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藻面膜 » 医生面膜乱象是什么

医生面膜乱象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4-11 22:18:07

1. 医美面膜最近两年风刮的很大,医美面膜真的很安全吗

医美面膜今年在各大平台都是以席卷之势风靡,而且都被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单看医美面膜的单价真的不算便宜,那医美面膜这个坑真的值得入吗?



医用护肤品怎么选择?

既然“医美面膜”是伪概念,那么敏感性肌肤应如何选择医用护肤品呢?

1.选择温和产品

敏感性肌肤一般都会选择温和产品,但具体怎么挑选呢?如果想要选择医用护肤品,应注意使用二类医疗器械,这一般是医生推荐术后人群使用的产品,无刺激。

2.精简护肤

作为敏感肌肤,应该给皮肤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平时湿度清洁,做好补水保湿和防晒即可。


爱美之心人皆有,在变美的路上还是希望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眼,作为医生提醒您,不要以为和我们“医”搭上点边就是好产品,其实和我们“医用”搭上关系的,多半没好事~

2. 被有些人捧上天的医美面膜,真的是“烂脸救星”吗

作为一个皮肤科医生,用过无数的医美面膜,比如可复美、敷尔佳、创福康、uface、薇诺娜、绽妍、斐思妮、奕森、美帕等等等(因为是试用,一两片那种,品牌太多记不住了)。

先谈谈结论,对敏感肌、痘肌而言,医美面膜绝对是首选,至于烂脸救星这个称呼嘛……

如果你确实是护肤品皮炎,不管用不用医美面膜,只要停止过度护肤的行为,你的皮肤都会变好。

以前只接触过创福康的情况下,真觉得创福康打开了面膜的新天地,原来还有这么简单的面膜,没有香精、色素、增稠剂,用完之后感觉对皮肤非常友好,不像日系、韩系的那些爆款面膜(什么美迪惠尔、春雨等),对比起来真的很lj,全是香精的味道,和增稠剂带来的假滑感(用习惯了医美面膜,你基本上不会再看得上这些面膜)。

再后来,基于行业的便利(皮肤科大会有各类医美厂家赠送面膜),开启了各类医美面膜的体验之路。

再加上对护肤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学习,发现宇宙最好并不是创福康,甚至任何一款面膜都不可能说自己是“最好”,因为,对于不用的肤质、喜好而言,你适合的面膜是不一样的。

当然,大部分人不可能都能开启不停的试试试之路,这样太浪费了。

我的建议是,韩系、日系、欧美系的面膜完全可以弃掉了,总之使用了太多的添加剂,没那功夫去细扒,保不准你会踩上某个坑(而且国货那么好用,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以及各种号称自己有美白、抗衰等功能的面膜也别买了,属于浪费钱不讨好的行为,面膜只要能基础保湿就不错了,别指望它能翻天。

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敏感肌、痘肌首选医美系的面膜。

为什么呢?

安全无伤害。医美面膜—特别是械字号的面膜,对面膜的要求非常高(生产环境、功效要求都很高),且成分简单,对于“一有点风吹雨动就翻脸”的敏感肌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能不能治痘不说,但它至少不致痘。成分精简到个位数的医美面膜,可以安心到你不用细致的去扒它是否含有闷痘的成分,这是其他面膜绝对做不到的。

普通耐受的皮肤,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面膜

毕竟你们的皮肤没那么“脆弱”,对比起来医美面膜,成熟的大牌配方会给消费者更好的使用感,如果你喜欢他们的味道和肤感,当然可以选择它们。

但放到我自己身上,还是愿意在医美线的面膜选择,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习惯,个人不喜欢香味、粘稠剂太多的面膜,医美面膜(包括械字号和非械字号)在这方面做的会更好。

另一方面,秉承着“小心为上”的原则,虽然很多成分暂时是“号称无害的”,但基于减少风险的原则,我更愿意使用风险更小的医美面膜(哪知道某一天会发现,XX物质长期使用后,有导致XX的风险呢?且商人逐利的特性,决定了没有人会把那可能的“一点点”风险告诉你的)

当然,微商的夸大宣传大家是大可不必相信的,不过这也是所有销售的管用伎俩了,大家看看就好,没必要信以为真……

也有人会问,医院拿的和微商买的,真的是一样的货吗?

不仅你关心,我也很关心是不是一样的。

只能说,有人会觉得医院的面膜比外面的更“正”,我自己实际使用对比(医院VS朋友圈),基本没有差别,至少我感受不到太明显的差别。

要说如果真的有所谓的“供医院”专货,我想最多也就是浓度、精华含量的差别而已,用到皮肤上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确实有人反应,医院的货精华更多,不过也没必要专门做两批货去卖吧?)

还有人担心的假货问题……要说假货,没人比得上日韩系的面膜吧?香港那边一堆“水货”,反观这些国产品牌,因为拿货渠道多且方便,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假货(只是市场确实太乱了)。

至于大家说的医美面膜“贵”、“坑”的问题。

不仅是医美面膜坑,任何一个护肤品,或者任何一个行业都“坑”。

你会甘之如饴的为香奶奶、迪奥、coach买单,是基于它的品牌效应,或者是你的“情怀”。对于这些国货,它们也是一样的呀!它们的暴利甚至比不上大牌的一根小指头,可为什么你甘愿为大牌的“情怀”买单,却不愿意为这些辛苦研发的品牌买单呢?

这属于是国有品牌的“歧视”,或者说很多人接受不了国货从低—高的价格差(很多人还停留在美加净、标婷等大白菜国货的价格上,能接受相宜本草、百雀羚这类价位都不错了,更不说比起来“更昂贵”的医美品牌)。

另外一点,这些医美品牌自己也有原因,内部管理机制太差。对外的渠道、价格不统一,大量微商涌入,导致你能通过各种五花八门的价格买到这些产品。

当你发现以低价也能购买到原本昂贵的产品之后,自然会觉得“太坑了!我上次居然花了XX钱来买!”

当然,行业内部的整顿是品牌自己的问题,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只需要关注产品本身就好,犯不着因为品牌策略的失误,而不去购买他们。相反,如果你能以低价购买到他们,你应该是“占了便宜”,而不是之前的高价“吃了亏”。

实话评测|最全的医美面膜

祛痘、美白、修复、清洁、去红血丝、日常保湿维稳

肤质:冬干夏混油,敏感粉刺皮。易犯敏感性皮炎,长痘,用命在测评系列。

偏好:保湿消炎修复,对粉刺痘痘友好,肤感好。

我在本文详细概个人使用感受、看法、成分深入分析了各款面膜的特点,

针对不同皮肤问题,还有我自己平时根据 皮肤状态使用不同面膜的日常搭配。

面膜太多了,所有测评都在图片上,下面不做二次介绍,看起来




“医美面膜”其实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今年年初,政府对"医美面膜"再次做了定论。

上面这密密麻麻的字,简单概括就是 3 点:


· 没有"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这东西,只有医用敷料。

· 医用敷料不能宣传美容或保健,而面膜不能宣称疗效。

· 医用敷料主要用于外伤辅助治疗、创面保护、保持封包湿润等作用,它并不是直接应用于皮肤治疗的,而是提供一个相对温和的“修护环境”,以便于皮肤组织修复。


为了解决大家对“医美面膜”得疑惑,我们评测了 7 款网红"医美面膜"。

在贴结果之前,简单粗暴说几个前提。


· 械字号产品属于医疗用途,建议听从医生指示使用,不建议私自购买使用。

· 专家建议在选择面膜时,没必要追求所谓的“医美面膜”。真正性价比好的面膜有很多,不要盲目跟风。

· 本次购买样品均来自官方途径,确认为械字号产品。


根据大家呼声,我们选了其中最火爆的 7 款,看看是哪些幸运儿:

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9 年第 66 号通告中的附件一(化妆品中激素类成分的检测方法),对样品的 53 项激素(去除了性激素)与可能添加的防腐剂 11 项+甲醛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

另外很多面膜也宣称自己有保湿补水功效,所以我们顺便做了测试,有两款还不错:


实验室检测


医用敷料有如此好的效果,到底是不是加了激素?相信不少人有这个疑惑。

我们把样品送往专业实验室检测,参考化妆品的检测方法,选取其中 53 项糖皮质激素类作为检测项,删除部分性激素。(性激素添加在面膜中毫无意义,故删除了检测项。)

结果显示,这 7 款医用敷料均未检出 53 种激素。

另外我们会发现,很多医用敷料都只标明了部分成分,或是不标注。

于是在激素之后,我们检测了产品中是否含有常见防腐剂和甲醛,总共 12 项。

结果显示,有 3 款检测出防腐剂或甲醛,其余 4 款未检出。

但是未检出的4款,我们很难推测出是否加了其他防腐剂。因为目前我们只能参照化妆品法规去检测,检测项目与方式有限。

我们不反对产品添加防腐剂 ,毕竟谁都不想用长满菌的产品,但国家对防腐剂有限量与限制的要求, 合规使用防腐剂很重要

这也是目前医疗器械的一个问题——产品成分不明晰,建议大家使用前, 一定要询问医生


医用敷料保湿吗?


在医用敷料的世界里,商家也大力宣传了它们的保湿补水功效。

这一点得到了许多仙女的认同,在订单评论区、朋友圈强推的动态中,“巨补水”“很保湿”处处可见。那我们就来看看,医用敷料的保湿能力到底怎么样。

可以发现医用敷料中,保湿效果比较好的是芙Q、复Y两款。

医用敷料和面膜有什么区别


我们整理了一个表格,让大家看得更清晰。

医用敷料不仅需要在医生建议下使用,按照判定表说明, 只能短期/暂时使用,不能乱用

在一般的情况下,大家使用面膜护肤就可以了,特殊情况下(如医美手术后)按照医师建议来使用。

另外,从皮肤的生理结构上来说,面膜能解决的面部问题是有限的,毕竟它在面部的停留时间不长,在透皮吸收率上的效用不大。皮肤的保养不能仅仅依赖于面膜。

3. 什么是医美乱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美容行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行业的乱象。所谓医美乱象,主要包括虚假宣传、黑市销售、一票难求、非法医师实施手术、假药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
1. 虚假宣传
医美广告被誉为广告行业的“最后一片红海”。造假的情况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不少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哗众取宠等方式欺骗消费者,许多所谓的“明星代言人”其实是公司自己雇佣的演员;一些医美机构也宣称拥有国际领先技术,但实际上属于虚假宣传。
2. 非法机构经营
同时,存在一些非法的医美机构,这些机构无证经营,非法收取消费者高额费用,并且不做任何保障。这类机构虽然收取费用较为低廉,但医院的生产设施、医护水平和售后服务带答隐都存在严重漏洞和问题,常常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负担和风险。
3. 医师技术能力不足
医美行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管理缺失和医师技术能力不足。有数据显示,医美行业80%的医师没有接受过美学培训。在美容手术的实践中,医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更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还存在一些医师假冒他人资质从事整形美容行业,加大了风险的隐患。
4. “黑色产业链”
部分商家违规从事隆胸、微整等手术,往往会使用劣质填充物和药品,并将这些啥和药品非法购入。没有经过专业资格认证的技术人员在没有极佳的技术基础上从事整形手术,导致了医疗安全的很大隐患。黑色产业链的存在,给医学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II. 3·15医美活动的意义
3·15医美活动不仅意在告诉公众有关医美行业符合规范、合法、有保障的信息,同时还充分展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之路,为广大消费者筛选正规的医美机构,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
1. 增强了公众安全意识
3·15医美活动提醒公众在进行美学相关手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德艺俱佳的专业医师,在进行手术前充分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医疗记录。通过此次活动,公众对医美行业的了解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2. 促进了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
3·15医美活动推动了整个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医美行业的举凳规范化发展。活动宣传医美合法经营,规范行业秩序,为各家单位走上正轨营造了一个规范的环境。
3. 维护了公众的切身利益
3·15医美活动宣传了良好的医美美容知识,调动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消费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师进行美容手术,维蠢厅护了公众的切身利益。
III. 对于整改医美行业的建议
要想整改医美行业乱象,满足公众对于美丽事业的期望,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1. 政府加强监管
政府要强化医美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增强市场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格按规定执法。目前,一些地方虽然取消了对婚纱摄影、美发美容等行业的执照制度,但同时也给不法机构造成了便利,政府需要针对该行业加强监管。
2. 行业自律
医美行业要加强自律管理,让正规和非正规的医美之间形成对比,从行业内部进行规范和管理。加强医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医师的道德伦理观念、规范广告宣传,加强行业自律。
3. 增加技术培训
医师技术能力是医美安全的基础。整合专业资源,加强医学美容相关技术的培训,提高医生的技术能力,同时加强医师培训的合理性、及时性,让医生能更好地承担起医疗职责。
4. 严厉打击不良商家
对于不良商家,尤其是以商业利益为第一目的的不良企业,要进行严厉打击和整治,同时营造和保持一个健康、有序的医学美容安全环境。
IV. 结论
医学美容作为一种新型美容服务,在满足公众需求、扩大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和安全风险。3·15医美活动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在强化监管、加强自律、提高技术能力、整治行业乱象等方面努力,让医学美容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医学美容必须在大力度推进治理的同时,和其他美容行业一样,明确行业定位,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医学美容行业的安全、健康、合法是公众享有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医学美容行业也将秉承合法、公众安全为重的原则,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医学美容服务。

4. 为什么宣传医用的面‎膜明明没什么作用还可以卖那么贵

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医用的医用的东西,一般副作用比较小吧 。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大 相比较那些不是医用的面膜 ,大家都会比较抵触一点 ,特别是那些没听过牌子的 面膜,如果用一些乱七八糟的面膜的话 你也不清楚里面的成分 ,会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这个自己都不可能保证。所以人们还是更会相信一些因医用的面膜 即使他卖的很贵,但是用的话,心里不会有负担,也不会担心有什么副作用,除非是一些超敏感的肌肤 超敏感的肌肤,选择就要更慎重一点了

5.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用医美面膜

成分过于简单不能满足护肤需求:它们的成分特别特别简单,只有透明质酸钠或者胶原蛋白原液这些,然后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无菌,就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湿、修复愈合伤口,这也导致很多小仙女跟风长期使用医美面膜进行补水、祛痘、美白之类的,但我们要知道“医美面膜”并不是为了给你祛痘,美白。

面膜不正规 、成分不明:某样化妆品火了不仅仅是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会带来产品的造假跟风,“医美面膜”正规只指代械字号的敷料产品,但有许多妆字号的产品混淆其中不说,还有一些械字号产品宣传不规范、成分表标注不全!明明是有添加防腐剂的,但是配方表里却没写。

医美面膜使用注意事项

医用面膜建议2-3天敷一次,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是补水保湿面膜可以天天敷,但如果是清洁面膜一周1-2次就可以了。

生活中一般的面膜正常使用频率大概为一周2-3次左右,不建议频繁敷面膜,因为频繁敷面膜可能会导致毛囊打开,会使皮肤水分流失、皮肤屏障受损。一般敷面膜的时间最好在15-20分左右,敷时间长的话容易使面部细胞缺氧,会影响皮肤正常呼吸。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面膜

6. 医美“乱象”:菲洛嘉水光针来自何方

本报记者 陈婷 曹学平 深圳报轿岩道

“如果选择做这个项目,像您目前脸上出现的痘印、黑眼圈、眼下细纹、肤色不均匀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改善,毛孔也会变细腻,皮肤由里到外看起来都会透亮很多。”

“那我可以自己买回去涂抹吗?”

“涂抹没有效果,这种不是产品,属于一种药物。”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深圳某医疗美容医院时,与院方一位面诊医生发生了上述对话。

在上述医生口中,这款几乎可以解决脸部所有皮肤瑕疵问题的“神器”便是菲洛嘉水光针。

根据该医院的产品介绍,菲洛嘉项目的治疗方法是使用“FILORGA(菲洛嘉)NCTF? BOOST 135HA”(以下简称“菲洛嘉135HA”)在表皮麻醉后注射。但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到,带有“菲洛嘉”名称的产品均为进口化妆品。

针对该医院为消费者提供的菲洛嘉水光针注射项目,其产品性质、产品来源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该医院。3月24日,该医院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仅对记者表示,院方不存在为顾客注射菲洛嘉水光针的行为,只采用涂抹方式,对其他采访问题不方便回应。

查无批文的“药品”

近日,记者在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上发现,该医院上线了三种有关菲洛嘉水光针的商品,根据数量和搭配组合的不同,价格区间在1760 12680元不等。

其中,一支剂量为3ml的菲洛嘉水光针,门市价为6800元,团购价为3960元,新客价格可低至1760元。

商品详情页显示,菲洛嘉水光针的药品品牌为“菲洛嘉”,适用范围为面部和颈部,成分为氨基酸、透明质酸、辅酶、维他命、核酸、抗氧化剂;适应症有抚平皱纹、提亮肤色、白皙Q弹、水嫩光泽、紧致细腻、激活胶原新生、修复受损细胞。

为此,记者近日来到该医院。走访当天为工作日,但前往医院就诊的顾客亦不在少数。

接待记者的面诊医生表示,菲洛嘉水光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项目,采用机打和表皮环打(即手打)注射,“像您敷面膜敷的是表皮,它到不了您皮肤的真皮层。但菲洛嘉水光针可以直接到达您的皮肤真皮层,让您的皮肤由内而外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水,给皮肤增加营养物质。”

当记者提出是否可用涂抹方式使用菲洛嘉时,上述医生表示“涂抹没有效果”,并称菲洛嘉水光针属于一种“药物”。

上述医生称,该医院为顾客注射的是“菲洛嘉135HA”。在市场上,该款产品还有“水货”,而该医院使用的菲洛嘉水光针是经过厂家“授权”的,均为进口。

在提及产品真伪问题时,该名医生称,医院在注射之前会给顾客确认所使用的“药品”,但“医疗垃圾”注射完不能带走。

对于上述该医院方面指出的菲洛嘉水光针性质,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的药品列表中查无带有“菲洛嘉”或“FILORGA”名称的药行帆氏品注册或备案记录。

同时,在“进口医疗器械”中,记者仅查询到一款名为“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档散钠凝胶Soft tissue implants visco-elastic gel of hyaluronicacid-with lidocaine”的产品,注册人名称为S.A. FILORGA MANUFACTURING,规格为1.2ml/支,该产品用于面部真皮组织中层至深层注射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

而在化妆品列表中的“进口化妆品”处,带有“菲洛嘉”名称的产品共有69条记录。其中,“菲洛嘉青春精华液加强型”的英文名称为“FILORGA PROFESSIONAL NCTF BOOST 135 HA POLYREVITALIZING SOLUTION WITHHYALURONIC ACID HIGH CONCENTRATION”,生产企业为法国菲洛嘉胚胎活细胞研究中心(LABORATOIRES FILORGA),在华申报责任单位为北京欧华益鸿咨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妆备进字J20166918”,批准日期为2016年7月28日,批件有效期为4年。

上述面诊医生向记者确认,被该医院使用的产品中文名称为“菲洛嘉青春精华液加强型”。

而据菲洛嘉医学(FILLMED)2017年的官方介绍,“菲洛嘉青春精华液加强型”为中胚层疗法鸡尾酒配方产品,在2016年7月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认证,“这使得中国消费者可以在国内买到法国原装进口的NCTF? BOOST 135HA菲洛嘉青春精华液加强型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菲洛嘉青春精华液加强型”的“国妆备进字J20166918”批准文号目前显示“已过期”。

对此,记者致函该医院求证其为消费者注射的菲洛嘉水光针产品性质,院方称该问题属院内医生解答的范畴,其无法回答,也不方便联系相关医生进行解答,且采访事由需先上报集团总部,其对集团的情况也不是“很熟悉”,亦无法提供相关联系方式。

水光针乱象

在部分医美APP上,关于菲洛嘉水光针的商品及案例琳琅满目,治疗方式均为注射,使用的产品为“菲洛嘉135HA”,宣称“除了含有玻尿酸,还有人体皮肤所含的53+1种营养成分”,同时提醒,“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此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给出的“菲洛嘉青春精华液加强型”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文件显示,该款产品的使用方法为“早晚使用,使用化妆棉,取1小瓶精华液涂抹于干净的皮肤上,连续使用5天,如同精华液或化妆水。适用于脸部、颈部和肩部肌肤”。

但就如同该医院这样的大型连锁美容医疗机构,亦涉嫌存在使用妆字号产品且为消费者注射的行为,其产品性质、产品来源均为未知数。

2017 2021年期间,该医院多次出现广告违法行为,累计遭罚款11.6万元。该医院同时存在未按照规定书写病历、使用未取得美容外科主诊医师资格的人员独立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相对于风险系数更高、价格更加昂贵的医美手术,轻医美服务愈来愈受到消费者青睐,“打针”一词也变得极其普遍。

不过,在利益驱动下,原本更加安全的轻医美却也藏有诸多陷阱。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夸大其词的宣传成为医美乱象的导火索之一。事实上,就连如今普通常见的“水光针”“瘦脸针”等,亦是广告禁词。

2019年8月27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上海卫健委等部门在规范医疗广告的专题培训会上明确,将“瘦脸针”“水光针”等杜撰的非规范用语,视为违法广告,并提出医美平台也要尽到监督管理责任。

而在实际消费中,医疗美容机构的不合规操作则直接给消费者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消费者给予的信任换来的却是不良商家的非法牟利。

2020年11月24日,自称“岳阳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美容服务机构——湖南铭萱美容服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昱萱医疗美容门诊部”(以下简称“昱萱医美”)原院长胡某,因涉嫌非法行医致顾客伤残被刑事拘留。

此前,上述案件的受害者周女士投诉称,其于昱萱医美打水光针时,时任该院行政院长胡某提出,在注射药品中添加一些药物(后院方称该药物是胡某私自携带给顾客注射),能够起到祛斑的效果。但不久后,周女士面部被手工注射水光针的位置出现了密集的有规则的红丘疹。对此,湖南新文成司法鉴定中心出示的鉴定意见为:被鉴定人周女士“面部遗留细小瘢痕伴色素沉着构成十级伤残”。

7. “医美面膜第一股”要来了:40元一片,值吗

作者 蒙奇


马云曾说,“抓住了女性,就抓住了消费。”


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的巨子生物,再次展现了医美行业暴利的一面。


2021年末,巨子生物刚刚完成首轮外部融资,估值约为200亿元,投资者包括高瓴、中金、君联等明星机构。


大牌投资机构趋之若鹜,被称为“想投投不进”的香饽饽,巨子生物的最大底气,便是贵到离谱的医美面膜。


巨子生物旗下两个核心品牌,分别是主打“医美面膜”的可复美,以及高端护肤品“可丽金”。2019年至2021年,巨子生物分别实现营收9.57亿元、11.90亿元、15.52亿元,毛利率分别达到83.3%、84.6%和87.2%。



高毛利率的背后,是近40元一片面膜的售价,和不过2~3元的成本。



不止巨子生物,面膜前面加了医美二字,身价便能够翻倍增长。据中泰证券数据,械字号面膜,也就是医美面膜的平均毛利率在77%-83%,高出普通妆字号面膜30%左右。


毕竟,对于做完医美项目后购买医美面膜的消费者来说,已经花费了数千上万的手术费,大概率不介意再花几百块钱购买医美面膜,作为后续的辅助治疗。


对于向往美丽,却又没有预算去医疗美容机构的消费者来说,几十元一片的“医美面膜“顿时显得性价比极高,即使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医美”二字,就足够带来充分的心理补偿了。


若巨子生物成功上市,便能成为“医美面膜第一股”,为医美赛道填补一块空白领域。


只是,敷尔佳和创尔生物两个上市前辈双双遇阻,已暴露出了该产业高盈利表面下的种种隐忧——“医美面膜”概念造假、营销费用越来越多、经销商体系过度依赖等等问题已形成医美企业通病,产业已到需转型之时。


“械字号面膜”,到底是什么?


医美面膜,或者说械字号面膜受到追捧,还要从药妆概念的流行说起。


药妆Cosmeceuticals,即药用化妆品,是一个舶来品,由美国皮肤科专家Albert Kligman提出,并定义为“兼有化妆品特点和某些药物性能的新型产品”。但该定义目前未受到国际上的统一认可。


在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药妆的发展伴随着药剂师行业的发展,已经有了清晰稳定的行业环境,受认可程度较高。


随着海外代购、种草博主的兴起,2016年之后,药妆品类渐渐成为了护肤美妆产品中的流量Top,“日本药妆店必买”、“超详细法国药妆全攻略”等等相关话题,也成为了各大内容分享平台上的热门。


消费者在购买药妆产品时,往往对其中所含有的“药”的成分,怀着很高的心理期待,认为其应当比普通化妆品效用更强。


这种心理期待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迎合。据用户说研究团队,2017年至2018年,中国护肤美妆市场出现了不择手段追求“药”与“妆”结合的风气,很多品牌夸大功效宣传,努力往自己身上贴上药妆或医用护肤品的标签。


但2019年1月,中国国家药监局明确规定,国家法规层面不存在“药妆”或“医学护肤品”概念,不得以此进行宣传。


但品牌很快分化演进出了种种适应药监局新规的新说法,换汤不换药,用医用疗效背书。医美面膜,或者说,械字号面膜,站在这个风口上,火了起来。


医美面膜,是为接受过光电类、注射类医美手术后的患者,提供适宜的创面修复环境,属于医疗器械的一种,因此在产品许可证标号中,以“械”字为标识,因此被通俗称为械字号面膜。



而一般面膜,则属于普通化妆品范畴,以“妆”字为标识。



和妆字号产品相比,械字号的难得之处,在于对生产、运输环境有更高的无菌标准,因此能够接触有创面伤口的皮肤,各大医院和正规美容医院均有售。


这就又增加了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的价值:“但凡能进入医院的都是有保障的产品。”


但实际上,为了达到温和镇定的标准,械字号面膜成分更加简单,以胶原蛋白或玻尿酸为主,对于追求一般美容效果的消费者来说,械字号的价值并不大于好的妆字号产品,甚至还要更小。


根据中泰证券的行业平均值数据,“械字号”面膜每片生产成本约1.4-1.6元,品牌出厂价约6-10元/片,终端销售价为15-40元/片;而妆字号面膜每片生产成本约0.95元,品牌出厂价约2.7元/片,终端销售价约5-10元/片。


械字号面膜品牌商的毛利率在77%-83%,能高出妆字号面膜30%左右,盈利能力高出一大截。


这既是因为,械字号要求的繁琐和复杂的药监局登记注册手续,抬高了隐形成本,且产品以医院、美容机构等线下机构作为主要销售渠道,价格经过层层加价,自然更高。


用途窄、价格高,“械字号面膜”其实早在线下的医院、美容院等机构已经存在了十多年,却始终名不见经传。


营销费大涨,市场不进则退


2018年前后,药妆被追捧、天猫扶持大 健康 板块、直播电商营销等因素加在一起,械字号面膜一下子在线上打开了销量,也有了更多为牟取超高毛利率而鱼目混珠的“械字号”品牌。


据用户说研究团队,2019年,阿里电商平台医美产品类别市场份额,械字号占比83.79%。


一些旗下拥有“械字号”面膜(医用敷料)的品牌,会模糊命名其他产品,用一款产品的“械字号”为其他所有产品背书,提高整体单价。


比如说曾为贴片类产品市占率第一的敷尔佳,其旗下代表性产品为“敷尔佳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属于“械字号”二类管理标准。另外还有一款产品,为“敷尔佳透明质酸钠修复膜”,二者名称相差无几,包装样式更是几乎一样,但后者却是妆字号标识。


械字号修复贴的价格为128元每盒(5片),妆字号修复膜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达到了118元每盒(5片),根据中泰证券测算,毛利率竟反而超过了械字号产品。



更有甚者,在旗下推出更易注册的医用针管等其他器械产品后,再以同一个品牌名推出面膜产品,含糊表示自己是械字号品牌。


一些品牌干脆直接找符合械字号无菌标准的工厂进行代工贴牌。一位医美代理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工厂代工产品的原材料基本只有最简单的玻尿酸加水,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因踩了贴牌雷而IPO受阻的典型选手,便是敷尔佳。


2017年11月注册成立的敷尔佳,在2021年2月谋求上市之前,没有生产过一片面膜,旗下产品全部由哈三连工厂代工生产后贴牌销售。


在有了上市规划后,敷尔佳才着手解决独立生产能力的问题。它以5.7亿的价格,买下了2020年11月才刚刚成立的,哈三连全资子公司北星药业,后者的实缴资本仅有351万元。


并且北星药业易主以后,仍与哈三联混用生产车间和机器,甚至是共用人流入口。


敷尔佳相当于用5.7亿元,买下了一个形式上的生产能力。这既说明了敷尔佳对上市的渴望程度,也说明它“不差钱”。


在业内人士口中,敷尔佳是同业中最早打开线上营销渠道,并用“500万营销费换来5000万营收”的“聪明人”。


敷尔佳不仅成为了李佳琦合作的首款医用面膜,还赞助了《妻子的浪漫旅行 4》等热门综艺节目,借助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打通了线下B端专业渠道与线上C端大众渠道,实现了高用户转换效率。


营销出圈的敷尔佳,占领了市场。2019年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敷尔佳(面膜品牌)以19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一,市占率高达37%。创尔生物旗下创福康与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并列第二,市占率均为8%,不到敷尔佳的四分之一。


2020年,药监局发文打击械字号面膜乱象,要求品牌使用正规的医用敷料称呼。知识科普类KOL也开始普及相关概念,使“械字号”褪去了光环。


大浪淘沙下,滥竽充数的品牌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竞争变得激烈。


敷尔佳(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销售费用分别为2137.03万元、1.15亿元,2.65亿元,其中宣传推广费分别为234.64万元、7031.75万元、1.66亿元;巨子生物2019年至2021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378.8万元、1.58亿元、3.46亿元;创尔生物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35亿元、1.15亿元、1.12亿元。


除创尔生物的销售费用保持平稳外,敷尔佳与巨子生物的销售费用均成倍增长。


但另两家营收增长的同时,创尔生物2021年总营收为2.4亿,同比2020年3.03亿减少20.79%。


不止三大面膜公司,华熙生物2021年销售费用接近24.4亿元,同比增长121.62%,同年净利润则只有7.8亿元。


主攻敏感肌护肤品的贝泰妮,更是在IPO后宣布将募集资金的45.04%,共6.91亿元,都投入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项目。


越来越高昂的销售费用,已经对净利润形成拖累。巨子生物2019年至2021年净利率分别为60.1%、69.4%、53.3%,逐年下滑。


尽管如此,这场营销之战,各品牌已经处于不进则退的地步,并且,向线上直销转型,也是势在必行。


擦边传销,难以摆脱经销商依赖?


在打开电商平台渠道之前,微商,为诸多医美品牌贡献了大部分营收。


据巨子生物招股书,其在2019年至2021年,向经销商销售所得收入为人民币7.64亿元、8.60亿元和8.62亿元,占总营收的79.9%、72.2%、55.6%,存在较大的集中度风险。


其中,来自最大客户西安创客村的收入,分别占巨子生物同期总营收的52.2%、49.3%和29.3%。


正是这个西安创客村,曾令巨子生物受到传销质疑。


巨子生物董事会主席严建亚,即创始人范代娣丈夫,曾是西安创客村的唯一股东,后来其将股权转让给了巨子生物时任董事张兵以及时任总经理马晓轩。


如今,这二人均已不在巨子生物招股书显示的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名单中,西安创客村在释义中,也仅被视为巨子生物的主要客户。


但企查查中仍旧保留了痕迹。西安创客村的简介,仍显示其为巨子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致力于为巨子生物打造全新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这所谓的全新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却存在诸多疑点。


据反传销救助防诈骗联盟说法,西安创客村发布的创客云商平台,采取分级代理模式,想成为最低一层的代理,即创客,需缴纳12000元,便可享受3.5折拿货价,同时有了邀请他人加入的权力。


每拉到一个新创客,旧创客本人可拿到的提成高达2400。如此达到一定层级,例如专员、社群总监后,就可以在所有下线的销售额中抽取提成。


在零鲲金融风险查询举报中心,认同可丽金涉嫌传销的标记次数已有约5000人。


除了最大平台创客云商,巨子生物的小经销商,遍布微信朋友圈。


在微信搜索医美品牌代理后,仍会出现众多产品经销商公众号,在招收下级代理。


对传销打击愈发严厉的情况下,这些经销商不会再发展多层下级,且同一个经销商往往对接多家品牌。


比如,缴纳198或是598,即可成为800多款护肤产品代理,按两个不同档位价格拿货,且无需自己囤货,经销商直接专业无痕发货,不会泄露代理人隐私信息。



以可复美产品为例,代理价格相比天猫旗舰店价格便宜30%~40%。


或者,以成为单个品牌的VIP为名义,在收取VIP费用后即可按低价拿货。


这类新的代理商模式,还在发展中,价格秩序混乱,也带来了经销商之间恶性竞争的风险。



因此,巨子生物依然全力地在向直销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客云商App中,看家品牌可复美品牌全线都没有出现在商品列表中,主打商品为巨子生物旗下可丽金。


与可复美不同,可丽金走高端化妆品路线,全线均为妆字号产品,是巨子生物的另一个核心品牌,SKU60个,单价109-680元,略高于可复美。


2021年,二者一共为巨子生物贡献了91.7%的营收。


不过,二者在三年间的销售额变化,却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原先主要依靠线下医疗机构与药店渠道销售的可复美,销售额在2021年达到了8.97亿元,相比2019年翻了三倍,总销售额贡献度达57.8%。


而2019年,营收贡献还超过50%的可丽金,在2021年的销售额占比仅为33.9%。


从中可以看出,巨子生物确实在着力推进从线上经销商向线上直销的转型。


据招股书,巨子生物2019年至2021年,经销模式的毛利率分别为81.3%、82.1%、85.0%,而线上直销的毛利率一直超过90%。


但在直销模式下,公司需承担的营销及推广费用也成倍增长。


相比之下,巨子生物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40万元、1338.1万元、2495.4万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1.1%、1.6%,不及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


面对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巨子生物如果继续重营销而轻研发,或许迟早撑不起40元一片面膜的价格。

8. 医美有什么潜在风险

医美有哪三大“坑”?

1、价格差异

经常会有很多人凭借一时冲动去做医美项目,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不了解成分、治疗原理,被高昂的价格欺骗。比如皮肤项目中的光子嫩肤,在地区和医院不同的情况下,一次治疗一般都在1000到3000元不等,因为不了解,所以别人标价多少就付多少钱,出现做了一次上万价格的普通光子嫩肤的情况,这就是属于不懂价格行情,被割韭菜了。

2、营销过度的产品

如今很多医学美容机构都会推出各种各样的名头,例如什么魔力xx,美眸xx,埃及艳后xx,台湾女皇xx,明明只是普通的皮肤管理项目,却加好几个前缀,看上去特别高大上,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但是一问到产品成分却语焉不详皮卖的,很可能就是坑,这只是商家为了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所以在去医美之前,要大致了解各个项目的参考价格。有的项目虽然价格比较低,但是会有很多附加项目,毁巧在附加项目上巧立名目,从而多收费。

3、医生资质

我国有医学美容资质的医生大约是38000人,但是实际上从事这个行业的整形医生远超这个数。医美领域一直有这样的乱象,那就是医生没有资质,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资质就意味着没有好的水平,没有好的水平就意味着技术不好,技术不好就做不出好的效果,就会做出那种“一次性”的整形手术,需要不停地修补。

做医学美容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做医学美容不要盲目,也不要激情下单,要先了解相关知识,包括手术的成熟度,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一些违反常规的整容手术,比如说精灵耳、断骨增高术、取肋骨收腰等,风险极大,不应选择。第二个准备就是选择合适的机构,最好选择三甲整形专科医院和三甲医院的整形美容科。第三项准备就是和医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把自己想要的告诉医生,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方燃余逗案。

医学美容领域方面水很深,如果不懂就会被割韭菜。在做医美项目之前要充分的了解,要了解成分和治疗原理,了解参考价格。去正规医院,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操作,会比较安全,也能保证效果。

9. “人皮面膜”,扒了谁的皮

文丨李硕

“一款可以敷着睡觉的面膜。”

“纯胶原蛋白制成,被皮肤吸收,越贴越薄。”

“哪有凹陷、皱纹就填充哪里。”

……

近期,多款号称“人皮面膜”的产品,被抖音诸多博主带货、种草,但也引来了非议。

在抖音平台键入“人皮面膜”可发现:目前,抖音电商共计5款产品名包含“人皮面膜”的商品月销量超4000份,销量最高的为某D人皮面膜以及某依克多因胶原蛋白人皮面膜,分别标价为99元两盒、39.9元三盒。

不过,化妆品监管app显示,上述两款产品实际备案名并不包含“人皮面膜”。记者在化妆品监管app键入“人皮面膜”,仅显示“冉雅二裂酵母燕窝精华仿人皮面膜”一条备案信息。

既然,这类化妆品实际备案名并非如此,在营销过程中为何称作“人皮面膜”?对此,一位带货博主给出话术是:“它(人皮面膜)就如同人的第二张皮,由能被皮肤吸收的纯胶原蛋白制成,越敷越紧、越薄。”

不过,该博主商品橱窗中的产品备案信息显示,其成分包括水、甘油、丙二醇、卡波姆等,并非纯胶原蛋白制成。

为了证明胶原蛋白纯度,某博主甚至挂出了二次使用教程。“人皮面膜用完后不要扔,可以放在热水中溶解,放凉变成胶原蛋白填充球后,可二次灌肤。”他在视频中提到。

“这属于视觉骗局。”某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人皮面膜中主要成份是增稠剂和水,越敷越薄并非胶原蛋白被皮肤吸收,而是水分蒸发掉了。

由于营销话术过于夸张,消费者和行业人对“人皮面膜”的质疑声一直存在,而3月8日,抖音博主“瞎嘚瑟好物测评”的一条测评视频,则将众对“人皮面膜”的争议推向最高点。

在视频中,这位博主在将某款“人皮面膜”敷过夜,第二天对比发现:“面膜确实变薄了,但脸上的却细纹更多了。”

截止3月23日,这条视频获得了20万点赞量和5万条评论,评论区有人调侃称“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十岁。”

“所谓人皮面膜就是几年前曾在市面流行的水晶面膜,也叫水凝胶面膜。”一位“打假”博主指出。客观来看,这次“人皮面膜”营销乱象,正让水晶面膜遭遇“污名化”。一位在抖音推广“海藻胶原蛋白面膜”的OEM方,便在其视频下遭到部分消费者的吐槽和“围攻”。

在回复消费者时,这位OEM方承认,“人皮面膜”被皮肤吸收变薄,确是“智商税”。但也无奈地辩解称,“市场上很多视频一直在扭曲护肤品。”“做出服帖、透气,有一定的韧性透明面膜,的确需要一定的研发能力。”

中研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面膜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元。中国,无疑是全世界面膜最畅销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本土面膜品牌难以摆脱“低价竞争”“重营销”“轻研发”,与部分恶性市场竞争行为不无关系。

除了经营者外,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电商平台,如何规范化妆品营销与销售行为,则是抖音必须要经历的。

例如,去年实施的《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管理责任。包括“应当设置化妆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发现违法经营化妆品的,应当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直至停止提供平台服务,并报告药监部门。”

在这方面,抖音目前做的显然还不够。

10.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用医美面膜

医生不建议用医美面膜是因为成分过于简单不能满足护肤需求、面膜不正规、成分不明、有依赖性。

它们的成分特别简单,只有透明质酸钠或者胶原蛋白原液这些,然后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无菌,就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湿、修复愈合伤口,但要知道“医美面膜”并不是为了给你祛痘,美白的。

某样化妆品火了不仅仅是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会带来产品的造假跟风,“医美面膜”正规只指代械字号的敷料产品,但有许多妆字号的产品混淆其中不说,还有一些械字号产品宣传不规范、成分表标注不全。明明是有添加防腐剂的,但是配方表里却没写。

相关介绍

皮肤的医美治疗大部缺罩分是有创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皮肤的保护屏障会被破坏,所以医用面膜的无菌在此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美面膜主要发挥战,谈余抗感染和促进皮肤恢复愈合的作用。对于想要修复皮肤屏障、辅助治疗敏感肌的人群来说,这种情况就需要专业医生诊断后推荐后使用相应的医用面膜。

医美面膜本名叫医用敷料,与普通面膜不同,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注册为“械字号”;而普通的化妆品面膜属于化妆品,注册为“妆字号”。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医用敷料包括外科敷料(分为可吸性和可吸收敷料)、含扮滚接触性创面敷料(分为急性创面敷料和慢性创面敷料)和包扎固定敷料。

热点内容
蕊肤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发布:2023-08-31 22:03:54 浏览:1368
质地较浓防晒霜怎么使用 发布:2023-08-31 22:00:02 浏览:1043
专业化妆师如何贴双眼皮 发布:2023-08-31 21:58:43 浏览:906
鸡蛋清加什么美白祛斑最快 发布:2023-08-31 21:58:35 浏览:859
资生堂樱花美白淡斑精华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608
孕妇喝什么美白饮最好 发布:2023-08-31 21:55:12 浏览:1536
玛西化妆品怎么样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117
为什么护肤品一旦停了就严重 发布:2023-08-31 21:50:21 浏览:1089
补水什么时间做 发布:2023-08-31 21:47:15 浏览:1081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晒 发布:2023-08-31 21:45:25 浏览:1032