些验方如下,以供参考。
1、清肾汤加味:
知母、黄柏各12克,龙骨、牡蛎、茜草各12克,杭芍、山药各10克,海螵蛸、泽泻各9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20天为1疗程。可 随证加减,服药期间每天大便后以热水坐浴1次。
2、白浊方:
王不留行、黄柏、败酱草、蒲公英各25克,丹皮、穿山甲、皂刺、赤芍、延胡索各15克,木香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若阴虚者加龟板、枸杞子、女陆雹贞子;阳虚者加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气虚 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并辅以理疗、超声波,每次15分钟,10-15次为1疗程。或热水坐洛。适用于湿热血瘀型,有效率达90%。
3、败酱草合剂:
败酱草、马齿苋、马鞭草各30克,生黄芪、炒延胡索各15克,川牛膝、丹皮、枳壳各10克,蜂房6克。水煎,每日1剂,日分2次温服。
可配伍外治法:
用野菊花、苦参、马齿苋、败酱草各30克,延胡索15克、当归12克,槟榔10克,加水煎成1500-2000毫升,坐浴30分钟,每晚1次。亦可局部 按摩 ,每周1次,4次为1疗程。适用于湿热蕴结型慢性前蠢纤列腺炎,总有效率达86.7%。
4、清利理化汤:
川栋子、川牛膝、刘寄奴、桃仁、甘草、黄柏、小茴香各10克,薏苡仁、白芍各20克,败酱草、熟附子各30克,瞿麦、玄胡各15克。
加减:早档帆
若尿道灼热痛者用去附子、小茴香,加滑石;若小腹及睾丸坠痛、气短者 加黄芪、党参;前列腺有结节者加醋鳖甲、鸡内金。水煎,每日1剂,日分2次温服。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5、参苓六黄汤:党参、茯苓、黄芪、黄精、车前子各15克.蒲公英10克,怀牛膝12克。水煎,每日1剂,日分2次温服。适用于气虚型慢性前列腺炎。
6、复方紫草膏:
紫草3O克,红花1O克,穿山甲10克,乳香、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患者取胸膝位,以1:1000新洁尔灭棉球消毒会阴3次,术者戴无菌手套,取药3~5克,捏为团块,蘸少许石蜡油或 植物 油,以食指将药自肛门塞入送至直肠前壁,均匀涂于前列腺附近直肠壁,嘱病人休息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上药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可间断重复,总有效率达82.5%。
【治前列腺肥大秘方 】
2.1 舒肝散结方
【来源】印会河,《 中医 内科 新论》
【组成】柴胡9克,丹参、赤芍、当归各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玄参15克,川贝母3克(分冲),夏枯草、海藻、昆布、海浮石(先煎)各1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舒肝散结。
【方解】本证多见于老年,大多与肝有关。故方用柴胡舒肝解郁;当归、赤芍、丹参,理肝经之瘀血,此因前列腺部乃肝之经脉所在也。牛膝引药下行;牡蛎、海浮石、玄参、川贝母、夏枯草、海藻、昆布等同有软坚散结之作用,以消肿块。诸药合用,共奏舒肝散结之功。
【主治】前列腺肥大(前阴症积),小便癃闭不通,多先由小便滴沥不尽开始。多见于老年。苔腻,脉弦有力。兼治乳腺增生、肋软骨炎、 子宫肌瘤 、颈淋巴结炎等。
【加减】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外加肾金子5粒(桂圆肉包裹),一次服下,有利提高疗效;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去牛膝,加蒲公英、全瓜蒌各30克;子宫肌瘤,加泽兰叶15克,茺蔚子30克;颈淋巴结炎,去牛膝,加桔梗、枳壳各9克。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印氏已将本方列入临床“抓主症”之方,见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小便癃闭病人,率先用此效果良好。同时上述各病,随证加减,效果亦佳。
2.2 愈癃启闭汤
【来源】董平,《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芪9~30克,肉桂3~9克(后下),熟军5~9克(后下),桃仁9克,川牛膝、炮山甲各9~15克,王不留行、虎杖各15克,夏枯草30克,沉香3克(后下),橘核9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空腹温服。
【功用】温阳化气、散结利窍。
【方解】老人癃闭由前列腺肥大而致者总由肾衰而来。一因肾衰必然下焦虚寒,致令气凝血瘀并与败精,湿痰互结而不化,积久成块,可以阻塞水道;二因肾衰必然气化不及州都,致使膀胱藏津液而不能出;轻则涓滴不利而为癃,重则点滴全无而为闭。可知此证性质属于本虚标实。本方用黄芪、肉桂温阳化气以扶其本;大黄、桃仁、川牛膝开下焦瘀结以治其标,两路皆为主力。虎杖、夏枯草能化败精、消痰积;山甲、王不留行尤能下走厥阴经络,消肿散瘀,通利关窍,故均用为辅佐,以奏软坚散结通关利窍之功。更用沉香、橘核为使,沉香能导引主药直达下焦,温肾化气,散结导滞;橘核,专入肝肾,擅长消肿止痛,用于癃闭则有行气通关之效。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若加减得法,投之多效。
【主治】老人癃闭证因前列腺肥大而致者。
【加减】①辨阴阳寒热。老人癃闭以阳虚为多。若有肾阳偏虚见症,可加仙灵脾、益智仁、巴戟天、桑螵蛸、生鹿角,甚者加附子、鹿茸粉等,以鼓舞肾气,助阳通窍。若为中焦阳气偏虚证,常重用黄芪,加人参、炙甘草;如有中气下陷见证,应去熟军、桃仁、川牛膝、沉香,而加升麻、柴胡、桔梗以升举清阳,则浊阴自降。若遇偏阴虚内热者,芪桂当用小量,再去熟军、桃仁、山甲、沉香、桔梗等味,另加知母、黄柏、生熟地、元参、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之属,用以滋肾坚阴,使其阴液得复,则阳能化气,癃闭自通。②辨标本缓急。本方是根据扶正祛邪的一般原则进行组合的,然而临床所见在标本缓急之间多有差异。本虚为着者,如何加减已如前述,现就常见的两种标急证候介绍加减 经验 如下:一为有瘀结重证见症者,当重用方内散结开窍药量,再配加归尾、赤芍、泽兰、琥珀、地龙、蜣螂粉等味,以增化瘀之力;甚至加土鳖虫、水蛭,攻坚破症。若瘀阻兼挟痰结,尚可加牡蛎、昆布、海藻、元参、贝母、海蛤壳等以助其消痰散结。二为并发湿热淋证者,此因水湿久郁膀胱化热而来,应去黄芪、沉香,肉桂当用小量,加黄柏、知母滋肾通关,另加石韦、扁蓄、瞿麦、琥珀、滑石、甘草梢以清热化浊通淋;热毒盛者,再加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穿心莲等清热 解毒 渗湿药类,待标证缓解,再顾其本。
【疗效】临床屡用,近期疗效显着。若在症状缓解后,连用几料丸方以资巩固,远期疗效亦佳。
【附记】由其他情况发病的另有治法,不宜滥用此方。
2.3 消癃方
【来源】张寿水,《中医杂志》(7)1989年
【组成】沉香2克(后下),肉桂1.5克(后下),黄柏、知母、石韦各9克,车前子12克,当归9克,王不留行、赤芍、白芍、菟丝子12克,巴戟天各12克,皂角刺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化瘀、利湿降浊。
【方解】本方由《金匮翼》之沉香散和《兰室秘藏》之滋肾通关丸化裁而成。尤适用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癃闭。该证多由肝 肾亏 虚,热瘀结于下焦、壅闭而成。方中取沉香降气开结、破瘀;配以肉桂、菟丝子、巴戟天、黄柏、知母益肾泻热;石韦、车前子利湿降浊;当归、王不留行、赤芍、皂角刺活血化瘀;白芍、甘草敛阴缓急止痛;且甘草调和诸药,皂角刺利关开窍。诸药合用,共奏益肾泻热,利湿降浊,活血化瘀,开结利窍之功。
【主治】癃闭(前列腺增生)。
【疗效】临床屡用屡验。若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附记】①治疗期间,忌酒及辛辣食物;②煮药法:上药除沉香、肉桂外,其他药物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然后加入沉香、肉桂,稍沸即可。每剂煎2次,将两次煎液混合即可服用。
2.4 老人癃闭汤
【来源】晁中桓,《千家妙方·上》
【组成】党参24克,黄芪30克,茯苓12克,莲子18克,白果9克,萆薢12克,车前子15克,王不留行12克,吴茱萸5克,肉桂6克,熟地30克,肉苁蓉15克,甘草梢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脾、温 补肾 阳、涩利同用。
【主治】前列腺肥大并发尿潴留。
【加减】因 尿道感染 小便热痛者,加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小便带血者,加地榆炭12克;小便混浊者,加益智仁12克;全身水肿者,加陈皮、大腹皮、通草各10克;因服药食欲减少者,加陈皮10克,砂仁9克。
【疗效】治疗65例,治愈40例,好转11例,无效6例,转作手术治疗3例,记录不详5例。治愈病例中,有4例复发,再服原方治疗仍有效。服药最少2剂,最多30剂,平均10剂左右。
2.5 宣导通闭汤
【来源】查玉明,《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黄芪75克,车前子30克,甘草20克,升麻7.5克,淮牛膝25克,淫羊藿15克,滑石2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头煎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再煎20分钟。每次取汁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功用】益气升清、利水通闭。
【方解】老年前列腺肥大,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尿路感染和慢性 肾功能 不全。此多由脏腑虚衰,无以助阳通窍,肾气不足,阴无以化,开阖失调,则小便不利。本方立意不是单纯利尿,功在上开肺气,以司肃降;升举中气,以升清降浊,清气升,则下窍自通,乃下病上取之法。本方系由《医林改错》黄芪甘草汤化裁加味而成。方中以黄芪为君,升气补中,助阳化气;车前子主气壅利水道。两药一升一降,下走膀胱以行水;甘草补三焦元气,可升可降,助气化通其闭塞为佐;升麻上行,气升则水降;牛膝下行,活血通脉,以助升降之机;淫羊藿主阴萎、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配滑石利窍,能行上下表里之湿,尿道涩痛可除。全方补气力专,升举元气,化气行水,使小便通利。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若大 便秘 结,加肉苁蓉20克;尿道涩痛,加蒲公英25克,木通10克;咳喘加杏仁、细辛各5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着。一般服3~5剂见效,6~10剂可愈。
2.6 双虎通关丸
【来源】张锡君,《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琥珀粉、虎杖、当归尾、桃仁、石韦各10克,海金砂、大黄各15克,地鳖虫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蜜丸,每丸重10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用葎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煎汤送服。
【功用】通瘀散结、清热利水。
【方解】方中地鳖虫、桃仁、当归尾、琥珀等活血化瘀药,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利于对肿大包块的吸收和排泄;同时又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对肿大包块的分解、吸收。大黄、虎杖、琥珀也有通瘀之功,其中大黄、虎杖兼能泻下,琥珀粉兼能利水通淋,加入石韦,海金砂,利尿功能更着。佐以葎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预防或控制感染。老年人正气不足,故用蜂蜜益气和中,缓和药性。诸药合用,不仅能活血通瘀散结,且能通利二便,排除瘀毒。
【主治】前列腺增生症。
【加减】若伴有动脉硬化、 冠心病 、高 血压 者,另加海藻30克,煎汤送服。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佳。
【附记】本方祛邪有余,扶正不足,若配合六味、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服用,或许收效更着。
2.7 前列汤
【来源】梁剑波,《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益智仁、淮山药、黄芪、白术、党参各30克,桑螵蛸、山萸肉、杜仲、续断、熟枣仁、五味子各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
【用法】上药用淡盐水拌过,蒸透晒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克,开水送下,日服2次。8岁以下小儿,药量减半。
【功用】温肾补精、约制膀胱。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山药健脾益气、运化水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煅龙牡有益肾固精、缩尿之功;杜仲、续断、山萸肉、熟枣仁,补肝肾、益精气。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固精,缩尿之功。本方以补为主,通过补肾,使之气旺,司小便功能正常,故不治肥大而肥大自消。故以虚证为主者,本方最为合拍。
【主治】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症。
【疗效】多年来以本方治疗老年人肾气虚寒,夜多小便,脬气不固,颇验。治肥大效佳。
2.8 清利化瘀汤
【来源】吴光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扁蓄、瞿麦、车前子、冬葵子、丹参各15克,滑石、山栀、泽泻、王不留行、泽兰、牛膝、桃仁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各煎20~30分钟,共取汁300~400毫升,分2次口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清热利湿、通经化瘀。
【方解】本病病位在下焦膀胱,病因为湿热,病机为瘀血败精聚结。热、湿、瘀互结,治当以清热利湿、通经化瘀为主,故方中以八正散清热利湿为主,清利下焦膀胱之湿热,不用八正散难以奏效;通下焦之经脉,化下焦之瘀血,选用王不留行、泽兰、桃仁、牛膝、丹参功能尤佳。故而切合病机,收效颇佳。
【主治】前列腺肥大。
【加减】若血象检查白细胞升高者,加金银花15克;小便镜检有白细胞、脓细胞者,加蒲公英30克,败酱草20克;体温在38.5℃以上者,加生石膏30克;伴 咳嗽 气喘者,加桑白皮15克,黄芩、杏仁各10克;小腹胀痛明显者加乌药、川楝子各10克;小便混浊如米泔者,加萆薢15克;大便秘结者,加酒制大黄10克。
【疗效】治疗33例,临床治愈(小便通畅,症状消失)25例;好转(小便通畅,但夜尿仍较多,小腹略有不适)8例,全部有效。服药最少者6剂,最多者40剂,平均25剂。
2.9 补肾软坚活血汤
【来源】常培华,《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核桃夹30克,鳖甲(先煎)、熟地各20克,肉桂3克,黄柏、知母各10克,芒硝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赤芍15克,川牛膝、皂刺、王不留行、车前子、甘草各10克,竹叶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肾软坚、活血祛瘀。
【方解】前列腺肥大尿潴留,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大多属纤维组织增生,与性激素有关。目前国内外医家较统一的观点认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因睾丸发生萎缩,体内性激素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前列腺增生肥大。中年人前列腺肥大多因性生活频繁导致前列腺反复充血,引起睾丸提前收缩诱发前列腺组织增生,或经常尿路感染 膀胱炎 ,细菌由前列腺的排泄管侵入腺体内部引起前列腺炎,长期遭受炎症慢性刺激导致腺体纤维增生,压迫尿道,造成尿路梗阻。此病中医属“癃闭”范畴。其主要机制为 肾虚 膀胱蓄热瘀结,气化失司,影响三焦决渎,导致小便不利,甚则小腹膨隆,小便点滴不出。方中黄柏、知母、肉桂为通关丸,功能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桃仁、红花、赤芍、川牛膝、王不留行、车前子、竹叶活血化瘀,通淋利尿;核桃夹临床反复验证有攻坚,散结、通窍作用;配皂刺、鳖甲、芒硝更增强活血软坚散结之力;竹叶、甘草清心利尿,缓急止痛。诸药合而成方,补肾软坚以护正,活血祛瘀以散结,标本兼治,故而用之效佳,疗效满意。
【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尿潴留所引起的小腹膨隆,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点滴难出,小腹部、会阴部、腰骶部酸胀刺痛等。
【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
【疗效】本组病例(34例)全部有效,其中临床治愈(尿频、尿急、尿痛消失,尿液顺利排出,随访半年以内未复发)31例;显效(尿能排出,但小腹部不适,尿频仍然存在,半年以内时有反复)3例。本疗法,轻者3~5剂,重者10~15剂可愈。
Ⅳ 能治疗风湿的中药方
风湿 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 疾病 ,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能治疗风湿的 中药 方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能治疗风湿的中药方
1. 三百年祖传中药秘方:治疗风湿 浸酒药配方
每次一副,泡20斤酒,一个月后可饮用闭型
续断 10克 八角10克 陈皮 10克枣仁10克 甘草5克 木瓜20克 防己10克 羌活20克 白芍10克 枸杞30克 杜仲15克细辛10克 熟地 30克 茯苓10克 秦艽10克 玄参 15克 独活 10克 黄芪30克 川芎10克 威灵仙15克 肉桂10克 大枣 5枚 牛膝 15克 当归30克 党参 20克
2. 治疗风湿特效方:二妙汤-----治一切风湿瘫痪筋骨疼痛无不神效。
生甘草 威灵仙各一斤,用水一石将药煎成半石,滚入大缸内用板凳坐其中,周围用布包住, 乘热熏之。待水温降到不烫时,再 用药 汤将浑身洗透。务使汗出即愈。治疗时要在封闭的房间里进行,切忌见风。
轻者1次,重者也不过3-7次即可根治。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三代祖传】治疗风湿 骨病 秘方,治疗各种疼痛一抹灵
【配方】: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公斤,75度酒精15公斤,二甲亚轿御猜砜4公斤。
【用法】:共研细末拆亮,用酒精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搅拌后密封三天后即可使用。每天抹患处三至五次。
【方解】:本方对于风湿骨病特效!哪里疼痛抹哪里五分钟见效,可治疗一切疼痛(头痛和肚子疼除外)立竿见影!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患者可以按照比例适量配制即可!
【来源】:此乃沂蒙山区老 中医 三代祖传特效方。特此公开,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摆脱痛苦。
【温馨提醒】:此方只能外用,不能内服。如果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果不慎口服、后果自负!
【献方人】:李医生山东临沂
【三代祖传】治疗风湿骨病秘方一抹灵
配方: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公斤,75度酒精15公斤,二甲亚砜4公斤。
用法:共研细末,用酒精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搅拌后密封三天后即可使用。每天抹患处三至五次。
方解:本方对于风湿骨病特效!哪里疼痛抹哪里五分钟见效,可治疗一切疼痛(头痛和肚子疼除外)立竿见影!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患者可以按照比例适量配制即可!
温馨提醒:此方只能外用,不能内服。如果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果不慎口服、后果自负!
远离骨病“黄金6法”
很多人认为,风湿、 关节炎 这些疾病是和老人的“专利”,跟我们年轻人没啥大关系,这你就错了。同样的,很多年轻人也患上了各种颈椎、腰突等骨病,这不得不让我们好好反省一下。掌握一些基本治骨病的方法,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预防 颈椎病 】
取葛根、粳米、薏米仁各50g,刺五加15g。首先将刺五加和葛根熬制出药汁,与粳米、薏米仁一同倒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粥。食用的时候可以加点白糖,经常吃这种粥,能够有效的预防颈椎病,对轻微患者,还有治愈效果。
【骨刺】
取一个玻璃瓶,洗净消毒,加入400ml米醋和50g铁锈,密封浸泡一个星期。7天过后,把混合泡的药液涂抹在骨刺患处,并用一个热水袋进行热敷。每天按照这种方法2次,半个月以后骨刺就能治愈。
【炎症型足跟痛】
取新鲜仙人掌一片,去除刺和绿皮,将里面的瓤掏出,敷在足跟痛患处,并用塑料布密闭包扎,裹上纱布,12个小时以后再揭去。本方只适用于炎症导致的足跟痛,10天即能断根。
【类风湿】
取蓖麻子40粒,大刺菜叶7片(去除叶片上的毛),将二者混合一起,放进捣盘中捣烂,用纱布包裹,擦拭类风湿患处20分钟即可。可能第一次擦拭的时候,会出现小水泡,这就是寒毒。几天以后,等它完全消除在擦一次,类风湿会有很大好转甚至痊愈。
【腰突病】
取全蝎、红花、五加皮各30g,制草乌、制川乌、细辛各10g,狗脊50g(上述均可在中药店买到)。然后浸泡在5斤白酒中,一个星期以后即可饮用。每天早晚各喝10ml,越喝到后面,就能感觉腰间越来越轻松,一般喝完全部,腰突即愈。
【股骨头坏死】
准备(红花、川断、朱砂、三七、儿茶、熟地各9g;海马、没药、马钱子、乳香、土元各6g;血竭12g,白芍30g),将上述药材全部捣碎,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以后调制成丸状。一共制成45颗,一日3次,一次一颗。半个月以后,股骨头坏死即可修复。
一份坚持,一份收获。相信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都会 成功 战胜它。
终于来了,针对骨病的7大妙方
脚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可能是站立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的。那么,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呢?去医院就医是其中一种 办法 ,还可以运用民间 偏方 ,轻松解决我们的痛苦,一起来学学吧!
1:缓解腿脚酸痛
如果你是坐的时间太长导致双脚酸痛,可以用清凉油擦拭双脚,即能减轻脚部的酸痛;如果你是运动像爬山之类的导致双脚酸痛,可以把脚板弓着,下面放一个空酒瓶来回滚动,能够很快消除脚部疲劳。
2:治腿酸腿软
取小茴香30g,红花椒40粒,用小火炒黄,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用文火炼成膏状。每次服用的时候取5g,用开水冲服,一日2次,对治疗腿酸腿软有特效。
3:治风湿症
准备50g樟木屑,洗净以后,泡在1000ml60°的白酒中,密封泡制半个月以上。等到药酒的颜色逐渐变红,即可用来擦洗患风湿的地方。晨起和睡前各一次,只需要一个星期,风湿就有很大的好转。
4:治关节炎
将葡萄干放在浅口的杯子里,然后倒入白酒浸没,敞口7天。在这7天以内,要不定时的搅拌几次。等到7天一过,将葡萄干捞出,放进有盖子的杯子里,每天食用20粒左右,半个月关节退肿明显,坚持食用,关节活动自如。
5:治类风湿
取鳖壳一个,放在锅内炒黄,趁热捣碎,然后研磨成粉。每天早晚煮稀饭,把鳖壳粉撒在粥上,一口喝下,长期坚持食用,对类风湿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6:治 肩周炎
取50g干竹花,放进煲罐里,加入半罐清水,用大火烧开。接着倒出里面的药汁,温度适合即可饮用,早晚各一次。还可以把白酒与竹花按照2:1的比例泡制一个星期以后,即可在吃饭的时候饮用一小杯,这样对肩周炎的康复效果更佳。
7:治颈椎病
将1500g黄豆晒干,装进一个大小适合的棉布袋中,然后做成一个枕头。睡觉的时候,把枕头中间压低一些,高度略低于自己的一个拳头,睡下后两个肩膀顶住在枕头的两边,先要保持仰睡的姿势,由于在睡梦中不自主的活动身体,使得一粒粒的黄豆始终在 按摩 颈部。
在未来,风湿、肩周炎等等这些关节性的疾病会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与习惯所导致的。但我相信,运用正确的 治疗方法 ,肯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民间治病的绝技秘方,简单实用
一、刺血救命法,简单实用,孝子必读!
如果你关心你的父母,就应该好好看看,事后的补救 措施 都显得太晚了。了解知识,预防意外,有备无患!
老人一旦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破裂,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张,无论患者在什么地方,都不要搬动,因为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以防止再摔倒,这时再开始刺血急救。家中如有注射专用的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针,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 穴位 ,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刺,一定要刺出血来,如不见血,可用手挤。等每个手指头都流出一滴血来,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 自然 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耳朵,直到把耳朵拉红,然后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院,一路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脑部微血管就破裂了。如果吉人天相,保全老命,容得勉强行动,那得要靠祖上的庇荫了。
刺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医师夏伯挺先生公布的。且经自己亲身实验,敢说百分之百有效。大概是民国六十八年,一位在台中逢甲学院任教的教师,有天上午正在上课,一位老师跑到教室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刘老师快来,主任中风了!”他立刻跑到三楼,看到陈幅添主任气色不正,语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显的是中风了。立即请工读生到校门外的西药房,买来一支注射用的针头,就在陈主任十个手指头上直刺。等十个手指尖儿都见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约几分钟以后,陈主任的气色就变过来了,两眼也有神了,只有嘴还歪着,他就拉搓陈主任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就在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待两耳垂都流出两滴血来,奇迹就出现了,大约不到三五分钟,他的嘴形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楚了。又让陈主任静坐一阵子,喝了一杯热茶,才扶他下楼,开车送到惠华医院,打一罐点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学校上课了。一切照常工作,毫无后遗症。反观一般 脑中风 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颠簸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终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刺血救命)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时间内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这是个救命的方法,希望大家互相转告、转帖,功德无量!
二、绝技验方
作者: 朴古子
绝技大公开, 天下 第一招,全国首次揭密,一用灵验无比
1.急性 乳腺炎 挂药立消
鲜坤草(益母草)、鲜一见消(白花丹)各等量捣烂,用布包隔衣挂前胸或挂在所呆的椅脚上、床头上,使之近身即可,勿融及皮肤,在未发脓以前用药,十几分钟开始痛减,二到五小时全消。有些病人吃药打针无效后,改用此法神奇无比。我用本方治此病无不应手取效,名传百里,争相求索。
2.带状疱疹一蘸即愈
水韩信草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取汁蘸患处,一至三次痊愈,而且无任何后遗症。临床应用一般一次治愈,目前我所看到的任何书籍尚没有如此佳效的报道。
3. 腮腺炎 屡试屡效
板蓝根、生石膏各30克,柴胡、蚤休(七叶一枝花)、葛根各15克,牛蒡子、天花粉、升麻、黄芩、连翘、桔梗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服本方时,配合灯火灸角孙穴,有特效。热毒壅盛,大 便秘 结者加大黄6各(后下);热毒较重,见壮热、局部肿胀热痛较甚者加大青叶15克,金银花10克,石膏可加大用量;睾丸肿痛者加龙胆草、荔枝核、桔核各10克;腮部坚硬漫肿加昆布、海藻各10克;腮腺硬结或合并颌下淋巴结炎加浙贝10克。本病流行期间或接触过病人,可采用板蓝根、金银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天,有预防作用。
4、病毒性心肌炎单药可愈
每日取黄芪30—50克,水煎服,连服三至五个月痊愈。为特效专方,已救人无数,万勿轻视。
5、黑木耳一味治 骨折
昔父亲出外云游,遇一长者,传父一秘方:黑木耳一味,加红糖,以竹筒捣,共捣如泥,外敷患处,可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其效如神。父即函示于我,云此方或于临床有助。
6、 补肾 奇方
60克花生米,60克大枣(干枣最好)。先把花生米煮好,再放大枣一起煮烂,每天一次,相当于每天的一顿饭,连汤汁一起吃(很好吃的),补肾效果最好了。与肾有关的病都可以用此方。
三、 李时珍秘经治疗高 血压
明代着名 医学 家李时珍,一生最主要的医学巨着有两部,一部是传遍全世界的《本草刚目》 ,成书于1578年(万历六年).另一部是《李时珍祖传秘经》,成书于1587年(万历十五年),几百年来,这部李氏秘笈只有李氏后人相传沿用,外人很难得知.
2000年6月,李时珍第24代传人李诺雷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传统医学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向全世界公开这部医学秘笈造福人类.所有药方都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可以放心服用。
1:花生全草治疗高血压
花生全草(整棵花生),干的一次50克,鲜的一次150克,切段煎水.一日一剂.血压正常后可改为不定期服用.巩固疗效.
主治: 清热 凉血,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对治疗高血压有较理想的功效!
2:花生加醋治疗高血压
花生半碗(大碗,带红衣)加上好醋慢一碗.泡上7天,每天早晚各吃10粒.等血压降下来后可改为隔几天服用一次.巩固疗效.
主治: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附录】补肾秘方
60克花生米,60克大枣(干枣最好)。先把花生米煮好,再放大枣一起煮烂,每天一次,相当于每天的一顿饭,连汤汁一起吃(很好吃的),补肾效果最好了。与肾有关的病都可以用此方。
手脚麻木
经霜桑叶(不拘多少)晾晒干后煮水浸洗手脚,每天二次,7天即愈。
疯狗咬伤
桃仁(去皮尖)6克,土鳖虫(去头足)6克,生大黄9克,水煎。蜂蜜15克(冲服)。服药后必定泻下猪肝或鱼肠样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服药至大小便正常。
眼瘀肉
芦荟焙干研极细末,少许撒于患处每日一次。
慢性肾小球 肾炎
蜈蚣一条,生鸡蛋一个,将蜈蚣去头足焙干为末,纳入鸡蛋中用细棍搅匀,外用湿纸和黄泥巴糊住,放入火内煨熟,剥取鸡蛋吃,每日一个,连吃七天。病不好隔三天,再吃七个。
胃脘疼(寒泻、水泻)
1、延胡索、五灵脂各15克,草果、没药各10克。(气滞者加郁金、香附各10克。)
2、鲫鱼一条(250克左右)剥杀好,肚内纳入橘皮10克、胡椒2克、吴茱萸10克、生姜50克,加适量盐、葱黄酒和150克水,隔水炖30分钟,吃鱼肉。
多汗症
广郁金40克(30克)、五倍子12克(90克)共研细末,分成5份用蜂蜜调成不流动稠糊状,贴二侧乳头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最多二剂痊愈。
足跟痛
当归20克,川芎、乳香、没药、栀子各15克研粉,用时加热后放于足跟部(半公分厚)。
慢性肾盂炎
丹皮、泽兰、赤芍、大黄各9克,金钱草30克,丹参12克。(肝胆 湿热 加知母、黄柏、黄芩、枳壳各9克,柴胡6克,龙胆草12克)
消化 道鄎室
白芨30克,煅瓦楞30克,乌贼骨15克,甘草10克,浙贝母12克,水煎服。参三七粉3克饭前冲服,蜂蜜60克分三次饭前冲服。
低血压
人参、麦冬、五味子各9克,连服7天。即愈。
高血压
香蕉皮3个,加水组成一茶杯液。分三次服。连服三天即可。
脚板疼
川芎、白芷各等份共研为末,洒在鞋内一日一次。10天即愈。
关节疼
生姜切片放在醋内,佐餐食用,坚持终生不发生关节疼。
肩周炎
鲜桑枝半斤煮水二碗,趁热用毛巾沾液洗患处。另用桑枝一把切碎煎水二碗一日服尽,7日愈。
小儿 腹泻
云南白药和好白酒共为糊。覆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连用3天痊愈。
淋巴结结核
高粱酒和松香调成糊状,摊于白布上,覆于红肿处,好后自掉。
骨质增生
木瓜、当归、威灵仙各15克,白芍30克,甘草、五加皮各6克。(在颈椎加羌活10克,在腰椎加川断20克,在下肢加牛膝10克)
除疣
食用醋精和面粉成糊状,在每晚睡前擦在疣上,次日糊干脱落。连续6天疣去。
便秘
茵陈250克,连用一周。 加上核桃仁多吃。
止血
生姜捣烂附在流血伤口,止血有特效。
止鼻血
左鼻流血向右耳孔吹气;右鼻流血向左耳孔吹气。可立竿见影。
耳鸣 耳聋
乌龟尿用吸管滴入耳内,每日一次每次二滴,连用10天。(用镜子照乌龟头,乌龟即尿)
麦粒肿
用细线35公分长,将患眼侧手中指第二个关节扎紧,二小时解开。立即见效。
治风湿骨病魔贴(万应散)秘方
本方对风寒湿痹、各类腰腿痛、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 痛风 等数十种疾病有奇特疗效。
组方:桂枝200克、红花200克、血竭200克、没药200克、生川乌200克、生草乌200克、木通300克、牛膝300克、儿茶300克、芒硝300克、木瓜300克、防己300克、续断300克、白芨300克、细辛300克、香附500克、秦艽500克、白芷500克、生南星100克、白附子100克、牙皂100克。
上药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药末30克,加开水调匀,用文火煮2至5分钟,使成糊状,取生姜6克、大葱6克捣烂与白酒少许加入药中调匀。
将药糊摊于薄棉垫上,棉垫下垫一层塑料薄膜,乘热贴于患部,以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换药一次。
注:有严重高血压、 心脏病 、孕妇、 儿童 、 皮肤过敏 者忌用本药。仅供参考。
Ⅵ 前列腺增生症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病理病机
- 4 辨证分型
- 5 治疗
- 5.1 疗效标准
- 5.2 分型治疗
- 5.3 专方治疗
- 5.4 老中医经验
- 5.5 用药规律
- 5.6 其他疗法
- 5.7 其他措施
- 附:
- 1 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穴位
1 拼音
qián liè xiàn zēng shēng zhèng
2 概述
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其病理改变主要为前列腺组织及上皮增生,故称前列腺增生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70岁,前列腺增生症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由于它在泌尿系所造成的梗阻,影响排尿,直接威胁肾功能,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故本病在老年医学中是重要课题之一。
前列腺增生症发生于老年男性,一般多在50岁以后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逐渐增多,根据国内统计资料,5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36~38%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症约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8~11%,发病率仅次于尿路结石,占第二位。50岁以前发病者,国人罕见,但在白色人种与黑色人种中发病年龄较早,即40岁以后即可发病。
本病属中医“癃闭”范畴。早在秦汉时代就有对本病的记载。《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明确指出病位在膀胱,还指出了本病病理为气化不利,与三焦、肾、中气有密切关系。汉代张仲景首创对本病的辨证论治,如气不化水用五苓散,水热互结用猪苓汤,瘀血夹热用蒲灰散,脾肾两虚用茯苓戎盐汤,显然已涉及了寒热、虚实、气血各方面。隋唐时代,已认识到本病具有“致夭命,大不可轻之”的严重性。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有了更多论述,还出现使用葱叶导尿的方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导尿术,也提出了用盐行脐区熨与灸的治法。宋元时期,朱丹溪提出了探吐开上窍以利下窍的方法。亏岁明清时期,张景岳、李中梓等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趋于完备。张氏还记录了以猪胞鹅翎鼓气入膀胱这类更先进的导尿法。可以说,前人已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现代中医研究本病,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最早的病例报道见于1958年。可能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在以后的一段时期中没有见到较大样本的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观察报道。进人80年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除了较多的个案报道之外,治疗20例以上的有50余篇,累计病例约1700例,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个别文章治疗病例在100例以上。这反映了中医治疗本病确有一定疗效,可以与西医治法起刭取长补短的作用。
除了临床观察之外,不少医者对本病的诊断方法、预防方法、治疗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如有人对54例患者进行了尿流率检查,通过治疗前后的尿流率曲线图及尿流率检查各个参数比较,认为本法能动态地观察疾病的进展,客观地检查疗效,所以不失为较好的诊断方法。又如有些医者对某些中药方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有的对急性、亚急性、慢性增殖性和免疫性炎症等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的对销旦睁前列腺的增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肉芽肿的生成。
尽管现代中医研究本病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治疗效果仍难令人满意,对治疗机理的研究亦处于起步阶段。展望未来,如果能进一步加强研究,形成机理研究与临床观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相信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水平,可有一个大的提高,使之在本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3 病因病理病机
前列腺增生与体内雄激素及雌激素的平衡失调关系密切。睾丸酮是男性主要雄激素,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变为双氢睾丸酮。5α双氢睾丸酮是雄激素 *** 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激素。它在前列腺细胞内与迟差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并被转送到细胞核中,与染色质相互作用而产生对细胞的分化和生长作用。近处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对前列腺增生亦有一定影响。在肝血及前列腺组织内,雄激素可转变为雌激素。雌激素一方面通过抑制垂体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而降低雄激素的产生量,另一方面雌二醇可增加组织对双氢量睾丸酮的吸收与转化。雌激素还能增加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近几年来,有人提出前列腺增生与胆固醇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前列腺由腺体和平滑肌组成。腺体分为两组,外组称前列腺组,构成腺主体,内组称尿道腺组,分布于尿道粘膜和粘膜下层。前列腺增生的最初部位多认为在尿道腺组形成结节 ,其中既有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也有腺组织,叁者所占的比例各有不同。增生结节 的不断生长,使其周围真正的前列腺组织受到剂压,并被推向外围而形成所谓外科性包膜。此包膜与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给手术摘除增生的前列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前列腺增生常发生在两侧叶及中叶,前叶很少发生,从不发生于后叶。增生部分特别是中叶和两侧可突入膀胱内,使膀胱出口抬高超过膀胱底部水平,这种活瓣作用可引起膀胱排尿障碍。前列腺及膀胱颈部有丰富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前列腺增生后主要引起尿道的机械性梗阻,但α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时,加重了尿路梗阻的症状。前列腺增生的主要危害是尿道梗阻,但梗阻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而主要取决于增生的前列腺对尿道压迫的程度。梗阻早期膀胱有代偿功能,并不出现残余尿。晚期由于膀胱代偿功能衰竭,膀胱残余尿越来越多,使膀胱内压增高引起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使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4 辨证分型
1.湿热蕴结 小便点滴不通,或频数短涩,终末尿浑浊,或大便时尿道滴白,小腹胀满,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2.肾阳虚衰 排尿困难,尿线分叉,白昼小便频数,尿后余沥不尽,小便清白或有白浊, *** 自觉冰冷,阴囊和 *** 冷缩,常伴阳痿早泄,腰膝冷痛,耳鸣重听,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沉迟。
3.肾阴亏虚 小便频数或淋沥不畅,时发时止,遇劳则发,经久不愈,或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口渴,大便秘结,梦遗失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4.中气不足 欲尿不出或量少不畅,神疲,纳呆,气短声低,少腹坠胀,大便不实。舌淡苔薄,脉细弱。
5.瘀血阻滞 排尿困难,约需2~3分钟方可排出,每次尿量匠分几段排完,尿线细而分叉,小便余沥或尿道涩痛,小腹胀满。舌质紫黯或瘀点,脉涩。
6.痰凝积聚 咳嗽气喘,痰多难咯,纳谷不馨,神疲乏力,头蒙身困,排尿困难。苔腻,脉滑。
5 治疗
5.1 疗效标准
本病疗效标准较不一致,一般以症状的改善为主要衡量标准,有的则还根据客观指标。现将各地观点归纳为如下四级:
痊愈:排尿困难症状消失,直肠指检或B超提示肥大之前列腺恢复正常。
显效:排尿困难症状基本消失,夜尿次数减半或减少至2次以下。肛指或B超检查,肿大的前列腺缩小一级,残余尿减半,或减少到30毫升以下。
好转:排尿困难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夜尿减少2次,但前列腺无明显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客观检查指标无改善。
5.2 分型治疗
(1)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利湿。
处方:知母20克,黄柏12克,鱼腥草30克,金银花30克,地丁草30克,千里光30克,川黄连12克,肉桂10克,炮甲粉15克,牛膝15克,益母草20克,泽泻12克。
加减:前列腺质地较硬加鳖甲、当归;小便刺痛加滑石、王不留行; *** 坠胀加乌梅、丹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炮山甲粉分2次冲服。
疗效:用本法共治疗本病110例,痊愈18例,显效55例,好转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4%。
常用成方:八正散、通关散、程氏萆薢分清饮。
(2)肾阳虚衰
治法:温肾壮阳。
处方:生地、熟地、党参、山药、苡仁各15克,冬瓜仁、地丁各30克,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桂枝、苍术、淫羊藿、韭菜子各10克,桃仁6克,甘草3克。
加减:湿热加厚朴、黄柏、知母;舌光红加天麦冬;腰酸甚加续断、狗脊、杜仲。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计治疗113例,痊愈4例,显效34例,有效6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7.6%。
常用成方:肾气丸。
(3)肾阴亏虚
治法:滋阴降火。
处方:生地、天冬、知母、黄柏、党参、黄芪、枳壳、泽泻、地鳖虫、炮山甲各10克,琥珀粉1.5克,肉桂2克(后下)。
加减:尿淋数加云茯苓、车前子;腰酸加川断、牛膝。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43例,显效12例,好转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1%。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汤。
(4)中气不足
治法:益气升提。
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桔梗5克,乌药15克,淮山药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车前子15克。
加减:尿频尿多加制附子、乌梅、肉桂、芡实;舌苔腻黄加萆薢、黄柏、苦参;舌瘀紫暗加桃仁、红花、莪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本法共计治疗159例,显效107例,好转3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8.1%。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
(5)瘀血阻滞
治法:化瘀利湿。
处方:丹参、冬瓜仁各20克,丹皮、桃仁、知母、黄柏各10克,官桂、三七粉(分吞)各5克,苡仁30克,留行子15克,川牛膝20克。
加减:合并前列腺炎加败酱草、蒲公英、连翘;血尿加茅根、桑叶、芙蓉花叶;气虚加党参、黄芪;肾虚加杞子、川断、菟丝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Ⅲ9例,显效72例,好转3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
常用成方:少腹逐瘀汤、桂枝茯苓丸。
(6)痰凝积聚
治法:化痰软坚。
处方:醅炙鳖甲30克,胡桃夹6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瓦楞子15克,穿山甲15克,皂角刺3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生白芍50克,天花粉10克。
加减:热重于湿加连翘、龙胆草;湿重于热加滑石、甘草;舌暗有瘀加生蒲黄;神疲乏力加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84例,显效7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
5.3 专方治疗
(1)扶正化痰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10克,茯苓、巴戟天、淮山药、海藻、昆布、橘核各15克。
加减:若肾虚偏重且伴性功能障碍加仙灵脾、苁蓉、菟丝子;尿痛并有感染加黄芩、黄柏、木通;尿血加小蓟、三七粉;湿重加高蓄、泽泻;口渴心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便秘梦多,加生地、玄参、麦冬、鳖甲;前列腺质硬加三棱、莪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35例,显效29例,好转8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5.9%。
(2)二甲前列汤
组成:瓜蒌、山药各20克,茯苓、车前子、炒鳖甲、瞿麦各15克,附片、蟅虫、甲珠、桃仁泥、制大黄各6~10克,蒲公英、昆布各30克,丝瓜络为引。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升麻、白术;阴虚加二至丸、生地,重用鳖甲;瘀热内蕴减附片,加败酱草、琥珀、银花、黄柏;兼尿道灼痛加赤芍、延胡;前列腺质硬加三棱、莪术;阳虚加肉桂、仙茅、淫羊藿、蛇床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25例,显效23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3)前列通补汤
组成:黄芪、海藻各20克,党参、丹参各15克;杞子、菟丝子、怀牛膝、泽泻各1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王不留行子12克,甘草5克。
加减:排尿困难,少腹胀满加桂枝、白术、猪茯苓;尿道灼痛加车前子、蒲公英、滑石;尿浊窒痛夹瘀加五灵脂、琥珀、云南白药;大便秘结加大黄、桃仁;腹帐纳呆加枳壳、麦芽;短气肢乏,解尿无力,加重黄芪用量;解尿时大便自出,夜寐遗尿加山萸肉、金樱子、乌梅;腰酸肢冷、肾阳不足加内苁蓉、补骨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 17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
(4)蒲芪片
组成:蒲公英120克,生黄芪60克,连翘30克,冬葵子20克,留行子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仙灵脾30克,枳壳15克,车前子30克,川牛膝15克,乌药20克,木通15克。
用法:上药加工成100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6片,连服6周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2例,好转4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
(5)三子二壳汤
组成:冬葵子、地肤子、王不留行子、海蛤壳各15克,枳壳9克,官桂4克。
加减: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肾阴虚加生熟地、枸杞子、桑寄生;脾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湿重加茯苓、泽泻、米仁;热盛加黄柏、栀子、车前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43例,显效22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4%。
(6)代抵当丸
组成:大黄10克,芒硝10克,桃仁10克,当归尾30克,生地黄30克,肉桂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20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7)加味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9克,茯苓30克,桃仁6克,赤芍9克,丹皮12克,大黄9克,益母草10克,川牛膝12克,茅根3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党参10克,棉芪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15例,全部获显效。
(8)补肾疏肝汤
组成:内服方:肉桂30克,干地黄20克,穿山甲45克,桃仁30克,王不留行子20克,乌药20克,车前草30克,蛤蚧20克。
外用方:大黄、芒硝、樟脑适量。
用法:按汤药方制成散剂,每次服10克,每日2次。外用方共为散剂,香油调成糊状,以杏核大小药膏置胶布中央,贴于肛前会阴处,每日更换1次。更换时,用
热水洗净局部,并坐浴15分钟。
疗效:共治疗45例,显效31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
(9)前列利水方
组成:内服方:黄芪30克,生大黄(后下)、木通、地龙、甘草各9克,肉桂6克,知母、黄柏各10克,蟋蟀10只(研粉吞),槐花、高蓄、山楂各15克。
用法:汤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外用方:生甘遂9克,冰片6克。
外用方研细末,加适量面粉,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脐下4寸中极穴上,直径约4丸5厘米,并于其上加热敷,每天一换。
疗效:共治疗25例,均有好转。
5.4 老中医经验
沈楚翘医案
许××,男,73岁,1978年12月突然出现肉眼血尿,伴小便不爽利,曾在上海××医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肥大症。给雌激素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中途中断治疗。于1980年10月又出现血尿,尿终作痛,小便不利,次数增多,夜间小便约4~5次。经××医院超声多普勒滚速描记报告:耻骨上测及46×50mm2的实质光团,向膀胱内突出。超声印象:前列腺肥大古尿化验:蛋白(++),白细胞5~15,红细胞1~3。脉细,舌苔白腻而胖c证属脾肾两亏,气化不利。治以调补脾肾,化气行水。
处方: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桔梗6克,升麻6克,台乌药10克,淮山药15克,桑寄生15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琥珀1.5克(吞)。
二诊:经连服上方11剂后,小便渐见爽利,排尿不痛。但会 *** 坠胀,少腹酸胀。尿化验(下)。此乃脾肾两亏,气虚瘀阻,脉络不和之故。再宗前法,原方加当归10克,红花6克,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三诊:上方服用10剂,小便畅利,少腹会阴酸胀已消失。再以前法加减治疗1月而安。
按:本案患者年逾古稀,肾虚气衰于下,故取山药、桑寄生之类补肾以固本,党参、黄芪之类培土以益气,双补脾肾以扶正。循“欲降先升,提壶揭盖”之法,以桔梗开宣肺气,升麻升提中气,清升浊降,气化复常,则小便畅利。沈老认为,此病其本在肾,其责在脾,其用在肺,其司在膀胱,其证虚多实少。其法在扶正而助气化,活血而化瘀滞,故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5.5 用药规律
我们选择处方完整,治疗病例在20例以上、疗效在80%以上的方剂24首,内含药物93味,经过对药物作分析统计,得出各药使用频度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200
8~9
牛膝、王不留行子、车前草、桃仁、肉桂、党参、黄芪、茯苓。
5~8
甘草、山甲、泽泻、生地、昆布、丹参、山药、知母、黄柏。
>100~200
4
海藻、丹皮、仙灵脾、乌药、大黄、枳壳。
2~3
益母草、当归、白术、柴胡、冬葵、木通、冬瓜仁、巴戟肉。
<100
2~3
升麻、熟地、山萸、菟丝子、苡仁、地丁、桂枝、通草、蟋蟀、川芎、红花、蒲公英、地鳖虫。
1
天冬、琥珀、荔枝核、川断、苁蓉、锁阳、象贝、仙茅、苍术、韭菜子、鱼腥草、金银花、千里光、川连、卷柏、益智仁、桔梗、虎杖、紫荆皮、赤小豆、滑石、寒水石、鳖甲、胡桃甲、生牡蛎、夏枯草、瓦楞子、皂角刺、白芍、花粉、三棱、莪术、郁金、三七、赤芍、橘核、瓜蒌、瞿麦、附片、丝瓜络、连翘、地肤子、海蛤壳、芒硝、蛤蚧、地龙、槐花、高蓄、山楂。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活血化瘀、益气利水药,其次是补肾、化痰、清热类药物。在治疗癃闭的传统治法中,补肾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中医将此症与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相结合,进一步认识到本病是积症之一,因此,既继承了本病有老年气虚肾亏的观点,又看到气滞血瘀痰凝湿热阻滞是形成积症的病机。更有医者观察到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上的显着差异,为本病用活血祛瘀法提供了依据。
5.6 其他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a.中极、关元、三阴交;b.会阴旁穴(或肛周穴)。
配穴:曲骨、肾俞。
会阴旁穴位置:会阴穴旁开1寸。
肛周穴位置: *** 周围3点及12点钟处。
操作:主穴每次用1组,轮用。尿潴留加曲骨,体虚加肾俞。中极、关元直刺1.5~2寸,如为尿潴留,中极透曲骨穴,均留针30~60分钟。三阴交直刺1~1.5寸,行雀啄术,待出现酸麻感后,留针30~50分钟。肾俞用艾条灸15~20分钟,至局部现红晕为宜。会阴旁穴或肛周穴,针前以戴有橡皮手套或指套的左手食指伸人 *** ,触及前列腺为引导,右手执针刺入肥大的前列腺,深达2~2.5寸,均进二针(会阴旁穴为双穴同进,肛周穴分别从3点钟和12点钟处进),接通电针仪,频率100次/分,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度,通电30~4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间隔7日,再作下一疗程治疗。
疗效:共治疗64例,显效43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
②穴住注射
取穴: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
操作:每日一穴,轮用。以活络通脉Ⅲ号注射液(东莨菪堿与阿托品3:7)0.1毫克~0.2毫克作穴位封闭。疗程结束后,以片剂0.2~0.5毫克口服,每日1~2次,午睡或晚睡前服,同服维生素C2克。
疗效:共治疗135例,痊愈8例,显效64例,好转5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3.3%。
(2)单方验方
尿舒通
组成:虎耳草。
用法:上药制成针剂与栓剂。分腺体内注射与 *** 栓塞二种,每日1次。疗效:共治疗313例,总有效率为93.24%。
(3)气功
功法:太湖气功。
①预备式:两脚分开,与肩向宽,两脚尖偏向前外方。百会朝天,眼半闭,舌舔上腭,唇稍离开,颈松直,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圆裆,松胯,膝微曲。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体侧。全身放松,大脑人静,思想集中,意守膻中穴。自然呼吸3~5分钟后,深呼吸3次。
②背后互助式:两脚分开站垂直,脚尖偏向前外方,比肩宽。挺胸、收腹。两手在背后腰椎部握紧,自然呼吸,尽量向左右拖拉,一般拖拉15~20次。手交换握,再拖拉15~20次。如此交换做4~6次。
③肾俞运气式:立位,两脚分开比肩宽。两上肢外劳宫穴背于腰部,对准肾俞穴。意守上丹田,开始运气,以鼻呼吸,要求发出与呼吸同样短促的声响。每分钟6O息左右,要能看到气管部环状软骨下面凹陷处在吸气时凸起,在呼气时凹陷,一般2~4分钟。
④日月运气式:仰卧在水面上9眼半闭观天,意守“海阔天空”,运气。每3次呼吸的末了一个呼吸的时间延长1~2倍,运气调息时配合上肢划水及下肢蹬水各一次,为一个循环动作。一般练30分钟左有。气沉膻中穴,以意领气,推动真气运行。遇大风大浪要注意不可打乱节律。此是水上功法之一。
5.7 其他措施
禁酒及辛辣食物,节制性生活,避免忍精,防止受凉。可作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管。
手术治疗:中西医保守疗法无效者,可用手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部分。
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穴位
- 膀胱
幼儿外已不多见。继发性膀胱结石主要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随着寿命的延长此病也逐渐增多另外结石容易发...
- 期门
Ⅶ 请问谁能给我一个清热散结的中药方(病人有甲状腺结节)
白花蛇舌草、乎侍白茅根各3 0 g,赤芍15g ,桔梗碰顷和6g,红
糖10g ,随症加减。水煎服,日服一剂。
常用药物如:夏枯草、昆笑盯布、海藻、当归、赤
芍药、红花、三棱、莪术、蛇舌草、凤尾草、露蜂房、石见
穿、蛇六谷等。
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多请查看其他网友的帮助或到当地医院就诊
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